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精選3篇)

才智咖 人氣:1.38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範文1000字(精選3篇)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1

天氣灰濛,涼風習習。抓緊大衣的衣釦,凝望天空,些許白髮在額間飛舞。老人寧靜的端坐在公園的長椅上,年輕時的大起大落讓他擁有的常人無法媲比的淡然心境。閉上雙眼,體會著空氣的餘溫,任時光從指間劃過,回味著和曾今和愛女柯賽特在一起的美好回憶。然而,當他離開柯賽特獨自住在空蕩的第三層小房間時,這位老人忍受著孤獨與寂寞,在長期的抑鬱中病重,在生命的彌留之際還不忘將當初的發家之技留下來。在最後柯賽特和馬呂斯幡然悔悟時,老人已病重多時,迴天無力,最後含笑而終。這位老人正是《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讓,這位命運坎坷的老人,在年少時因不公的審判在獄中多年。在出獄後所幸遇到了仁慈的米里埃主教,在心靈獲得救贖後就一直行善,將主教的仁慈之心融入世人心中。他一直踐行普愛行健精神。

合上這本名著,一股淡淡的憂傷透過書皮滲入肌膚,蔓延在血液裡,視線漸漸模糊。恍惚之間,我彷彿看見老人慈祥的笑容,龜裂的面板上流動著閃耀的聖芒。拭乾淚水,拖著腮,默默的嘆了口氣。人們總說,好人有好報,但冉阿讓的經歷著實令人痛心。隨著全文的終畢,老人形象在腦中漸行漸遠,伸出右手向前抓去,似要攥住老人離去的背影。然而這一切只是徒勞,手指沒有觸及除了空氣以外的實質物體,幻晃的光影腦海轉瞬即逝。

作者雨果借冉阿讓的經歷來警醒當時矇昧的法國人,將人性的真善美的演繹的淋漓盡致,同時也將於此對比的虛偽醜陋和人心黑暗的一面暴露無遺。他呼籲人們用和平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代替性格的偏激。雨果借米里埃主教之口說出的,正義呼喚的不僅僅是報復,而且還有適當情況的理解和寬容。同樣,要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這樣你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懷叵測,那你永遠都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只會受到猜疑、冷落。要勇於奉獻,要以幫助人為樂趣,要熱情待人,正因此冉阿讓才從一個底層市民作上了市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對芳町與珂賽特母女的關愛。為了實現芳町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親生女兒的願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雖然最後芳町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町——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諾言。試問茫茫人海又有幾人能做到這一點。

而今,社會中種種慘絕人寰的暴力的事件,角落中充斥的各種不安的因素,人人自危。遇到惡行無人上前制止,老人摔倒無人敢扶,落水兒童無人施救。悲慘世界,真正悲慘的是人心。現在流行的嫁人就嫁“高帥富”之風,已形成了整個社會的主風向。人們忽視了人格的塑造,片面的追求金錢享受。

這個世界需要的不僅是科技飛躍,更重要的是人心光明的救贖。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2

《悲慘世界》中,冉·阿讓原本是一個誠實的安分守己的勞動工人,一直幫助貧困的姐姐撫養七個可憐的孩子,為了不讓孩子忍飢挨餓,不惜偷取麵包維持他們的生存。此舉雖不正確,但卻足以證明他足夠善良,他的生命本應閃耀善良的光輝。 世人皆善,奈何生命卑微,很多人無以為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試想,假使我們正遭受著飢餓的迫害,生命垂危,我們能以微弱的良知和廉恥心去對抗人類與生俱來的強大的求生本能嗎?無溫飽,何以知廉恥?

人類之所以渺小,就在於無法穿越或者說是很難穿越苦難,這就是我們最大的侷限。很多時候,我們做錯事甚至做壞事,並不是我們情願的,一定是受外界逼迫,不得不為,而一旦這種受逼迫沒有得到及時的制止和拯救,成為習慣,靈魂一再墮落,便造就了所謂的壞人。

雨果在《悲慘世界》的序中指出:“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是貧窮逼迫冉·阿讓去偷去麵包以救濟飢餓的外甥,最終被判處19年苦役。刑滿釋放後,又因持黃色身份而受到歧視,無法生存,所有這一切導致冉·阿讓開始盲目地對社會進行報復。是背叛和歧視殘害著蘇婷,出賣自己的靈肉以維持私生女兒的生存。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一生是苦難的,而造成其苦難的根源無疑便是社會,是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以及無人救贖的社會現狀。

《悲慘世界》之所以厚重,之所以偉大,根本在於他深刻揭示並諷刺的正是這種悲慘的社會現狀所導致的人性的扭曲。如若《悲慘世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冉·阿讓在承受社會各方面帶給他的'壓迫後,仍無一絲一毫怨恨,一心向善,難免會讓我們覺得主人公不食人間煙火,無血無肉,無愛憎,是一個聖人而不是凡人,多少會有些不真實。

人終究是人,我們甚至無法保證自己在苦難中仍然保持善良的姿態,何以強求他人沒有仇恨、幽怨,一心向善,守護住他們自己的靈魂?我們能做的就是原諒和救贖,救贖苦難的靈魂。

冉·阿讓在刑滿釋放,尋找安身之處而被幾乎所有人拒之門外後,推開了當地受人尊敬的主教大人米利埃的家門,好心的主教收留他過夜,在他偷走主教大人的銀器並被逮捕後,主教仍替他辯解,最終倖免被捕。此時,冉·阿讓善良的本性已經被喚醒,他自己也相信,他不再是以前的那個人了,他的心已經完全改變了。只是19年的監獄生活早已把他對社會法律的仇恨轉化為對整個社會的仇恨,包括對一切善良,無辜,公正的抗拒和仇恨,他還無法接受這種與他所下決心完全相反的良心的覺醒。而在搶了小瑞爾威的四十個蘇後,內心的矛盾終於爆發,他看到自己以往的醜陋並勇敢接受自己靈魂上的覺醒。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3

“這部作品是一座大山。”本書作者雨果這樣評價。

可以說,《悲慘世界》這部皇皇鉅作在寫作之時具有深刻的社會根源。據雨果所知,1806年,一個叫彼埃爾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判苦役;1828至1830年間,雨果先後蒐集了有關奧利主教和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此外,雨果參觀了比賽特和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1848年的革命打斷了他的創作,12年後他才回到這部小說的創作中,直到1862年,《悲慘世界》在比利時問世。小說的創作歷史三十餘年,堪稱鬼斧神工。這段時間也是法國的多事之秋,政權在王權制和共和制之間來回變動,雨果在此期間也遭受了種種磨難。

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冉阿讓為養活姐姐的孩子因飢餓偷了一塊麵包,幾次逃獄未果,服苦役達19年之久,以致出獄後產生了報復社會的慾望。但因卞福汝主教的感化成為了勤勞致富的馬德蘭市長。後身份暴露重又逃脫監獄,解救已故女工芳汀的女兒珂賽特。後不斷遭警探沙威的追捕,參加了共和起義,並解救了馬呂斯。既而,他促成了馬呂斯與珂賽特間美滿的婚姻。馬呂斯卻因誤會冉阿讓的真正身份而疏遠了他。在冉阿讓臨終前,誤會得到冰釋,他躺在青年夫婦的懷中安然死去。

文章情節曲折跌宕,敘述風格抒情味濃,語言昂揚激越、熱情洋溢。

文章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作者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在探索人物的心靈時,雨果寫到:“在但丁面前也曾有過這樣一扇陰森可怖的門,他曾猶豫過,不過我們還是進去吧。” 冉阿讓內心善與惡的鬥爭,似乎失去珂賽特關愛的掙扎,以及告訴馬呂斯自己真實身份的矛盾迷惘,小伽弗洛什純真兒童內心世界,還有外祖父吉諾曼對馬呂斯的拳拳愛心與他倔強性格的衝突等等。雨果都使用了大量的筆墨去渲染、勾勒。瞭解人物的心靈世界,確是一件讓好奇心得到滿足又使人生悲的事情。雨果將其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文筆細膩激揚,理解和同情的心情油然而升。

文章還有一個特點,便是在情節展開中穿插許多冗長的介紹和議論。譬如,為了介紹馬呂斯的父親如何在戰場上被泰納迪埃解救,作者之前詳細敘述了滑鐵盧戰役的經過;還曾煞費苦心寫了一篇有關俚語的論文等等。這些固然不乏真實性,也顯示了作者的知識之廣與才氣之盛,但上百頁的篇幅的確影響到了情節的發展。

在情感方面,雨果自己說:“只要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懲罰依然存在,只要本世紀的三大問題還得不到解決,只要在這個世界上,社會毒害的現象依然存在,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就不會是無益的。”

總而言之,《悲慘世界》是人類苦難熔鍊的絢爛史詩。

悲慘世界讀書筆記4

很久以前就聽說過《悲慘世界》這本世界名著,可是許多年來卻沒有讀過。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受傳統思想影響,對西方文化深有排斥。二是經濟拮据,即使買書也得秉承好鋼用在刀刃上的原則。有機會看到這本書,也是佔了兒子的光。一本書,兩人看,最起碼不算吃虧!由於是精簡版,我用兩天時間就看了一遍。不得不說,這本書改變了我對西方文化的傳統認識,尤其是小說主人公冉阿讓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讓我終身難忘。

我不知道作者為什麼要用《悲慘世界》來給這本書命名。是的,如果單從故事人物的現實遭遇來衡量,確實是悲慘了點。但是冉阿讓在當時極度黑暗的社會下能夠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以仁慈、善良、博愛、寬容的精神重新喚回身邊每個人內心深處的良知,可見冉阿讓並不悲慘,他是精神的富有者。

故事中的主人公冉阿讓出獄後不被社會所接受,處處受到排斥和歧視,從而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在主教寬厚仁慈的的感化下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他隱姓埋名,憑著自己的努力發家致富,然後出任市長。不管人生境況如何變化,他卻始終不忘主教的教誨,為自己考慮的少,為別人考慮的多。他創辦學校、招收無家可歸的窮人做工、投身慈善事業、幫助身邊的每個人,為當地經濟繁榮做出了貢獻。如果就這樣發展下去,將是冉阿讓之福,也是當地老百姓之福。可是,人生沒有如果,冉阿讓的身份遭到了警察沙威的懷疑。當他從沙威口中得知有個叫商馬第的人被誤認為是自己將要開庭受審時,內心雖然備受煎熬,但還是捨棄榮華富貴,坦然面對將要再次坐牢的事實。他的再次越獄也是為了兌現在芳汀面前許下的諾言,要把珂賽特撫養長大。可是在未來漫長的生活中卻要在沙威的追蹤下東躲西藏,惶惶終日。革命的起義者安灼拉要殺掉沙威時,冉阿讓主動請纓接受了這個差事,並以德報怨,為其鬆了綁,放了行。不得不說,沙威是個忠於職守的好警察,只是生錯了年代。他的跳江自殺,也是在冉阿讓善的感召下,做出的一種自我救贖的選擇。

如果說當初冉阿讓對珂賽特的關愛是出於同情憐憫,那麼在多年相依為命的生活中,他對珂賽特的感情卻已超越了父女之情。他把她看成自己的全部,不能想象沒有她的日子將怎麼渡過。但珂賽特卻和馬呂斯相愛了,這讓冉阿讓再度陷入痛苦之中。經過一番心靈的煎熬,他再一次選擇犧牲自己,在心愛的女兒和女兒的幸福之間選擇了後者。

冉阿讓去了,他的一生是悲苦的。但他的人格在坎坷生活的磨練中得到了昇華,他是精神的富有者。在我們這個經濟文化高度發展的年代,冉阿讓的精神同樣值得我們學習。當我們被社會上的一些爾虞我詐、唯利是圖所迷惑,當我們為生活中的一些不公、不滿而彷徨時。不妨看看《悲慘世界》這本書,從冉阿讓身上尋找一些有益的東西,做個精神的富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