《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500字

才智咖 人氣:2.93W

愛,人世間最偉大最溫暖的字眼。親情,友情,愛情,無論是哪一種愛,都意味著給予和奉獻:其中,親情與生俱來,不求回報,最為無私;友情彌足珍貴,需要雙方付出才可持久;而愛情是絕對排他的,更需要二人不斷互相呵護,且因為感覺的不穩定性而容易消逝。儘管如此,世上還有這樣一種愛情,它“希望渺茫,低聲下氣,曲意逢迎,委身屈從,熱情奔放”,只求施與不求受取,甚至為此奉獻自己的青春,捨棄自己的幸福,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一切行為的源頭和力量,都來自心底湧動的愛與激情,而這愛的物件,竟是一個和自己“素昧平生”的男人!這便是奧地利小說家茨威格的作品《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描述的,驚心動魄、悽婉纏綿的愛情。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讀後感1500字

“我要向你傾吐我整個的一生,我的一生是從我認識你的那一天才真正開始的。”多麼震撼人心的語言!茨威格筆下的`那位神祕女子,這樣娓娓道來的開始她的回憶,她的傾訴,沒有甜言蜜語,沒有山盟海誓,卻足以蕩氣迴腸。或許對於每一個痴情的女子來說,有愛情的生命才有意義,而這個女子竟將初識對方視為生命的開始。

於是,這個13歲的少女,在她生命中靈光閃現的一瞬間,不可救藥地愛上了風流倜儻的小說家R。彷彿宿命一般,他們在經過了銷魂蕩魄的三個夜晚之後,有了共同的孩子。然而,為了不給心愛的男人增加負累,她獨自承擔著一切,甚至淪落風塵。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她才決定向對此一無所知的男人作出最後的感情告白。

對於這樣單戀的悲劇,在改編成的同名電影中,導演徐靜蕾提出了這樣一種全新的闡釋,也是一種獨特的愛情觀:愛你是我一個人的事,與你無關。這樣冷靜、堅強、灑脫,幾乎堪稱女性主義的楷模。然而,在我看來,徐靜蕾的改編畢竟是一種再創造,並不符合作家原意。在原著中我們可以看到的,只是一個美麗虛幻、痴情多感、專注執著的幽怨女子,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用飽蘸著一生的激情與孤獨、熱望與失落,歡樂與痛苦的筆,記載自己的心路歷程。

在這位女子剛剛成年,有了愛與被愛的權利時,她回到維也納找到作家,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的少女之身奉獻給他。此時的她,何嘗不希望他對自己能夠如同自己對他一樣的深愛?然而,只有三日,在短暫的三日歡娛之後,在她的體內留下了他的血脈之後,他輕鬆自然的離開了她,同樣輕鬆自然的忘記了她。對於這種結局,女主人公是痛苦的,可又能怎樣?她追求的是一種純粹精神的潔淨的愛,沒被任何利益、企圖、功利汙染的最為原始的本質的愛。既然他不曾愛她,忘卻了她,那她還能怎樣?去找他,那樣或許他最終會同情的憐愛她,但是那已經不是女主人公所渴求所堅持的真愛了。於是,她唯一能做的,只有默默的離開,孤注一擲的,倔強而又堅強的生下心愛的男人的骨肉,把孩子當作愛人一樣來呵護。即使如此,她也還沒有灑脫到可以不再需要他。為了能夠見到他,她生活在他的圈子裡,出沒在他的世界中,只為有一天能夠和他在一起,能夠圓自己一生的美夢。又相逢,她已是風情萬種的交際花,他還是一樣的花天酒地,一樣地認不出她來――“可怕的陌生”。作者寫到這裡,幾乎用了一種令人窒息的、絕望的筆調,來敘說女主人公無盡的悲哀。因此,女主人公並不是認為“愛你與你無關”,而是為了維護愛情的尊嚴而選擇孤獨;她對男主人公的奉獻,絕不是卑躬屈膝,喪失自我,相反的,她正是清楚的瞭解自我,真正的懂得愛情――純粹的偉大的愛情,從而義無反顧的投身進去。

“須作一生拼,盡君今日歡。”這是古代女子的熱情與貞烈。而在物慾橫流、愛情墮落為商品的年代,很多人已把愛情視同兒戲,“他們玩弄愛情,就像擺弄一個玩具,他們誇耀自己戀愛的經歷,就像男孩抽了第一支香菸而洋洋得意。”這種情況已註定了女人愛情之途的坎坷多舛。然而,我們的女主人公仍然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將愛情視為生命,充滿著至高無上的激情,即使對方並不值得她這樣付出,她還是心甘情願去用一生的痴情守護著。這位女子這種近乎信仰般的愛與執著,令許多人扼腕嘆息,但我卻真正能理解這種偏執與瘋狂。這份充溢著心靈的激情,是那麼高貴而華美,這種不顧一切的飛蛾撲火般的奉獻,不正是一種愛的極致嗎?為君沉醉又何妨,但願長醉不願醒——一千多年前的東方女子就這樣說過。這份無私與忘我,古今皆同。那麼,正如高爾基所說,茨威格不愧為“世界上最瞭解女人的作家”。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