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讀書筆記(精選5篇)

才智咖 人氣:1.7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書筆記了。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茶花女讀書筆記(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茶花女讀書筆記(精選5篇)

茶花女讀書筆記1

《茶花女》講述了巴黎一位很獨特很受寵的娼妓的故事,在當時社會,娼妓徘徊於上流社會人群之間,卻經營著最卑微,不具社會地位的職業。瑪麗哥特也以其出眾的美麗與氣質贏得了當時社會紳士的喜愛。一次偶然機會,男主角阿爾芒與瑪麗哥特一見鍾情,並久久不能忘懷。在朋友的介紹下,阿爾芒終於找到機會與夢中情人瑪麗哥特認識,然而瑪麗哥特以她特有的招待人的方式取笑了阿爾芒,自尊心極強的阿爾芒離開了瑪麗哥特的包廂。兩年後阿爾芒任然不能忘記瑪麗哥特。

兩年後的一天,他們得以認識,阿爾芒以其真實的愛打動了瑪麗哥特,瑪麗哥特為自己找到了真的愛自己的人而喜悅,很快他們墜入愛河。不久,他們就在鄉村享受他們二人世界的美好。然而,瑪麗哥特之前在巴黎的生活並沒有放棄糾纏她,陷入債務後,瑪麗哥特變賣了很多自己的物品償還債務,為了他們的幸福生活,為了不讓心愛的阿爾芒陷入破產的境地,瑪麗哥特隱瞞了這件事。阿爾芒發現後執意要幫助她,將自己母親留下的遺產轉讓給自己的愛人,在這關鍵之際,阿爾芒的父親出現了,以驗證家族風氣,保住家族名譽的理由要求阿爾芒離開瑪麗哥特,在遭到阿爾芒的拒絕後,其父親偷偷地親自向瑪麗哥特提出了要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瑪麗哥特忍痛離開了阿爾芒,並寫下了絕情信,不知情的阿爾芒心痛不已,雖然心裡始終沒有忘記瑪麗哥特,卻來到巴黎想盡辦法折磨她。深受病痛纏繞的瑪麗哥特無法忍受這樣的折磨,向阿爾芒求情,阿爾芒提出了當年瑪麗哥特為了一位伯爵殘忍的離開他,背叛了他們愛情的往事,瑪麗哥特一直保守著那個祕密,自己隱隱的痛苦,阿爾芒的恨始終敵不過對瑪麗哥特的深愛,憐憫之心氾濫,兩人又重歸舊好。然而,一次誤會,阿爾芒忍痛離開了瑪麗哥特,出國旅行,回來時得知瑪麗哥特患病生亡,並留下了一本日記,阿爾芒想盡一切辦法找回屬於自己的日記,看了日記後的阿爾芒悔恨不已,痛苦一生。自此,悲劇版的愛情得意告終。

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在風月場中追求女人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錢,一種是用情。阿爾芒在當時雖然也算有幾個錢的“小資”,但正如書中另一位老娼妓揄揶他的那樣“您那七八千法郎的津貼費是不夠這個女孩揮霍的,連維修她的馬車也不夠。”瑪格麗特為了維持巴黎名妓的排場,每年需要花費十多萬法郎。

所以阿爾芒只能用“情”來追求瑪格麗特。果然在他付出了兩三年的時間後得嘗所願,不但讓瑪格麗特成了他的情婦,還讓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愛情。

茶花女讀書筆記2

我執了你的手,但是上帝,執意將我從你身邊拖走。——題記

今天我真正領略了這部世界名著給人帶來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讀後很久仍顫抖不已。我不知道幾百年來它使多少人同情和傷心地落下了眼淚,但它確實讓我長久不息地難過和同情。

無疑,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壯悽慘的,讓人同情的,美好的愛情,尤其在十九世紀中期資產階級社會早期世態炎涼中,赤裸裸金錢關係的那個社會,更讓人讚歎不已。

沒有華麗的文字,但那真摯的感情對白卻讓每一個有過戀愛經歷的人身臨其境,漸漸地把主人公與自己融為一體,能夠設身處地地為他們的戀愛著想,為他們的歡樂而輕鬆,為他們的悲劇而沉重。

故事的內容我也不想多說了,但我被深深的感動了,我不在希望看到瑪格麗特和阿爾芒這樣的愛情了,小仲馬用了最樸實的文字講述了一段最感人的故事。

感謝小仲馬塑造了茶花女這樣一個可悲卻又可敬的美麗女子。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從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時候,遠離那陰暗的牆角,能每天和陽光為伴,即使不再那麼美麗,也不要重複前世的悲劇。有人說小仲馬筆下的瑪格麗特是真有其人,那麼這位美麗善良充滿迷人色彩的女人,一定讓他傷透了心,所以才會讓阿爾芒代替他的心,憂鬱的死去吧。多情而又充滿智慧的小仲馬先生,謝謝您為我講訴了這麼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

瑪格麗特,一個那樣桀驁不馴的女子,她淪落風塵,在繁花最盛的年歲裡,本著自己如花的美貌過著表面浮華實則空虛的日子。上帝把阿爾芒,這樣一個簡單純樸,仍然願意相信愛情的青年送到了她身邊。他執著,他堅貞,沒有一絲動搖地守護著屬於自己的一方淨土,用世間最堅定最美妙的愛情,打動了瑪格麗特高傲的心。

然而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總要以悲劇收場,才能體現出它的價值。所以小仲馬讓阿爾芒的父親迪瓦爾來到瑪格麗特同阿爾芒的愛巢,提出無理的請求:為了阿爾芒和他妹妹的姓氏,離開他。瑪格麗特對阿爾芒的愛,讓她接受了這個荒謬的要求。然後年華滔滔逝,待知曉真相的阿爾芒再回首,瑪格麗特已然香消玉殞,留給他唯一的紀念,只是一本寫滿了愛意和傷痛的日記。當瑪格麗特為了阿爾芒的妹妹而放棄自己的愛情那一刻起,當阿爾芒因愛生恨利用奧林普恣意傷害瑪格麗特那一刻起,一切就已經不可挽回。

瑪格麗特,一個世人眼中的,為了自己深愛的人,竟願意那麼傻,傻得無聲息地離開,傻得放棄自己追求愛情的權利。

瑪格麗特心中對阿爾芒的愛意,那麼深那麼濃,卻無法傾訴無處宣洩,唯有將一切恨說,遺留在被病痛折磨時的每一個黑夜裡。愛再濃,也終究,終究敵不過病痛和歲月,瑪格麗特只能含恨與世長辭,留下了淚跡斑斑的一頁頁日記。這是多麼悽愴的結束,所有悲壯愛情的毀滅,都從死亡開始。而阿爾芒至她死的那一刻,仍以為她只是一個水性楊花的,無情而不知廉恥地背叛了他堅貞的愛情。

這又是歌劇同原著的一個分隔點,歌劇裡威爾第安排薇奧列塔在死前同阿爾弗雷德見上了最後一面,一切誤會被解開,然而薇奧列塔的病已經無藥可救,終於還是死在了阿爾弗雷德的懷中。威爾第想彌補些什麼呢?讓他們見上最後一面,圓了薇奧列塔最後的夢想嗎?可是不不不啊,這已經不是那個悲情的瑪格麗特,不是那個含恨逝世的瑪格麗特。她同阿爾芒的愛情,就是要此生再不能有交集,才會那般悽美動人,才會流芳百世。

永記得阿爾芒於瑪格麗特死後,來到她墓前堅持為她遷墓的情景。當棺蓋被開啟,看到瑪格麗特那曾經讓多少人迷醉的容顏已經腐爛,只剩窟窿的眼窩,爛掉的嘴脣,深陷的青灰色的臉頰,唯有那兩排貝齒依然潔白如初,我的心同阿爾芒一樣劇烈地顫抖,痛是那麼淒厲,淚水涔涔地落。那時候,我還只是個歡天喜地的孩童,為了一塊鬆軟可口的棉花糖,願意乖巧地坐在家中的長凳上,背誦唐詩三百首。而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離別。

然後時光匆匆,如今我已長成,二十歲,已經歷過多少悲歡離合,那些生命裡從不停歇的相遇和分離的迴圈,將人的心磨得長出厚厚的繭,再不容易被刺穿。再次回溫《茶花女》,心中悽愴依然,眼角卻已沒有淚水。因為時間它一直如此:相愛的人見不到最後一面,傷心人捱不過最後一刻,到有情人終成眷屬,不是另一半得先走一步,就是感情日久生分,一切都是時間作祟,一切都是時間的錯。多少愛情,都是這般錯過。

有評析家說,迪瓦爾是一個勢利的人,非要因了一些浮華的名望,將兩個相愛的人硬生生隔開。然他有什麼錯呢?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做父親的不愛自己的孩子?他不過也是,為了自己的兒女好。若非要說他有錯,那也只是錯在他不曾經歷過這等深情的眷戀,故不知當他高舉起手中父愛之斧,將二人緊緊相連的心肉一刀劈開時,阿爾芒的血,已經淋漓如柱。

是社會的錯吧。有時我會想,如果瑪格麗特和阿爾芒不是相遇在一個浮華空虛的社會裡,他們大抵會過得很幸福吧。可是,若他們生活在一個開明的環境裡,他們也許根本不會碰上,即便相遇了,也不能織出這般撼動人心的愛情。相遇在錯誤的季節裡,愛情最是悽美。

所以小仲馬要瑪格麗特至死,也不被阿爾芒所諒解。直到一切真相揭曉,命運卻已經讓他們天人相隔。

“山上的茶花開呀開,你曾走到山上來;那時候我奮不顧身,只為看一次花開。”瑪格麗特,一個煙花風塵女子,頂著世俗的壓力勇敢地接受了阿爾芒的愛情,卻終於還是沒能扼住命運的咽喉,任多少美好多少曾經,成為無可挽回的過去。她終於還是被上帝拖走,放開了阿爾芒溫暖的手。

美麗,總是要付出代價的。當蝴蝶破繭而出,她唯美的愛情,已經時日不多。於是,瑪格麗特必然要成為上流社會的犧牲品,成為凋謝的山茶花。

一直很想為《茶花女》寫點什麼,只無奈於筆下生澀,深怕自己這杆拙筆,褻瀆了瑪格麗特與阿爾芒之間的愛情,今天總算是寫了出來,卻依然無法表達出我內心萬分之一的敬與痛。

即便茶花已謝,但我深信,瑪格麗特和阿爾芒純潔的愛情之花,將永遠在人們心間怒放。

此情已逝,而吾心長記。

阿爾芒,阿爾芒,我曾為你那麼傻,可我怎麼能讓你知道。

最後再套用別人的一段話:牆角里鑽出一朵茶花。一個陰冷、黑暗、潮溼、沒有陽光的牆角,糜爛是它的養料。然而,這茶花卻比別的茶花,甚至別的任何一種花都美麗,美得脫俗,美得驚人,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嚮往陽光的。努力、再努力一點,在茶花碰觸到陽光那一剎那,在它因陽光的滋潤而嬌豔欲滴的那一剎那,無情的風折斷了花枝,讓它又倒在了陰冷的角落,無力再爬起,再去觸控那伸手可及的陽光。上帝是仁慈的,為了彌補命運對它的不公,沒讓它凋零後再死,而是讓它保持著美貌離開了世間。

茶花女讀書筆記3

茶花女這部作品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在巴黎是當紅妓女的瑪格麗特與青年阿爾芒的愛情悲劇。故事是以瑪格麗特的死後眾人收買她的遺產並將錢拿來還債為開始,是由主人公阿爾芒來講述這整個故事:

瑪格麗特原來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由於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貴族公子爭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她隨身的裝扮總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 在巴黎,年輕貌美的瑪格麗特是最著名,最受上層男性社會歡迎的妓女,因為其酷愛茶花,人稱“茶花女”。一段時期內,她與並不是很富有的青年阿爾芒相愛,並且拒絕了其他的追求者,但是同時這也就意味著她拒絕了錢財的主要來源。瑪格麗特因身患嚴重的肺結核,阿爾芒便帶她到美麗的鄉下療養,同時享受兩人的甜蜜生活,但也因此耽誤了已成習慣的探望父親的時間。這以後,阿爾芒的老父親以為兒子出了事情,便道巴黎來找他,在從僕從那裡獲知兒子現在的生活狀況後。他堅決的讓阿爾芒去巴黎等他一起回去,而自己卻瞞著兒子悄然來到他們生活的鄉下以現有的身份,地位,財力為理由,不容置疑的要求瑪格麗特儘快離開阿爾芒,這是瑪格麗特傷心欲絕,但為了阿爾芒及其妹妹的生活她還是同意了。當阿爾芒回到他們生活的鄉下時,發現瑪格麗特竟然已經回到了巴黎,離開了自己,並且又開始了以前的紙醉金迷的腐化墮落的生活,而且甚至是比以前更甚。不明這裡面原有的阿爾芒由於愛情的傷害展開了瘋狂的報復,開始的時候,他在巴黎也找了一個漂亮妓女來作為自己的情婦,而且是隨時用這來刺激瑪格麗特。終於是瑪格麗特忍受不了這一切,離開了巴黎後又病重住院,而且很快處於彌留狀態。她想讓她的愛人阿爾芒瞭解事情的真相,就把整個事情的真相寫在了一本日記裡,交給了阿爾芒和自己的朋友,並求她將這本筆記轉交給阿爾芒。一直到死去,阿爾芒都沒能來看她。直到最後聽說瑪格麗特已經死了,才最終來到她的遺物拍賣會現場,即作品開頭的部分.

瑪格麗特年少的時候是個貧苦無知的鄉下姑娘,但是來到巴黎後,由於窮困潦倒,開始了其賣笑生涯。但由於其生得花容月貌,在巴黎的貴族公子中很受歡迎,受到爭相追逐,成了當時紅極的“社交明星”。但即使是這樣她隨身的裝扮一直少不了一束茶花,於是人稱“茶花女”。

茶花女在一段時間內得了肺病,在療養院接受治療時,療養院裡以前有位貴族小姐,長相和瑪格麗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到了晚期,沒過多久便死了。那位貴族小姐的父親摩裡阿龍公爵在一次偶然經歷的時候發現瑪格麗特非常像他的 女兒,便收她做了乾女兒。但當瑪格麗特說出自己身世後,公爵答應她只要她能改變自己以前的生活,便負擔她以後的全部日常費用。但如果瑪格麗特不能依照這樣完全做到,公爵將錢財便減少了一半,瑪格麗特的生活入不敷出,到那時已欠下多達幾萬法郎的債務。

一天晚上,瑪格麗特像往常一樣回來後,一群客人來訪。在鄰居勃呂當司帶來的兩個青年中,一個是稅務局長杜瓦先生的兒子阿芒〃杜瓦,他已經在初次見到瑪格麗特後,瘋狂地愛上來她。

就在一年前,瑪格麗特的生病期間,阿爾芒便每天跑來打聽她的病情,但卻不肯在那裡留下自己姓名。就在勃呂當司向瑪格麗特講了阿芒的一片痴情後,瑪格麗特很是感動。那晚,瑪格麗特和朋友們盡情跳舞時,突然病情發作,阿爾芒關切地勸瑪格麗特不要像這樣殘害自己,並在那裡向瑪格麗特清楚的表白了自己的愛情。他告訴茶花女,他現在還一直小心珍藏著六個月前她丟掉的那顆鈕釦。這時瑪格麗特在生活中原已淡薄的心靈再次復甦,動了真情,她送給阿芒一朵茶花,表明以心相許。 阿芒內心中對她的真摯的愛情激發了瑪格麗特對生活的熱望,於是她下定決心要擺脫原來那百無聊賴的巴黎生活,和阿爾芒一起到鄉下住一段時間。在她準備自己一個人籌劃一筆錢時,她請阿爾芒離開她一晚上。阿爾芒出去的時候,恰巧碰到瑪格麗特以前的情人,於是頓生嫉妒。回家之後,他立刻給瑪格麗特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在信中他說他不願意成為別人取笑的物件,他將要離開巴黎。但是,他並沒有走,此時此刻瑪格麗特是已經成為了他的希望和生命,在知道事情的原因後他跪著請瑪格麗特原諒他,瑪格麗特痛苦的對阿芒傾述“你是我在煩亂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喚的一個人”。

經過瑪格麗特的努力,她和阿爾芒終於在巴黎效外租到了一間公寓。公爵知道這件事情後很是惱怒,便斷絕了瑪格麗特經濟來源。為了生活,瑪格麗特揹著阿爾芒,將自己的金銀首飾以及車馬典當了,用來來支付生活費用。阿爾芒瞭解到這以後,於是決定把母親留給他自己的一筆遺產轉讓給瑪格麗特,以還清瑪格麗特原來所欠下的債務。後來經紀人要他去簽字,他離開瑪格麗特獨自一人去了巴黎。

後來得知那封信原來是阿爾芒的父親杜瓦先生所寫的,他想騙阿爾芒離開,然後自己去找瑪格麗特說清楚事情。善良的老人告訴瑪格麗特他的女兒已經愛上一個體面的少年,但是那家人家在打聽到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關係後堅決表示:如果阿爾芒不和瑪格麗特斷絕關係,他們便是要退婚。瑪格麗特異常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說,如果一定要讓她與阿爾芒斷絕關係,就無異於等於是要了她的命,可杜瓦先生也毫不退讓。為了阿爾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做出了犧牲,發誓與阿爾芒絕交。

那之後瑪格麗特非常悲傷,並且給阿爾芒寫了封絕交信,然後回到巴黎,又開始了往昔荒唐的生活。後來,迫於生活她接受了瓦爾維勒男爵的苦苦追求,他幫助她還清了一切債務,又贖回了首飾和馬車。阿爾芒也懷著痛苦無比的心情和父親一起回到家鄉。但是,這之後阿爾芒仍深深地懷念著瑪格麗特,後來在深深的思念下,他又失魂落魄地回到巴黎。但是這次,他決心報復瑪格麗特對他的“背叛”。他找到了瑪格麗特,處處設法給她難堪。罵她是沒有良心的、無情無義的娼婦,把愛情當作商品出賣。瑪格麗特面對阿爾芒的誤會,傷心地勸他忘了自己,以後永遠也不要再見面。阿爾芒要求她與自己一同起逃出巴黎,逃到遙遠的,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守護著他們的愛情。但瑪格麗特說她不能那樣做,因為她已經發過誓,阿爾芒誤以為瑪格麗特和男爵有海誓山盟,便生氣地把瑪格麗特推倒了,然後把一疊鈔票扔在她身上,轉身離開了。瑪格麗特很是傷心,昏倒在地。 瑪格麗特在這場刺激下,一病不起。男爵與阿爾芒決鬥受了很重的傷,後來阿爾芒出國了。新年快來到了,瑪格麗特的病情更加嚴重了,臉色蒼白,沒有一個人探望她,她感到很孤寂。只有杜瓦先生來信告訴她,他很是感謝瑪格麗特信守自己的諾言,已經寫信把事情的真相都告訴了阿爾芒,現在瑪格麗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見到她的阿爾芒。在她臨死前,以往的債主們都來了,每個人帶著借據,逼迫她還債。執行官來執行判決,查封了她全部財產,只等她死後就把一切進行拍賣。彌留之際,她呼喊著阿爾芒的名字,“從她的睛裡流出了無聲的眼淚”。她始終沒有再見到心愛的人。 死後只有一個好心的鄰居米利為她入殮。當後來阿爾芒重新回到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原來的一本日記交給了他。從日記中,阿爾芒才知道了她金子般的高尚心靈。“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阿爾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並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

小仲馬的這篇文章反映了瑪格麗特與阿爾芒之間純真的愛情,雖然文章是以悲劇結尾的,但是這是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決定的,並不是他們所能左右的。文章堪稱經典的是阿爾芒初次見到瑪格麗特,便深深的愛上了這位雖在風塵中卻不受汙染的,嚮往純真愛情猶如他自己一樣的女人,雖然在瑪格麗特譏笑他後,仍然深深的愛著她,她生病了便天天去看她,但從來不留下姓名,等等。作者將一個身處愛情之中的青年的思想情緒描寫的絲絲入扣,非常生動,在沒有看到心上人的時候想看到她,這時便覺的度日如年,時間過得是如此漫長,而且為了見到心上人自己什麼事情都願意做,看到了心上人之後又害怕自己嚇到了她,在心上人在身邊的時候便覺得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間一天便這樣過去了。當心上人不在身邊的時候自己心如刀絞一樣,做什麼事情都不能排解自己對心上人的思念 ,等等。反映了作者對愛情深刻的瞭解體會。

但是這個故事卻是以悲劇結尾,反映了當時在社會中那些雖然外表看上去整日歡笑,衣著華麗的妓女,內心中的悲哀,以及社會中只看重外表,只想得到肉體之慾,而沒有真正愛情的貴族公子的悲哀。

茶花女讀書筆記4

厚厚的一本書,到處顯示著塵封的意象。一個人從暗處走來,沒有面孔,只有淚水,並且徑直走去,沒有身影,消失之後,又沒有夢。

我想象她的笑容:豔麗如同珍珠,花朵的笑向貝齒的閃光裡躲,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倒影,風的輕歌,那是笑———詩的笑,畫的笑,雲的留痕,浪的柔波。恐怕只有林徽因的詩句才能配上她。

朔風中,只有飄飛的葉子,沒有凋落的心情,於是我想起了茶花,那淡淡的茶花,曾經是一個美麗女子髮髻上的花束,卻怎會開在一冢荒涼的墳上呢?那是善良的靈魂留給世人最後的美麗。

是愛,讓這個失落的靈魂享受到了人生中最後的短暫,卻又是最大的寬慰。是愛,讓這個看到星火般希望的靈魂再次墜入地獄。當我把世人無限淺薄的同情全部給予她時,一個聲音像是從水底傳來:“就命運而言,休論公道”。冷眼看待人生的史鐵生說過:“我以為醜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為愚氓舉出了智慧,我常以為懦夫襯照了英雄,我常以為眾生度化了佛祖。”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心寂然了。

我似乎又看到了那朵花,“驛路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生命如此孤寂,卻又“一任群芳妒”,連最喜歡的蝶兒,也無奈地飛走了。留下它一個獨守最後一片飄零的花瓣,空餘一脈淡香。

茶花女讀書筆記5

巴黎,深秋季節。一個雲淡風輕的日子,我獨自一人走進蒙馬特公墓,沿著鋪滿枯黃落葉的小路,一直來到這片墓地的一個偏僻的角落。這裡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墳墓,同它四周的那些設計精巧、風格別緻的各式墓冢相比,這座墓的外觀顯得簡樸而又單調。不過引人矚目的是,在它的右側上方鑲嵌著一個透明的塑料小盒子,裡面放著一束人工製作的茶花。墓的兩側刻著相同的一句碑文:“阿爾豐西娜。普萊西(1824.1.19—1847.2.3)安眠於此。深切懷念你”。

無論是在法國還是中國,如今知道阿爾豐西娜·普萊西這個名字的人也許為數並不太多,但是讀過《茶花女》這部作品、瞭解《茶花女》這個故事的卻大有人在。而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就是舉世聞名的法國文學名著《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瑪格麗特。戈蒂埃的原型人物,那個動人的、催人淚下的茶花女的愛情故事,就是根據她的經歷演化、創作出來的。

我在這座墓前徘徊良久,浮想聯翩,我想起了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一生命運,想起了法國著名作家小仲馬以及他的那部不朽的作品:《茶花女》。

這書我自己也買了,看了好幾遍,因為我不會對書做什麼評論,才疏學淺的原因,所以只好轉帖別人的一些評論的.至少我為這本書感動也悲哀.

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在這個世界上只生活了二十三個年頭,但人們可以說她既嚐遍了生活的辛酸悽苦,也享盡了人間的奢華逸樂。然而她卻始終是一位不幸的姑娘,在她短短的二十多年的人生歷程中,她從未得到過真正的幸福。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出身微賤,這位諾曼底姑娘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貧苦的農民,她的母親是一位心地善良、克勤克儉的農婦;父親是一位不務正業的農村巫師。也許是由於生活的艱難,她的父親性格古怪,脾氣暴躁,在家裡終日打罵妻子。妻子不堪忍受丈夫的虐待,被迫離家出走,去給一個有錢人家做幫工,後來又跟著這家主人離開了法國,到瑞士去謀生。而這時,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尚不滿十歲,但是她的父親已經讓她到農莊裡去幹活了。

從現有的資料中,我們知道阿爾豐西娜大約在十五歲的時候離開故鄉來到巴黎。有人說是她母親的一位親戚幫助她離開諾曼底的,也有人說是她的父親把她賣給了一幫波希米亞人,而這幫四海為家的流浪漢又把她帶到了巴黎。不管怎麼說,阿爾豐西娜。普萊西來到了一個新的天地,開始了一種新的、卻依然是不幸的生活。她起先在一些店鋪裡打工,過著清貧的日子。然而,聰明的阿爾豐西娜很快地發現,她雖然一貧如洗,卻擁有一筆非常可觀的、得天獨厚的“資本”,那就是她的美貌。這位具有稀世姿容的少女開始涉足巴黎各大跳舞場,並立即成為那些公子哥兒、闊老闊少們競相追逐的目標。她結識了不少男友,也做過普通商人的情婦,後來又同一位非常闊綽的時髦青年同居了一個時期。這位年輕人就是日後的德。格拉蒙公爵,在法蘭西第二帝國時期還曾一度出任外交大臣。雖然這位花花公子當時的地位尚未如此顯赫,但他已經是巴黎社交界上的一位極為活躍的人物。正是靠著他以及像他這樣一類人物的“提攜”,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大踏步地跨進了巴黎的上流社會,並很快地成為巴黎社交場上的一顆耀眼的明星。那些王公貴族、百萬富翁們紛紛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爭先恐後地為她一擲千金,提供豪華住所,購買各色珠寶,並滿足她的一切慾望。而她則來者不拒,巧為周旋,以她的容貌和肉體為代價,換來了無比奢華的生活。她不僅徹底擺脫了窮困,而且似乎也同貧賤的往昔一刀兩斷了,她改換了名字,昔日的阿爾豐西娜。普萊西變成了如今的瑪麗。杜普萊西。

瑪麗·杜普萊西無疑是一位天資出眾、聰穎過人的姑娘,她不僅具有豔麗的姿容和輕盈的體態,而且風度雍容大方,談吐高雅不俗。凡是同她接觸過的人,都驚奇地發現她在社交場合裡始終表現得儀態莊重,對應機敏,從未流露出絲毫的庸俗和浮誇。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同社交場上的其他女性相比,瑪麗。杜普萊西具有相當廣博的知識和較深的藝術修養。

她在同客人們談古論今,點評某些文學、音樂、繪畫以及其他門類的藝術作品時,往往會出人意料地發表出一些獨到的見解。許多人對此感到困惑不解,像她這樣一個出身貧寒、從未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正規的學校教育的風塵女子,何以會具有如此端莊凝重的氣質和不同凡俗的教養?這個答案直到瑪麗去世以後才為人們所發現。人們在清理她的財產時看到她的書房裡擺滿了諸如拉伯雷、莫里哀、盧梭、夏多布里昂、雨果、大仲馬、拉馬丁、繆塞以及塞萬提斯、拜倫、司各特等許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可見瑪麗。杜普萊西是一位勤於讀書,善於思考的姑娘。倘若命運為她提供某種機遇的話,她是完全可能走上另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成為一個頗有出息,頗有成就的新女性的。這也多少能夠說明為什麼當時法國的許多著名的作家、詩人、畫家、音樂家都傾心仰慕她,並千方百計地設法同她交往,這些人在瑪麗死後還寫下了許多紀念的文章,其中充滿了對她的讚美和懷念。可見,在瑪麗。杜普萊西身上的確具有某種獨特的魅力,而這種魅力是那些僅僅臉蛋漂亮的姑娘難以具備的。

但是瑪麗。杜普萊西不過是一個風塵女子,她有過許多情人,其中有兩個人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一個是一位年過半百的俄國老人德。斯塔凱爾貝克伯爵,他是一位老外交官,曾經做過俄國駐維也納大使。據說他之所以喜歡瑪麗是因為後者很像他的一個去世不久的女兒,他是以父親待女兒的深情去愛瑪麗。杜普萊西的。這顯然是無稽之談,事實上這位伯爵是一位情場老手,他“愛”瑪麗當然是為了她美貌。瑪麗在巴黎豪華住宅區瑪德萊娜大街上的那幢住房便是這位老外交官為她購置的,而在相當長的一段日子裡,瑪麗過著貴婦人一般的奢華生活,她每天的大筆大筆的開銷也大都是由這位老人支付的。另一個是一位年輕人,也是一位貴族,名叫德。貝雷戈伯爵,他也許是瑪麗。杜普萊西生前最後一位關係密切的男友。他不僅成為瑪麗的情人,而且甚至打算娶她為妻。一八四六年年初,他們兩人一起前往倫敦,在那裡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但是不知為什麼,他們的婚禮卻遲遲沒有舉行。這可能是因為瑪麗。杜普萊西的健康急劇惡化,但更重要的原因,也許是由於瑪麗的家庭背景。在當時的那種社會環境裡,像瑪麗這種出身卑微的人是不可能跨進貴族的家門,成為這類高貴門第中的家庭成員的。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在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後不久,關係便逐漸疏遠了,但仍然保持往來。而且從現存資料來看,他們的婚約似乎也沒有解除。

由於童年時代艱辛生活的折磨,再加上到巴黎之後縱情聲色,追求享受,整日不分晝夜地沉湎於飲酒、跳舞、看戲和男歡女愛的逸樂中,瑪麗的身體健康受到了嚴重的戕害。她染上了肺結核,經常發燒、咳嗽、吐血,即使在接待客人的時候也常常咯血不止。按照瑪麗當時的經濟條件,如果她對自己能夠稍加節制,安心調養,她的健康也許會很快地恢復,至少她的病情可能得到適當的控制。但是她卻沒有這樣做,也許她認為來日無多,應該抓緊時間尋歡作樂,所以她常常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待男人,對待人生;也許她想盡快地結束自己的生命,有意使用各種手段損害自己的健康,所以人們在她的微笑中,常常會發現一絲憂鬱的陰影,其中蘊含著對生活的厭倦和感傷。總之,她的健康迅速惡化,終於在一八四七年二月三日不治而亡。她死後,貝雷戈伯爵在蒙馬特公墓裡為她買下一塊地皮,她身後的葬事既簡單又冷冷清清,一切事宜都是由貝雷戈伯爵和斯塔凱爾貝克伯爵兩人操辦的。一代佳麗,就這樣香消玉殞了。

阿爾豐西娜。普萊西——我們還是使用她的真實姓名吧——是一位不幸的姑娘,也是一個墮落的女人。關於她的不幸和墮落的原因,留待社會學家們分析探討去吧。這裡我想說的是,類似阿爾豐西娜。普萊西這樣身世的女性,在古今中外的民間野史上是不乏其人的。在中國,人們往往會用“紅顏薄命”這四個字來概括她們的命運,而一提起她們,便會情不自禁地灑下一掬同情之淚或感慨嘆息一番。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她們的姓名連同她們的花容月貌以及她們的悲慘身世都早已湮沒在那些荒丘野蔓、黃土殘碑之間了。誰還會再記起她們呢?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同那許許多多沉歿在歷史塵埃中的同命運人相比,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畢竟又是一位幸運者。關於她的故事被演繹成小說,話劇和歌劇,她的一切都同一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形象“茶花女”連在一起。這是因為她同法國文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有過一段感情糾葛,這位作家便是亞歷山大。仲馬,而中國的讀者更習慣於把他稱作“小仲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