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精選5篇)

才智咖 人氣:4.79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精選5篇)

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1

近期讀了週三多和陳傳明和撰的《管理型——原理和方法》,對於企業管理中的創新講述的鞭辟入裡,遂頗有感慨的寫下了讀後感。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徵的一種概念化過程。起源於拉丁語,它原意有三層含義,第一,更新;第二,創造新的東西;第三,改變。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階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創新。一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堅持把創新作為管理的核心職能,甚至把創新視作管理的靈魂。

創新,在企業的管理中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由於知識經濟的發展,資訊科技的廣泛運用,極大地加速了知識的生成與發展過程,從而引導著企業組織的創新,影響著企業組織的變革。

一、企業管理創新

創新首先是一種思想及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實踐,是一種原則以及在這種原則指導下的具體活動,是管理的一種基本職能。企業系統在執行中的創新要涉及許多方面:目標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組織機構和結構的創新以及環境創新。要有效地組織系統的創新活動,就必須研究和揭示創新的規律。創新是對舊事物的否定,是對新事物的探索。總結眾多成功企業的經驗,成功的創新要經歷“尋找機會、提出構思、迅速行動、忍耐堅持”這樣幾個階段的努力。

企業系統的管理者不僅要根據創新的規律和特點的要求,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創新,而且更主要的是組織下屬的創新。首先,要正確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其次,要創造促進創新的組織氛圍;再者,需要制定有彈性的計劃,並且正確地對待失敗;最後,需要建立起合理的獎酬制度。

二、企業技術創新

與企業生產製造有關的技術創新,其內容也是非常豐富的,從生產過程的角度分析,可分為:要素創新、產品創新、要素組合方法的創新。但是無論是何種內容的技術創新,最終都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產品競爭力的提高。

創新源於企業內部外部的一系列不同的機會。美國學者德魯克把誘發企業創新的所有不同因素歸納成七種不同的創新來源:意外的成功或失敗、企業內外的不協調、工藝過程的需要、產業和市場的改變、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們觀念的改變以及新知識的產生等。

任何企業都在執行一套符合自己特點的技術創新戰略,而在無意識中形成的技術創新戰略是一系列選擇的綜合結果。這些選擇一般涉及創新的基礎、物件、水平、方式以及創新實現的實際等多個方面。

三、企業組織創新

企業是人的集合體,企業績效取決於其成員的努力。這些成員是在企業活動的不同時空提供這些努力的,要使這些努力轉變為對企業有效的貢獻,必須對他們在企業活動中的行為進行引導和整合。

企業組織創新包括了企業制度創新、企業層級結構創新以及企業文化創新。

總之,沒有創新的企業註定是落後的,沒有創新的企業註定是沒有希望的,我們要順應發展趨勢,鼓勵創新,支援創新,在企業或組織形成創新的良好氛圍,促進利潤增長,推進企業發展。

通過對該書的研習,我對企業管理有了初步的涉獵,對於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必然將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2

《科學管理原理》主要分為兩章,科學管理的原理和科學管理的原則,闡述了科學管理原理形成的背景、目標和基礎;科學管理的重要性與優越性;科學管理原理的具體思想和方法;最後給出科學管理的定義。“諸種要素——不是個別要素——的結合,構成了科學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學,不是單憑經驗的方法。協調,不是不和。合作,不是個人主義。最高的產量,取代有限的產量。發揮每個人最高的效率,實現最大的富裕。”

《科學管理原理》是通過系統化、科學化的管理方法解決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正如泰勒的定義,這套理論的內在邏輯是,僱員和僱主利益具有一致性,除非實現僱員財富最大化,否則不可能永久地實現僱主的財富最大化,而財富最大化只能是生產率最大化的結果。因此可以利用這種絕對的一致性來充分調動工人的積極性,通過管理人員和工人親密無間的、個人之間的協作,用科學的方法培訓和發掘僱員的技能來提升個人工作效率,達到提高生產率,同時滿足工人的高薪酬,僱主的低產品工時成本這一目標,實現雙方的利益最大化。這其中包含三個重要的步驟,首先要通過調查研究將動作規則和作業條件進行優化完善,形成一套高效的工作方法;接著管理人員將這套方法傳授給工人,對其進行專業、科學的培訓;管理人員要和工人親密交流、密切合作將科學高效的方法運用在工作當中,用科學的方法替代工人的主觀經驗和臆斷。在這個過程當中管理人員和工人各自承擔自己的職責,而不是由工人承擔大部分任務,事實上管理人員應當承擔起那些工人無法勝任的任務。

受制於當時的經濟社會背景,科學管理原理的思想和方法雖然很簡單,現在看來有很多侷限,比如僅僅運用於個體工人提高效率而缺乏作為企業整體的方法指導,僅僅用利潤來衡量僱主和僱員的利益,但是其解決當時工作效率低下問題的目標無疑是圓滿達成。

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3

《績效管理》一書是方振邦所著,出版於中國大學出版社。績效管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績效管理的物件主要是人力資源。

在已開發國家,績效管理已經發展得相對完善,而我國的績效管理離世界先進水平尚需時日。人力資源無論是對於一個企業還是一個國家來說都是最重要的資源之一。績效管理就是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提高工作效率,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本書從績效計劃、績效溝通、績效評價、以及如何選擇績效評價方法多個角度講述了績效管理的方法。看罷本書,我也清晰的認識到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對企業而言,做好績效管理能員工的積極性,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提高企業的經濟利益;對國家機構而言,績效管理是提高公務人員辦事效率,減少財政開支,提高辦事效率的有效方法。

如今,我們國家也逐漸認識到績效管理的重要性,比如在教師和醫療行業,對在編制人員都採取績效工資的管理方法。面對外部的變換、市場經濟越來越發展,內部管理成為提升國際競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績效管理就是內部管理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法。還值得一提的是,方振邦所著的《績效管理》還注重了結閤中國的具體實際,稱得上是一本具有中國國情的績效管理方法,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4

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精力管理即通過科學的方法,使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夠經常保持最佳表現,全情投入,同時又不損害健康、幸福和對生活的熱情。《精力管理》這本書指出,雖然每一天的時間量是固定不變的,但是我們可用的精力的儲備和質量卻可以改變。書中為我們介紹了精力的四個來源和自我改變的三個步驟,當我們學會更好地管理精力也就擁有了更加輕鬆的生活方式。作者始終相信個人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性格的力量,並指出性格同肌肉一樣是可以通過精力管理訓練塑造的。

精力的四個來源:精力指的就是做事的能力,它包括體能、情感、思維、意志四個方面。我們常常在時間的管理上下功夫,但是,管理精力才是高效表現的基礎。全情投入就是確保最優表現的最佳精力狀態。全情投入需要調動四種獨立且相互關聯的精力源:體能,情感,思維和意志。我們培養情感、思維和意志能力的方法與體力相同,必須系統性地將自己置於超出慣常極限的壓力當中,並在過後得到充分恢復。

精力管理有四個主要原則:1。精力金字塔:從低到高四層——體能的、情感的、思維的、意志的。2。鐘擺式運動:週期性的消耗和補充精力。3。突破舒適區:讓人感到不適的任何形式都有可能增加其精力儲備。4。習慣成自然:工作和生活中任何一個高效率的部分都是習慣使然。

說到精力管理這個詞,就免不了想到時間管理,有節制的人生、自律而規律的生活,或許很快就可以實現逆襲。事實上,絕大部分的普通人將繼續做普通的自己,我們終其一生也未必會有真正的“所謂逆襲”。即便或許我們的一生都註定平凡,那是否意味就著我們再也沒有必要去費心思瞭解自己的精力狀況,並且對之進行管理?在這個所有商家都在拼命用盡一切方式奪取我們注意力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在這個雞湯與乾貨盛行鼓動所有人熱血起來不要平庸的時候,我們才更需要留心去保護我們原本就有限的時間與能量。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在各種資訊的衝擊中保持自我的知覺與理性的判斷,才能更篤定自己的選擇,才能更信任自己的力量。

生活是一系列衝刺,還是一場馬拉松?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生活當然是一場馬拉松。然而,書中的描述卻與我們的常識認知不同,書中說:“想像一下很多長跑者的樣子:憔悴,面有菜色,身體有點塌下去,感情漠然。然而短跑選手一般看上去強勁有力並且渴望將自己推到極限。這個簡單的現象對映到我們的生活中就是:無論我們所面臨的要求有多高,跑道盡頭100米或200米處的終點線卻是清晰可見的。我們必須學會把我們的生活看成是一段段的短跑——在各個時段中全方位投入,然後全身心地退出,再重新跳回到衝突中面對任何挑戰之前尋找機會補充精力。”這段話正是本書核心觀點的形象描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通過有效的管理精力,就如鐘擺一樣,使用→恢復→使用→恢復,建立起一個有效的不斷補充和使用精力的正向迴圈,我們就能跑得更快和更遠。

相比時間管理,我認為精力管理更接近人性和事情的本質,更能驅動我們把事情做成做好。另外本書中還傳遞了一個重要的價值觀:付諸行動的價值觀就是品德。讓我們都做有品的人!

管理類書籍優秀的讀書筆記5

西蒙是管理學界內唯一一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人,是管理決策理論的創始人和奠基人。《管理行為》是西蒙最重要的著作,在書中他對“管理性的組織機構的決策過程”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更是提出了決策過程理論。決策是本書所論述的中心內容,在前言中西蒙就有說“決策與管理幾乎是同義的”“決策行為是管理的核心;管理理論的詞彙必須從人類抉擇的邏輯學和心理學中匯出”可見一開始西蒙就定下了全書的基調即是管理就是決策。

一、有限理性原則和滿意解理論。

西蒙認為理性的限度是指人腦不可能考慮一項決策的價值、知識及有關行為的所有方面,因此人類理性是在心理環境的限度之內起作用,這個環境迫使個人不得不選擇一些要素,作為他的決策必須依據的“給定條件”,這就是有限理性。西蒙提出現實生活中的決策判斷取決於有限理性。這種條件下,生活中個人和組織的決策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觀判斷,這種判斷都是在有限理性的條件下進行的。西蒙認為人們在做決策時就不要認為能完美無瑕,而要會取捨選擇最優的方案。決策者只有有這種“有限理性”,才能追求較滿意的目標。理想中的完全理性會導致人們尋求決策的最優解。而事實上,現實生活中的有限理性會導致人們去尋求滿意解。故西蒙認為決策時人們尋求的不是一種巨集觀的“最優解”而是滿意解。

二、關於決策的兩個要素。

西蒙所說決策過程中兩個要素就是事實要素和價值要素。事實要素是對環境及環境的作用方式的描述。價值要素是闡述管理者對某種事物喜好,從而體現對某種事物的判斷程度。簡而言之,價值要素是決策腰達到的目的,而事實要素是決策過程使用的某種手段。他認為決策時一個系統的過程,決策不應該是孤立的而是以個相互聯絡的。

三、關於程式決策與非程式決策。

所謂的程式性決策就是擁有固定思維模式的決策,經過多次實踐對應於相應的問題形成的解決方法,換句話來說也就是經驗。西蒙認為管理者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程式性決策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樣可以節省許多精力和時間。但是非程式決策也相當重要,這主要是指個人隨機應變的能力。在現實工作過程中,影響決策的各種環境千變萬化、變幻莫測,怎樣在變化的現實中做出正確的、創造性的決策同樣是對決策者一個重要的考驗。所以作為領導與決策者,這兩種決策能力都應該得到培養和重視。

四、西蒙決策理論對改革我國行政決策制度、提高決策科學化的啟示:

1、全面貫徹“十八大”精神,樹立現代決策觀念,健全集體決策的體制。

我國是個封建歷史較長的國家,“人治”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決策中的“家長制”成了習慣的思維定勢,所有這些都與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格格不入,在實踐中必須徹底加以改進。決策的民主化和科

學化要求我們重視民眾參與決策,除了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外,重視權力下放、權力分散,強調發揮專家的作用,讓有知識和有能力的人進入決策層參與決策。“同時,要努力營造符合我國國情的有利於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政治文化理論,不斷增強公眾的平等意識,全面提高社會各界對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重大意義和實現途徑的認識水平”

2、強化權力執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完善決策監督機制,將決策納入法制軌道。

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執行,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的根本之策。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執行體系,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3、現代手段和傳統方法有機結合。

網際網路使決策者可以獲得大量決策參考資訊,但社會調查仍然是重要的決策手段,社會調查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它是瞭解客觀實際的一種基本手段。所以不能因為資訊時代的到來就忽略社會調查。社會調查和系統分析是同一決策過程中兩個不同的階段,兩種不同的方法,應該綜合應用。

4、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決策態度。在做出決策時,要密切聯絡《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決策態度。科學決策實事求是是科學決策的根本要求和靈魂。科學的決策對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只有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決策態度,國家才能持續發展。

在西蒙決策理論中,處處閃現著西蒙在決策理論探索中對決策的理想狀態和決策現實環境協調的思想。人的有限性等決策現實與決策的最優化目標存在矛盾,它要求我們在做決策時必須給予解決。因此,面對現實的各種矛盾,只有進行科學的協調才能找到可行路徑。在管理中,用協調的思想,用令人滿意的準則來引導我們決策,將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