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

才智咖 人氣:1.14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6篇)

《論語》的讀書筆記1

我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論語》。這不僅是儒家學說的經典,更是中華傳世名著。它章節簡短,以雍容典雅的語調簡潔凝鍊的格言警句來表達深刻的思想,讓人們受益匪淺,也讓我感觸頗深。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這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孔子教育他的弟子,無論在家還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愛兄長,言行謹慎而誠信,廣泛地關愛民眾,並且親近有仁德。做到這些以後,如果還有時間和精力,那麼就可以用來讀書學習文獻知識了。是啊,做事之前先要學會做人。作為教師,我們教育學生的時候不單單隻教他們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學會如何做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這樣才能教出品德高尚,成績優異的好學生。

《論語》,孔子智慧之精華,他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我們作為教師,要有一顆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們每天該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我們不平凡的人生價值。

《論語》的讀書筆記2

在這個盛夏中,我仔細地閱讀了一本擁有三千多年曆史的一本中華經典讀物《論語》。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它傳遞的是一種樸素而又>溫暖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論語》是孔子弟子記錄的言行的一本名著。論語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它是儒家思想的著作,古人有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可想而知,熟讀《論語》之後的人知識有多麼淵博啊!

在《論語》這本書中,孔子曾說過:“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相信每個人都非常熟悉這句名言,而且也經常掛在嘴邊。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學習了知識又按時實踐,不也是很愉快嗎?讀了這句話,我深深地感悟到了孔子希望我們學習了一樣本領後就要經常去練習,這樣才不會忘記。

讀完《論語》就會覺得它主要引導我們怎樣學習、複習;怎樣為人處事;怎樣去合作??而且都圍繞一個字“德”。

希望同學們也去閱讀一下《論語》這本書,也去領略其中的道理。

《論語》的讀書筆記3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高興嗎!別人不瞭解我,我並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學習有僅指學習書本知識,還應包括學習生活技能、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則等。學習的重要原則是學以致用,學了就要應用於實踐中,而且要常溫、常用、常練。所謂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方能學懂、悟透、靈活運用。在學、用、練中體會成功的`快樂,體會成長的快樂,達到熱愛手頭上的事兒的地步,沒有什麼學不會的,沒有什麼做不好的。

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遠來造訪,何其快樂!幾千年來,真正讀懂孔子的人都是他遠方的朋友,跨越時空的交流,精神領域的深層對話,找到知音、找到心靈家園,那是人生最滿足、最快慰的事情。

別人不瞭解自己,不必怨恨,報怨是修養不夠。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應該瞭解你、理解你、認同你,幹嘛非強求那麼多人去了解你呢?你有實力、有魅力,首先應先推銷給自己,然後再推銷給別人。讓別人瞭解你、理解你、認同你,你自己應先了解別人、理解別人、認同別人。

《論語》的讀書筆記4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譯文:孔子說:“治理擁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要嚴肅慎重、專心認真辦理國家政事,又嚴守信用;節約財政開支,又愛護部下和人民;按照農時的忙閒去使用民力。”

管理者能做到: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這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做事嚴肅認真,這是一種敬業精神,也是對社會和群體的敬畏和尊重;嚴守信用是一個人的品德和修養,是立人之本。古人做到這一點不是很容易,現代人能夠做得很好更不容易。注重節儉,這是一種美德,愛護員工和人民是管理者的美德。使民以時,這是一種尊重自然規律、尊重農業生產規律、尊重農民生活規律的科學做法,我們現在可以把它推廣到各個領域,那麼這個詞就是符合時宜地做事,根據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有利的條件,去做有利有益的事情。

《論語》的讀書筆記5

《論語》子路篇第1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盜)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說老實話,如果我的親人做了錯事或者犯了法,我也是會為其隱瞞包庇的,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也是會這麼做的,人之常情嘛,不過我還能意識到我這麼做是錯誤的,而且違法,如果沒被抓住就算了,抓住了就認栽。

可孔子就能夠厚顏無恥顛倒黑白地說“直在其中矣”,你要幹壞事你就幹嘛,你還硬要強詞奪理把你幹壞事說成是“正義的”,自此之後,就開創了中國人一種很惡劣的傳統:即,到底什麼是正義,真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將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解釋成是“正義”“真理”。

《論語》的讀書筆記6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與其他的語錄沒什麼差別。可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有關修身(內聖)、治國(外王)的思想流連於語錄的字裡行間。

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並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於海”,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

就我看來,人的一生中秉懷著許多有關生活的觸動,只是很多時候,這些觸動沒有點燃讓我們人格震撼的導引線,而使我們困窘地活著。于丹的《論語》心得中,雖然從其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解讀《論語》。但畢竟是一種頗能為大眾認可的個人獨特的對於《論語》的感悟。每個人要是想要在《論語》中找到讓我們人格震撼的導引線,還需自己到論語中慢慢尋覓。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