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產業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

才智咖 人氣:2.84W

市衛生局:

中藥產業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市衛生局的要求,近日我局組織人力對我縣中藥產業發展情況進行認真調研。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瓜州地域遼闊,物產豐富,縣境東西長 185公里 ,南北寬 220公里 ,地形地貌複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流、沙漠、綠洲型別齊全,交錯分佈;地勢南北高,中間由東向西漸低,海拔在1100- - 1500米  之間;佔縣境面積8.5%的綠洲被戈壁、山地、丘陵分割為東、西、南三大塊,西熱東涼和南山地區多泉眼溼地的特點;境內少雨、乾旱,平均年降雨量不足 50mm ,蒸發量卻高達 4000mm 以上,晝夜溫差較大,是典型的荒漠、半荒漠氣候,境內擁有各類植物資源60餘種,其中野生中藥材植物約40餘種,主要有甘草、鎖陽、蓯蓉、麻黃、蒼耳子、苦豆子、艾葉、青蒿、茵陳、枸杞、蒲公英、車錢子、地膚子、蘆根等,人工種植的藥材有紅花、板藍根等。由於我縣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特殊氣候,我縣適合中藥材種植,種植的藥材質量穩定,有效成分高,成本低,易加工,無汙染,療效好,在全國各地中藥材市場和製藥廠享有較好的聲譽和影響,產品供應省內外製藥廠,國內外市場需求十分廣闊,市場需求日益旺盛。

二、野生中藥材狀況

由於長期過度採集,使野生植物藥材資源日益減少,部分瀕臨枯竭,呈現原料供應嚴重不足的局面。尤其野生甘草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產區農、牧民追求短期經濟利益,野生甘草被大量採挖,一方面造成甘草種子遭到嚴重破壞,天然下種量劇減,野生甘草數量減少,造成野生甘草越挖越少,產量銳減,甚至從區域性地區滅絕;另一方面,由於每採挖一株野生甘草要毀壞一株或幾株沙生植被,造成我縣生態環境惡化。從九十年代後期開始,我縣從保護生態環境出發,禁止採挖野生甘草。

麻黃、蒼耳子、苦豆子、艾葉、青蒿、茵陳等野生中藥材由於數量有限,無法形成規模,僅被群眾作為醫用或保健時利用。

三、利用本地優勢開發中藥材資源情況

隨著近年來市場對甘草、紅花、枸杞需求的'不斷增加,我縣部分農戶開始嘗試種植具較高經濟價值的甘草、紅花、枸杞幾種中藥材,現已有了較為成熟的人工種植技術。實驗資料表明,人工種植甘草畝產均在1.5-1.8噸,經濟效益十分可觀,我縣把甘草等中藥材種植作為加快農民致富的有效途徑,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農民擴大種植面積,使我縣中藥材種植已形成一定規模。

目前我縣大面積人工種植的中藥材主要有甘草、紅花、枸杞,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約12萬畝,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已發展成為我縣的一個十萬畝特色產業。主要分佈在三道溝、河東、布隆吉、腰站子、七墩,沙河、雙塔、樑湖、廣至等鄉鎮。其中甘草種植7.2萬畝,紅花1.59萬畝,枸杞3.35萬畝,每年甘草產出總量為7200萬斤、紅花產量為477萬斤、1005萬斤,至目前我縣中藥材種植已形成一定規模。

目前我縣圍繞本地藥材進行深加工的企業有2家,全部以鎖陽的精深加工為主,主要產品是鎖陽系列的保健品。完全消化了本縣所採挖的鎖陽。由於我縣再沒有其它藥材加工企業,我縣所種植的甘草、紅花、枸杞等中藥材除極少部分在本地被消費使用外,大部分被外地製藥企業和藥材商收購。

總之,充分利用本地土地、氣候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已成為我縣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長期政策,廣大農民種植甘草等中藥材的積極性也逐年高漲,有力促進我縣中藥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