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調查的報告作文集合九篇

才智咖 人氣:3.11W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調查的報告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調查的報告作文集合九篇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1

最近,學校裡近視的人越來越多了,特別是高年級的同學。校園裡,進進出出的同學有不少人戴起了小眼鏡。一個一年級的小朋友,臉上一副十分稚氣的樣子,可鼻樑上卻已經掛起了沉甸甸的眼鏡。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戴眼鏡的同學可真不少!我們很想知道為什麼,就在這下了一番功夫。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們針對近視做了關於少先隊員近視率與用眼習慣的調查。

在查詢資料時,我看到了一組觸目驚心的數字: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病率是世界第2位,發病率為50%。其中,國小生近視率為22。78%,國中生為55。22%,高中生為70。34%,大學生高達80%以上。我國中國小生患近視的人數佔整個學生比例的60%,患者人數超過6000萬。居世界首位。看了這一則網訊,我心中不禁一顫,產生了疑雲:“為什麼國小生也有那麼多人近視呢?為什麼大學生近視人數那麼多呢?從國小生到大學生人數逐漸上升,近視和年齡有關嗎?”一切疑問,都在我心中產生。我又查詢到了其他資料,猜測造成近視的原因是用眼習慣不良與學習任務加重。

在蔣老師的幫助下,我們又拿到了學校20xx年9月份的學生視力表,經過統計,我得到如下近視(視力不到5。0)資料:一年級92人中有12人近視;二年級82人中有8人近視;三年級92人中有7人近視;四年級94人中有5人近視;五年級130人中有15人近視;六年級133人有42人近視。我發現近視人數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逐漸減少,但五、六年級卻又增加了,特別是六年級近視人數大約佔了六年級總人數的30%。“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針對近視做了進一步的調查。

不體會生活,就不知道生活的甜。同樣,不問同學,怎麼能知道近視的原因呢?我們採取了詢問法。我來到六年級班中詢問了同學。其中A同學說,他在家裡經常上網玩遊戲,時常玩到半夜才睡覺,放假時還玩個通宵;B同學說,她看書寫字喜歡趴在桌子上,有時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離電視機很近;C同學說,他做眼保健操時經常與同學說笑吵鬧,眼睛痛時還經常用髒手擦;D同學是又矮又胖的,他說他喜歡吃巧克力、糖等甜食,不喜歡吃西紅柿、桔子等含維生素的食物。許許多多的同學都說出了日常不良的用眼習慣。通過詢問,我知道了同學有許多不良用眼習慣,發現同學們近視的主要原因是

1、閱讀時間太長,注意力集中,視力工作時間長。

2、缺乏應有的體育鍛煉和室外活動。

3、看書、寫字姿勢不端正。

4、家長不重視孩子的視力健康

5、臥床、躺在車廂裡看書。

6、在太強、太暗的燈光下看書、寫字。

7、近距離、長時間看電視、上網。

8、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9、營養結構不合理。

10、學習負擔重,心裡壓力大。

11、經常用髒手擦、揉眼睛。

12、發現遠視力不好,不及時檢查、治療。

在網上

還要注意日常飲食習慣哦!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用科學的方法保護眼睛,愛護我們心靈的窗戶!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2

今年我是在農村過的春節,看到家鄉修了公路,通了公共汽車一些可喜的變化,我心裡十分高興 。春節前後,走訪了武漢市黃陂區長堰鎮周家石橋,田家畈,侯家村,玉枝店四個村,發現:

一、農村變化較大較好的方面

(一)長堰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環境比以前有很大的變化,路面乾淨整潔,每天早上,村子裡都有人打掃。村村建了公共廁所,以前每家的一個廁所大多拆了,只有少數幾個較好的私人廁所還在。家養的牛、豬都圈養,不像以前那樣到處跑,隨地可見,牛糞、豬糞。養得多的雞也實行圈養。

每個村子在最顯眼的牆上都貼有文明標語的牌子:“不隨地吐痰”、“文明是立村之魂,美德是立村之本”、“不亂潑汙水”、“良好習慣一小步,社會文明一大步”等標語。其中周家石橋村因為是一個有40多戶的大村,還建了廣場,裡面有籃球場,乒乓球檯,村支書發了籃球,乒乓球,羽毛球供農民使用。春節期間許多大人、小孩都集中在這裡鍛鍊身體,遊玩很是熱鬧,在水塘旁建了一個休閒場地,那裡大樹雲集,是夏天人們乘涼的好場所。

以前村中有三個水塘,現在就剩一個大水塘,四周都用水泥圍著,還修了六個洗衣、洗菜的臺子,水塘不像以前那樣是死水,而是流水,從一個水溝引進夏家寺水庫的水,從另一個地方排出汙水,塘裡的水清亮透明。村長告訴我今年五月周家石橋村,田家畈,侯家村將會有自來水,家裡有的井都要拆了,使家家吃上乾淨的自來水,怕農民不願意,一年不收水費,以後再看。長堰街早就有了自來水,玉枝店因為是一個小集市08年11月就來了自來水管。我看了一下我走訪的三個村,水管都安到村中央了,看來真是村長所說的今年五月就能吃上自來水了。我問十幾個農民對有自來水的看法:他們都說自來水乾淨、沒有汙染,要安上才行,井水雖然好,但有雜質,沒有經過進化,水是一輩子的事,花600元安自來水都願意,再說國家也鼓勵農民安,村裡離夏家寺水庫近,一年肯定不收水費,家裡都要安自來水。

以往農民大多使用柴灶,這次調查了20個人家後,我發現家家都有柴灶,煤爐子,電飯鍋,有12家有液化汽灶,其中經常使用柴灶的有15家,其餘5家則偶爾使用柴灶,大部分用液化汽灶,這樣村裡也少一些汙染。

農民生活有一個乾淨、整潔的環境中,比以前舒適多了。

(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這幾年國家扶植農業,讓農民得到了很多實惠,農民切實的感到農村也有發展的潛力。周家石橋村竟有兩個大學生主動從武漢市回鄉辦起了養雞場、養蝦場。他們蓋起了樓房,裡面有太陽能熱水器,膝上型電腦等現代化的先進裝置,在農村是一大亮點。農民家家都有彩電,他們絕大部分都知道今年省裡取消了農業稅,知道中央一號檔案的部分內容,例如兩減免三補貼等,但對中央提出的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具體政策不很清楚,對中央決定5年解決通鄉通村公路的政策比較瞭解,對目前國家對農村的水利建設也很清楚,積極性很高。

春節期間大家聚在一起談起國家政策,都喜笑顏開,感受到國家給自己送來的溫暖,就連村中的聾啞人,盲人也吃上了低保,每月拿100元錢,也知曉國家對農村的某些政策。

農民通過電視、收音機、報紙等媒體專注著國家新出臺的政策,有的是通過交談了解到的。村中上了八十歲的老人看到家鄉的變化,越來越知足,說自己趕上好年頭,沒白活。

(三)、尊老愛幼。春節農村最能體現尊老愛幼。家庭和諧,分家的農民,春節也要講年邁的父母接到自己家中吃個團年飯,無論以前有多少矛盾,春節也似乎化解了。春節在農村是不準打罵孩子的,那樣會帶走一年的好運,所以孩子們過的也十分開心。

一個村的都要給村中的長輩,年齡大的拜年。我外公在村中的年齡大、頗受人敬重,村中的老老少少大年七年級都來給他們拜年,就連村支書也來了,還談論國家政策呢。我也被村中的小朋友們約著給村中不大相識的爺爺奶奶拜年。

二、農村春節不好的方面。

(一)、水塘汙染嚴重,因為農村尚未使用自來水,加之春節期間人們要洗的東西很多。水塘中的魚鱗、魚腸、雞腸、菜葉隨處可見,塘水雖然清澈,但塘底那些魚鱗等雜物卻一目瞭然,塘面漂浮著的菜葉、塑料袋成了一道退色的風景。

水塘利用頻率很高,又是洗菜、又是洗衣、洗雜物,還有人在那洗拖把,雖然是流水,但這也不衛生。

(二)、垃圾成堆,無人清理。村中現在建了一個垃圾站,專門在那倒垃圾。春節期間因為家家打掃衛生,那裡垃圾成堆,村長告訴我過完春節就有人用車拉走,但時間也太長了。

(三)、成風,麻將桌隨處可見,因為春節期間天氣好,好多人把桌子搬到外面打牌。農村沒有什麼娛樂,只有打牌,有的玩,輸贏達到上千,連小孩都可以在旁邊釣魚。

通過調查三點感受。

一、中央農村政策溫暖了農民的心,農民打心眼擁護,城鄉差別越來越小,農民不再瞧不起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也不再立足於跳出農門,在農村立足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二、農民的養老問題還是一個大事。尊老愛幼雖然在春節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聽說平時就大相徑庭,農村的媳婦不大孝順公婆,只敬重孃家。這需要好好的改變。

三、解決問題從上面做起。

通過和村幹部交談,我切實地感受他們的確肯為農民辦實事,他們還虛心地問我有什麼建議。我真希望他們能夠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這樣農民的日子就會越來越好過,農村現在很重視教育,但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個人卻很難扭轉乾坤,希望國家政策越來越好,農村基層幹部也能為農民著想、務實,起模範帶頭作用。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3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的數量很多,總數約6萬個,常用字約6000個。漢字有悠久的歷史。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漢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們已是很成熟、很發達的文字。據科學家推算,漢字的歷史有5000年左右。

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文字。它是我國各民族團結的紐帶,是國家統一的象徵,中華文化的瑰寶。

我們國家幅員遼闊,各地方言複雜,分歧很大,而漢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侷限,為不同地域間的交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漢字適應漢語的特點,記錄和傳播了漢民族豐富燦爛的歷史文化,儲存了大量的文化遺產。今天,漢字在資訊處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們可以在電腦、網路上直接使用漢字處理和傳輸各種資訊,從而顯示出它的強大的生命力。

漢字不同於英語、俄語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種形、音、義相結合的獨特的文字體系。也就是說,一個漢字不僅有一定的形體,有一定的讀音,還往往能直接體現一定的意義。因此,我們說漢字是一種意表文字(也有人稱意音文字)。

從字形上說,漢字是一種方塊文字,是通過橫、豎、撇、點、折等各種不同的筆畫構成的。從形體看,漢字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獨體字,一類是合體字。

中國文字的發展,經過秦統一中國後,連續對漢字進行簡化、整理,使漢字逐漸走向規範化。漢字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古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四個階段的演變過程。其中,篆書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隸書則有秦隸、漢隸之別。由此可知,歷史上任何一種新的字型,都是經過長期演變逐漸形成的。總體來說,楷書形成後,中國文字已基本定型。

文字不僅是中華文化的載體,而且本身就是一種燦爛的文化。但在歷史發展的潮流中,人們對中國文字傳統的寫法有所改造,產生了所謂的“現代字”,也就是錯別字,這種輕易的“改寫”,使得中國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韻味。平時,有很多人為了一時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簡寫;或是不會寫的,就用另一個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這樣就可能使原來的句意改變了。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4

調查時間:四月四日

調查地點:彩虹橋到珠江橋

調查物件:旌湖水質汙染

調查過程:昨天,我和媽媽來到了德陽的旌湖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河裡竟然是乾的。媽媽給我說:“這是因為在施工,所以彩虹橋到岷江橋之間沒有蓄水。”我這才鬆了口氣。

沿著彩虹橋向南走,我聞到了一股輕微的酸臭味兒。原來是某個廠子排出的廢水,我不禁想到,要是我們的湖水全部是廢水的話,那成什麼了?再往前走,我發現一處有許多垃圾,比如各種各樣的包裝袋,臭鞋子,一次性飯盒。各種各樣的垃圾數不勝數。看上去特別髒。原來,我們的湖底是這樣的,我很心痛。

在岷江橋和珠江橋之間,蓄滿了水,我們看到了一個生活廢水排汙口。這裡排出的水全部是生活汙水,泛著白沫。這樣一排出,使附近的河面上泛著一層黃色的油汙,令人噁心。

白天的時候,在這兩座橋之間,湖面上有許多野鴨子,說明這兒的水保護的還算好。

看到這些,我想起了這樣的情況:人們一邊想努力的保護好水,一邊卻使勁的丟垃圾到湖裡。難道人們非要那樣“保護”我們的水資源嗎?我希望所有的人們能立即採取措施,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拿出來好好執行。這樣,我們的旌湖表面和湖底就都能保持的乾乾淨淨了。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5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學生的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激發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腦汁,使盡渾身解數湊字數。正是由於這種心理定式,從一開始就制約了學生的思維,因而作文的恐懼心理越來越強烈。在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作文質量必定不佳。經統計分析,

學生的作文問題大體可分為如下幾種:

一、篇幅短小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作文瘳瘳數語,幾行字就是一篇作文。意思雖然說清了,語句也

通順,但不能抓住事物的細節作細緻地描繪。就好像一幅畫,只有輪廓,沒有血肉,所以

總也豐滿不起來。

二、缺乏真情實感

有的學生景物也描繪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也寫得很清楚,但讀起來乾巴巴的,缺乏情

感的滋潤。也不能在作文中體現作者的價值取向和主觀立場,好像只是一個事不關己的看

客。這樣的文章必定缺乏感染力,難以和讀者產生共鳴。

有的學生雖然也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比如:媽媽真偉大!我的'老師是世界上最好的老

師!等等,但由於在行文中缺乏情感滲透,讀起這樣本該情感充沛的句子,總覺得有些空

洞和高調。

三、表達不準確

有些學生要麼重複羅嗦,要麼詞不達意,這樣的作文讓作者和讀者的交流受阻。本班

就有幾個這樣的同學,作文通篇都是口語,有的字甚至從字典中都找不到,他用拼音代替,

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書面語來表達。看這樣的文章,如同嚼白蠟,索然無味。

四、作文模式化,缺乏個性

作文字來是個性化的活動。所

謂個性化,就是一個命題或多個命題,全班學生的作文

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內容和形式,體現出每個兒童不同的心聲和不同的水平。可是平時一說

寫作文,學生就搬出作文書,套用模仿,有的甚

至是全盤接收;或是老師念一篇例文,有

一半學生都成了例文的作者,這樣寫出來的作品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更無個性可言。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制學生失去作文興趣,固化了學生的思維,限制了學生作文能力的

提高呢?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學生的第二課堂嚴重潰乏

除了讀讀教材中的文章,抄抄書本上老師指定的詞句,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第二課堂

幾乎為零,有的學生甚至沒有一本課外讀物,他們的語言積累很是缺乏。心中無貨,當然

下筆無墨了。作文時冥思苦想,也不過瘳瘳數語而已。

再者,家長在這方面的引導和交流也非常有限,我曾經做過調查,在家裡過問孩子的

學習情況,並能主動予以引導的不足

10%。

(當然這並不能怪我們的家長們,他們要麼農活太忙,無暇顧及;要麼知識底子不夠,有心而力不足;要麼根本就沒有這個意識。)

二、作文時缺乏激情投入

有些學生作文時缺乏投入感,沒有激情,把作文當成難以應付的差事,從心底厭惡寫

作,沒有主動性,沒有心靈參與的過程。作文自然缺乏情感。

三、教師指導方法不當

有句話說:生活中並不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其實學生並非缺乏生活素材,而是由於我們教師教學方法陳舊、單調、程式化,訓練內容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寫作慾望,使他們失去了作文的興趣。有的教師對學生的指導,重在寫作技巧、表達方法上的點撥,對於作文內容卻搞“一刀切”,學生缺乏作文內容的積累和寫作心理的需求。葉聖陶先生很早就指出:寫作的根源是表達的慾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教學教學重點的轉移,忽視了學生表達慾望的激發和積累習慣的培養。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6

成都是國務院首批公佈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發現金沙遺址,將成都建城歷史上溯到4000多年以前。

遠在四五千年前,古蜀先民逐漸從川西北高原沿岷江河谷遷徙到成都平原,他們在這塊肥沃土地上辛勤墾殖,創造了燦爛“蜀文化”。距今三四千年前,即相當於夏代紀年早期階段,在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發達三星堆文明,它是古蜀文化發展一個巔峰,也是中華民族文化一個重要源頭。西周時期,一些遊牧部落開始從成都平原周邊高阜丘陵逐漸向平原水窪地區遷移。週末,蜀王開明九世從郫縣遷徙成都,“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來。成都羊子山土臺、十二橋“幹欄”式房屋遺址、商業街船棺遺址與金沙遺址,證明古蜀人活動中心就在成都。

作為著名歷史文化名城,成都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就有216處之多,其中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樓、蜀王陵、永陵、金沙古蜀文化遺址等更是中外聞名,歡迎大家到成都旅遊觀光。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7

在我村裡,每家每戶的人都是用自來水的,雖然村裡的是自來水,但村裡的人都不去珍惜每一滴水的水,而是白白浪費每一滴水。在過去的日子裡,我悄悄地觀察了我家的用水量,並作了記錄。5月4日,用了30千克:5日,40千克;6日,40千克;7日,60千克;8日,70千克;9日,65千克;10日,50千克。

一個星期我家就用了355千克的水,如果每戶人一星期就用355千克,全村大約450戶人一個星期就用159750千克水,一年365大約52個星期,一年就要用830700千克。

一個小小的村莊用水量一年可達上十萬,在一個大大的村莊裡,那麼用水量就可達上億千克。水是寶貴的資源,水就是生命,在許許多多的地方,那裡的人就喝不到乾淨的水而被死亡奪去了生命。

我們在這樣好的壞境,就應該節約用水,同時,也不要讓乾淨的水變成受汙染的水,希望大家節約用水,希望大家保護水資源。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8

星期六,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黃河大壩調查環境情況。

我們來到了黃河大壩,讓我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有吃完羊肉串的竹籤,有吃完零食的包裝袋,有吃完早餐的白色塑料袋,還有香蕉皮。走著走著我看到一位叔叔吃完了的香蕉皮就隨手扔,我連忙拿出照相機,把叔叔扔垃圾的景象拍了下來,並且過去對叔叔說:保護環境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應該保護環境才對。

我們一定要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的家園。

調查的報告作文 篇9

這些年,社會上送禮的風氣日漸高漲,商場裡、電視節目中天天播著“送禮只送……”過年過節總能見到人們拎著大包小包的東西上門賀歲,壓歲錢也從傳統的風俗習慣轉變為用來拉攏關係的一種的方式。根據我在街上調查的結果來看,小孩們今年收到的壓歲錢少則數百元,多則數千元!這顯示出人民生活條件在日益改善,但是這樣的改善好嗎?會不會對我們造成一些影響呢?還有,大人們又是怎樣看待“壓歲錢”的呢?我十分好奇的去做了一個詳細的調查,有在QQ上詢問,也有在看報紙來尋找答案,等等。

我有問過許多問題,比如

1。你有給過壓歲錢的經歷嗎?通常會給誰的孩子?

回答有90%(45)的人都是會給親戚的孩子,由此可見,很多大人都注重與別人之間的關係,把壓歲錢用來拉攏關係,而對自己的孩子卻不重視,認為給不給都無所謂,但如果這樣,很有可能會令孩子有一種妒忌心理,讓他們很反感。

2、今年你共掏了多少壓歲錢?佔收入的百分之幾?回答是平均每人都掏了七百元左右,佔每月收入的65%

這說明大人們很重視壓歲錢,不惜一切代價,即使需要每月收入的65%,也要出這個錢。

3、認為你的壓歲錢花費是因為什麼?回答90%習慣,10%回禮。

他們大部分都認為花費的原因是習慣了,那又是為了什麼,把壓歲錢都給親戚家的孩子呢?如果捨得這份錢,為什麼就不能讓自己的孩子也快樂一點呢?雖然大部分是習慣,但也有少部分是因為既然別人也給瞭如果自己不給,就有損面子了。

4、你現在認為直接給孩子壓歲錢好嗎?回答20%好,70%不好,10%無所謂。

有20%的人認為直接給壓歲錢好,可以教小孩從小養成“會用錢,用好每一分錢”的習慣。

有10%的人認為壓歲錢可給可不給,都無所謂。

但是,70%的人認為直接給壓歲錢不好,可以適當改進這個習俗。有部分人認為把壓歲錢用作外出旅遊的是一良方,還有35%的人認為將壓歲錢置辦學習用品或作學費也是個好方法,另外一些人建議用其他的饋贈品能代替壓歲錢。例如智力開發類的學習用品、光碟、書籍,或意義非同尋常的物品,這些建議都比胡亂給錢來的好。

壓歲錢作為中國人傳統習俗延續至今,歷史悠久,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獨特的文化氣息。但是根據調查結果看來壓歲錢已不是最優秀的饋贈禮物了。一來給壓歲錢不僅會給某些家裡經濟有困難的家庭,造成經濟負擔;二來會使一些學生學會互相攀比的不良社會風氣;三來某些大人更是把壓歲錢胡亂用;再者,由於兒童不成熟,有了壓歲錢後應如何消費,若缺乏引導,會影響學生勤儉的習慣養成。如果大人們樂意考慮到以上幾點,完全應該把壓歲錢的形式變一變,比如獎勵孩子去旅遊,認識祖國的山山水水,寫出好文章;送孩子動畫片、教學方面的光碟,不僅增長知識面,還能在學習累了之後,放鬆一下,說不定這些方式將會受到絕大部分孩子的青睞,甚至,新年時送給孩子一些激勵的話語,也要比直接給壓歲錢好的多。看來過年給壓歲錢的方式確實應該改一改了。

TAGS:報告 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