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史讀書筆記概括

才智咖 人氣:2.81W

《創業史》通過對渭河平原蛤蟆灘樑生寶領導的互助組從建立、鞏固到發展的過程描寫,反映了社會主義在中國農村發生發展的歷史,真實地表現了在這場社會大變革中農民的思想、心理及人際關係的深刻變化。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好的創業史讀書筆記概括 ,歡迎閱讀本文!

創業史讀書筆記概括

【創業史讀書筆記概括】

《創業史》作者柳青(1916——1978,原名劉蘊華,陝西吳堡縣人。3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出版長篇小說《種穀記》、《銅牆鐵壁》、《創業史》,中篇小說《恨透鐵》和《柳青小說散文選》等。柳青擅於描寫農民,探索中國農民的歷史命運和生活道路,是柳青創作的基本主題。他恪守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總是站在歷史運動和革命發展的高度去觀察現實和反映現實,滿腔熱情地擁抱生活。在藝術上,將畫面的巨集闊和筆觸的細膩、精確的描寫和強烈的激情、鮮明的時代精神和民族的風俗色彩結合起來,在當代小說園地中卓然成家。

它從深廣的歷史背景上深刻地概括了我國農業合作化運動初期的主要社會矛盾衝突,充分地揭示了中國農村發生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它還從縱橫兩個方面落墨,把現實和歷史聯絡起來,使蛤蟆灘的矛盾衝突具有了豐厚的內容和深沉的歷史感。同時,它不僅深刻地揭示了農村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還形象地展現了這場革命進行的特殊方式。

作品從豐富多采的生活實際出發,塑造了一批堪稱典型的人物形象。樑生寶作為從合作化運動中湧現出來的社會主義新人,閃爍著眩目的革命理想和美學理想的光輝。他平凡而又高尚,腳踏實地而又富有理想,既有突出的階級特徵,又有鮮明的個風采。熱愛黨,忠於革命,走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是樑生寶格的主導方面。人生命運的坎坷遭遇,個人創業的失敗挫折,舊時代統治階級的殘酷壓榨,使他自然投向黨的懷抱和革命的洪流,也使他迅速地拋棄了私有制的重負,更新觀念,走上了一條與父輩迥然不同的創業道路,成為合作化運動的帶頭人。基於此,他才有了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容納百川的胸懷,才有了傳統觀念難以理解的閃光行為。公道、能幹,是樑生寶格的重要側面。為了鞏固社會主義陣地,他牢牢抓住農作物豐收這個環節不放,頂著春雨去買稻種,進山割竹子搞自救,抓科技搞新法育秧;他先人後己、公而忘私,亮節高風,令人欽敬。重感情、富有無產階級的.人情味,也是樑生寶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繼父刻骨銘心的愛和為了事業對改霞的愛情過於薄情的處理,都表現了他崇高的心靈美。

樑三老漢是一個小私有者的典型,是評論界公認的傑出的藝術形象。他是一個勤勞、善良、耿直而又自私、保守的老一代貧苦農民。在他身上,體現著既是勞動者又是私有者的二重格。作為勞動者,他擁護共產黨,信賴人民政府,頌向社會主義,嚮往生寶的事業;作為小私有者,他身上又存在著自發傾向和自私意識。小私有者的思想觀念,使他必然要和生寶的社會主義思想產生衝撞。小說十分細膩深刻地描寫了他的思想轉變與複雜的心靈歷程,以此揭示了“嚴重的問題在於教育農民”這一真理,也說明中國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

《創業史》在藝術表現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表現為:一、結構嚴謹巨集偉,頗具史詩規模。作者按照史詩鉅著的要求建構作品的框架。如第一部前有“題敘”,後有“結局”。“題敘”上溯歷史淵源,鋪染了巨集大的背景,“結局”交待了來龍去脈,同時又對後一部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這就使作品產生了巨大的張力。結構的完整統一,蔚為壯觀,使思想的包蘊更加豐富、深廣,從而強化了史詩效果。二、寫人技法多姿多彩,筆觸細膩,生動感人。作品注意將粗筆勾勒與工筆細描相結合,寫出人物格的底蘊。其中,有令人擊節的典型細節,有細膩入微的心理刻劃,有對人物深層心理的直接剖析,有對語言、動作的形象描繪,有涇渭分明的對比手法,都收到了預期的藝術效果。三、作品充滿鮮明的民族色調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小說對關中農村自然風光和風土民習的描繪,對人物活動、關係的描寫,都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幅渭河平原農村優美、傳神的風俗畫,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和濃烈的鄉土氣息,增強了小說的藝術感染力。四、抒情的筆調和哲理的議論。作品中點染出許多畫龍點晴式的議論,有的成為刻劃人物格的必要補充,有的包蘊著生活的哲理,如警句箴言,給人以深刻的啟迪。

當然,《創業史》也並非完美無缺。由於歷史的局囿,“左”的思潮在作品中也留下了許多難以磨滅的印痕。完成於1977年的修改版,更有令人為之扼腕的缺撼。

【創業史讀書筆記】

《創業史》看完,對於書中塑造的主人公樑生寶卻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很多人之前也談論過這個問題,似乎在整部小說中樑生寶這一形象並沒有怎樣的出彩之處,在我個人看來,主要是因為樑生寶這個人物塑造的過於完美,可能作者是為了表達黨的完美性,畢竟在這部小說裡樑生寶就是代表著黨,是黨這一權威的個人表現。

老師之前在課上也提到過其實整部小說的主角應該是農業合作化的歷史,通篇讀完,不難發現,作者通過一個鄉村的互助組的興起和建設詮釋著農業的合作化,樑生寶在這場社會主義的運動中扮演了一個領頭人的角色,但正是由於身份的特殊性,因為他是黨員,所以被賦予了太多的神性,他本是個農村的莊稼人,卻對黨的指導理論領會得極其透徹,對於私有財產、小農經濟的侷限性這些他也竟能深有體會,雖然他是來自農村,是一個莊稼人,但是理論與實際不是那麼一致的,而一個致力於實際工作的人,沒有太大文化素養的人,竟也能將理論和實際結合的如此之好,這不免讓人有懷疑之心,認為作者是有意吹噓樑生寶這一人物的偉大性,特別是文中談到他去找王書記,正好碰到楊書記在跟他談話,在這一個談話過程中樑生寶思想的變化讓我們感覺黨的力量無限大,竟可以將一個人改造的對未來如此明瞭。

再有欣賞文學的時候我們總會希望看到一些故事情節,其中大部分就是關於愛情的嚮往,這部小說中也有愛情,但是這裡表現出的愛情又會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樑生寶和徐改霞都是新型的農村人,他們已不具有舊農村的落後想法,兩個人真心互相喜歡著對方,也懂得反抗舊社會給他們的婚姻安排,既然如此我們想他們本應該在一起的,但是樑生寶在這時又表現出了共產黨的英雄主義,為了建設祖國,我可以犧牲愛情,特別是改霞在決定了要問問他的時候,因一時不知說啥先把想進工廠的事情說出來了。西安新修起國棉三廠,我想進廠去,你看怎樣?她說著,仍然低著頭,對著她的辮梢笑著。她等待著生寶激烈地反對。她本想著只要生寶一反對,任誰鼓動,她也不去工廠了。但是當她抬起頭來的時候,她驚呆了。生寶的態度完全變了——面部發灰、帶有諷刺意味的笑容。當有萬勸生寶另找物件時,生寶對有萬說的話也表明了這一點。怕分心,耽擱了互助組的事,鬧不成豐產,咱丟臉事小,黨的影響弄壞了,旁人以後也難鬧。樑生寶在這裡又成了一個事事為黨考慮,毫無缺陷的完美人物。

縱觀全篇我們會發現樑生寶被刻畫成了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英雄形象,在他的身上人性並沒有完全地體現出來,這難道就是當時農民的形象嗎?我能肯定地回答肯定不是,農民並不是黨的幾句號召就能一下改變的,這樣看來作為中間人物的幾個角色倒是很好地為我們展現了當時農民的形象,首先是中間派郭振山,他是村裡面的主任,樑生寶是經過他推薦進入黨組織的,照理說他應該比樑生寶的思想境界更高,可是現實生活卻不是如此,他變成了一箇中農,他生病的那段作者運用自由間接引語將文學語言與他的內心獨白雜糅,更好地表現了作為一個徘徊在個人與黨之間的農民的形象,是該為了莊稼人郭振山而活,還是共產黨人郭振山而活呢,他一直在兩者猶豫不決。其實郭振山並不是壞人,他有著自己家庭的艱辛,雖然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但是農民的落後性也會隨之而來,不滿足和更好的追求都會使人越活越糾結,這正是人性的最好體現之一。

文中另一個鮮明的人物就是樑三老漢了,樑三老漢從祖父輩兩代人身上看到農民的悲劇,所以在他心中擁有三合院就是人生的最大滿足,創業是他畢生追求的事業,並且他也為了這個目標一直奮鬥努力著,他有著勤勞、樸素善良的品質,但也有著小農的自私保守性,他面對著生寶建立的互助組感到迷茫和無奈,這正是當時中國農村農民的心理,接受一樣新的事物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也會對黨不信任,對黨有懷疑,畢竟要一個人脫離他以前幾十年習慣的生活模式這也是會讓人感到害怕和彷徨的,但他卻在暗地裡默默地關心著繼子的活動,生怕他會出問題,他對樑生寶以及童養媳的態度上是讓人感動的,一個是沒有血緣的兒子,一個是視為女兒的媳婦,這更體現農民的質樸和敦厚吧,文章的最後他去打油的時候莊嚴地

走過莊稼人群,一輩子生活的奴隸,現在終於帶著生活主人的神氣了。

這一幕不難讓我們想到經歷了農業改造的農民正式地有了自己未來的人生,有了新的活法,他們可以昂首挺胸走在路上,證明自己真的已經是主人了。我覺得這是讓人感動的,這也更貼近人的真正生活,這是體現真正的人性之美的,在中國的農業改革中我們並不都是樑生寶這種人物,更多地是樑三老漢這種受盡苦難卻不敢嚐鮮的農民,所以黨更多地是該從這些普通的平民入手,雖然在這部小說中是靠樑生寶這樣的人物改造了這些農民,但我們是否該反思現實生活中農民真是這樣一種情形嗎?這裡不做過多評價。

總之,在我看來,這些人物雖不及樑生寶的人物完美理想,但他們卻是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在這部小說中熠熠發光,令這部小說增色不少。人性本就該從小市民中發掘,這樣才是最自然,最純真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