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完成之美》讀後感1500字

才智咖 人氣:1.76W

你得學會慢慢放下。

《未完成之美》讀後感1500字

人想要成功也許很簡單,但是想要放下卻很難。有時候,人的成功並不在於你取得了多少,而在於你放下了多少,放下也是一種修行。

在現代的資訊化城市裡,每天每個人都會有著成千上萬的資訊量閱讀,許許多多的工作、學習等積累在我們的腦海裡,日積月累,慢慢地覆蓋了我們曾經單純而又美好的思想,我們變得世故,變得圓滑,變得虛偽,我們被現實的殘酷所傷的體無完膚。甚至致使我們難以以平常心來看待自己,我們變得焦躁,變得不安,想要冷靜下來卻又走上了原本所不期望的一條不歸路。也許我們正需要放下。

曾經的李開復,在1990年的夏天,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選擇。當時年僅28歲的他還有幾年就可以成為tenure(終身教授),這意味著終生的安穩,可以在世界排名第一的計算機系中做研究。然而他卻選擇了放下,他進入了蘋果公司加入改變世界的隊伍。影響他的是蘋果公司副總裁奈格爾先生的話:你是想一輩子寫一堆像廢紙一樣的學術論文呢還是想用產品改變世界?我猜想,大多數人都會為了安於現在而選擇繼續在大學當教授,並且毫不忌諱的說,“終生教授”的確是一個非常誘人、多少人嚮往的職業。而李開復的選擇,也正看出了“聖人”與“愚人”的差別。至少,他會選擇放下。

這種放下,會讓人走向另一個成功,這是智者的放下。他們往往會放下一些平常人看上去似乎覺得很好的選擇而去選擇常人認為有風險或者不願意嘗試的。然而事實證明,智者的放下與新的追求往往是明智的。但是,常常能放下的人卻不是那些功勳輝煌的成功人士,而是一些老道士或者是一些凡人。他們可能有的完全沒有名氣,亦或是完全不被人知曉。他們就是這樣低調,卻能夠真正的放下一切。

轉眼來看看現代城市裡吧。在大城市的商業街上,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有手有腳卻在乞討的人。他們完全有行動能力卻放棄了自己,這不像是放下,更像是放棄。他們放棄了自己,也放棄了希望。也有另一種人,他們也許有的是老闆,經理,董事長之類的高層,但他們的內心有時候卻並不開心。也許他們可以買到任何東西,每天可以打高爾夫,和朋友一起在五星級酒店聚餐,甚至是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這種人,更像是一種放縱。可能是現實的世界讓他們感到了絕望,以至於讓他們放縱。有目的的放下有時帶來的不是放下,而是放縱和放棄。

放下並不是什麼都不要,那是放棄,也不是什麼都不在意,那是放縱。放下是為了尋找什麼才是“要”。利奧洛斯敦說過:“你的身軀很龐大,但是你的生命需要的僅僅是一顆心臟。多餘的脂肪會壓迫人的心臟,多餘的財富會拖累人的心靈,多餘的追逐、多餘的幻想只會增加一個人生命的負擔。”這說的正如社會上的'許多人,他們被生活壓得氣喘吁吁,被生活這張“網”緊緊地裹住,就這樣,很多人就窒息“死”在了這張“網”的主宰——“蜘蛛”手裡。而那些放下了身上的一切,從“網”中鑽出來的人,便是那些站在外面看著網中人垂死掙扎的人。他們多半可能並不是自己願意從“網”中掙脫出來的人,而是被“網”中的人排擠出來的,然而卻讓他們看到了真正的現實。

但是放下有時卻是學習不來的。這種刻意為之的行為往往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當你刻意表現為放下時,內心也許並未真正放下,你的臉上帶著的只是虛偽的笑容,尷尬的動作以及愈漸扭曲的表情。你表面上裝的滿不在乎卻有時候被人一眼識破。這樣也許叫做輕浮。

放下的東西未必會再次浮現,或者說再也回不到以前了。人是從心底對它們放下了,就不會再回首,哪怕再回首,也許迴應也只是淡淡一笑。相對的說,放棄的東西當它再次面臨你面前時,你極有可能選擇它,因為你心裡大概會有一種不想再失去再錯過更或者是想佔有的慾望。但是你又極力地想要放下,卻做到的只是放棄。就像“結婚——離婚——復婚——離婚——結婚”如此地進入了一個無窮迴圈。

人生路上不能避免地會遇到許多不幸、挫折、失敗、打擊、痛苦。我們要衡量事物的利弊得失,不能焦躁,不能功利心。在我看來,放下是一種修行,一種心靈的修行。當你發現你的稜角都被打磨的圓滑的時候,不能急於追求放下,而要慢慢放下。

慢慢放下,也許你會看到事物的其他面,興許你能凌駕於此面之上。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