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馬佐夫兄弟們》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3.16W

全書總體上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人物關係介紹,第二部分是弒父案的發生和審判,第三部分是尾聲。在我看來三個部分側重點各有不同,串聯起來層次分明但渾然一體。首先在第一部分,作者花費了很多筆墨來描寫書中主角的宗教觀。無神論的代表是伊萬,他認為神是完全不存在的。早年還撰寫過名為《宗教大法官》的文章來批判宗教。暗中指出宗教領袖的存在只不過是人們心中需要有一個權威罷了。今天備受推崇明天就有可能受到唾棄。中間過渡的有費多爾卡拉馬佐夫,卡拉馬佐夫兄弟們的父親。一個賭鬼,嫖客,騙子,流氓,各種各樣的負面的形容詞加在他身上都不為過。他說他不相信神的存在,不相信會有審判。但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奇怪地爆發出種種突如其來的情感和突如起來的思想。在接下來是德里特里卡拉馬佐夫,算是一個現實主義的基督徒。從現實需要的角度來看待神,認為因為人們需要神,所以神存在。基督徒代表的這邊有阿廖沙卡拉馬佐夫,自小就進了修道院。他熟讀經文,但是並沒有在經受過考驗。在未完成的第二部中他確實沒有經受住考驗,過上了之前和父親一樣荒淫無度的生活,但是最後又迴歸了修道院。虔誠基督徒的代表是佐西馬長老,書中並沒有提及他年輕時候的故事。他可以洞察人心,可以看到德里特里將要做出不可饒恕的行為,也可以看出阿廖沙面對試探會跌倒。他愛人如己,拖著老病的身體為人們禱告祝福。一個幾乎完全活在主內的人物生前活在人們的敬仰之中,死後卻因為屍體發愁,被人們懷疑。這完全印證了伊萬的'話。

《卡拉馬佐夫兄弟們》讀書筆記

第二部分是全書的高潮,一個看似糾結的弒父案。每個人對這個案子都有不同的觀點。德里特里是被告人,一口咬定凶手是斯麥爾佳科夫,費多爾的私生子。伊萬認為凶手是斯麥爾佳科夫,但是是在自己默許下犯罪的。阿廖沙堅信德里特里不是凶手。他們每個人的精神都有點問題,或多或少遺傳了他們的父親瘋瘋癲癲的特點。在最後伊萬和斯麥爾佳科夫的對白中才真相大白。斯麥爾佳科夫在伊萬說的“一切都是被允許”的鼓動下犯了罪,第二天他就自殺了。伊萬出於內疚在法庭上坦白了一切,但是最後並沒有影響最終的結局,得裡特里被判有罪。

最後一部分是案件結束後的尾聲,主要描寫了上尉的兒子伊留莎的葬禮,以及關於幫德里特里越獄的計劃。這裡需要交代下作者的創作背景,1878年5月,陀思妥耶夫斯基年僅三歲的兒子阿遼沙離開了人世。小說第一步完成是在1880年,這個事故打斷了小說的進度,也讓陀斯妥思耶夫斯基遭受了空前巨大的打擊,因為他兒子正是死於是家族遺傳的癲癇病。他把對於兒子離世的悲傷寫在小說中,把阿遼沙這個與兒子同名的人物設定為,貫穿始末的英雄並賦予它所有為自己敬仰與尋求的美德。這份心痛也被揉和進了小說裡,退伍上尉斯涅吉遼夫和他的兒子伊柳沙的故事中。在讀最後的部分時,阿廖沙說每個人都會成為壞人,關於小時候的美好的回憶可以阻止做出更大的壞事,我覺得有點違和感,突如其來的畫風的改變和前面的內容不是很搭,想來應該是是作者在回憶起兒子時心中的柔軟。

全書的三個部分,信仰,瘋狂,希望,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人性的大網。我不知道腦炎在那個時期的發病率是不是很高,我在每個人的身上都看到了些瘋狂的影子,對神狂熱的佐西馬長老,生活亂的費多爾,伊萬,德里特里都得了腦炎,幾位女主角也是動不動就歇斯底里發作。與其說是瘋狂,倒不如說是荒謬,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筆下“一切都是被允許的”。伊萬說“這大地上太需要荒誕了。世界就建立在荒誕上面,沒有它世上也許就會一無所有了。” 。人的荒謬就在於用自己的意識去思考這個無意識的世界。深受陀思妥耶夫斯基影響的加繆曾說:當人類試圖理解的需要與這個世界毫無理性的沉默尖銳對峙時,此種荒謬就產生了。所以伊萬接下來說,他知道的是他什麼也不理解。所以在這個無法理解的世界中“一切都是允許的。

任何有意識的個體中都存在這樣的荒謬,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社群。卡嘉愛著德里特里帶給她的受虐感,同時也愛著伊萬;德魯什卡愛著費多萬的錢袋,也愛著德里特里的瘋狂。民眾愛著佐西馬長老的祝福,同時也嫌棄他發臭的屍體。人們渴望自由,但是在自由之後往往迫切的希望把自己的自由交給另一個人手中。卡嘉和德魯什卡在拜託前一個愛人病態的關係之後又賽跑式的奔向下一個。民眾在離開佐西馬長老之後又把目光轉向了和佐西馬長老不和的瘋僧。每個人都有一套獨立的理解世界的系統。這套系統不能從內部刺探,只能從外部感知。接觸夠多的人,大概可以摸清楚對方思考黑箱中的線路佈局,在無數次短路或者沒電流的失敗之後。讓兩個不相干的人來理解對方是很困難的。在別人眼中他們瘋狂,在他們眼中別人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