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農民收入情況的調查報告

才智咖 人氣:2.47W

一、調查內容及分析

縣農民收入情況的調查報告

我深入到縣欄杆堡、爾林兔等鄉鎮,對農民的收入狀況進行了詳細調查,對收集上來的資料分析過後,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民增收的現狀

我縣地處黃土高原向草原荒漠過渡地帶,是傳統的農牧交錯區。目前,農業在全縣經濟中的比重約為5%左右,但農業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0%,仍是農業大縣。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為解決城鄉差距擴大,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問題,不斷加大以工促農力度,以城帶鄉,工農商聯合發展,加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徹底改變單純依靠農業和農村的發展,不斷加強生態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鼓勵農民外出務工和穩定地向城礦區轉移,促進了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2008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45元。從調查的兩個鄉鎮4個村的情況看,我縣農民增收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具體體現在六個方面:

一是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繼續增加。種植業中,一些低產、價格低廉的糜、谷等傳統農作物面積減少,穩定、高產、價格不斷上漲的大豆、玉米等種植面積增加,促進了收入增長。今年,我縣給種糧農民良種、地膜玉米、農機具等補貼200餘萬元。廣大農民對糧食生產的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從欄杆堡鎮大豆種植情況看,2008年市場價格為每斤1.45元左右,2009年為每斤1.78元左右,每斤上漲0.3元左右,正常年景下,一般人均產豆在600斤以上,因價格上漲,人均增收200多元。大農業中,畜牧業家庭養殖規模擴大,養殖小區開始推廣,來自畜牧業的收入明顯增加。到去年底,已建成奶牛、肉牛養殖小區13個,全縣牛飼養量達到4萬頭,羊子存欄50萬隻。爾林兔鎮依肯托拉村人均養羊6只,2008年人均養羊收入600元以上。而欄杆堡鎮杏窪村人均養羊1只,人均養羊收入僅幾十元,由此看出,農民家庭經營收入的差距,主要表現為種養結構上的差異。

二是農民非農就業增加,勞動報酬收入的比重日益擴大。近幾年,隨著縣內外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建設規模的擴大,農民外出務工的機會也增加,為農民工季節性轉移和穩定轉移創造了條件。調查結果顯示,外出務工者中,一般的年現金收入在5000元以上,掌握一定技術的,大多數收入在6000元以上,人均純收入明顯高於單純從事家庭經營的農民。爾林兔鎮依肯托拉村10戶農民,外出務工者達17人,這些農民2008年外出務工人均收入6034元。

三是1999年以來退耕還林(草)政策的實施,在補償期內給農民帶來比較穩定的收入。欄杆堡鎮杏窪村有51戶村民,人均耕地1畝多,近幾年即使遇到災年也有穩定的收入。正如當地農民朋友所講的“退耕還林(草)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使農民得到了比種地更多的.收入。”當前,享受上政策的農民除在退耕地上領到固定的糧食和現金以外,還有賣草籽、賣飼草等一筆可觀的收入,改變了過去那種越墾越窮的落後狀況。

四是農業產業化經營有了新進展,農畜產品轉化率和附加值不斷提高,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近幾年,我縣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逐步發展壯大。比如在扶持規模養殖方面,凡養殖奶牛200頭以上的,每頭無償補助3000元,安排貼息貸款3000元;養殖肉牛200頭以上的,每頭無償補助700元,貸款1000元;分戶養殖5頭以上的,每頭貸款1000元。由於政策的鼓勵,一批養殖、紅棗等農畜產品加工企業不斷興起,農業內部增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

五是政府在加強巨集觀調控的同時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投入。充分把中央和地方出臺的惠農政策不折不扣地施惠於農民,要從財政上保證各項政策的落實,繼續增加財政對“三農”資金投入,特別是從今年起縣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5000萬元,向上爭取5000萬元,通過國有資產運營公司為農民貸款5000萬元,加上農民自籌,每年可保證投入農業資金2億元,支援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投入的逐步增大,不僅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而且增加了農民非農就業機會,顯示了增收效應。

六是農業特產稅的全面取消,今年起農業稅的全部免收,實現了農民零負擔。加之,正在推行的農村低保等政策性收入,成為農民增收的必要補充。比如救災工作方面,對部分特困群眾實行救助,對“五保”戶實行供養制,安排200萬元專款用於實施特困群眾大病救助,安排200萬元助學基金對貧困中國小生和大學生進行救助,安排50萬元救災事業專款用於救助突發性災害。

二、農民增收面臨的困難以及出路問題的探討

分析調查情況,要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的全面小康社會,就必須充分的認識到存在的問題,針對具體問題,從實際出發。這次調查中各界人士就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尋找出路給出了寶貴的建議和意見: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儘管我縣農業農村工作形勢較好,產業化、城鎮化步伐較快,但受農業發展階段性變化的影響,農民增收仍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

一是科技含量低。技術落後,管理粗放,品種老化,缺乏高、新、特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二是農民外出務工和向城鎮轉移的政策環境仍不理想,農民工工資不能及時兌現、農民子女入學難、收費高,農民辦事難成本高的問題仍然很突出,妨礙了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穩定轉移,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

三是退耕還林政策的調整,減少了農民政策性收入,也造成了農戶之間補助收入的不平衡。

四是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滯後,農村孤寡殘病等弱勢群體收入很低,因病、因災返貧的問題突出。

五是思想難轉變。相當一部分農民仍停留在糧食作物的種植上面,不能擺脫傳統農業的束縛,沿襲原有的種植方法和種植模式,對於如何搞好農業產業化缺乏清醒的認識和清晰的思路

二、對策與建議

分析調查情況,要切實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村的全面小康社會,必須抓緊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