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國中生800字《再見了,可魯》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2.11W

《再見了,可魯》讀書筆記800字

寒假國中生800字《再見了,可魯》讀書筆記

我讀了《再見了,可魯》,作者:[日]石黒謙吾,主要講了:“書裡,數十張黑白照片,每一張都會令你對可魯多一分了解,多一分喜愛。小時候的可魯活潑可愛,成為導盲犬的可魯讓我們看到了他聰明、忠誠的一面。在渡邊先生病住院的日子裡,他一步不離得靜靜地待在病床底下。不知道那時的他在想些什麼呢。渡邊先生死後,可魯成為示範犬。在各個學校之間參與導盲犬宣傳工作。“好厲害,太厲害了!”儘管受到各種稱讚,但我認為可魯是孤獨的。他本應該待在渡邊先生的身邊,繼續為他引路……可魯的晚年又回到了他生活了8個月的養父母的家裡。儘管相隔10年之後的再見太過漫長,但時間並沒有沖淡可魯對於那裡的記憶。任井夫婦、童年的玩伴、喜歡的散步路線……他都清晰地記著。不過此時身處於同樣環境下的可魯不再像以往那樣活潑可愛了,他或許是太辛苦了…… 可魯11歲生日那天,正是退役了。從此他不再是一隻導盲犬了。可魯由一隻普通的拉不拉多犬成為了導盲犬,在生命即將結束時,他又恢復了他應有的身份。 1998年四月,可魯身體狀況急速下降,並被告知可能患有癌症。或許可魯不知道癌症的含義,但身體不適和即將來到的死亡他應該很清楚。 12歲零5天的可魯在養父母和好朋友範德西的祝福下,靜靜地走了。

“小可,再見。

再見了,可魯!”

當我再次回顧那令人淚流滿面的片段:“小可,謝謝你,你不需要再那麼努力了。” 仁井太太用非常平靜的口吻對可魯說。“可以了,你就慢慢休息吧。”可魯看了看仁井太太,然後又看了看仁井先生。 “到了天國以後,要清楚地報出自己的名字“仁井可魯”噢!” 仁井先生說完這句話,可魯的瞳孔突然開始放大,然後後腿一伸,便停止了呼吸。下午4點16分,仁井太太輕輕地合上了可魯的雙眼。 享年12歲零25天。可魯露出像它小時候那副“你在幹什麼”的安穩表情,望著仁井夫婦的臉,靜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哭了好多次。每一隻狗,每一個生命的存在都會為他身邊的活著的人帶來寫什麼。同樣,他的消失,也會帶著人們深深的感傷和不捨。

拓展閱讀《 名人傳》讀書筆記

《 名人傳》讀書筆記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羅曼·羅蘭稱他們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筆墨,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擔荷全人類苦難的偉大情懷.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我國著名翻譯家傅雷先生譯成中文,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啟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麼,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麼呢?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在一個人們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裡,《名人傳》給予我們的也許更多是尷尬,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裡,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裡,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恆。以後,他們再回到人生的廣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鬥的勇氣”。對於我們的時代,這實才是真言。《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