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誨海》讀書筆記3篇

才智咖 人氣:1.73W

《泛舟誨海》的作者是傅東纓,該書是作者的大型教育紀實文學三部曲之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

《泛舟誨海》讀書筆記3篇

《泛舟誨海》讀書筆記(一)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堅持讀書,可以增長知識,陶冶情操。知識時代,需要創新型教師,教師要努力使自己的知識儲存為一條源遠流長的河流,不斷篩慮舊知。讀書,我們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便捷的學習到新的事物,拓展思維。

《泛舟誨海》作者付東纓,1944年出生於遼寧省康平縣。1967年畢業於遼寧師範學院。教書,育人,下鄉扶貧;現為督學,省作協委員,中國散文詩研究會理事,主要文學作品《金亮的小星》《青春的軌跡》。

這部書圍繞如何當好一名教師,用散文體裁,全方位的分析,生動地描述了教師應具有的素質,風采、心態、課堂教學藝術,以及教育之道,教育的科學藝術性、如何成為教育專家等。它把教育學,教學論中的內容和問題都藝術化了。從中揭示出教育教學的規律,體現出耐人尋味的哲理。可以說,這是一部具有一定中國特色的新的《教育詩》。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為了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培養新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國各級教育部門,正在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而努力。閱讀這本書,可為廣大中國小教師在學習,貫徹職業道德規範提供十分有益的參考,為此我推薦這部書。

《泛舟誨海》讀書筆記(二)

人們常說人與人交往講的是緣分,其實人與書何其不是緣分呢?得到《泛舟誨海》這部書是一次很偶然的機緣,幾乎在一剎那間我就喜歡上了。愛不釋手的代價就是當時毫不猶豫花了不菲的價格把它帶回了家,但至今不後悔,每一次空暇下來隨意翻翻便會有所啟發、有所頓悟。

這是一部專門寫給共和國教師的書。這是一部在芸芸教育書籍中最為獨特而引人注目的書。這是一部由勤勤懇懇躬耕於教壇的東纓先生耗費了25年的業餘時間刻苦學習、思考、採訪寫就的書。全書由上下兩部共十章81節構成。

上部側重於對教師所應具備的素質、心理、丰采和教育的科學藝術性的本質揭示,下部則從如何教書育人、自我修煉以達到教育專家等奮鬥目標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索。

對於教育和教師,全書擁有百科全書式的大包容:有對教師職業的謳歌,有對園丁修養的鳥瞰,有對教育沿革的溯源,有對典型教例的剖析,有對傳統教育的梳理,有對創新理念的點評,有對教育規律的闡釋,有對教育藝術的發現……

真的是一部好書!我都不知該用什麼語言來形容它。

它讓我知道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走上三尺講臺,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臺,為人師表。一燈如豆,四壁青輝。在物慾橫飛的今天,我要甘願守住一方淨土,安於三尺講臺,用愛寫好“師德”。

它讓我知道“讀史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學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為了改善自己單一的知識結構,我要督促自己加強學習,極盡所能修煉教師素質的祕功。

它讓我知道要想成為一名“雙師型”老師,嘴上功夫要了得,手上功夫一樣要過得硬。因此,在豐富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我也注重專業技能的鍛鍊。課餘時間我總是忙碌於專業實訓室,俗話說得好,勤能補拙。商品陳列、商品標價、盤點、收銀結算、禮品包裝等等要學生熟練掌握的技能,我都事先做到訓練有素。嫻熟的技能,規範的示範不但教給學生正確的操作方法,也讓我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威信,成為他們可效仿的榜樣,從而也提高了他們學習專業技能的興趣。從一籌莫展、照本宣科→一知半解、紙上談兵→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一路印證著我向雙師型教師發展的足跡。

它讓我知道教學是一個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在教學時,不僅對自己的功力一清如水,對學生的根底也要了如指掌。我想,既然我們的教育面對的也是活生生的人,那麼就如書中說到的每個人都有潛在的智慧、求知的渴望、上進的心向,我們的教育就應該認真研究,如何從每個學生不同的智慧結構、興趣愛好和學習方式出發,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和方法。

確實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之所以會出現學習困難,往往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內容與方法、要求與進度脫離了學生的實際需要。十多年的普教習慣使我常以正常人的思維去制定目標,而目標一旦不能達成就遷怒於學生的“愚笨”,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此,在之後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瞭解學生已經學會了什麼,還不會什麼,今天的學習是否開心……然後及時調整貼近學生實際的教育內容、方法、要求與進度等。我也悟到了,當面對學習有障礙的學生一籌莫展的時候,只要變換一個角度,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式,便會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效。

它讓我知道教學有法,法無定法。在實踐中,根據學生實際,我常採用多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如工作分析法、分層教學法、直觀演示法和模擬場景法等一步步達成最終的三維教學目標,取得了很顯著的教學成效,也在同行中加以推廣……

總之,這真的是一部好書,它讓我終身受益。

《泛舟誨海》讀書筆記(三)

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著另一棵樹,一顆心感動著另一顆心的事業。本月,我閱讀了傅東纓的著作《泛舟誨海》。書中提到,“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所以為教育,正因為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

的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把人的生命感、價值感“喚醒”,一直延伸至精神生活的根。當我們用心走進學生的心靈,蹲下來聆聽每一個孩子成長的腳步聲,學生向我們敞開心扉時,我們的教育之舟便會駛向成功的港灣。作為一名踏上教師工作崗位才一年多的新老師,閱讀《泛舟匯海》時,自始至終,我都覺得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讀完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有一下幾點:

一、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心靈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種下一顆愛的種子,它會長成一輪紅日,種下一個崇高的理想,它會化作一葉風帆。只要有陽光和雨露,世界就永遠充滿希望。學生是發展著的獨特的工作物件,教師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這是師生之間心靈交匯的行之有效的途徑。課堂上教師一次推心置腹的談心,一個信賴的目光,一個溫柔的微笑,幾句溫和的話語,都有可能成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的不竭動力。

而在課外活動中,和孩子們一起踢毽子,一起跳大繩,一起打球……與他們打成一片,以朋友的姿態和他們交談,共同挖掘生活中、學習中的問題,便能更全面、深刻地瞭解孩子們的心理。我深刻記得書中的一句話:“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中去,就會發現那是一個廣闊而又迷人的新天地”。我想,踏上工作崗位僅僅三個月,我已經看到了其中的美麗,並體味到一種滿足與幸福。

二、發揮教師的人格示範作用,建立師生間的信任感。

教育就是用靈魂塑造靈魂,用教師的靈魂去塑造學生的靈魂,教師的人格就是教師的一切。《泛舟誨海》裡有這樣一段話:“教師的示範性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形成一股排山倒海的內化力,正所謂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泛舟誨海》中出現最多的話就是“對心靈穿透力最強,對精神作用力最大,對人生影響力最久的教育,莫過於自身豎起榜樣的路標。”在辛勤的耕耘中,教師會成為學生們最信任的人,成為學上門最依賴的人。讓愛做主,用心去教育學生;為愛忙碌,便猶如屋簷下面築巢的春燕。

三、創設和諧氛圍,讓特殊學生在充滿愛的集體中成長。

“凡是教育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育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的心靈中。”讀到《泛舟誨海》中的這些話時,我內心深刻地感到:只有滿懷愛心,才能用汗水換來滿園春色、桃李芬芳。

教師在生活上對學生的關心無疑是雪中送炭,能溫暖人心。當天氣變冷時,及時督促學生加衣服;瞭解學生的特殊狀況,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樣學生能體會到老師的溫暖,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他們得到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是精神上的賦予。他們體會到自己在老師心目中有一席之地,便會樹立起克服困難的決心,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愛”對於學生所具有的重大意義,無法用數字來衡量。

四、用寬容之心換取學生的心悅誠服,疏以成通,導以成行。

國小生的情感波動很大,他們不僅需要情感上的引路人,更需要情感上的傾訴者。他們需要平等、友善、關心、理解和尊重。這時,作為教師,我們要容人之長,容人之短,容人個性,容人之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特別是學生犯錯誤時,我們不要一味責怪,要用尊重學生的愛心、誠心去換取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主動承認錯誤,並改正錯誤,養成自律的良好習慣,逐漸達到持之以恆。這樣的教育,我想,還沒開始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泛舟誨海》中強調“使教育過程成為一種藝術的事業,能夠很好地運用語言的技巧、適度地表達教師的意見,是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教師的思想觀念,達到我們期待的教育目的的一個有效的途徑。”有這樣一句話說得好:“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之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諷刺之中,他就學會了害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他就學會了自愛。”用情、用愛、用智、用心,再頑劣的學生也會走上正軌。

作為教師,我們身負重任。而我想,講究育人方法,尊重學生的人格,以關心、耐心、誠心、精心喚醒學生的自信、自律,定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成為合格的,對社會有“實用”的優秀人才。在我們的教育生涯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只要我們用心走進學生的心靈,蹲下來聆聽每一個孩子成長的腳步聲,我堅信:今天用愛心托起的太陽,必將在明天發出燦爛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