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哈姆雷特》讀書筆記

才智咖 人氣:2.78W

談到哈姆雷特的延宕,很多喜愛這個角色的讀者或劇迷都多少會為他感到惋惜:或許再果斷冷酷一些,復仇之計便可以大功告成,而且不必賠上自己的性命。然而,在我看來,延宕在《哈姆雷特》中的存在是必然且合理的。

國小生《哈姆雷特》讀書筆記

一、從文字出發

(一)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原本是一個高貴英俊而又聰明的貴族青年,就像奧菲莉亞口中誇讚的那樣:“朝士的相貌,軍曹的武藝、學者的口才,一國之君的輝煌前途,萬人楷模的翩翩風度,顯赫的至高尊嚴……”。雖然在殺父之仇的衝擊下,他從過去單純高貴的生活中驚醒,看到了生活醜惡的一面,也因此產生了必報此仇的念頭,正如他向父親的鬼魂承諾的那樣:“趕快告訴我,我將在一念之瞬飛奔去與您復仇”。但試想一下,將如此一個青年拉下高高在上的位置,再往他的手中塞一把刀,然後說去殺了你的仇人吧!任憑對所要殺死之人懷有的仇恨是多麼巨大,只要沒有被熱血衝昏頭腦,只要殘存一點點對法律和生命的敬畏,沒有人會像入了戲的觀眾和讀者們希望的那樣果斷而冷酷的殺死自己的仇人,更何況是風度翩翩的貴公子哈姆雷特呢?克勞地是哈姆雷特的殺父仇人,他還是哈姆雷特血濃於水的親叔父,所以哈姆雷特就更有理由延宕了。也許他的叔父克勞地是在慾望和野心的驅使下犯下了殺人的惡行,可是哈姆雷特的良知還不至於泯滅到輕易就能夠殺人,甚至於殺死親人的程度。所以他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試探克勞地,直到確認克勞地就是殺人凶手後才實施復仇計劃。然而,哈姆雷特在殺克勞地的機會來臨時還是猶豫了,成了千古留名的“延宕王子”。

(二)哈姆雷特曾經這樣自白過: “而我……卻是個懶散的傢伙,整天抑鬱不樂,胸無成竹的沒個主意。簡直像個白日夢迷,也無能替一位被狠毒謀害的國王說半句話。我是不是個懦夫?”從殺波隆尼爾、殺兩個侍從時的表現來看,他不是一個懦夫,起碼,他的延宕絕不是因為懦弱。在我看來,他的延宕就像是拖延症,而這“拖延症”正源於他的完美主義傾向。哈姆雷特與赫瑞修交談時這樣說過,“一小塊汙點能抹殺一人之所有優點”,這應該足以說明他是多麼最求完美了吧。這種傾向導致的結果就是做所有事情都想要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想要一次做好,所以不願意匆匆忙忙進行,要萬事俱備才行。看看哈姆雷特在克勞地祈禱時的表現:“現在容易動手了,當他在祈禱時;我現在就下手殺了他…【拔出佩劍】”觀眾們的心都吊在了嗓子眼,可是接下來卻又一下子洩了氣,“……這就算復了仇?這還須三思……假如我正當他在懺悔時把他殺死,那他為此旅程已作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我能算是復了仇嗎?不!”那到底怎樣才算是他心目中理想的復仇呢?“回鞘去吧,寶劍呀,讓我尋個更好的'機會:當他爛醉如泥、大發雷霆、淫榻尋歡、賭博瀆神、或做其他毫無拯救可言之事時,那是我再顛他於我的足下……” 換做尋常的人,取掉仇人的性命就已經算作最最厲害的復仇了,可是追求完美的哈姆雷特不僅僅要殺掉克勞地,更要讓克勞地的靈魂也下到地獄,這麼徹底的復仇可是不容易尋求機會的。所以在王后的房裡,誤把波隆尼爾當成克勞地後,哈姆雷特才會那樣毫不遲疑的刺出手中的寶劍。

二、從創作出發

哈姆雷特的復仇是《哈姆雷特》這部戲劇的主線,但是絕不是莎士比亞唯一想要表現的內容。他在《哈姆雷特》中把復仇當做整部劇的主幹,然後再在主幹的基礎上添上各種支幹及枝葉,這些新增上的部分也是他想要表達和呈現的。比如說哈姆雷特對於生與死的思考:“生存或毀滅,這是個必答之問題……”還有他思想中鮮明的人文主義:“我可閉於一桃殼內,而仍自認我是個無疆域之君主”,“人類……它是天之驕子,也是萬物之靈”……不難看出故事中發生的一切恰恰描寫的就是當時英國的社會,整個故事滲透著屬於莎士比亞那個時代的精神。可以說,《哈姆雷特》這部作品是莎士比亞人文主義和對現實生活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達。所以,王子復仇必須得延宕,只有延宕才能為劇中想要反映的現實和表達的思想提供充足的時間空間。如果哈姆雷特不延宕,那麼在他一刀殺死了克勞地之後,《哈姆雷特》就結束了,無論是歐菲莉亞的發瘋還是約利克的頭顱,亦或是風趣的掘墓人,都將不復存在。此外,就喜劇效果而言,不延宕的《哈姆雷特》就是一部平庸的復仇喜劇,而延宕的《哈姆雷特》則在刺殺的不斷地推遲中將觀眾的情緒帶向高潮,此時最後的悲劇結局也能帶給他們最大的震撼和啟迪。

依我之見,哈姆雷特之延宕一是使這個角色更貼近於真實的人性,二是出於劇本創作和戲劇表演的需要,恐怕哈姆雷特必須得一直戴著“延宕王子”這頂帽子了。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