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合集九篇

才智咖 人氣:1.86W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學生調查報告模板合集九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目的

瞭解國小生什麼時候說話不文明及他們說不文明語言的起因。

二、調查時間

20xx年7月至9月。

三、調查範圍

虹星橋國小六年級學生50名。

四、調查方法

1)觀察法:仔細觀察不文明語言何時出現及內容。

2)談話法:通過談話瞭解有些學生為什麼說話不文明,並分析原因。

五、調查結果

1、國小生為什麼說話不文明:

(1)由於與別人的矛盾而產生憤怒情緒,說話會口不擇言,一般都是發生在男生身上。

(2)由於他人的行為、舉止或是衣著相貌而取笑別人,說一些不雅的綽號。

(3)很多國小生說不文明語言都是出於一種反抗的情緒,對某件事情不滿的時候,甚至難過的時候。

(4)還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語言是從長輩、周圍人的嘴裡聽來的,有的是看電視、電影學來的,不自覺就講出來了,時間長了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2、國小生講不文明語言後心理表現或想法:

(1)心裡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時邊說邊大笑,作為一種發洩的方式。

(3)聽到周圍的人講過文明語言,所以不認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3、國小生什麼時候會說話不文明:

(1)玩的時候:做遊戲時有些人會賴皮,然後互相用語言攻擊。

(2)公共場合:一個同學在很多人面前讓另一個人出洋相,被譏笑的那方就開始了語言攻擊。

(3)暗地裡:和某人關係不好,不敢當面說,就在背地裡說有損於他的話。

六、分析

1)國小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些不文明語言是從家裡、社會上聽來的,還有的是從同學那裡學來的。在不文明的環境裡,國小生的語言、舉止都會受到影響。

2)高年級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表現為用一些不太雅的語言表達心中的不滿情緒,作為發洩的方式。有時並無惡意,但造成的影響很不好。

3)高年級學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愛譏笑同學,這也是講不文明語言的原因之一。

4)現在的獨生子女的脾氣、度量不算大、吃了虧,嘴上一點也不饒人,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

中國曆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作為現代中國人,應該發揚光大文明古國的傳統美德。作為國小生,我們要擔負起建設文明、繁榮祖國的重任,必須在各方面全面發展。我覺得要提高自己

的自身修養,首先就要做個文明的國小生。我建議我們的長輩們,所有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請你們以身作則,給我們樹立起榜樣來,讓我們一起營造文明的氛圍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關鍵詞:農村國小 語言氣氛 教育與環境 覺悟

中國是舉世聞名的文明古國,具有五千多年曆史的禮儀之邦。特別是我們的漢語,也是人們傳遞資訊、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1973年12月18日,28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漢語為聯合國六種法定語言之一,其他五種語言分別為英語、俄語、法語、阿拉伯語和西班牙語。而普通話,即“現代標準漢語”,是現代中華民族共同的語言,使中國走向世界的標識語言。從中也可以看出普通話多麼重要。而且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方言複雜,十分需要統一語言。因此,為了瞭解我縣城鄉國小特別是農村國小生的普通話使用情況,20xx年九月至十月我對我縣部分代表性的城鄉國小不同年級進行了實地調查研究。其中我採用了問卷、訪談、隨堂聽課等方法。此次調查活動讓我更進一步瞭解普通話,同時也給我的職業生涯添了一道風景,讓我多了一份責任感。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又是人類文化的載體,人們運用共同的語言來交流思想,才能互相瞭解和組織生產。語言文字的運用是否合乎規範標準往往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隨著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語言文字資訊科技的不斷改革,對我們的普通話要求也越凸顯出來。要提高國民的普通話水平就得從小抓起,從農村抓起。農村是我們普通話的薄弱環節,而農村國小則是普通話的主要陣地。可是為什麼如今的農村國小生的普通話水平依舊字不正,腔不圓,而且有許多不規範的方言和土語呢?故此次我通過實地觀察、訪問和問卷等方法,對我縣部分代表性的城鄉國小生的普通話使用情況進行了全面的瞭解,即使發現問題以及自己的個人意見。

一、調查內容設計

(一)調查目的與內容

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規範的漢字,是每一箇中國的驕傲,是一箇中國人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與他人交流、交際的必備技能。但在沅陵縣的廣大農村,大多數國小生卻因普通話的具體語境不良,學習時間不夠和其他外部原因的影響,錯過了學習普通話的大好時機,制約普通話水平的提高,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我認為在教學及管理措施中應引起高度重視,積極探索和研究對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管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調查的物件和方法

我對縣鶴鳴山國小、鄉軍大坪九校及筒車坪九校三至六年級共兩百名學生以及六名教師進行了調查。對學生主要採取問卷的形式部分交流,老師主要是訪談。

然後,跟堂聽課,進一步瞭解學校的具體情況,最後為了瞭解,還訪問了一些家長。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發放試卷共兩百份,回收及有效試卷均為兩百份。(——表述交叉了,分開說。)這次調查有喜也有憂,喜的是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充分的成果,憂的是看著他們那一張張天真可愛又衝滿迷茫渴望的眼神,手中的試卷顯得重了些。下面就部分問題分析: (——刪去)

學生

1、1、在問及你認為普通話的重要性,96%的人認為重要,但在農村卻有4%的人覺得無所謂。雖然只幾個人,也足看出農村在這方面的淡視。

2、2、 在城裡90﹪學生會說普通話,有10﹪的學生不太理解普通話的意思,其實班上學生100﹪的學生都會說普通話,只是有個別學生髮音不太準而已。而在農村既然有20%的人和老師、家人等說普通話特別彆扭難受。這能說明什麼呢?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3、79﹪學生在課堂上主動說普通話,例外有21﹪的學生要在老師的提

醒下才能說普通話。不說的理由就是不會說就不願說,不喜歡普通話就不願意說。

4、18﹪學生在課間能與同學交流使用普通話,也是偶爾會說,偶爾嘣幾

句,一般不會堅持一天。有82﹪的學生在課間不使用普通話交流,因為普通話說的不流利也就不願意說,思想意識不強,習慣問題認為本是農村人就應該說土話,沒有人說就是說沒有好的環境影響。

5、68﹪的學生在課後與教師交流時不用普通話,原因是用普通話說不清楚要說的話,沒有習慣說普通話,意識不強。

6、89﹪的學生在家與家長交流不使用普通話。原因是家庭的影響,家裡人都不說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沒有習慣說。思想意識不強,認為說普通話沒有必要,在家說土話家長都能聽懂。想法也不對認為說普通話不舒服,彆扭。

7、聽到老師用方言上課,有40%的人覺得很親切,卻只有28%的人說老師不敬業

8、100﹪的學生認為說普通話是好事,這樣看來想改變現狀還是有機會的。

老師

城裡:課堂上都用普通話,平時有和老師用方言交流,學校方面也比較重視,經常舉行一些如詩歌朗誦等活動。

農村:部分用普通話,其他用方言,覺得好交流一些,學校的要求不是很強,但理論上要嚴格要求,希望有待加強。

家長:52﹪的家長不會使用普通話,48﹪的家長會說普通話。但62﹪的家長願意說普通話,38﹪的學生家長不願意說普通話。

二問題反思

1、學習普通話的語言環境不良

孩子的家長基本都是農村人,不會說普通話,也聽不懂普通話,更沒有意識要說普通話;並且現在農村的留守兒童很多,多數家長是接受文化教育不高,有的甚至有沒踏過學堂門。在學校,老師的年齡普遍偏高,教學也比較古板,思想教落後。教師只要求在課堂上說普通話而且要求不嚴格。在我隨堂聽課的時候有的老師整節課下來沒有一句普通話,全是地道的方言。教師在課堂上聽學生髮言更注重的是答案,而不會太在意普通話是否正確。在課後教師自身並不太要求自己說普通話,更不會要求學生在課後與教師交流要說普通話。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平時能說普通話,教師在課間也能要求學生普通話。

2、學生的普通話學習時間少,無法進行規範的學習

農村學生接觸普通話,學習普通話的主要陣地是學校,而在實際中,學生學習普通話和運用普通話,也只有學校這一唯一的堡壘,學習的時間也僅限於在學校上課的幾節課。除此只外,再也沒有學習的場所和學習的時間。僅靠每節課的幾十分鐘,既要學習知識,又要訓練技能,完成各科的知識積累和能力訓練,學習普通話也只能放在附屬的位置。如此的普通話,普通話水平難以提高也就不足為奇了。

3、學生學習普通話的意識不強,認識不夠

學生認為沒有說普通話的必要,認為別人能聽懂就行,不需要時時說普通話。大家不需要說,就可以不說。個別人認為說普通話很彆扭,不舒服,不好聽。對普通話不認可。在一定程度上要改變這樣的想法。

4、對說普通話產生懼怕感

大部分學生認為說普通話很難。自己不會組織語言,不能正確、流利地說出想說的意思,想表達的意思。又沒有人正確的引導鼓勵,長期就形成了你不說,他不說,大家都不說了。對自己說普通話的信心不足,也不能試著去克服這些困難能堅持說普通話。

三、對策與結論

一 改變學生和家長對普通話的認識,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

俗話說:“認識是一切行為動機的開端。”學生要學好普通話,需要有正確的認識,需要有較好的語言環境(學生家長雖不能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提供較好的語言環境,但不為學生學習設定障礙也算一種支援),要改變學生和家長的認識,需要整合社會的力量。近幾年來,外出務工人員因普通話不過硬或不會,在外地與他人交流時“不方便”、鬧笑話者不乏其人,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充分使用這些“活教材”,搞好校本開發,或讓他們“現身說法”,或編輯教材印發,讓學生和家長在一笑之餘,有所感觸;充分發揮學校的文化傳播的陣地作用,加強對普通話在交際中的實用性宣傳,提高學生和家長對普通話的認識,營造適合學生普通話學習的良好環境。

二 改革學校的普通話教學方式,搭建學習的平臺,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學校是學生學習普通話的主陣地,學校對普通話重視程度高低,教學方式是否符合學生的需要,具體語境的好壞,決定學生學習普通話效率的高低。為改變現狀,學校應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搭建平臺:首先,在校園內倡導一律使用普通話,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榜樣、運用的空間;其次,加強校園普通話學習的環境建設,配合校園文化建設,搞好語言角、學校廣播室的建設使用,營造良好的普通話學習環境;再次,開展豐富的語言競賽活動,讓學生有展示的平臺,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一系列措施,豐富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為學生提供學習空間,促進學生普通話水平不斷提高。

三 拓展學習渠道,豐富學習方式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電視、廣播在不斷改變農村的生活,同時,也為學生學習普通話拓寬了渠道,學校與學生家長通過家訪、家長會等達成共識 ,讓學生有意識的通過看新聞等方式學習普通話,既開闊學生的視野,又學習普通話,“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四 加強教師的培訓,培養一支高效的普通話教育隊伍

各學校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要不斷的加強普通話的培訓、提高。教師在教學中教給學生正確的普通話發音方法,更正學生的方言習慣都需要過硬的普通話知識,學校只有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只有加強自身水平的不斷提高,才能適應對學生教學的需要,促進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農村國小生的普通話水平不高,有學生所屬的具體語境的原因,也有所在學校的原因,要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需要從改變學生的語言環境入手,從改變學生對普通話的認識入手,從改變學生的所在學校的普通話教育推廣方式入手讓我們一起努力,放揚我們我們的母語!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1.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現狀

【形勢】

20xx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30餘萬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基本穩定和就業人數的繼續增長,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但是形勢依舊不是很好.

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現狀】

典型現狀1:

“蟻族”生活在勞碌奔波中尋求改變。“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群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蟻族”,在全國有上百萬的規模,他們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們卻找不到穩定的工作。典型現狀2: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由於大城市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並且反其道而行之——迴流中小城市。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迴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2.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從05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到09年的611萬,預計10年更是高達700萬,高校的盲目擴招,直接讓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直接給就業結構帶來巨大震盪;而且“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讓就業形勢變得不可捉摸起來;再者大學的許多專業並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相接軌,所學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甚至背離市場。圖1 高校畢業生折線圖 單位(萬)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1998年85萬人,到20xx年,應屆畢業生630萬,加上往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已突破7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全國大學生就業率只有68%左右。

實踐調查

為更好的瞭解大學就業問題,我們特此對就業問題做了一份調查報告(見附表一),並對得到的資料進行了分析

調查目標:瞭解線上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

調查時間:

調查物件:湖南工學院專南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形式: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專家的資料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86份(有14份問卷沒有作答的或者沒有按照要求作答,視為無效問卷)。資料僅供參考。

就業形勢分析調查如下:

對問卷反饋的資料可以做出結論:52.33%的大學生覺得現在的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一、 研究原因:

據調查,我國現有盲人500多萬,低視力近千萬人,尤其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患病率極高。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資料表明,我國國小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2.78%,中學生為55.22%,高中生為70.34%。更令人震驚的是,有份調查報告稱,國內因高度近視致盲者已達30多萬人。因此兒童及青少年近視的防治越來越為學生、家長及社會所關注。為什麼患近視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的眼睛到底是怎麼近視的?僅僅是不良用眼習慣造成的嗎?為了解國小生近視情

況及引起近視的相關因素,我針對我們學校的部分同學作了一次調查。

二、調查問卷

1.你是不是近視?

A. 是的 B、 不是

2.你是如何近視的?(不近視的可不答)

A、看電視過度 B、坐姿不端 C. 其它

3 你近視多少度?

A. 100以下 B. 500以下 C. 更高

三、調查分析:

導致眼睛近視的原因:

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研究結果表明,近視眼是人眼對當代環境的適應性改變,它的發生與發展與日益增加的近距離用眼活動的環境密切相關,與攝入營養成分的失衡密切相關。而不正確用眼,不注意用眼衛生(如看電視和上網過長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因。

1 看電視距離太近

2 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3 所看電視的畫面濃度太深

4 寫作業時的姿勢不正確

5 在光線太強的陽光下看書

6 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7 長時間的在電腦前

8 不合理飲食

9 看鐳射

10 在車廂裡看書

11 遺傳因素

12 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四、調查結果:

通過調查發現,在當今的中學生近視率不斷上升,而中學生們對近視這一現象並不加以重視。甚至有人認為近視怎樣,戴副眼鏡不就得了。還對近視無所謂,錯上犯錯。許多人常將其歸咎於不良的用眼習慣,如看書距離不當、光太暗、持久用眼等。但近年來的醫學研究表明,飲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誘發青少年近視的重要因素。

五、建議

(一)看書時作姿要端正,光線要充足。讀寫要坐到離課桌一尺,胸離課桌一拳,眼離課本一尺。

(二)不要在坐車或行走的時候看書,不要躺下看書。讀寫1小時要遠眺10分鐘或到戶外走動,調節眼睛肌肉。

(三)在課間十分鐘堅持做眼保健操。

(四)儘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注意作息時間的安排,不能讓眼睛長期處於疲勞狀態。

(五)不偏食,少吃辣的食品,多吃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D

的食物。

(六)定期到眼科專醫作檢查,聽從醫師的指導,逐步矯正視力或防止近視度加深。

六、體會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一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合理飲食,鍛鍊身體,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三要定期到眼科醫院檢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視眼患者,及時發現眼病,以便早發現、早治療。視力關係著我們的一生,我們要愛護我們的眼睛,不讓我們將來後悔!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一、前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是面臨了越來越多的壓力,家庭、就業、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讓大學生似乎喘不過氣來。如果處理不當,大學生心理健康會造成一定得影響,其後果或大或小,小即產生抑鬱、自閉、暴力傾向,大則引發自殺,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高校學生自殺現象則證明了這一點。為進一步瞭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其更好地處理和應對心理壓力問題,特進行了此次問卷調查。

二、調查時間、方法、物件

1.調查時間

20xx年10月20日至27日

2.調查方法

在網上進行電子問卷調查,共發放100份問卷,有效問卷100份

3.調查內容

針對不同性別、不同地區的大學生從壓力的大小程度、壓力主要來源方面進行調查

4.調查物件

此次調查問卷針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問卷,主要是針對專科和本科大學生

三、調查結果分析

隨著世界的迅猛發展,社會競爭激烈,社會關係日趨負責,大學生們承擔了

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父母的期望、就業的壓力和人際關係的複雜在無形中讓大學生身體心理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大學生學會提高抗壓能力更具有挑戰性和不可忽視。此次的調查的物件並非同一間學校,而是來自多所高校,一共有效問卷100份,在很大程度上有一定的可靠性,而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我們總結出了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壓力問題如下:

(一)從大學生心理壓力程度上看:

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在大學生心理壓力程度上61%的大學生表示對目前的學習偶爾有壓力,而認為壓力非常大的佔了22%,只有13%的大學生認為很少有壓力,這結果表明,對於目前的學習,普遍大學生都存在壓力,覺得壓力非常大的比重不容忽視。當然在這一點上,也有著不同因素的影響,性別、來自的地區、性格都會對這以資料產生了影響。在調查報告中分析,對於壓力程度上男生要比女生壓力大:54.55%男生認為壓力非常大,女生只佔45.45%,跟傳統觀念很有影響,長期以來,男的都被認為是家裡的頂樑柱,是要養家的,要學會獨自,學會更好地面對社會,也許很早就在他們的心理紮了根,或是在家人父母的長期教育下,兒子要繼承後業,贍養父母下無形中有了擔子,特別隨年齡的增長,男的比女生更快認識社會的殘酷和現實,不免會比女生的壓力要大。

除了性別方面對大學生心理壓力程度上有影響,學生來自的地區也有著很大的作用。來自農村的學生會普遍比來自城市的學生壓力大:在調查報告中顯示,選擇壓力非常大的,農村的是15%,城市的是7%;選擇偶爾有壓力的,農村的佔43%,相對來說,城市的佔18%,這一結果也在我的預想中,農村經濟、文化等各方面要比城市差,從小,農村的學生就被灌輸讀好書,走出農村的教育,所以農村的孩子在讀書方面也會更努力,可這麼一來,壓力也無形增加了。再加上也見慣了村裡的人不斷往城市去就業、謀生,甚至有些人家情願在城市裡租房子住也不願在農村呆,太多太多的事實擺在農村學生面前,除非自己夠優秀,比別人更努力,自己才會有出路,才能擺脫貧困的生活。而城市裡的學生也許是過慣了舒適的生活,對生活危機感方面就不會比農村學生敏感,因為他們知道起碼自己還有家父母的靠山,壓力就會比農村學生壓力小一點。

當然,性格因素也起到一定的左右作用。在問及現在的壓力性對於以前來說,性格開朗的學生要比內向、冷漠、孤僻的情況要樂觀得多。

正如影象顯示的,選擇壓力更大了的人中,性格開朗的人佔了43.90%,內向的人佔了46.34%,在選擇壓力小了,性格開朗的人中佔了70.97,內向的是25.81,相比下比較懸殊,可見,抗壓方面,越開朗的學生心理壓力方面要小些,這也許是因為心態不一樣,對遇到的困難和挫折表現得就不一樣。

(二)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

從調查的結果看,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主要來自就業壓力、家庭壓力、人際交往、感情處理這四大方面。

從現實的結果看,在主要心理來源中,77%的學生選擇了就業壓力、43%的學生選擇了家庭壓力,32%的學生選擇了與老師同學交往的壓力,30%選擇了感情壓力,當然還包括一些其他的壓力,77%和43%的比例讓我不得不重視大學生的心理負擔之重,幾乎可以說1中就有6、7個人有就業壓力,且差不多一半的人都要有家庭方面的顧慮。在問及家庭教育中給壓力最大時,74%的學生選擇了是來自父母的期望,18%選擇了家境不佳即家庭經濟不夠好,6%是因為家人關係不好。

從中看出,就業和家庭壓力是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方面,情感、家庭經濟問題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主線,農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壓力大,男生比女生的壓力大,性格內向比性格開朗的壓力大。

(三)壓力的來源分析

1、就業壓力

就業壓力是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最主要的方面,可以說是幾乎存在大學生活中的,並且是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的。社會的複雜,競爭的激烈,人心的難測,讓在習慣了風平浪進的大學校園中的大學生們更有恐懼感。近年來,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而相對提供的就業缺口卻還是不怎變化,要想在人才濟濟的社會裡鑽出一個角落,真是難上難。加上有些同學對自己的專業滿意程度不高,在調查中,43%的學生選擇了不是很滿意,而24%表示沒感覺,這麼一種狀況的確令人擔憂,專業方面給不了他們安全感,就外面的競爭又是如此的激烈,兩者形成了反差,更是讓他們心裡憂心忡忡。他們擔心就業後的職位不是自己所理想的,工資也怕不盡人意,或是就業中逃脫不了遲早一天被競爭淘汰。

2.家庭壓力

來壓力來源這塊,43%的學生選擇了家庭壓力,可見份量不樂觀。望子成龍,望女成分,一直是眾多父母的願望,他們從小就被授予了高期待,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學生,這方面的壓力會更明顯一點。寒窗苦讀十幾年,家人盼的就是子女能夠大學畢業找份好的工作,而學生本身也理所當然地揹負了這種期待。他們也想盡自己努力不讓家人失望,可反觀自己的條件和社會的挑戰遍不得不感嘆前途渺茫,更是時時擔心最終大學畢業就是面臨失業,給家人當一棒。除了家人的期待,學生的壓力也來自於家庭的家境,18%的學生認為在家庭壓力這塊,家境不好和家人關係不和諧,也是他們心裡負擔的一個原因。面對著種種的壓力,回家就想好好依靠下,找點溫暖和支援,可家人間總是鬧矛盾,吵吵鬧鬧,的確人人很揪心,心情也會不好。從身邊的事例中,我們也可發現家庭和諧的學生性格會比較開朗,心理承受壓力能力也會強很多。在我們的調查中,也可以發現這一點。

3.人際交往

大學算是半個社會,我們天天都得跟老師同學打交代,相對國中高中來說,和人打交代的頻數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面對的人更是各種各種,這要求我們的人際交往技巧能力方面也有所提高。30%的學生選擇了與老師同學的交往作為了心理壓力的一部分,他們也許煩惱該如何更好地與他們交往,因為在大學,人脈很重要,關係到你的各種評優,況且人際交往能力強的人辦事起來都非常順利,朋友也會有很多。且不談生活在校園中,僅僅說在宿舍,如何與舍友相處,相互磨合,也需要很好的交流,大學四年,我們幾乎都在同一個宿舍,舍友就如家人一樣陪伴在身邊,如果連和他們都溝通不好,又該如何度過這四年的大學生活。

4、感情問題

到了大學,很多人都選擇了拍拖,感情的不確定因素,讓大學生們也會苦惱

大學生們會嚐到更多的甜酸苦辣。調查報告中,也有30%的人把這點列入了造成心理壓力的原因。為

情所困的例子在我們身邊很多,再加上性格內向,不懂得如何去減輕壓力的則更容易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如失戀自殺現象也不罕見。

5、學習壓力

到了大學,面對了和與往不大一樣的學科,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有所改變,雖說學習的東西不會像國中高中那麼多,但是要是真正學起來會比以前的多得多,再加上有些學生對自己專業學習的科目不感興趣,慢慢學會了逃課和養成了厭學心理。而有些是由於在學院當了幹部,不能很好得處理學習和工作的關係,變得會很煩惱。一方面既想通過工作得到鍛鍊,可卻往往對學習有所影響。

四、結語

從調查的結果和我們的分析上看,大學生心理壓力是普遍存在的,如何更好地去減輕心理壓力,促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有如下建議及策略:

1.形成良好積極的心態。在成長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何況生活在小型社會的大學校園裡,不要跟別人比,因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做好自己的,找好自己的定位,朝著目標腳踏實地地走,即使在過程中失敗了,也要學會堅強站起來,因為眼淚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2.不要過於看重專業的“冷”和“熱”。社會是瞬間變化的,沒人可以猜測到以後哪個專業會有更好的出路,所以現在也就不會出現“冷”與“熱”之分。學好自己的一技之長,因為普遍來說社會還是需要專才的人多,而不是全才。當然專才也並不是不懂其他方面的知識,而是“術業有專攻”。在學會控制好自己的厭學情緒外,還得正確處理好學業和工作的關係,要在這兩方面取得豐收,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大的努力,其中是有得有失的。

3.學會與家人溝通。家庭問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重點是我看我們怎麼去處理。我們的出生我們不能選擇,可我們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的,要學會體諒家人,無論家人對你什麼樣的要求,但出發點都是愛你的,要始終認清這一點。要學會和家人溝通,只有走近家人,才會更好地處理與家人發生的矛盾。

4.放開心胸,學會與別人訴說。心情低落,要學會正確地進行心理輔導,比如可以找別人聊天,或是到外面散下步,或是去唱歌,多采取些可以轉移注意力的辦法去舒緩自己的心情。也許有些人會比較放不開,對周圍的人和事會採取一種防備的逃避心理,這時我們需要適當地放下防備,學會走近別人,這樣別人也才能走近你的心裡。

5學校要多舉行有助心理輔導的活動,讓學生在活躍的活動氣氛中,得到心情的宣洩和放鬆。開放心理諮詢室,讓學生有途徑去解決自己的困惑,學會把自己的問題說出來,當然也需要心理諮詢老師尊重學生的隱私,不洩露學生的祕密,更要更好地進行疏導。

附加:關於大學生心理壓力問題的調查問卷

關於大學生心理壓力的調查問卷

首先感謝您對本問卷的檢視!為了進一步瞭解大學生心理壓力狀況,弄清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煩惱,配合引導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特作了此次問卷調查活動。再次感謝您的作答!

1、請問你的性別是()

A男B女

2、你是哪裡人()

A農村B城市

3、你對現在的學習有壓力嗎()

A.完全沒有壓力B很少有壓力C偶爾有壓力D壓力非常大

4、與大學前相比,現在壓力()

A更大了

B還是一樣

C壓力小了

D沒感覺

5、你對你目前的專業滿意嗎

A非常滿意B不是很滿意C不滿意D沒感覺

6、你覺得你的壓力主要來自哪方面()【多選題】

A就業壓力

B家庭壓力

C在校與老師同學交往的壓力

D感情壓力

E在校任職學生幹部的壓力

F其他

7、壓力對你的生活起什麼作用

A正面影響

B較為負面影響

C很大負面影響

D沒影響到生活

8、家裡讓你最有壓力的是()

A父母的期望

B家庭教育

C家境欠佳

D家人關係不好

9、你覺得你是個什麼樣性格的人()

A活潑開朗B冷漠C內向D孤僻

10、感覺到壓力時,你的心情是()

A心情低落,啥事都不想幹B煩躁

C開心,因為有動力D平靜,和平常沒兩樣

11、你會採取什麼方式面對壓力()

A壓抑自己B宣洩C轉移D順其自然

12、你覺得學校哪種方式最能使你釋放壓力()

A多開些關於心理健康問題的講座

B多組織一些外出活動

C每天開放心理諮詢室

D舉行多種比賽

非常感謝你對本次問卷的支援。如果你想發表關於大學生心理壓力問題,那麼請你把你的寶貴意見寫下來。謝謝!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我國大學擴招後,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畢業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查範圍覆蓋華南師範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範與非師範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查檔案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畢業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畢業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一、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畢業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畢業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階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畢業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畢業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見圖1所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裡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見圖2):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調查結果見圖3)。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具體情況調查結果見圖4。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說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見圖5)。

(2)學生希望學校在畢業生就業成才方面著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佔據一定的分量(詳見圖6)。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畢業生就業觀念的關鍵(佔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佔很大的份量(詳見圖7)。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侷限於資訊釋出、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說,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畢業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學生調查報告 篇7

當我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我還在猶豫,我是不是該寫我採訪的威海方正電腦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鄒立慶的事蹟,寫他怎樣從一個下崗職工走向成功人士的過程。但是假期我所深入瞭解的另方面---關於學生的所見所聞,所感,但是在我的心底強烈的呼喚著我,呼喚著我將他們付諸於筆端。在經過認真思考總結之後,我認為現在的學生之亂,管理之難可以從兩個大的方面去探究。

一:外在因素在這外在因素中,我覺得又分好多種,所以不防逐條來探討1:思想教育不過關學生,學生,學生其實也可算做是一種職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教室裡,學生在教室裡不僅要學到科學知識,作為他今後求生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怎樣做人,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人,而在這方面,學校開設的思想教育課也是這個目的。我們說初衷是好,但實際情況呢?讓我們聽聽其中一個學生的話我們哪開什麼思想教育課了,壓根就是花錢買廢紙,那好似只掛其名的課。還有一為學生告訴我思想道德課,我們是一位老師講的,誰愛聽那個,講的又沒意思,可以說,思想課是一種被閒置起來的課,他沒有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甚至是連發揮作用的機會都沒有,結果當然是學生沒有得到他們應受到的教育,他們的思想沒有得到一種正確的導引,應當伴隨他的知識文化的增長的思想認識水平也就停步不前,這不得不令我們感到傷心2,度的失誤在大家齊聲喊教育體制不合理時,教育界推出了減負這張牌。而減負這張牌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我不知道大城市怎樣,但就農村來說,是弊端太多。高中的學生因要過獨木橋而日夜拼搏,減負減負對他們來說只是渴望而不可及的東西,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罷了。(但這方面,我覺得我們原來高中做的很好,老師很少佈置作業,而使我們免受題海戰術之苦),但是在國小,國中,學生的情況卻恰恰相反,減負貫徹的特別好,好的過了頭,按時放學,星期,放假,作業少少,學生閒的看電視,光顧遊戲廳,聚在一塊打撲克,麻將,(當然還有認真學習者)因為他們實在無事可幹,他們才猛然有那麼多時間的情況下不能好好利用,使之浪費,可惜。高中緊張,國中鬆弛,我們需要減負但是我們更需要一個有度的減負,一個真正能使我們既不緊張又不那麼渙散的減負。3,環境的影響我們都知道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在這裡我主要想說的是社會環境中人的因素。學生是一個受教育的群體,也可以說是一個可塑造的群體,那麼學生受他人的人影響就很大,說到教育他們的人,我門很容易想到家長和老師,比可否認,現在的家長有點溺愛孩子(這種現象很多)現在的老師有點怕學生(生怕惹禍上身)所以家長不嚴厲,老師也不嚴厲。在家長方面是儘量滿足孩子的慾望與需求,而忽略他們的思想教育,而在老師方面是認識到教育學生的必要,但又怕說過頭或是一不小心打了孩子,家長要找上門,領導也要談話,乾脆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這樣的結局是學生在犯了小錯之後,得不到本該受的批評與正確的引導,很有可能以小積大。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外在因素,但因為其作用比較小就不一一列舉了。

二:內因方面外因固然重要,內因也同樣不容忽視,外在條件再怎麼好,如果學生本身就是認識不到,硬是不接受,那也等於零,學生思想的階梯是一步步向上積的,其實大部分罵人打架的孩子,也知道那樣做不對,那為什麼還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罵人,打架呢?這裡有很重要的一方面:知錯不改。假期裡,我們臨近村的一個國中的學生竟使父親感到絕望,喝了農藥,這個男孩只是拿家裡的錢給學校裡小混混花,後來偷的數目越來越大,而家長親戚的說教全是無用之功,打罵他也不頂事,最後他偷走家裡存單,並在兩天內將之揮霍,父親也許是太失望,於是喝藥,還好搶救急時,但心靈之痛是難以癒合的。我們就說這個小男孩。其實周圍的人都在開導他,他就置之不理,他就不改過,使自己的思想停留在錯誤,汙穢的區域,而不去清除那思想的垃圾,什麼道理都懂。就是不幹,看來,內因實在是很重要的,它才是關鍵。當學生的'思想意識到了錯誤,並且從內心真正改過的時候,外在因素就做了有用功,他的思想就飛躍到了一個高層次,不斷的向更健康的人的方向發展。以上就是我對當今學生{應該說主要是不好的方面}的剖析,也以我一個學生的眼光來看學生不免有些偏差,但是想到這是我調查,思考,總結之後才寫出來的東西,我已經很滿足了.

學生調查報告 篇8

一、調查目的

身在一線的老師都知道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就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學會自主性學習。“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主線,能力培養為核心,素質提高為宗旨的適應21世紀需要的一門嶄新課程。 在學習化的社會裡,自主學習將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要學會自主的學習,才能與時俱進。而《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故而在語文教學中培養自學能力,對少年兒童的成長,對新一代人才素質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

“國小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是一項涉及運用和理論研究範疇的綜合性課題,其宗旨是從當代國小生的特點出發,探討實現國小生自主學習的基本途徑,從而促進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創造能力以及主動積極精神的培養,提高國小的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運用價值和實際意義。我校開展“三案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我校語文組參加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少教多學”在中國小語文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研究。並在此課題的輻射下本人於20xx年申報的市級微型課題“培養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研究”為了解我校學生自學現狀,發現問題尋找教育對策,也為開展課題研究提供依據,掌握教研教改的第一手材料,我對本校我班學生自主學習現狀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物件:本校五年級(4)班的66名學生

三、調查人:甘泉縣第二國小來靜

四、調查方式:本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和個別談訪的方法的方式進行,重點是問卷調查,統一發放問卷,由調查物件填寫後立即回收。調查完成後,對回收的問卷進行處理和分析,作為調查報告的資料依據。

五、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採取座談、問卷和個別談訪的方法,重點是問卷調查,統一發放問卷,由調查物件填寫後立即回收。調查完成後,對回收的問卷進行處理和分析,作為調查報告的資料依據。,學生課前預習的深入與否,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課文的效率。而且,學生一旦有了預習的習慣則事半功倍。同時,指導預習又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預習中的學法指導與訓練,可以使學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對學生來說,是終身收益的。

六、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問卷涉及學生在校、在家自主學習的情況,如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自控性和學生家庭因素等方面。包括學生對自主學習意義的認知、感興趣程度、學習習慣及能力、對老師和家長指導自己自學的方式認識及自學表現評價等。從中歸納出以下幾大類進行結果分析。

(一)學習主動性的分析

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它表現為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他表現為“我要學”,是基於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國小生的學習動機與目的的調查結果顯示認識到學習是為了自己的學生高達89。3%。有的人說會不會是家長老師經常給孩子灌輸學習為自己的思想的原因造成的。這樣的話那說明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起到一定效果了。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是激勵和指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需要。學習、生活中具備主動性的學生還是不多,隨著年齡增加,更多的是在父母社會等外在壓力下去學習的,而把學習作為樂趣的人極少。而且10。6%的學生不容忽視,這些孩子沒有找到學習的目的。這正是需要老師關注和關心的群體。這些群體的孩子在學習上出現的彈性區域就比較大。表現出不穩定的特點,甚至厭學傾向。

(二)學習興趣的分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才能產生自主的學習勁頭。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學生選擇喜歡語文和數學,而且對體育、音樂、美術一貫保持充足的興趣。通過資料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在校愛好單一,沒有積極參與學校各項學習活動的興趣。因此教師要善於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興趣,指導學生確立奮鬥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各種有益活動,佔領學生在校無聊的生活空間,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在學習活動中要積極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和成果之處,轉變評價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習習慣的分析

學生的學習習慣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於思維能力與數學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國小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1、預習的習慣

學生課前預習的深入與否,效果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習課文的效率。而且,學生一旦有了預習的習慣則事半功倍。同時,指導預習又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預習中的學法指導與訓練,可以使學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對學生來說,是終身收益的。

調查顯示中很高興看到一半多點的同學掌握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方法————預習。能夠全面預習的學生高達57。7%。課前自學的能力決定了一個孩子的綜合學習能力。這正是自我檢驗,自我篩選和自我歸納的過程。但是將近19。2%的同學沒有養成這一學習習慣,自主學習應該從質疑開始。預習不僅僅是簡單的閱讀,而要在頭腦中產生多少疑問,然後通過深入閱讀,大膽思考一個一個突破這些疑問。這絕對是鍛鍊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實在解決不了的疑問就可以拿到課堂上認真聽講,著實解決。預習好比火力偵察,能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瞭解重、難點在哪裡,帶著疑問上課,從而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複習的習慣

教學實踐表明,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的東西,課後還會忘記,這是大腦遺忘規律的表現。因此,只有及時複習,才能降低遺忘率,鞏固所學知識,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把平日所學的零散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彌補學生知識的缺陷。調查顯示10%的學生能在課後及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18%的學生需在老師或家長的要求下進行復習,另有31%的學生不會複習。這一結果啟示我們在教學工作中要多與家長溝通聯絡,爭取家庭教育的配合,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掌握一定的複習策略。

3、課外閱讀的習慣

對於國小生來說,閱讀更是寫作的基礎。只有多讀,才能更多地接觸不同文章的不同構思及寫作特色,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正如杜甫所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調查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在課外大量閱讀了一些書籍,諸如國小版的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童話故事《裝在口袋裡的爸爸》《魯濱遜漂流記》以及外國讀物《愛的教育》等等。通過閱讀,學生們從這些名著中可以感受語言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語感,促進自己的寫作,同時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但也有32%的學生不喜歡讀書,或貪玩,或由於家庭因素未能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為此,教師教學中要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閱讀,要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要教會學生如何從眾多的課外讀物中選擇適合自己情況的書來學習,幫助其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4、自我檢測學習結果的習慣

學會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這是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就是在這個環節上查漏補缺,鞏固所學知識很重要。僅有3。8%的同學能夠做到自己檢查。高達34。6%的同學是老師或家長檢查。知道老師或父母對孩子關心,這個沒有對錯。但是應該培養學生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自主學習從小就要紮根學生心理最深處。葉聖陶說過:“能不能把古來的傳統變一變,讓學生處於主動的地位呢?假如著重在培養學生自己動手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學生引導和指點,該怎麼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在學生的學習中,應把這種積極性逐漸引導到自我評價上來,使他們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

5、大膽質疑問難,解決難題的習慣

僅有15。4%的學生遇到困難能夠自己想辦法解決。但是有一種現在不容忽視:53。8%的學生遇到問題就問父母或者老師,自己懶於動手,動腦。告誡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有很多種:上網,看書查資料;問父母或者長輩;問同伴;問老師。但是,一定要在自己努力解決卻始終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再採取其他方式,而不能遇到困難就退縮,一點也不動腦思考,這是萬萬不可取的。

(四)家庭因素分析

兒童的成長有賴於學校、家庭、社會,家庭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支援,是兒童學習成長的重要支援力量,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不能忽視的教育資源。

從以上調查表中不難看出,優秀學生的家庭成員關係都很和睦,文父母對孩子有較高的期望值,有比較明確的培養目標,大都有較為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圍,大都有較好的教育方法。無論家庭居住條件如何,都比較注意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除此之外,這部分學生的家長自身文化素質比較高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中等學生的家庭對孩子有一定的期望值,大部分家長對孩子都有一定的要求,家庭能根據自己的條件給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環境,但是在教育方法上差異較大。有的採取放任不管,讓其自我成長;有的則過分關注,陪讀、包辦,有的則把精力過多地放在關注孩子的生活上。

分析學習成績差的這一部分學生的家庭因素,可以發現這些學生的家庭成員本身的文化素質比較低,有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也比較緊張,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比較差,學生的學習環境都不太好。家長對孩子沒有什麼要求,即使對孩子有一定的要求,父母的教育意見和教育方法也存在較大分歧。這部分學生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嚴重地缺乏教育方法。由於家庭教育的乏力,學校和家庭之間的聯絡很難收到效果,教師只能唱獨角戲,由此造成了孩子的學習滯後。在這方面的研究我們主要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學習型家庭建立、家長參與學習評價這些方面的探索。

四、調查體會及解決策略

調查顯示,我校學生的自主意識相對比較弱,對自我有比較明確的認識,主動參與意識、責任意識和批判意識均有一定的發展。相對於自主意識而言,學生的自主能力要弱一些。在學生自主學習中也的確存在這一問題,而且不同的性別之間仍存在差異,因此需要在實踐中督促學生將自己的自主意識轉化為自主的言行,教會學生一些實現自主學習的技能、技巧。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目前的教學中的確存在著許多不適合學生髮展的地方,教師的觀念有待於改變,教學的方式方法有待於改進。因此,研究《國小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是必須的,也是可行的。在開展此課題研究的同時,組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更是切實可行的。

(一)、更新教師觀念。

葉聖陶老先生曾有這樣的論述:“把某些精要的東西化為自己的血肉,養成永遠的習慣,終於以之,永遠實踐。”本次調查試驗,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學生具有巨大的學習潛能。教師的任務是如何讓這些學習潛能發揮出來,並讓它成為一種習慣,形成學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而受用終身。另外調查也讓我們認識到:那些機械的、簡單的學習內容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要加強督促,這樣可節省出課堂教學時間,將其有效地用在“刀刃”上,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除此以外,教師還應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不斷探索新的教法,切實處理好“學生自學與教師教學之間的關係。”

(二)、教師角色轉變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新課程的重要任務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的平臺。學習方式的轉變期待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學模式的轉變始於教師角色的轉變。面對新課程,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確認自己新的教學身份。對學生的學習來說,要由管理者變為組織者,由傳授者變為參與者,由控制者變為幫助者,由主導者變為引導者,由仲裁者變為促進者;對課程及教師自身的發展來說,教師要由教書匠變為研究者,由實施者變為開發者,由執行者變為決策者。此外,教師必須把學習的主動權不給學生,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三)、激發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 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動力,也是發展智力潛能的契機。產生興趣的兩個基本因素是求知慾和對客體的肯定的情緒態度。因此,只有那些對語文學習有濃厚興趣,把學習看成自己的願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個認識活動活躍起來。

(四)、家校溝通,借用家庭力量激發學習源動力。

充分利用家長會和校訊通培訓家長,教給家長在家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使家長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生活能力。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和聯絡,讓家長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是培養國小生自主學習的基礎。學生自主學習的態度、成效等跟家長的關注程度是成正比例的。家長對子女的期望越高,給予的關注就越多,大多數的子女就能朝著父母所期望的方向成長。相反,家長缺乏對子女成才的期盼,或者期盼值不充分,對子女的關注也不多,學生就產生不了學習的動力,對學習效果的好壞不關心,漸漸地就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因而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由於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的行為習慣還沒有形成,加上有意注意力還非常薄弱,這時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往往會成為孩子學習的源動力,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可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科學的教育教學方式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

1、教師要重視學法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其實是一個“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教師要把學法指導放在重要地位。權威人士指出,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今天所教的百分之九十應該放在科學法論、教學方法、推理方法、蒐集資料的方法,從事實中做出結論的方法以及分析綜合事實到能力上面。

2、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的自學。這是改變陳舊教學模式的關鍵。教學模式不應該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模式,而應當注重學生自學,在自學、討論、探究的基礎上達到知識的掌握 ,這種能動式學習使學習者本身主動而自信。

3、指導學生學會自由學習。所謂自由學習,就是衝破教育框架的束縛,在開放的環境中,自主地選擇學習目標,選擇學習內容。21世紀,人類將面臨的是一個科學技術高速度發展,知識總量急劇增長的資訊化時代。當各種資訊撲面而來時,我們必須學會選擇,學會 思考,學會廣泛而有效地汲取。因此,我們在教學不能囿於僅有的幾本教材,指導教學自主學習,廣泛涉獵,學會找到正確的資訊源,教師要相信學生的學生潛能。同時採取切實的措施,除了備、上課之外,要把相當的精力放在為學生提供所 需要的學習資源上。

4、指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從心理角度分析,人對事物的看法是由自己調節的。學生要學會 學習,必須學會自我評價,學會自我調節和監控通過對學習過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學會學習策略,並應用學習策略主動地 規劃自己的學習任務,確定發展方向,教師要在一個階段之後,引導學生總結經驗,反思得失,互相交流,取長補短,以利進一步改進並選擇學習方法,發展自我學習的能力。

5、抓好現代課程改革中的合作學習,促進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合作學習是指在集體或小組這一特定環境下,通過分工,一起探究,一起討論,共同研究得結論的一種先進的學習方法。教師一定不要把合作學習停留在“表面熱熱鬧鬧,課內亂亂轟轟,瞎說一氣……”上,應充分調動好學生的積極性,細緻安排,精心謀劃,使學生各負其責,各盡其則,蒐集資料,代表發言等都要有理有據,詳實可靠,教師經常提醒各小組,調換分工,鼓勵小組間的團結與協作和參與 精神。及時肯定各小組的獨到發現,獨到的見解等,調動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這樣學生一定會在業餘時間主動地蒐集資料,分析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目的。

學生調查報告 篇9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經濟的飛越成長,全國的經濟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社會資訊化程序加快,高新科技產品成為了消費熱點,手機作為一種方便快捷通訊工具已經逐步走進了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中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釋出的《20xx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xx年12月底,中國青少年手機網民達1.44億,手機成為青少年第一位的上網工具。青少年的手機擁有數量相當可觀,對於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來說,在這個資訊飛躍的時代,手機幾乎人手一部,走在校園中,隨處可見大學生一邊走路一邊拿著款式不同的手機打電話或者發信息,這已然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手機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面對越來越離不開手機的大學生群體而言,大學生手機的使用已經成為一種值得研究的現象,特別是針對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的現象。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調查受訪的大學生中,手機的擁有率達到了100%,也就是說手機作為普及化的科技產物,在大學生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扮演著或重或輕的角色,從某種意義上說手機已經成為了大學生的生活必須品。如此高的手機擁有率,勢必也就造成了手機使用過程中的問題的普遍化、多樣化與嚴重化。而此篇報告所針對的便是普遍存在於各高校大學生中的課上使用手機的現象與問題,分析高校學生該現象產生的原因、特點、危害及其一些建議。

在調查報告形成之初,首先針對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這個問題做了問卷調查與訪談,從存在該現象與問題的報告主體入手也就是大學生群體,從他們身上獲得這一報告的第一手資料也是最重要的資料。分析回收的問卷,統計資料,從中獲得如下資訊。

調查資料顯示,84.4%的大學生會在課上使用手機,僅有16.6%的大學生會在有急事不得不用的情況下使用;在課上使用手機的大學生中, 9.0%的人在課上什麼都玩,26.3%的人在使用手機軟體的聊天功能與同學或朋友聊天,21.0%的人在瀏覽手機新聞或登陸網頁,還有31.5%的人在玩遊戲,,12%的人做與學習有關的事;在關於每節課上使用手機時間長短的問題上,66.8%的人使用時間在半節課以下,23.1%的人使用手機的時間為半節課,還有10.1%的人課上使用手機的時間為半節課以上;在關於上課使用手機的原因調查中,13%的認為課上使用手機已經成為一個習慣,40%的人在自己不感興趣的課上使用手機,38%的人因為老師講課乏味聽課無聊選擇使用手機消磨時間,還有9%的人無論什麼課都使用手機;在受訪的大學生中普遍認為班級上課時間內課上玩手機的同學較多且自己也容易受到周圍玩手機同學的影響而跟著玩;受訪大學生對手機使用的危害都表示不是特別清楚或不以為然。

對得出的資料進行分析,不難發現大學生在課上使用手機現象與問題存在的幾個特點:

1. 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問題存在群體普遍化的特點,大量學生在課上使用手機;

2. 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用途的多樣化,但是絕大部分的同學並未將手機的使用用於學習方面,而是隻是將手機使用功能的娛樂化;

3. 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時間大部分都在半節課以內,使用時間相對可控;

4. 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相互影響,一部分課上使用手機的學生會影響其周圍的同學,使其受影響,然後使這部分學生也使用手機;

5. 大學生對課上使用手機危害的忽視,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對於長期使用手機對人體造成的

危害不甚瞭解或不以為然,而根據相關實驗顯示,如果每天使用手機超過兩小時會對身體造成較大的傷害,特別是對使用手機上網對視網膜的傷害。 在得出了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的幾個特點之後,我們就有必要對這種現象也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

就學生而言,中國小是應試教育培養模式,是被動灌輸性的學習,而大學是素質教育模式,是主動性研究型的學習。應試教育讓學生失去了對知識本身的渴求,經過三年高壓下的“大學聯考訓練”,學生在寬鬆的大學課堂反而有些無所適從。因為已經習慣於被動接受,而不願意主動去學習知識,對於課堂上某些老師和學生“互動”的教學嘗試,反而引起了學生的牴觸,覺得上課“像玩兒一樣,學到的東西太少”。還有一方面原因便是大學生對於學校開設課程的興趣度不高,失去課上學習動力,且由於近年來,大學生專業方向和工作不對口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因此,不少學生開始質疑聽課的意義並開始對於上課不認真對待,課上使用手機的現象便更為突出。

就老師而言,造成如今大學課堂上手機盛行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任課老師的“熟視無睹”與“放任自由”,教師的課堂鬆散管理讓大學生們心不在焉也更有恃無恐。既然學生在課上使用手機的風險是低的甚至是無風險的,那麼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的現象便是呈蔓延狀的且難以杜絕的,由於大學更強調的是自主學習,大學教師們便少了像高中老師對於學生的強制學習壓力,學生也就少了被“監管”的束縛,此種現象便會越來越嚴重。

就學校而言,學校的監管力度存在欠缺,對於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的現象缺乏有力的措施進行制止,也難以制止。

發現問題的原因之後,便要探討如何去改善大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的情況。

其中,大學生本身應該改變其被動受教的慣性思維模式,嘗試主動去獲取知識,明確目前所學知識的重要意義,清楚在課上使用手機的資源浪費問題,明白長期使用手機其輻射對人身體的危害性,也要考慮父母供自己上大學的艱辛,從自身的改變開始,慢慢杜絕在課上使用手機的現象。

而老師應該增加其上課的趣味性與互動性,而不是照本宣科地上課,可以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與興趣度,從而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大學老師還應對自己課堂上存在的使用手機的情況進行勸阻,要有一定的懲罰措施,減少學生課上使用手機的現象。

學校則要提高監管力度,明確課上使用手機的違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