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書筆記之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才智咖 人氣:2.91W

《紅樓夢》的主要任務有哪些呢?他們的性格特點又是怎樣的?下面由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紅樓夢》讀書筆記之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紅樓夢》讀書筆記之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賈寶玉是一個又奇又俗的人物。他的性格主要特徵是叛逆,他的行為“偏僻而乖張”,是古代社會的叛逆者。他鄙視功名利祿,不願走“學而優則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罵讀書做官的人是“國賊祿蠹”,懶於與他們接觸拜會。他不喜歡所謂的“正經書”,卻偏愛於“雜書”,鍾情於《牡丹亭》、賈寶玉《西廂記》。他還對程朱理學提出了大膽的質疑,認為“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了。”這充分顯示出了他是君主專制制度的“逆子貳臣”。他認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在這種駭世驚俗的思想指導下,寶玉終日“在內幃廝混”,並鍾愛和憐憫女孩子,鍾愛她們的美麗、純潔、洋溢的生氣、過人的才智,憐憫她們的不幸遭遇,憐憫她們嫁與濁臭的男子,失去了聖潔之美。賈寶玉道:“女子出嫁前為珍珠,嫁人後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與汙濁男子同流,成為死魚眼了。”他甚至為自己生有一個男子之身而感到無可挽救的遺憾。在他的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無疑就是與林黛玉的相愛了。這場戀愛,一方面開始於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終形成。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為。寶、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戀愛中背離了傳統社會的人生之道。他們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最後導致了兩人的悲劇結局。

林黛玉摺疊

林黛玉,是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孩。其特點可概括為“悽美”二字。“悽”則主要表現在林黛玉的“身世淒涼、纖弱多病”,“美”則表現在“外延、內涵、藝術”這幾個方面。兩者相加就構成了林黛玉“悽美”的悲劇形象。(黛玉其實是絳珠仙草仙)遺世獨立。

初見黛玉,作者並未直接著墨來描繪她的美,而是巧林黛玉借鳳姐的嘴及寶玉的眼來突出林黛玉的絕世美麗。心直口快的鳳姐一見黛玉即驚歎:“天下真有這樣標緻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而在寶玉的眼中:“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一說: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皎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好一個“嫋嫋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筆至此處,一個活生生的“絕美”黛玉已躍然紙上,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悽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一方面,她寄人籬下的處境讓她總是小心翼翼地為人處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輕了去”的心態;另一方面,一個蘭心慧質的女孩兒的小心眼兒更可以為她增添些“靈慧與可愛”之處,從而使林黛玉這個角色的塑造變得更加生動、有血有肉、感人至深。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在較大部分的文學作品中,作者們往往對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揚而使主人公幾達神化的程度,這就導致人物的塑造脫離了現實生活變得空洞無趣、毫無動人之情了。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們又可以從她與寶釵相處的文字裡邊看得出來,儘管兩人在平日裡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後來待寶釵“竟更比他人好十倍”,還把寶釵讓她“每日吃上等燕窩一兩以滋陰補氣”當作是寶釵對她的體貼。再者我們還可以從她教香菱作詩“誨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舉等事可以看出她內心的善良與幼弱。

薛寶釵摺疊

金陵十二釵之一,薛姨媽之女。容貌美麗,舉止嫻雅,看似當時正統淑女的典範,骨子裡卻頗有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對當時的社會抱有一種強烈的批判精神。第38回作《螃蟹詠》,對當時橫行霸道的官場人物如賈雨村之流,尖銳諷刺。而她最喜愛的詞曲,居然也是一首富於孤憤、反薛寶釵叛色彩的《山門·寄生草》傳統觀點認為薛寶釵“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得到賈府上下的誇讚”,但作者也從趙姨娘的口中說出看法。金釧死後,僅是寥寥幾句“給幾兩銀子傳送罷了”,寫出了她對於地位卑賤者的無情,但小說第二十二回她計謀失敗,寶釵曾一首《更香謎》引得賈政掃興:“小小之人作此詞句,更覺不祥,皆非永遠福壽之輩”。第40回,在賈母攜劉姥姥參觀大觀園的時候,寶釵蘅蕪苑那“雪洞”一般樸素的室內佈置,又引起了賈母的大為不滿,認為是在親戚面前很掃了她的面子。賈母對寶釵,一則曰“使不得”,二則曰“不象”,三則曰“忌諱”,四則曰“不要很離了格兒”,五則曰“我們這老婆子,越發該住馬圈去了”。——全是負面評價。“榮國府元宵開夜宴”的時刻,賈母命自己所心愛的寶琴、湘雲、黛玉、寶玉四人,與自己同坐主桌,卻惟獨將寶釵排擠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紋、李綺輩坐在一起,都是寶釵在賈母面前由“受寵”轉為“失寵”的重要標誌。如她真是“城府頗深,能籠絡人心”,她何以會落到如此結果呢?

賈母摺疊

賈代善之妻,出嫁前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在賈家從重孫媳婦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孫媳婦。她憑著自己的精明能幹,才坐穩了賈家大家長的位置。她喜歡眾孫女,溺愛孫子寶玉,從前80回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賈母是支援寶黛愛情的,但高鶚續本中卻說賈母並不支援寶玉與黛玉的愛情。她的思想也受到了寶玉和黛玉的影響,有了一些前衛的想法。總之賈母能受到眾人的尊敬,說明她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且她是有能耐的。

王熙鳳摺疊

王熙鳳的毒辣可謂人人皆知,作為榮府“總管”,她弄權王熙鳳作勢,兩面三刀。她用毒計害死賈瑞,又陰謀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後害了全家。她的個性是潑辣的,文中處處都不忘點明這一點,像她過生日那天,與那鮑二家的媳婦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見得。但畢竟她很能幹聰明,榮府上下大小事務都得她說了算,又善於迎合賈母,深得老太太的寵愛。她的根本目的是聚攏錢財,趙姨娘曾說過“這一半家產不叫她搬到她孃家去,我便也不是個人。紅樓夢裡曾說過王熙鳳的長相:”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繫著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脣未起笑先聞.”

史湘雲摺疊

史湘雲,金陵十二釵之五,賈母弟弟的孫女。在諸多姐妹中她獨有“女兒之身,男兒氣概”,豁達開朗、豪放而真性情。她敢於穿男裝大說大笑,被黛玉戲說成“比女兒裝扮還俏麗些”,她敢於伴酒烤鹿肉下肚,還理直氣壯地說“真名士自風流”,她甚至敢於醉臥芍藥圃,嘴裡還不住吟詩,更是表現了她才思敏捷、風流倜儻、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真女性之美。這麼一個人物,誰會不感到分外惹人憐愛呢?

賈探春摺疊

賈探春,金陵十二釵之三,賈政與妾趙姨娘之女——她沒有黛玉的纖細憐人,沒有寶釵的乖巧伶俐,沒有湘雲的活潑開朗,卻有卓越的才幹,過人的智慧,深刻的見解,遠大的眼光,這些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興利除宿弊,識寶釵小惠全大體”中精彩地表現出來了。

話就不能反對。為了維護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他堅決反對孫子們進學堂和參加一切社會活動。他逼覺新和瑞珏結婚,製造了覺新和瑞珏、梅三個人的愛情悲劇。他對家中男女僕人視同牲畜,硬是把只有17歲的鳴鳳送給60多歲的馮樂山做小老婆。鳴鳳死後,他又把婉兒抬到馮家受煎熬。在高老太爺的生命中,維護大家庭的秩序、興盛,是他意志的全部。高老太爺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體化、形象化。因此,這一人物開篇便處於不容爭辯的被否定的地位。作品寫到老太爺為了覺民逃婚而大發雷霆時,有一段議論:“他只知道他的命令應該遵守,他的面子應該顧全。至於別人的幸福,他是不會顧到的。他只知道向覺新要人。他時常發脾氣,罵了覺新,罵了克明;連周氏也捱了他的罵”。這段評論顯然是把高老太爺作為一個批判的靶子在進行抨擊。通過這樣的人物塑造,《家》完成了政治批判的目的。由於作者難以完全拋卻與祖父的親情,因而在某些地方流露出對這個人物複雜的感情色彩,比如年夜飯的微笑,臨終前的懺悔,對覺民婚姻的最終成全等,既表現了他面對強大新生力量的幻滅感,沒落感,也表現了親情未泯的一面。使之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了矛盾性和立體性。

4.覺民覺民,一個積極進步,逐漸上進的新青年,他的性格介於覺新和覺慧之間,他比覺新少了思想上的落後,又比覺慧多了遇事、抉擇時的沉著和穩重。他溫和穩健,不好激動,不愛參加社會活動,對學生運動缺乏應有的關注。但作為五四新思潮喚醒的年輕一代,他嚮往民主自由。當祖父為他一手包辦婚姻的時候,他毅然離家出走,公開反抗,表現了不妥協的鬥爭精神,和琴成為小說中唯一的一對勝利者。像覺慧一樣,他也不是一個完美的鬥士,也跨不過階級的鴻溝,忘不了主人與奴才的差距,在年初九舞龍人的慘叫,求饒聲中,他表現出麻木的神情:“太平淡了,小時候看起來倒有趣味,現在卻不然”。在他的心目中,下人們的痛苦,算不了什麼。

5.女性形象《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瑞珏,覺新的妻子,她善良厚道,溫和賢惠,善解人意,待人謙和,柔情似水。作為高家的長孫媳,又為了照顧自己的兒子和丈夫,只能在這個家中和覺新一起維護著封建禮教的權威,但在某些事情上,還是可以看到她對新生活的嚮往。梅芬,高家的親戚,具有林黛玉性格的女子。在對覺新的愛情上失利後,就變得沉淪乏志,沒有了反抗精神,溫順馴良地吞嚥著舊禮教的無情惡果。鳴鳳,高家的一個小丫鬟,在家中地位低下,性情剛烈,但心靈純潔,有“灰姑娘”心態。她暗戀三少爺覺慧,對覺慧的愛情,她並沒有因主僕差異而感到不可能。雖然覺慧也愛她,但不合理的制度不允許她們相愛。她幻想能繼續給三少爺做奴婢,也是一種幸福。誰知,她根本沒有愛的權利,連選擇身份的權利也沒有。兩個老太爺竟決定了她的終身,這對鳴鳳來說,無疑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她既然敢大膽地打破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以一個丫頭身份去愛一個“少爺”,就足以說明她已具備叛逆性格。她不甘任人擺佈,想求助別人擺脫厄運,一切求助,帶來的結果是絕望。她本來掙扎著為一種新生活而努力,但卻隨著希望的破滅而破滅。她不甘受蹂躪、受糟蹋,勇敢地為愛情獻身。她求新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死!她要用死回擊這個舊制度的壓迫;用死達到自己追求新生活的境地,她掙扎的結果是被掙扎著的舊制度所扼殺。鳴鳳的投湖,是一次令人扼腕的悲劇,然而《家》中的悲劇又何止這一出,她只是用生命的全部做了最激烈的詮釋。女子剛烈的貞潔猶如那投在湖面的皎潔月光,晃眼而長久。主僕之間的愛慕在那個背景下是決然不被允許的,所以鳴鳳只能以這樣的方式去控訴自己的不甘。小說中另一位重要女性——琴,卻和以上幾位截然不同。她主張男女應同校,男女應平等,她還自己主動要求到覺慧的學校去學習。雖然遭到母親等的反對,但她還是成功了。她與覺民大膽戀愛,努力追求婚姻自由。琴的抗爭,因衛道們的妥協和同盟軍的支援,最終逃脫厄運。作者把她塑造成了一位接受新思想、嚮往自由平等、大膽追求個性解放、敢於反抗封建禮教的形象。在當時看來,她是時代的叛逆者,但她的所作所為是當時女性中的先驅者。封建社會中婦女的地位是低下的,是沒有言論自由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束縛了女性的發展,大大減弱了婦女對整個社會前進的推動作用。作者之所以塑造琴這個形象,無疑是為了喚醒這社會的另一半——女性的崛起。作者這一人物塑造也是相當成功的。在高家,在衛道們的欺壓逼迫下,出現了一群屈從者們,最典型的代表是覺新,他是舊制度的犧牲者,但又不自覺地扮演了維護者角色,令人可憐。陳姨太是另一型別的屈從者,她同婉兒的命運一樣,但婉兒心懷積憤,她卻怡然自得,時常扮成高老太爺的衷心擁護者。陳姨太,有著扭曲的人生,人生的扭曲導致心靈的扭曲。她是高老太爺買來照顧他的生活的。在那樣的制度下,陳姨太不得不依靠高老太爺而生存,甚至仗著高老太爺的勢力做壞事。在宗法上,她極力慫恿覺新、覺民的悲劇婚姻,在禮教上,主張瑞珏離家,以免“血光之災”,使得瑞珏身亡;在家訓上,當老太爺教訓兒子時,她給老太爺捶背,雖不便多說,但行動上是支援高老太爺的。其實,她是舊制度的犧牲者,也是維護者。四嬸、五嬸等人,屈服於宗法、禮教、家訓,雖一方面受舊制度迫害,但又用舊制度迫害別人。如果說陳姨太可惡的話,那麼四嬸、五嬸是可悲的。四嬸、五嬸出身舊式家庭,他們的言行無不帶有舊制度的烙印。在舊制度統治下,女人要講“三從四德”,就連丈夫有過失,五嬸也不敢反抗,只是將丈夫告到太爺處。但是,她們也是舊制度的助紂為虐者,最典型的例子是五嬸給女兒裹腳,她的作為使淑貞的心靈和肉體受到嚴重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