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的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3.1W

範文一

《子夜》的讀書筆記

這一次將《子夜》完完整整的過了一遍,說到“過”,想來想去也只能用這個字。因為很少有人能真真正正的讀它。

《子夜》是矛盾最有成就的一部長篇小說,是扛鼎之作。看過的人,也包括看不懂的人,無一不拍手稱讚。書裡塑造的人物有出場較多的“巨人”吳蓀甫,將他的性格心理活動從兩個月前果斷狠辣到兩個月後猶豫不絕、擔驚害怕,這一過程刻畫的淋漓盡致。也有鮮少出場的趙伯韜,將他一步步打敗吳蓀甫的過程也描寫的很詳盡。

說到我個人,我較多的偏向吳蓀甫的,但這種偏向也僅僅侷限於兩個月前的蓀甫。我喜愛他的狠辣,還有他經常獰笑。有時我常常想,如果我是他,我會怎麼做,想得好,可一定沒有他厲害。

只有兩個月的時間,蓀甫從風光的地位變到眾叛親離的下場,太太心裡有別人,妹妹從他身邊逃走了,姐夫投靠了趙伯韜,他表侄女劉玉英隨風飄。

我是越看越清楚,造成這一切的卻是他自己,如果不是他的剛愎自用,也許會挽回一些些結局。他不會用人,當他用屠維嶽的時候,就應該放些權給他,可他不是,緊緊抓住不放鬆一點。結果弄到屠一點辦法也沒有。

這個資本家想救國卻無力。可悲的是他救過不了的原因卻是國人不讓他救,這個國人就是趙伯韜也有別人,中國自古就是喜歡窩裡鬥。真是可悲。

範文二

《子夜》所概括的社會生活紛繁萬狀,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場面如鏈,交叉出現;人物如星,忽閃忽逝,但整個人物事態的展開又條貫井然,紛而不亂。《子夜》蛛網式的密集結構,表現社會變遷的複雜內容,這種龐大結構所展示的組織人物與事件的辦法之多,敘事角度的變化之繁,足以證明茅盾豐富的創作經驗與對素材的駕馭能力。《子夜》有五條重要線索貫穿始終;①以買辦資本家趙伯韜,金融資本家杜竹齋、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等人為代表的公債交易所中“多頭”和“空頭”的投機活動;②在世界經濟危機,帝國主義經濟侵略以軍閥混戰等影響下的民族工業的興辦,掙扎和最後的徹底破產;③工人階級的悲慘生活以及他們反抗資本家殘酷剝削的怠工,罷工鬥爭;④如火如荼的農村革命運動,使吳老太爺倉皇出逃,曾滄海暴死街頭,吳蓀甫“雙橋王國”美夢徹底破滅;⑤依附於資產階級的“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空虛庸俗的日常生活和尋求刺激的變態心理以及苦悶抑鬱的.精神狀態等。通過這五條重要線索,《子夜》試圖概括中國30年代社會生活的完整面貌,即包活城鄉、工商、軍政、勞資、新儒林人物及大家庭主僕關係等各個社會層面的生活圖景。

《子夜》的情節結構,茅盾處理得相當成功的,各條線索齊頭並進,中心突出,既相對獨立,又縱橫交織,使生活內容和眾多的人物、事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藝術的整體,像一座縱橫交錯又渾然一體的建築群。

完整概括中國現代革命史的巨集偉構思,茅盾是寫歷史畫卷的大手筆,概括歷史完整畫卷的巨匠。他的創作是藝術化的歷史,歷史化的藝術。通觀茅盾的作品,我們可以窺見中國現代革命史的複雜鬥爭,尋覓到各個階級,各個階層,各種傾向,各種代表心物的音容笑貌。

茅盾創作《子夜》時,明確地提出要“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要以農村與都市的對比反映中國革命的“整個面貌”。正是出於對社會面貌整體把握的需要,他把吳蓀甫設計成紗廠老闆,因為這一角色便於“聯絡農村與都市”。

《子夜》不僅顧及到社會空間上的全景展現,而且更注意社會結構的全景式表層模擬。他把每一個都作為他所屬的階級的“標本”來塑造。寫出他們所具有的社會角色特性。像吳蓀甫、趙伯韜、等不同型別的資本家,像吳老太爺、曾滄海、等不同特點的地主。像李玉亭、範博文、等不同模式的知識分子,既是“單個人”,又都是帶有特指意義的社會角色。他們個人的命運、事實上反映了某一社會群類的基本狀況。

在進行大規模的全景式描寫時,茅盾注意在具體的情節安排上虛實結合、遠近結合,因為這樣才能顯示出作品的色彩與波瀾,也才符合生活的實際。

他以城市為近景,以農村為遠景的佈局,以光怪陸離的城市為主要的生活舞臺,通過作品中人物的談論或政治形勢的變化,起伏不斷地引出農村這一條線索。在圍繞吳蓀甫這個中心人物引出各種經濟鬥爭和階級鬥爭時,採用不同的方法安排線索,形成虛實結合,疏密相間的佈局。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茅盾與那些提筆一瀉千里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他這種闊大的構思,為我們貢獻出《子夜》這樣一部概括中國30年代社會生活的完整面貌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