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彙編六篇

才智咖 人氣:2.03W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報告具有成文事後性的特點。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7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彙編六篇

學生調查報告 篇1

本次調查活動是通過調查問卷、查閱資料及對學校有關人士的訪談完成的。

通過從xx年年10月9日至xx年年11月10日為期20天的問卷調查及訪談,問卷調查物件是07電子商務班及歷屆電子商務的畢業生,發出問卷共162份收回150份有效問卷。通過調查,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全面的瞭解,調查的結果總結如下:

一、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現狀

在訪談中,學校的有關領導透露,連續幾屆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情況都不是很理想,就業率非常地低,每年的畢業生中只有10%的畢業生是從事有關電子商務方面的工作,剩下的都很難順利地找到對口的工作,曾經有有關人士統計,我國登記在冊的電子商務企業已達到1000多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10萬多家,初步估計,未來我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約20萬人,而我國目前包括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每年輸出的人才數量不到10萬人。人才總量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這些畢業生在進入人才市場時本應搶手,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在北京xx年的人才需求調查中,電子商務人才需求是排在第一位的。但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僅為20%,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率已達47%,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鄭斯林在京表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力爭xx年全國應屆畢業生在9 月1日前平均就業率達到70%以上,很明顯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於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更令人擔憂的是,42.9%的電子商務專業非應屆畢業生表示:雖然沒有畢業,但是他們已經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到電子商務畢業生很難就業。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形勢為非應屆畢業生蒙上沉重的就業壓力與心理負擔,他們已經考慮輔修其它專業。如果不能扭轉這種局面,未來中國電子商務人才將會出現短缺的局面。因此,整體上全國的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現狀都不是理想的。

二、電子商務專業就業率低的原因

社會對電子商務的需求量那麼大,為什麼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卻那麼低?通過分析收回的150份有效調查問卷及從有關人士的訪談中,可以總結出以下兩方面是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

從問卷中,可以統計出100%的學生都上過網,知道如何上網,但是在網上買過東西的卻只有大約4%,可見很多的學生對網上購物不瞭解;上網經常瀏覽電子商務網站的只有5%,50%的學生上網偶爾會瀏覽專業網站,55%的學生根本就沒有瀏覽過專業網站;從問卷中統計只有30%的學生在填報電子商務專業時對它有一定的瞭解,對這個專業感興趣,70%的學生都不是自己填報的。因此大部分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是很感興趣的。上專業課看課外書的45%,睡覺的有10%,做其他的5%,真正認真聽講的只有40%。由此可見,學生的專業知識是學得很不紮實,另外上機課會按老師的要求認真練習的只有35%,絕大多數的學生是上網聊天;打字速度一分鐘達到120個字的都沒有,70%的學生打字還要看著鍵盤。這都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基本要求,很多的學生都不能達到。由此可見學生的基本技能是很薄弱的,另外,在跟學生的訪談中,發現了85%的學生對電子商務的就業方向和就業崗位不清楚,社會上需要的電子商務人才要符合什麼條件就更不知道了。調查中,絕大部分應屆畢業生談到之所以不能順利找到工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應聘何種企業、何種職務,未能順利就業的應屆畢業生中有76%是因為就業方向模糊。

學生調查報告 篇2

又到一年畢業季。畢業季,選擇季。隨著畢業日期的日益臨近,大學生們被推到了不得不做出選擇的境地。面對即將到來的人生抉擇,大學生們的選擇是什麼?繼續求學考研、出國留學深造還是直接就業?

本次調研經過專家論證的調研方法,調研物件分別為北京語言大學、安徽大學、南昌大學、中山大學、東北大學等全國近38所高校大一至大四的學生,資料收集時間為20xx年3月1日―4月25日。調研共收集有效樣本8570份,分佈在北京、西安、珠海、江西、廣東、合肥等省份和地區,男女比例 4:6。

畢業後的三個選擇成主流:考研、就業、出國留學

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字路口”,學生們的心態與抉擇也不盡相同。此次調研資料顯示,考研、就業、出國留學正成為大學畢業生們的主流選擇。

具體來看:

考研仍是首選 跨專業報考漸成趨勢

從調研結果看,考研正成為絕大多數畢業生的選擇,這一比例甚至接近50%。

這表明,絕對多數大學畢業生們試圖通過繼續學習來進一步提升自己在未來就業市場的競爭力。這也恰恰反映出,畢業生們普遍對未來充滿迷茫,尤其隨著“畢業即失業”壓力的進一步加大,對找不到工作的擔憂,對不知從事什麼工作的困惑,促使大部分人盲目跟風選擇考研以避免直接走上社會後的無助。

而選擇考研的大學畢業生中,接近40%的大學畢業生在考研專業選擇上,會選擇跨專業報考。這一資料多少讓人有些吃驚。

從某種程度說明,很多學生對未來缺乏必要的規劃及專業指導。有些大學生,可能迫於社會招聘人才的需求及就業形勢的嚴峻,選擇跨專業考研;有的可能在大學聯考選擇專業時,或是受父母的影響,或是對未來感到迷茫,並未慎重考慮就盲目選擇自己不感興趣的專業,從而造成所學並非真正所愛,畢業時產生想通過考研來改變專業及職業方向的想法。

畢業不就業 求職比例僅佔1/3

對未來的迷茫,對畢業後就業的擔憂和不適,促使大學生畢業後的求職意向很低。在被問及“你畢業後的方向選擇時”,僅有三成多的大學生有意向找工作,這項資料顯示出今年的應屆生下一步的重點還是要繼續深造。

據國家二級職業指導師、管理心理學專家師至潔以往跟大學生們交流時的感受是:很多學生會以考研來回避其實並不殘酷的就業,這一方面可能跟逃避就業壓力有關,也說明了很多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其實是一片茫然。缺乏有效的指導。

學生調查報告 篇3

一、引言

大學生的零花錢涉及的消費問題正逐年為高校及國人所重視,作為收入很少的學生群體其購買力卻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風日益增長,其在處理零花錢的能力是否合理發人深省。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零花錢(生活費)有很大影響。因此,關注大學生的零花錢的處理狀況,把握大學生在使用零花錢的心理特徵、行為和結構,相應的做出合理的分析與對策,這是本調查的目的。

那麼我們商貿學院的大學生零花錢支出情況、在今後的生活中又是怎樣更好的理財的呢?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在校內包括我的同學朋友的零花錢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以及自己親身經歷進行研究、分析。

二、問卷情況

本問卷共發放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隨機發放。

三、資料統計與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的零花錢在1000-800元之間,而且男生的比例較大,原因是因除了每天的伙食費平常上網的時間較多,女生在1000-800元之間的是因會買一些衣服、化妝品等花費較大。

(2)通訊支出

根據問卷得到的結果,在擁有手機的同學當中,每月通訊及網路費用為65—150元的同學約佔總人數的一半。在擁有手機的群體中,月花費高於100元的佔到23%。對於這部分人,按照每條簡訊0、1元,話費每分鐘0、3元計算,月平均支出在250元以上,就意味著每天要打十幾分鍾電話或是發幾十條簡訊,顯然,這些不是都有必要的。每月開流量5元可以上網聊QQ或是使用飛信,省了簡訊錢,我是這樣做的,還可以上手機騰訊瀏覽一下新聞奇事。以我的感覺,似乎大一的時候電話方面支出較多,而大二除了極個別人外似乎這方面的支出銳減,而資料也基本反映了這個特點,月支出在20——50元和20元以下的分別達到78%,接近八成的同學每月都很少打電話,或每個電話時間較短,因大多數都是小號,所以有的同學較省錢。最多也就是和家人聯絡。再有就是有的同學物件在外地所以花費較多。

(3)戀愛支出

經調查一部分戀愛的同學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買禮物送給對方。追求名牌、時尚。

(4)零花錢來源

幾乎全部是依靠父母得來的,在大一的時候也有打工解決自己的生活費,現在封校又面臨著畢業期間所以沒有勤工儉學的了,也有同學想過創業比如說我,在淘寶網上開了個店,可自己親身體驗過以後才知道沒那麼簡單,你要有自己的品牌,要有誠信,要有足夠的本錢,還要辦理相關的程式要開網銀,跟郵局那要有溝通反正幹什麼都不容易。不過這也可以鍛鍊自己,避免自己以後少走彎路。

(5)理財、儲蓄方面

資料表明,76.5%的同學在拿到一個時期的生活費時,不會做什麼安排,隨意取用。佔調查調查人數的大多數大學生無預期的計劃和目標。從未思考過錢應該怎麼花、花多少,而且消費的隨意性很強,面對有獎銷售、打折等促銷手段容易衝動,不知不覺就把錢都花了。在調查中,只有24.39%的大學生選擇先存一定數額的錢,剩下的當作此時期生活費,在理財方面我們的同學還是欠缺一點。

四、存在問題

(1) 消費兩極分化:從上述總消費額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差距增大,兩極分化比較分明。

有的同學家庭條件好,他們身上穿著阿迪達斯的T 恤,腳蹬耐克運動鞋,胸前掛著新款手機或 Mp3,出手大方,一個月消費1000-20xx元是常事。但我們身邊也有貧困生,他們一個月的生活費不到500元,有的甚至去定位站實習是沒拿厚衣服錢布市帶的很多,在那落下了一有陰天就會腿疼,他們的零花錢僅僅停留在那50元上海要填飽肚子好好學習,中國就是一個貧差距極大地國家。在調查中發現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生活消費主要來源於家庭供給、親友資助,只有一小部分是勤工助學。由於生源來自不同地區,加之大學生生活的家庭背景也不盡相同,大多數學生還是能勉強維持學業。

(2)儲蓄觀念淡薄

(1)先存起一定數額的錢,剩下的當做此時期的生活費 (2)進行該時期的預算,做出一個消費計劃 (3)馬上去買或馬上想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 (4)先還欠別人的錢 (5)沒什麼安排,隨意

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少數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和加強。

(3)追求時尚品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調查中,不少同學說,他們之間的攀比遠不止是學習,還表現在生活(吃穿住用)、娛樂、際交往等方面。他們為了爭得所謂的面子與其他同學比高低,就會不顧實際需要以及家庭的經濟能力,超前購物消費,這是當前大學生不合理使用零花錢中一種很普遍的不良現象。同時還指出有時為了擁有一款時尚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MP4,不少的同情願節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滿足自己的慾望。這使得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取與大多數人一致的行為,有意無意、自覺不自覺的“隨大流”。這種從眾行為是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

(4)用在學習上的零花錢較少

大多數同學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不在閱讀其他課外書籍,可有些家庭貧困的學生省吃儉用也要買書看,我個人認為,人的一生要抓住兩根救命稻草,在學習專業的同時應該拓展一下自己的知識面,因為你比耶以後不可能就會在從事你所學習的專業。

(5)其他

由於校內實行的是封閉式的管理,所以平常在上課期間不允許出去,到了星期天解封后每個同學就有想去購物的慾望,總覺得一個星期沒出去有好多東西要買,花銷較大,還有去上網、聚會、娛樂等花費也較大。

五、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問題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零花錢的支出總體上處於不理性階段。他們在用這些零花錢買東西時對產品的質量、價格、品牌、情緒等因素裡面,他們首先考慮質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與情緒的影響。而對於流行與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危險的影響。還有就是在他們使用這些零花錢時大多數不知道應該怎樣合理的去利用他們,只知道用完在向父母伸手要錢,根本不懂得怎樣去理財怎樣合理消費。

那麼對於大學生在零花錢的使用上產生的問題,我們能提出什麼建議呢?

(一)、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二)、克服攀比情緒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 (三)、形成大學生良好的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零花錢使用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迴圈。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應如何正確使用零花錢的活動專題,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學生調查報告 篇4

而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對美好的愛情總是充滿了嚮往。可是由於我們年齡尚低,涉世太淺,所形成的戀愛觀也是多種多樣,所以我通過進行校內問卷調查,來探討大學生戀愛觀特點以及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影響,以期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人生觀。

問卷調查活動於xx年5月28日在東北財經大學校本部進行,為了更加真實、客觀、全面地瞭解大學生的戀愛觀,本次問卷調查採取不記名方式。本次調查選取了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學生,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回收113份,有效率為94.17%。報告結合同學們的回答結果展現大學生的戀愛觀,並從中展開一些必要的討論,對一些問題提出個人看法和理論依據。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選擇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當我們確定戀愛物件前,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以何種標準來選擇相知的伴侶。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標準也會因為主客觀原因發生更改,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究竟“一見鍾情”的閃光點源自哪裡呢?也許調查結果會給我們一些啟示。據調查,39.7%的大學生在選擇戀人時首先考慮的是人品問題;32.4%考慮的是是否和自己志趣相投,“選擇好一個人非常重要,因為當你選擇一個人時就意味這你的選擇是一種生活、一種目標。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著一場災難。”因此人品和志趣是72.1%的大學生所選擇戀人採取的依據。這是一種比較高尚的擇偶標準,注重精神不在乎其他條件,當大學生情侶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擔當家庭責任的現實問題直接擺在面前時,理想化的愛情能否維持就很難預測了。康德在《對愛和崇高的感性的觀察》一文中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從男女兩種不同的性別來看,女人屬於美的型別,男人屬於崇高的型別,對女人來說最大的恥辱是不招人喜歡,而對男人來說最大的恥辱是蠢笨。這說明男性美的魅力和女性美的魅力是有很大區別的。而調查也證實了這一點。有15.6%的同學是以對方的相貌為依據的,其中74.9%的是男生。他們以獲得純粹的感官滿足為目的之愛情,是一種對“情慾之愛”的追求。這類愛情很難維持長久。問題是天長日久的相處會使外表失去新鮮感而降低吸引力。很多女生則往往看重的是對方的能力,希望有一個能力比較強的男朋友,9.6%看重能力的同學中就有69.6%的女生。

二、大學生在大學裡談戀愛的最初動機是什麼?

高爾基說:“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行動更重要,更珍貴的了。”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需要產生動機,而動機支配著行為。因此,在研究大學生的戀愛觀的時,對這一動機進行了調查研究。

調查發現有7.8%的同學是因為看到大家都有男女朋友覺得自己沒面子才開始談戀愛的,是一種趕潮流現象,與從眾心理有關。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往往對自我缺乏充分的肯定和信心,甚至認為自己沒有戀人而自卑,所以她們不會“逆潮流而行”的。有31.7%的同學則是為了彌補內心的空虛,尋找精神寄託。上大學生後,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重新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新環境,內心比較空虛和孤獨寂寞,不可避免地要找一個可以聽自己傾訴的朋友。大部分的同學會認為異性交往起來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得多。當兩個人交往加深時,也就不可避免地會發展成為戀人關係。我們上大學後不像國小國中時刻有父母陪伴在身邊,很多同學都是背景離鄉來到很遠的地方求學,遠離父母,即使想傾訴也不現實的。當心靈上遇到苦悶急於疏解時就需要有朋友在身邊,正如“遠水救不了近火”。而此時愛情就將是生活中一個很好的依附。8.5%的同學是因為對方追求的激烈,不好意思拒絕(71%是女生)。其中53%的同學是由於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點所吸引了,是志同道合型的。

三、大學生談戀愛會對自身產生何種影響?

有專家指出:“對青年人來說,戀愛更多的是一種涉及生活全貌和人格整體的事情。如果說一個人進入青年期以後,在人格、生活態度以及人生觀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那麼導致這種變化的最大因素,大概莫過於戀愛的影響。”因此,我們對大學生談戀愛對自身的影響這一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表明57%的同學認為戀愛對自身的影響是因人而異的,因為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是不同的,因此所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20.2%的同學認為學習生活更有動力,此類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戀愛觀,能正確地處理學業與愛情的關係,具有積極的心態。當愛情遭受挫折時能較好地應對挫折,有利於學習生活。其中4.5%的同學認為只有“兩人”世界,脫離集體;5.7%的同學認為影響了正常的同學交往。這10.2%認為戀愛對自身產生消極影響的同學中有55.8%的同學正在戀愛的,58.4%的同學是女生。由此看來戀愛對女生的消極影響遠大於男生。

四、如果當戀愛失敗時,你認為對你以後的學習生活意味著什麼?

大學生戀愛猶如空中樓閣一樣,缺乏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並且在大四時期面臨就業的分歧,所以導致成功率不高,最後走到一起的並不是很多,這就表明要經歷失戀的人群還是很廣的。而事實也是如此:大學生中“有情人”雖多,但“同眷屬”者少,這樣就產生了一批失戀大軍。在調查中發現有92.4%同學能正確面對失戀:其中57%的同學認為可以為以後的戀愛積累經驗;16.2%的同學認為無所謂,可以再找一個;14.1%的認為從此可以解脫,集中精神去學習。有的人在經歷失戀後在學習上往往會有很大的進步,就是失戀的效果。有的人害怕失戀,怕自己的戀愛失敗,怕失去已得到的東西,這樣的同學在調查中佔了8.0%,他們認為失戀後生活沒有意義,學習沒有動力。莎士比亞說過:“愛是一種甜蜜的痛苦。真誠的愛情不是走一條平坦的道路。”在愛情中遭受挫折,其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此項調查也可以反映現代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果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強,善於利用各種宣洩、轉移的方法進行處理,更有人會獲得不菲的收穫。

對大學生自身樹立正確戀愛觀的意見和建議:

1、要正確處理好戀愛、學業、事業三者之間的關係。戀愛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並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因為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目的。事業高於愛情,主張事業為主,不宜過早地戀愛。但也不要認為愛情是事業的絆腳石,處理得好的話,愛情也能對事業起到催化作用。

2、要能夠承擔戀愛挫折。正視現實,愛情是雙向、相互的,以雙方的愛情為基礎,失去任何一方,愛情就會失去了平衡,戀愛即告終止。這時失戀的一方無論對另一方愛得有多深,都是不現實的了,作為有理智的大學生應該正視這一現實。要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這樣作有助於你理解對方終止愛情的原因,有助於你接受失戀這一痛苦的現實並及早走出失戀的陰影。不要過分地隱藏或壓抑失戀帶來的痛苦,要找適當的方式進行宣洩。向可以信任的師長,同學,朋友,老師等訴說自己心中的煩惱,也可以寫日記或寫信。如果感覺心中的積鬱實在太深,無法排解時,也可以找心理諮詢師進行心理諮詢。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多參加一些集體性的娛樂活動,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遊散散心等,這樣有助於心情的開闊。另一方面是由於失戀後有一種空虛感,暫時難以適應,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麼方法來充實自己,不讓在有空餘的實踐胡思亂想。要儘快把失戀昇華為一種奮發向上的動力,儘快投入到學習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為失戀而一蹶不振,認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義。要知道,戀愛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失生活的全部,要正確的看待愛情,擺正愛情的位置,處理好愛情於學習,愛情於人生,愛情於婚姻的關係。

3、端正戀愛動機。戀愛是未來尋找志同道合、白頭偕老的終身伴侶,而不是為了安慰解悶,尋找刺激,更不是單純為了性的滿足。戀愛物件的選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能忽視了經濟、政治、文化、個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戀愛動機的好壞,直接關係的戀愛的成功與否。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橋樑,其戀愛觀應該是理想、道德、事業和性愛的有機結合。

對於學校的意見和建議:

1、加強大學生的性知識教育。大學生還處在人生的過度階段,雖然接受了十多年的教育,但涉及性教育的方面還很少,對於異性也還只處於一種羨慕和嚮往階段,很多知識還是懵懵懂懂的,並不是十分了解。如果缺

乏性教育,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很容易犯錯誤,甚至出現越軌行為。在缺乏一定常識的前提下,對於自己的錯誤行為並不能很好的認識,對於行為產生的後果也沒有能力來解決。從而會造成心理或生活上的壓力和障礙,對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通過利用板報、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卡拉ok、文藝演出、漫畫、各種文體活動等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活躍身心;加強大學生心裡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學的網路資源,積極開展心理諮詢活動和性健康諮詢服務,幫助大學生端正戀愛婚姻的態度,調節同學因戀愛受挫而引起的心理衝突和心理失衡,從而培養健全的人格。

3、加強學生成才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學生戀愛與否和學生的理想、事業心緊密聯絡。我們要引導學生追求事業、理想和前途,使其認識到愛情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因此不能只顧兒女情長,荒廢學業很前途。

通過此次的問卷調查,我更加清楚地瞭解了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念,並結合調查結果抒發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議,誠摯地希望大學生們可以在健康的戀愛觀的指導下,讓自己的愛情之花可以開放得更加美麗。

學生調查報告 篇5

一、 前言

本課題在xx各高校進行抽樣調查,最終獲得400份有效問卷,用SPSS建立資料庫,主要利用頻數分析和T檢驗分析等方法來分析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的特徵及原因。

在我國,有許多大學對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這個課題進行了認真而長期的調查和研究,並且得出了結果,對其原因進行了系統而仔細的分析,而後提出了合理的建議。如北京教育科學院潛能研究中心就北京高校的大學生專業學習狀況進行了分析,主要調查了大學聯考選報專業時考慮的因素和大學聯考志願決策者兩個方面,本課題的研究是從多方面來分析的,可以為在校大學生提供一些建議。

二、 研究方法

1. 調查物件

我們在鄭州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財經學院、北大學城的商專和師專等學校對在校學生採取偶遇抽樣等非概率抽樣方法,涵蓋大一至大四四個年級,有一本、二本、三本和大專四個等級的學校。發放問卷440份,回收有效問卷400份,有效率為90.9%,其中男女生比例為1:1 。

2. 調查工具及分析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閱讀大量的有關專業滿意度的材料和國內各種期刊的相關文獻資料,為本次調查及報告提供理論依據。

2.2 問卷調查法 調查問卷有兩大部分構成,分別是“個人資料”,“專業滿意度調查”。在第二部分我們主要根據專業因素、個人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等方面共設定了19個指標。2.3 統計分析方法 運用所學的SPSS統計分析方法對調查問卷中的資料進行了處理,有性別對比組、年級對比組、相關分析等,並對其進行邏輯分析。

 三、調查結果分析

3.1個人因素對專業滿意度的影響

在調查中我們得出:對專業非常滿意的只有8%,比較滿意的有43.8%,一般的有38%,其中男生只有4.5%的人認為對專業非常滿意,23.8%的認為比較滿意,15.3%的認為一般。女生只有3.5%的人認為對專業非常滿意,20%的認為比較滿意,22.8%的認為一般。總體上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還是比較滿意的。

我們可以從表1中看出大一有15.5%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大二有9.7%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大三有5.6%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大四有3.6%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這說明不同年級在對專業的認同上是不同的,因此專業滿意度也不同。

在調查中來自城市的學生對自己專業不滿意的有10.3%,來自鄉鎮的學生對自己專業不滿意的有10.2%,這說明地域不是影響專業滿意度的主要因素。

在表2中可以看出一本學歷的學生有5%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二本學歷的學生有13%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三本學歷的學生有8%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專科學歷的學生有15%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雖然大部分學生對自己學歷不太重視,但還是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在意學歷對專業的影響的。學歷的高低對大學生專業滿意度是有影響的。

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滿意度也不同,總體來看,藝術類對自己專業的滿意度最高,這也與他們的性格和愛好有關,一般報考藝術的都是自己比較喜愛的專業,所以滿意度要比普通類的要高,其次是理工科的學生專業滿意度也比較高,由於理工科的學習的是比較實用的知識,他們自己也比較有信心,所以滿意度也比較高。文科學生對自己專業的滿意度略低於理工科,但比其他類的要高。

3.2學校的設施對專業滿意度的影響

學校的設施的高低是一個學校優劣的重要指標。優美的環境,完善的學習設施,便利的交通,豐富的學習氛圍,一流的老師……在這樣的校園裡學習自然會是學生對這個學習滿意,進而對自己的專業滿意。

學生來到學習,首要看到的是學習的設施,在表3中我們可以看出在對學校硬體設施滿意度的調查中,對學校硬體設施非常滿意的一本的學生有61.9%,二本的學生有14.3%,三本的學生有19%,專科的學生有4.8%。學校的硬體設施會間接影響到學生的專業滿意度。

在調查中我們看到:有4.3%的學生對自己專業課老師非常滿意,有38.8的學生對自己專業課老師比較滿意,有46.3%的學生覺得一般,有9.3% 的學生不太滿意,有1.5%的學生很不滿意。老師的講課方式也是影響學生專業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一定程度上老師講課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專業的感興趣程度,進而影響專業滿意度 。

從表四可以看出:在被調查者中有51.8%的學生所在院系都有社會實踐,48%的學生所在院系沒有社會實踐活動,這也是影響學生專業滿意度的一個因素。學校多舉行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對專業的瞭解,進而提升對本專業的滿意度。

從表5中看出:有13%的學生所在院系對其進行專業思想教育,69.5%的學生所在院系偶爾對其進行專業思想教育,17.5%的學生所在院系沒有對其進行專業思想教育。經常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有助於學生形成對本專業的認同感,增加對本專業的興趣,進而可以提升對本專業的滿意度。

經過在大學一段時間的學習,93%的學生對其專業都有一定的瞭解,只有少數學生還對專業不太瞭解。98%的學生在對待專業課上都比較積極,都會完成自己的任務,只有少數學生持消極怠工的態度。可見學校對學生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學校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上更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要求,增加學生對專業的馬滿意度。

3.3 專業自身對大學生專業滿意度的影響

專業是一個人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對本專業的學習程度、對本專業的忠實程度…..都會影響個人發展。但本專業的社會認知程度、就業前景….都會影響個人對本專業的滿意度。

從表6中可以看出:對就業前景樂觀的有7%,對就業前景比較樂觀的有41.3%,對就業前景一般的有37.3%,對就業前景不太樂觀的有13%,對就業前景非常不樂觀的有1.5%,總體看來絕大多數學生對自己專業的就業前景還是持積極的態度的,這也是學生對自己專業滿意度高的另一個原因。

從表7看出:有44.5%的學生認為到時畢業會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6.8%的學生不會從事於本專業相關的工作,有48.3%的學生會視情況而定。專業未來的發展對大學生是否從事本專業有很大影響。

從調查中還看出: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現在還是很有信心的,認為自己會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並且收入會達到一般之上的水平。

從表8中看出有6.5%的學生認為自己專業未來需求量非常大,有49%的學生認為自己專業未來需求量比較大,有38.3%的學生認為自己專業未來需求量一般,有6.3%的學生認為自己專業未來需求量比較少或很少,97.3%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還是充滿信心的。

3.4 社會對本專業的認知程度

不管是學什麼專業,最終都會走向社會。社會對本專業的需求量很對本專業的'認知程度直接影響本專業的就業。但學校是在育人的同時,也是一個為社會做貢獻的事業單位,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學校就為社會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因此,學校設定的專業也都是社會需求的專業,只不過需求量的多少不同。

從表9中可以看出33%的學生認為社會對自己的專業評價好,有51.5%的學生認為社會對自己的專業評價一般,有11.3%的學生認為不理想,只有 4.3%的人不知道,社會對各個專業的期望值不同,對各個專業的評價也不同,但各個學校設定這些專業肯定有他的社會用處,所以學好本專業是走向社會之前所必須做的。

 四、 結果與討論

4.1 整體滿意度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90%的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持肯定態度,還是比較滿意的。很多學生願意在本專業的基礎上繼續努力,爭取有更高的發展。

4.2專業滿意度指標分析

影響專業滿意度的指標很多,但總體來說主要有三個:專業因素、個人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

專業潛力與前景是影響專業滿意度的最重要指標。因為它關係到將來的人生髮展問題,譬如就業。就業是青年一項突出的需要。青年要進入社會領域、獲得經濟收入和社會地位都有賴於自己的職業。近年來,我國的就業壓力進一步增強。學生本身的素質和技能以及專業方向是用人單位最為注重的方面,決定著能否順利就業,因此成為學生們關注的焦點也不足為奇。專業本身的設定要符合社會的要求,要讓學生學習幾年有用武之地。

一般剛入學的學生對專業的瞭解都比較少,而且專業認同感低,他們覺得自己的專業前景不好,專業滿意度都比較低。隨著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個人閱歷的增加,他們開始對專業有所瞭解,專業認同感逐漸增加,因此高年級的學生的專業滿意度普遍比較高。

學生在此方面的擔憂有諸多原因,例如對自身和專業不夠了解而盲目填報導致喪失興趣,或是被調劑到現專業,或對本專業就業資訊不夠了解,或對專業方向不滿意,又或是社會對該專業方向的需求發生改變之類。

縱向看,學校方面指標的滿意度提升無形中激勵了學生,珍惜各種資源和機會,在學習上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呈現出學習能力的現象。

橫向看,因為每個人對自己的專業定位不同,個人的性格氣質也不同,尤其是在各個人不同的學習適應方式上有很大區別。因為之前對專業各個方向不夠了解,對專業要求的學習能力也不夠了解,心理準備難免不足。而之前對專業有所誤解,或不適應學校的專業學習任務安排,或因為興趣發生變化,這些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對專業的不滿。

剛跨入大學不久的低年級生對於大學的憧憬較高,很多人基於過去對相關學科的成功體驗,或受到這些專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吸引,在進入大學時都胸懷大志,目標遠大,但現實可行性卻較低。高年級生在實現自身目標的過程中不斷受挫,開始意識到最初的目標過於理想化,而重新制定更為現實可行的人生規劃,由於和寄予該專業的期望產生出入,對專業的滿意度自然有所降低。另外,隨著對專業的瞭解程度加深,與低年級生的盲目相比,高年級生對於專業的滿意與否逐漸確定,由於誤區等造成的不瞭解問題被解除,相聯絡的是由誤區產生的滿意感消失,專業滿意度“真實”地降低了。

一般國家重點大學的設施都比較好,基本上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而普通類的學校設施還不太完善,學生對學校設施的不滿意,這無形中影響力學生的專業滿意度。

現代的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學生在學校都能感受到社會激烈競爭的氣息,使他們望而生畏。今年有遇上金融危機,學生找工作更是雪上加霜,這更使在校大學生危機感加強,工作不好找,進而會使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產生懷疑,影響對自己專業的滿意度。所以政府應採取相應措施來挽救消極的就業形勢,逐漸恢復大學生的就業信心,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專業滿意度。

 五、結論與建議

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度都很高,大部分學生現在所學的專業是自己大學聯考時所填的專業,或是已經轉過的專業,都比較符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學校一般都對剛入學的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使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有一個全新的瞭解,大學的設施一般都比中學的設施要好,也有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使學生不致於到社會上顯得茫然,這就激發了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情,大大增加學生的專業滿意度。

學生的專業滿意度很大程度上是來自別人對本專業的看法和認同程度。學生在自由時間多看與本專業有關的資料和資訊,多與他人交流,從更深層次上來認識本專業,無形中會提升對本專業的滿意度。

學生對專業教師教學水平是否滿意是影響學生對專業的喜歡程度的關鍵因素。因此,學校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既要考慮到教師原來的專業背景、學識專長,又要考慮到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教師要注意從教育物件的個性出發進行教育,營造積極健康的教育教學環境,感染、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和學習動機,使學生不僅願意而且樂意參與到自己的專業學習中去。

學生對學校的教學條件與設施、課程設定、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滿意度會影響專業的滿意度。所以學校的教學條件和設施應儘量滿足學生的要求,課程設定應科學合理,人為化的學校管理模式,使學生對本學校產生認同感。

現狀反映全國高等教育系統在人才培養中存在著的問題及可採取的措施。專業滿意度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專業設定的合理性,理應得到關注。但從05年教育滿意度調查來看,20個評價指標中沒有一個是針對學生而設的指標。對學生主觀滿意度的忽視是高等教育界無法迴避的軟肋,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大問題!如何解決?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重視學生的專業滿意度,變高校單方面挑人為高校考生雙向選擇。高校的危機意識增強,會更多地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設定實際應用性專業,在教學內容上更切合實情,只有這樣才能爭取到優秀的人才,形成良性迴圈。這有利於高校的發展,也有利於考生合理擇校,促成“雙贏”。專業設定應該順應社會潮流,這也將成為高校教育的主流走向,成為高校機構的主要努力領域。另外,考慮到將來的個人發展,專業設定和管理方面的具體措施應該更加人性化和高效性,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更合理地進行資源利用,節約社會資源。

學生調查報告 篇6

加強實踐教學是中醫藥高素質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21世紀對高素質中醫藥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如何不斷提高實踐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到高等中醫藥教育的未來。為此,我們向本校針推專業本科生,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就實踐教學問題展開調查,並將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調查物件與方法

表1顯示,認為實踐操作較適用於技能教學(86人,87.8%);認為實踐操作較適用於臨床課教 學(83人,84.7%)。

表3顯示,大部分(86人,87.8%)認為臨床實習 崗前培訓有必要。

表4顯示,認為臨床實習中遇到的最大困難為理論知識不紮實(52人,53.2%),其次為臨床辯證思維能力差(25人,25.5%)。

表5顯示,認為較適用於實習教學的教學方式為臨床案例(83人,84.7%)。

2 討論

3.1 強化教學環節,培養基本技能

目前中醫以技能為主的課程及臨床課程,尤其是一些操作技巧、檢查手法、臨床例項、解剖部位等,很難用語言表達清楚,單純用講授法教學不利於學生理解領會,不便於記憶,不能激發學習興趣。調查表明,針對技能教學運用實踐操作為主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快的使學生將書本上的間接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直接經驗,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為臨床實習乃至以後的臨床工作打好基礎。

臨床課程的教學,案例教學法作用也不容忽視,它不僅有助於學生汲取診療經驗,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臨床辨證思維能力,強化正確辨證方法,從而將理性認識轉化為感性認識,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精神很有幫助。技能培養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其基本技能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即獲得較紮實基礎,而不應在實習過程中完成。調查表明,適當減少理論教學時間,增加實踐教學時間,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技能訓練機會,提高實踐教學效果。目前,教學中技能性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時數比例約為3:1~4:1,顯然不能滿足技能教學的要求,應進一步調整。調查表明,改革技能課考試辦法,摒棄以往的以筆試問答為主的考核方式,採用以臨床實際操作或實驗操作為主、筆試為輔的考核方法,可以提高對技能學習的重視程度。而技能課考試中筆答試卷和技能考核較合適的分數比例為1:1。

3.2 加強臨床實習,提高臨證辨析診療能力

學生進入畢業實習前,缺乏對醫院的瞭解,臨診思維、動手操作能力差,進入新的角色遲緩。針對這種情況,在課程結束後,可安排短期的臨床基本操作訓練和中醫臨診技巧訓練,以強化學生的臨床基本技能,並加強 學生醫德醫風及各項規章制度的教育,使學生在正式實習前,對臨床工作能有大概印象和充分的心理準備。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認為實習前進行崗前培訓是必要的,但目前僅有部分專業開展,需要進一步推廣。針對臨床實習時進行出科考試必要性的調查,認為必要和沒有必要的大體相同,但根據實際情況分析,部分學生對考試的恐懼心理使他們作出了否定的選擇。實行出科考試製度,可以達到促進實習積極性目的,但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考核方式的靈活性並避免流於形式。針對臨床實習中所遇到困難的調查,感到理論知識不紮實的比例較大,這說明,實踐不能脫離理論的指導,要求我們加強基本理論的教學,同時在教學中注意理論與臨床實際的結合。另一個困難是臨床辯證思維能力差,這是每一個剛接觸臨床的學生必然要面對的問題,也只有通過不斷臨床經驗的積累才能逐漸提高,因此我們要提高學生對臨床實習的重要性認識,促進實習的積極性。關於實習教學所適用教學方式的調查顯示,多數認為臨床案例教學效果良好,生動直觀,易於理解,通過病例討論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是實習帶教中值得提倡的教學法。而實踐操作可以面對真正的患者,進行真正的治療,體驗並逐漸提高療效,對技能水平的提高有極大地促進。專題講座可以就臨床適用經驗、突出問題、新型療法等有針對性的進行,突出實踐性和實用性,使學生獲得第一手材料。

【參考文獻】

高宗麗.培養學生中醫臨床辯證思維能力的體會[J].大理學院學報,20xx,(2):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