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師讀後感1000字

才智咖 人氣:1.41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師讀後感1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語文教師讀後感1000字

國小語文教師讀後感1000字1

專業書籍應該是教師的案頭必備。

有的專業書貼近實際,讀起來通俗易懂。如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百條建議都以問答的形式出現,當我們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只要按圖索驥即可。再如張慶老師的《我的國小語文觀》,分教學觀念、教材教法、解疑析難、教師寫作輔導、優秀課例點評等篇章,是張主編幾十年教學實踐的總結,讀過之後肯定會對蘇教版小語教材有更深入的理解。

有的專業書則理論性非常強,一線教師讀起來會感覺比較吃力。如王榮生博士的《語文科課程論基礎》,說是論文,其實是一部三十多萬字的鉅著,光書後所附的參考文獻就達260條之多,隨文出現的註釋更是不計其數。第一遍讀,我硬著頭皮“啃”了一百多頁,還是擱在了一邊。第二次捧起這本書,我改變了策略,先仔細閱讀了倪文錦教授和王尚文教授所作的兩篇《序》,對這本書的主要特點以及創新之處有了大概的瞭解。接著重點研讀了第八章《語文教材的選文型別鑑別》,邊讀邊寫批註,並用手頭的教材來對應文中的型別進行分析。因為王博士所採用的很多例證都來自外國的母語教材,所以我又買來《語文教育展望》參考印證。讀完這一章,我還動手製作了卡片,用表格的形式對所讀內容進行梳理,比較“定篇”“例文”“樣本”和“用件”四種選文型別的異同。這樣,以前一直縈繞在腦海中的有關教學內容的迷惑終於漸次清晰。

由此我想:讀一些大部頭的專業論著,我們一要注意“序言”“後記”以及目錄,讀懂了它們或許就拿到了開啟整本書的鑰匙,正所謂“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再者,讀通整本書費勁,我們不妨先從容易讀的或者自己喜歡的章節讀起,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又何如?

國小語文教師應該多讀一些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

首先,讀兒童文學作品能讓我們找到兒童的語言。這些作品多以兒童的視角記述,以兒童的口吻描繪,語言充滿著詩意與想象力。口誦心惟、耳濡目染,不知不覺間我們就會用上這樣的語言,從而讓孩子們覺得更加具有親和力。

其次,兒童文學作品是師生共讀的最理想的選擇。我們要求孩子讀什麼,自己首先去讀,這樣指導起來針對性更強。同時,當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一段段曲折的情節成為談話的主題時,進一步拉近了師生間心靈的距離。我在課上為學生大聲讀《親愛的漢修先生》,班隊課上一起聊《查理的巧克力工廠》,班級中人人手捧一本《今天我是升旗手》靜靜地閱讀,這樣的場景令人回味。

另外,班級中有的孩子家庭條件不好,買不起課外書,教師讀過的兒童文學作品正好放在班級圖書角。教師多讀一本,孩子們也就多讀一本。這樣,一本本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就化作了汩汩的清泉,滋養著一批又一批的學生。

總之,學生成長我成長,學生幸福我幸福!

國小語文教師讀後感1000字2

如何使教師能更好的發展自己,使自己更符合新課程對教師專業知識層次的需求,《教師專業化的理論與實踐》一書中已指出教師是“個人成為教學專業的成員並且在教學中具有越來越成熟的作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終身學習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保證。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歷史要求。現在越來越提倡學習化社會。學習成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學習尤為重要。要有競爭力、應變力,首先要有學習力。我認為教師的責任是使學生由學會知識轉向學會學習。“學校”就是作為學習者的學生和作為學習者的教師同時存在的場所。21世紀的教師已不是就時間意義而言,更多的是就教師身上所體現的新世紀人的素質而言,教師應當首先改變心智模式,意識到教育者再也不可能居於對教育的壟斷性地位,他本身需要終身學習,才能夠以引導者的身份進行教育,也才能夠實現教育者和學習者的平等性合作地位。

教師專業化是現代教育發展的要求和必然趨勢,不斷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現實需要。當前,隨著教育整體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教師質量與全國實施素質要求的差距明顯表現出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初步建立、加入wto以及人才市場競爭局面的出現。只有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教師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的能力,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教師的創新能力需要終生培養,教師的創新動機需要終生激勵,而無論是創新能力還是創新動機都來源於教師的終身學習。

從教師職業特點的角度看也要求教師要終身學習。教師迫切需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適應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概念;提高將知識轉化為智慧、將理論轉化為方法的能力,適應綜合性教學、研究性教學、實踐性教學的新要求;提高將學科知識、教育理論和現代資訊科技有機整合的能力;增強理解學生和促進學生道德、學識和個性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水平,學會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我們會發現——儘管每種人生千差萬別,但從邏輯上存在著一個普遍的發展模式,即:“認識自我——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所說:“沒有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誠然,人生修養是一項極為複雜、艱難的工程,而一個樂於高度自我超越的教師是永不停止學習的人,我願意進行終身的學習,形成完整的人格,實現自我超越,影響我的學生。

教師的專業成熟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需要經歷一系列的發展階段。教師的勞動不同於一般的勞動,教師的專業實際上包含兩個專業:一個是學科專業,一個是教育專業。教師的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學科知識的專家,又是學科教學和教育知識方面的專家。優秀的教師既需要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不斷更新知識,追逐學術前沿的意識,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諦,瞭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懂得教什麼和怎樣教,掌握現代資訊科技,以及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對學生認真負責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師的職能,發展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總之,教師的繼續學習是教師專業不斷髮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加強教師專業化學習是新課程的需要,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國小語文教師讀後感1000字3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讚歎、折服!

啟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啟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恆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