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二十九章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2.93W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為者也。為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物或行或隨,或熱或吹,或強或羸,或陪或墜。是以聖人去甚、去大、去奢。(《道德經》第二十九章楊鵬校訂版)

《道德經》二十九章讀書筆記

天下,究竟是誰的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是“得民心”的君王的天下嗎?“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人之天下也”《呂氏春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嗎?我們暫且先把這個問題放在一旁,來看看偷盜的事情。

在秉持公義正直的人們看來,偷盜行為就如同沙子般不能被肉眼容忍。自詡公義正直的人們,那顆嫉惡如仇的心不容置疑,可是,他們真的就是明辨是非了嗎?

莊子曰:“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英國文學家蕭伯納說:“偷一塊麵包進監獄,偷一條鐵路進國會。”

馬基雅維利也曾感嘆:“偷盜會受懲罰,但是依靠權力的搶劫卻不會。”

偷一個鉤子,偷一塊麵包,所偷之物的價值並不大,卻受到了嚴厲的懲罰,因為偷盜的性質毋庸置疑;那偷了一個國家,怎麼不受懲罰反而成了諸侯?其實,若再進一步追問,又有多少人能夠用“偷了一個國家”來表述這種“打江山”的行為的呢?

言辭是思想的載體,而思想的背後是觀念。撒切爾夫人說:“注意你的觀念,它將決定你的思想;注意你的思想,因為它將變成言辭;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它將變成行為;注意你的行為,因為它將變成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將變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將決定你的命運。

“打江山”與“竊國者為諸侯”折射出了語言背後思想觀念的不同。莊子使用“竊”字,而眾人卻使用“打”字,背後是基於不同價值觀下的對天下本質的理解。

那麼天下的本質是什麼?究竟天下是誰的天下?為什麼莊子說“竊國者為諸侯”?老子在這章給出了答案:“夫天下神器也!”楊鵬老師為我們解讀:“天下是上天的神器,是神的器皿。治理天下,就是替神守好這器皿,敬奉天下人,珍惜天下萬物,珍惜執行在每個人身上的那個獨立而不改的力量。

真是如雷貫耳、具有喚醒功能的解讀。聯絡道德經的其他篇章,天下是上天的神器,這一觀點在道德經的其他篇章中是可以得到支撐的。

“故貴為身於為天下,若可以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天下。”(道德經第十三章),意思是若你認為“為身”、“愛自己的身體”比“為天下”更重要,那天下就可以寄託給你了。這裡老子前後用了兩個字“託”和“寄”,明確表達了天下並非君王的天下,而是上天把天下“寄”“託”在君王手上臨時保管的。

“天將建之,以慈衛之,”(道德經第六十七章),上天創造了天下,天下是神的器皿,並用祂的慈愛護佑著天下。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第七十三章),一切“熵”的行為,即使暫時逃離了人間律法的審判,但終將難逃神的判決。

天下是上天的神器,是神的器皿~~~天下這個大工具,它的根本功能和根本目的,是由上天所決定的,是服務於神的目標的。(楊鵬)”。

心中有了這個觀念,思想上就通暢了許多,能夠與莊子的“竊國者為諸侯”的言語背後的思想共鳴,可以看清那些“依靠權力的搶劫”行為的本質,許多問題也可以想得更明白一些了。

聖經上有一個巴別塔的故事,我一直沒有明白,人建造通天塔,即沒有殺戮也沒有搶劫,服務自身,為了更好的生活,為什麼神要阻止呢?

《聖經·創世紀》11.4 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的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看過聖經原文,並在老子的啟發之下,心中有了答案:上帝之所以要變亂人的口音,是因為他們集合天下所有的資源建造這一巴別塔的原因,是要服務自身、傳揚自己的名,而非與神同在,榮耀上帝。

“夫天下神器也”的兩層啟示:對於君王,要替神照看好託付在身上的“天下”這一“神器”。天下非君主一人的天下,天下是天下人共有共享共治共守的天下,但前提是天下是“神器”。萬物或行或隨、或熱或吹、或強或羸、或陪或墜,每個人個性不同,稟賦不同,聖人應該去甚去大去奢,虛無為本,因循為用,“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尊重、並最大限度地輔助每個人,去讓每個人身上“獨立而不改”的神性釋放、創造、發光。

對於個人而言,對外尋找神在這個世界留下的痕跡,世界的神性;對內尋找自己內在的神性,讓自身的神性之光,發出應有的光芒,終不至於隨著世俗之軀而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