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黎《如一》讀書筆記範文

才智咖 人氣:2.73W

以前看過一本潘向黎的書《萬念》,取“萬念叢生”之意,屬於散文集,都是些一閃而過的感想和情緒,其中不乏一些很有道理的生活感言和名言警句,看得出她也屬於很有自己想法的女子,所以這次看到她的書,毫不猶豫地就拿回家要再看一下。

潘向黎《如一》讀書筆記範文

這本書和《萬念》風格大異,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我猜她可能和安妮寶貝一樣,積累到一定程度,思想自然而然跨越到另一個高度和時區,從以前多愁善感風花雪月煙雨濛濛模糊不清的感性女子,迴歸到現實社會認真工作安於生活視野清晰思維敏捷的理性LADY,不知道是年齡的關係還是經歷使然,總之,女人大多是這樣的發展路線,突然有一天你會意識到感情不是生活的全部,而情緒更是全然沒有用處,只有你自己是自己的歸宿,於是一切都開始重新排序按部就班,不再任性,開始過一種比較積極意義的主宰生活方式……

言過正傳,說這本書,它的構成簡單清晰,分成讀山川記、讀故鄉記、讀人物記和讀書觀劇記四部分。

讀山川記自然就是遊記了,作者記錄的並不是什麼著名的旅遊勝地,也並沒有過多地描寫景色,她應該很認同遲子建關於遊記的觀念,“單純地描寫風景是沒有意義的”,文學要做的,就是要把單調、死寂的風景注入情感。於是她記錄的地方都是和她有感情聯絡的,比如廈門,是她父母定情的地方,比如東京,是她留學生活過的地方,比如明月山,是她感受到禪的慧智和空明的地方,比如金華,她真切地懷想了一番南宋人傑陳亮……因為有所感,同樣的景色在每個人的眼中就變得不同,風景像是也活了起來,具備了性格和個性......

第二部分寫故鄉泉州,把泉州的過去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歷經的繁華和沒落、古詩詞中的泉州、泉州的刺桐花、福建茶的前世今生,總之,和泉州相關的東西基本都寫透了。

第三部分主寫人物,大多是作者接觸的文學圈內的文化人,包括陸文夫、丁帆、畢飛宇、範小青等等,我這才知道原來潘向黎的父親是赫赫有名的.評論家潘旭瀾,被陝西的文學界人士推崇備至,後來她採訪陳忠實,當陳忠實得知她父親是潘旭瀾後立碼由工作態度轉為朋友態度,反客為主,邀請她一起吃飯聊天……看她寫這些有名的文人,可以瞭解這些作家作為普通人生活的另一個側面,比如畢飛宇居然是天真的,範小青是豪爽的,陸文夫倒是人如其書,雅緻溫和的,哈哈,頗有一點看明星的八卦的感覺……

第四部分讀書觀感,是我最愛看的部分,希望從別人的閱讀中看到自己感興趣的書,或者比較一下同一本書自己的觀後感和別人有什麼不同......不過因為她是編輯,評論書的作者她大多認識,所以看的時候偶爾有些彼此互相捧場的感覺,比如她在這本書中誇黃昱寧“滿腹經綸”,不像她的同齡人,一般多靠感覺,鶯燕桃李一大片,好看是好看,缺點只有一個:不看也不會損失什麼,而且說黃聰明、自信、老辣又不失分寸感……而黃昱寧的書《陰性閱讀陽性寫作》中則誇讚潘向黎“她的笑容像一朵半開的花,此前此後都是故事”……當然,諸如此類的互相站臺也是應該的,這是屬於知性的女人和女人之間的惺惺相惜,更可貴、更難得。

不過她誇起人來真是絕,比如稱讚畢飛宇的那篇“看敗家子畢飛宇請客”,把畢飛宇的才華比作一次次奢華的宴席,別人“請客”要考慮一下家底,希望細水長流,而畢飛宇才華太豐沛了,不在乎每次都極盡奢侈,永遠有豐厚的“家底”,怪不得後來畢飛宇認為眾多對他自己的評論中,潘向黎這篇是最佳的……哈哈,才女!

現在,越來越愛看女人寫的書,輕鬆的也好,嚴肅的也罷,總能在字裡行間感受到一份女人自尊自愛、恣意生活的快感,再加上一份理解和體貼,男人所謂的“書中自有顏如玉”也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書中摘錄:

無論什麼季節,無論風雨晦明,無論山呼海嘯,即使音書斷絕,即使朝不保夕,即使獨處危崖,我們都知道,有那麼兩個好友,心底開著雷達,搜尋著自己的動向,關注著自己的命運。

目不雜視,耳不雜聽,心不雜念。靜則安,安則定,定則空,空則明。

我們往往確實知道什麼是好的、對的、應該做的,但是在關鍵時刻無法把握住;也非常像一個寓言:不是因為不重視,因為太重視了,反而失去。

人是應該被尊重的。

中國女人真不容易,中國女人活得真累啊!有來自生存的壓力,來自傳統的負擔,競爭時代的要求和女性純真本性的衝突,衰老和疾病,靈魂的孤獨,心靈的痛苦。連親情都帶著苦澀。

有時候讀一本書會讓你真正物超所值,因為你會覺得是同時在讀三本書:讀詩、讀史、更讀人生。

看方方的《武昌城》你會發現,過去的很多習慣於接受的“觀念”是多麼荒謬。不該死的人倒下了,不是一個,是一片片倒下,衝鋒號沒有響起,勝利沒有來,而且最後到來的都不知道能否稱之為勝利……一個人為另一個人擋子彈,擋的人死了,被掩護的人也還是死了,讓為他而死的人的犧牲毫無價值……這部小說真正的主角,應該是絕望和悲哀。絕望是其中每個人的,悲哀是作者和讀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