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曉嵐巧對對聯

才智咖 人氣:8.51K

紀曉嵐巧對對聯,紀曉嵐是清朝乾隆年間著名的文臣,是中國有名的古代才子,紀曉嵐不但主持修撰了四庫全書,還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故事軼事,以下,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紀曉嵐巧對對聯,希望對你有幫助。

紀曉嵐巧對對聯

紀曉嵐巧對對聯:

(一)

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

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清代大學士紀曉嵐整日陪伴乾隆皇帝,天長日久,他思家心切,但又不敢向乾隆說出,所以整日悶悶不樂。

乾隆看出紀曉嵐的心思,就出上聯讓他對下聯。上聯寫“思”,表明皇帝已看出了紀的心思;紀曉嵐下聯寫“謝”,抓住機會,使乾隆恩准了他探家的心願。(來源:美國《僑報》)

(二)

紀曉嵐幼時讀私塾,聰敏過人,過目成誦,強記不忘,有小神童美譽。其師石先生甚愛之,只因功課對他毫無壓力,他便偷閒喂家雀塞進牆洞裡,再用磚頭把洞堵上,石先生髮現這個祕密,怪其不務正業,便偷偷將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後在堵洞口的磚上戲題一上聯:

細羽家禽磚後死,

紀曉嵐下課又去喂家雀,見磚上對聯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為,便在旁邊續對下聯:

粗毛野獸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續聯大為惱火,手持教鞭責問紀曉嵐,為何辱罵先生?紀曉嵐不慌不忙答辨說:

“我是按先生的上聯續對的下聯。請看,粗對細,毛對羽,野對家,獸對禽,石對磚,先對後,生對死。是還這樣對,請先生指教。”

石先生無言對答,指袖而去。不幾天紀昀去見石先生,石先生怒氣未消,面沉似水,穩坐太師椅,不迎不送。紀曉嵐又出了怪招,從先生屋走而復返,又請教“鬮”字的念法和寫法。石先生並無介意,等紀昀走後才醒過味來。原來“鬮”及“門內龜”,是罵自己不出門送客的,但又不好加責,暗罵:

“豎生,歪才也!”

有一天,紀昀與同伴數人在街道玩球,適太守大人官轎經過,他們的球偏巧投入轎內,一時間衙役厲聲呵斥,眾玩童驚逃四散,唯紀昀挺身攔轎索球。太守喜其膽識過人,且憨態可掬,未加怪罪,並和顏悅色問其姓氏年齡,故意試一試他的才華說:“我有一聯,若能續對下聯,就把球還給你。”紀曉嵐點頭同意。太守的一聯說:

“童子六七人,惟妝狡。”

紀曉嵐隨口對道:

“太守兩千石,獨公……”最後一字遲遲不說。太守訝然問道:“何以不說末字?” "太守大人如果把球還給我,就是。獨公廉',假如不還……" "不還怎樣?" "那便是 。獨公貪啦!"

太守見他聰明伶俐,對答如流,將來必能出人頭地,就把球還給了他。

(三)

一老太監在冬天看見紀曉嵐穿著皮衣,手執一把扇子(文人的習慣),感到十分好笑,遂說:小翰林,穿冬裝,執夏扇,一部春秋可讀否?紀曉嵐聽老太監南方口音,對到:老總管,生南方,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

有一年新年,乾隆皇帝帶著一群文武大臣興致勃勃地前去觀燈。觀完燈,猜完迷,乾隆皇帝仍意猶未盡,便命令陪同他的大臣們每人出一謎語,讓大家猜,猜中者給獎。隨同的大學士紀曉嵐稍思片刻,便揮筆在大宮燈上寫了一副對聯: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狼豬狗彷彿,既非家禽,又非野獸;詩不是、詞不是、論語也不是,對東西南北模糊,雖為短品,卻是妙文。乾隆皇帝和文武大臣們一個個抓耳撓腮,怎麼也猜不出來,最後還是紀曉嵐揭了謎底:猜謎。

紀曉嵐的父親病逝後,他按慣例辭官回家服喪守孝三年。有一年春節前夕,他應一鄉親邀請寫了一副對聯,上聯寫的是“驚天動地門戶”,下聯寫的是“數一數二人家”,橫批是‘先斬後奏“。大年三十,這家把對聯貼出之後,圍觀的人很多。有個跟紀家有世仇的財主見了這副對聯,認為有機可乘,馬上差人串通了當地官府,上告到京城,說紀曉嵐在家鄉公開煽動鄉民造反。乾隆皇帝一聽,火冒三丈,立即派人把紀曉嵐押赴京城問罪。乾隆皇帝一見紀曉嵐便拍案大怒,喝道:“紀曉嵐,你知罪嗎?”紀曉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慌忙連連叩頭,口稱:“知罪!知罪!”乾隆火氣越來越大,數落開了:“好你個紀曉嵐!本朝看你是個人才,待你不薄,你竟借在家中服喪守孝之機,公然寫對聯煽動鄉民造反!”說著就吩咐左右:“拉出去,斬了!” 紀曉嵐一聽嚇了一跳,忙問:“我主萬歲,萬萬歲!是臣寫的哪副對聯煽動鄉民造反?臣知所以,死而無怨!”皇上大罵道:“你紀曉嵐還裝什麼糊塗!”就命太監把那副“犯上作亂”的對聯讀給紀曉嵐聽,紀曉嵐這才如夢初醒,哈哈大笑起來。他這麼一笑,倒把乾隆皇帝給鬧糊塗了,忙問:“你笑什麼?”紀曉嵐鬆了一口氣,說:“萬歲息怒,這副對聯確實是我寫的。但情況是這樣的.:我給寫對聯的這一家,有哥仨,都是老光棍兒。老大是賣爆竹的,爆竹一響,不是“驚天動地門戶”嗎?老二是個集幣經紀,是專管買賣糧食時過斗的,這不是“數一數二人家”嗎?老三是個賣燒雞的,他殺雞不就是“先斬後奏”嗎?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紀曉嵐題聯戲僧徒紀曉嵐詼諧,並喜歡做文字遊戲。一日,紀曉嵐到崔爾莊村南的廟裡觀賞佛像。弘一法師早知道紀曉嵐的學問,非常人可比,尤其擅長題寫聯語,膾炙人口,巧妙無比。想到自己這廟裡,尚無一副紀解元的墨跡,確是大為遺憾。便想請紀曉嵐寫一副楹聯,刻在楹柱上。弘一法師說明此意,紀曉嵐也不推辭,略思一會,寫成一聯:日落香殘,掃去凡心一點;爐寒火盡,須把一馬牢栓。有了紀才子的題聯,僧徒們自然高興,不久請來工匠,將這副楹聯刻在了柱子上。聯中之意,不但合乎佛家的生活規律,而且創造了一種恬淡幽美的意境,讓人回味無窮,弘一法師有些沾沾自喜。半年過去,本縣秀才張璉到了這座廟裡,看到楹聯上的字很熟,向僧人們一問,果然不出所料,,正是紀曉嵐所寫,便在便在柱子的上下左右端詳起來。猛然間看出其中的祕密,開口大笑起來,笑得前仰後合。一旁的人鬧不清楚是何緣故,人們看看柱子,再看看這個“瘋子”都莫名其妙,人越聚越多。張璉笑累了,望了望和尚,指著楹聯說:“諸位看這‘日落香殘’不是說‘香’字去了下面的‘日’字,只剩下‘禾’字嗎,再‘掃去凡心一點’,那就是個‘幾’字就組成‘禿’字。眾人似有所悟,這才體會到聯中另有深意,催著張璉講解下聯。張璉接著說:“‘爐寒火盡’,只剩下‘戶’字,‘須把一馬牢栓’,即在‘戶’字旁填一‘馬’字,那是個‘驢’字,上下聯暗含的兩字是——”“禿驢!”,眾人齊聲大笑起來,寺廟裡的僧人聽著,羞愧難以自容,心中暗罵紀曉嵐的戲弄,馬上換掉這副楹聯。

下面連續講幾個:有一年冬天,紀曉嵐跟隨乾隆南巡至白龍寺,適逢寺僧鳴鐘。莊嚴古剎,鐘聲悠然,乾隆詩興大發,揮筆寫下"白龍寺內撞金鐘"七個大字。紀曉嵐見之,知是乾隆有意考他,便從容揮筆對上下聯:"黃鶴樓中吹玉笛"。乾隆當即拍手稱讚:"佳對!"。

紀曉嵐熟讀詩書,記憶力很強,其師曾以杜甫《兵車行》中一句"新鬼煩冤舊鬼哭"出聯考他,他巧妙地運用李商隱《馬嵬》中句"他生未卜此生休"作對,天衣無縫,工整貼切,令其師不得不佩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乾隆16年夏季,乾隆帝見池中荷花初放,乾隆得句雲:"池中蓮藕,攥紅拳打誰?"。紀曉嵐看到池子左邊的蓖麻,便以問對句,答道:"岸上蓖麻,伸綠掌要啥?"。同樣以問句相對,天衣無縫,令乾隆稱奇。紀曉嵐中取進士那年,見京城當鋪林立,隨口吟出一句上聯:"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但苦思不得下聯。後來他執令赴通州當主考官,見通州有南北之分,苦思數月的上聯便有了下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絕妙之極。

一年秋,一個經常愚弄百姓的戲班到紀曉嵐家鄉演出,因該地很窮,生活很差,戲子們心中怨氣很大。於是,在一齣戲中飾"主考官"的戲子便借戲諷刺該地的鄉民:"酸芥菜,臭黃瓜,入口眉愁眼眨;"熟料恰逢紀曉嵐回鄉看望父母,於是憤然回敬道:"毀梨園,敗戲德,開臺腔亂調翻!"

紀曉嵐曾有一位脾氣不好的醫生朋友。某日紀曉嵐因小恙前去求診,這位醫生朋友對他說,我出個上聯,你若能對出下聯,診費、藥費全免,紀曉嵐心想對聯之事能難倒我?便點頭應允。上聯為:"膏可吃,藥可吃,膏藥不可吃"。紀曉嵐便借其脾氣發揮,續了下聯:"脾好醫,氣好醫,脾氣不好醫。"既觸其缺點,又促其改正,一語雙關,妙哉!

一知縣早聞知紀曉嵐才華橫溢,極善對句,想親自試之。某日恰遇紀曉嵐隨駕巡視至此縣,他便出了個刁鑽的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思慮片刻,一時難以為對,環視四周,見有一鸚鵡,便從容對道:"鸚有雌雄都叫哥。"該知縣對紀曉嵐的才華暗暗稱奇。

紀曉嵐九歲時,他參加了縣裡舉辦的童子試。入考場前,手裡還拿著一根柳枝在玩,看見考官過來,急忙藏在袖筒裡,一本正經地向考官問好。考官笑問他書念得如何,而他抬起一張娃娃臉,閃著兩隻大眼睛說道:“一會兒考試你就會知道了。”考官心說:好吧,我先考考你。問:“小童子暗藏春色。”他聽後,撲哧一笑忙抽出柳枝,原來考官發現自己的舉動,笑道:“老宗師明察秋毫。” “老宗師”對“小童子”,“明察秋毫”對“暗藏春色”,真是天衣無隙,無可挑剔。考官沒想到這小孩對得如此巧妙,連忙笑道:“好好,你可真可稱得上是一個小才子。” 後來他又參加高一級的童子試,考官早已知道他就是有名的小神童,再次想試試他的才思,於是說道:“十歲頑童,豈有登科大志?”他看出考官有諷刺之意,竟然反脣相譏道:“三年經歷,料無報國雄心!”考官又出上聯:“門上將軍,兩腳未曾著地。”他毫不示弱,略一思索道:“朝中宰相,一手可以託天。” “朝中”對“門上”,“宰相”對“將軍”,“一手”對“兩腳”,“託天”對“著地”,很是恰到好處。宰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暗指宰相權無無比,卻不說“遮天”而用“託天”,以免鋒芒畢露。考官滿意地笑了。好一個紀曉嵐,好一個天真頑童。他十一二歲時已經是滿腹文章。

有一天去鄉下看望他兒時的啟蒙老師講起家中才從洛陽買回了8株牡丹,正是盛開季節,如果老師眼病好了,可到家中看看。先生睜了一下眼道:“盲人看牡丹,心中寶貴”。他想了想,低吟道:“啞巴念左傳,腹內春秋。”先生聽後,誇他大有長進,又語重心長說了一堆勉勵他刻苦求學的話。從此,他更加用功讀書了。時隔幾年,他已考上了秀才,叔叔帶他去會見馬致遠的後後期代才女馬月芳小姐。馬小姐的父親也早就聽說紀府五公子才華出眾,一表人才,今又見他談吐不凡,英俊瀟灑,眉宇間洋溢著一股英氣,心中很是高興,但女兒要求以對聯婚配,他也無可奈何。說話間,只見丫環送來一幅字樣雋秀的上聯:“乾八卦,坤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卦卦乾坤已定。”眾人見了,不免為他擔心,這馬小姐不愧才女之名,所出聯句,並非輕易能過,但紀曉嵐卻不慌不忙,從容不迫,略加思索,揮筆寫道“鸞九聲,鳳九聲,九九八十一聲,聲聲鸞鳳和鳴。”小姐的父親看後,立刻神色飛揚,脫口說道:“好。”但丫環送到秀樓,小姐看後卻沉默不語,僅一句詩聯就定此終生,未免不慎。於是又在散發馨香的信箋上寫了一首“藏頭露尾”詩 “八月中秋會佳期下彈琴誦古詩中不聞鐘鼓便深方知星斗移少神仙歸古廟中宰相運心機時得到桃源洞與仙人下盤棋”。他思索了一會兒,突然恍然大悟,於是高興地念道:八月中秋會佳期,月下彈琴誦古詩。寺中不聞鐘鼓便,更深方知星斗移。多少神仙歸古廟,朝中宰相運心機。幾時得到桃源洞,同與仙人下盤棋。話剛落音,只見丫環飛快地來到他面前:“恭喜公子,小姐同意了這樁婚事。”兩月之後,舉行了婚禮。新婚之夜,更是熱鬧非凡,眾人非要新人合作一首詩。於是馬小姐寫道:“金玉良緣在今宵,勸群莫要再相擾。”眾人齊聲喝彩,並起哄新郎。此時他也趕快寫下:“織女正在停梭等,快叫牛郎過鵲橋。”於是大家掌聲後,才一鬨而散。眾人走後,紀曉嵐笑道:“佳山佳水佳風佳月,二九佳人逢佳期。” 馬小姐立刻寫道:“痴色痴聲痴情痴夢,一個痴人說痴語。”上句六個佳,下句六個痴,佳人對痴人,山水風月對色聲情夢,對得太好了,人們常常以郎才女貌來讚美一對新人,可眼前二位卻是才貌雙全,真是天生一對,地造一雙。

紀曉嵐個人資料:

紀(Jǐ)昀(1724年6月-1805年2月),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雲,道號觀弈道人,清代文學家。直隸河間府(今河北獻縣)人。生於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份,卒於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享年八十二歲。清初書法,由於康熙、乾隆等人的倡導,書法大多受趙孟頫、董其昌的影響,他的書法書寫流利、圓融,顯得雍容華貴,書法大小相兼,收放結合,疏密得體,蒼勁多姿,是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四歲開始啟蒙讀書,十一歲隨父入京,讀書生雲精舍。二十一歲中秀才,二十四歲應順天府鄉試,為解元。接著母親去世,在家服喪,閉門讀書。三十一歲考中進士,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任編修,辦理院事。外放福建學政一年,晉升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後諡號文達,鄉里世稱文達公。代表著作《閱微草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