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是哪裡的節日

才智咖 人氣:1.89W

火把節是哪裡的節日?火把節是我國西南地區彝、白、傈僳等等民族的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火把節是很多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是哪裡的節日

  火把節是哪裡的節日

火把節是彝、白、納西、基諾、拉祜等民族傳統節日。

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陰曆六月二十四舉辦,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辦,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辦,節期二三天。佳節之前,各家都要準備慧的食品,在節日裡縱情相聚,放歌暢欽。白日舉辦鬥牛、摔跤等娛樂活動;天黑則點著火把,三五成群行進在村邊地頭、山嶺田埂。遠處望去,火龍映天,彎曲崎嶇,非常動聽。最終大家集聚廣場,將很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大家圍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歡騰。陰曆六月二十四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語支的民族都要過火把節,火把節又名星迴節,俗有“星迴於天而除夕”之說,相當於彝歷的新年。

火把節的首要活動在夜晚,大家或點著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燒起篝火,興行隆重的歌舞娛樂活動。火把節時期,還要舉辦傳統的摔跤、鬥牛、賽馬等活動。這些活動,來源於一個有關英豪打敗魔王(或天神)的傳說,這位英豪與魔王摔跤、角力,還教人點著火把燒殺惡靈所化的蝗蟲,維護了寨子和莊稼。為留念這一事情,每年火把節,就要標誌性地復演傳說中的故事,逐漸成為節日活動的首要內容。

  火把節的來歷及傳說

火把節在古代被稱為"星迴節",俗有“星迴於天而除夕”之說。火把節的由來傳說不一:一說天神與地神鬥爭,人們用火把助地神滅蟲戰勝天神;一說出自《南詔野史》及師範《滇系》,這兩書載:南詔首領皮羅閣企圖併吞另五詔,將會五詔於松明樓而焚殺,鄧賧詔妻慈善諫夫勿往,夫不從而被殺,慈善閉城死,滇人以是日燃炬吊之。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彝族認為過火把節是要長出的穀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後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或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現在,人們還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火把節"也是白族的一個盛大節日,每年夏曆六月二十五日,白族人民就會舉行預祝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的活動。當晚,每家門前都豎有火把一柱,村口全村公立的大火把上插紅綠紙旗,書寫一些吉祥語句,村民們則高舉火把在田間遊行一週,捕滅蟲害。此外還有"繞三靈"、"耍海會"、划船、放生等一系列的文藝活動。

  關於火把節的作文

我國有56個名族,每個名族幾乎都會有自己的節日,蒙古族的那達慕、傣族的潑水節、傈僳族的刀杆節、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等等,這些節日都豐富多彩,而我最喜歡的還是我們家鄉的火把節。

傳說在遠古時期,雲南彝族地區年年五穀豐登,天王知道後極不高興,於是派出災神撒下許多害蟲,企圖毀滅莊稼,彝族先民想出辦法,在夜裡點起火把奔跑于田野,山坡,山寨,滿山遍野的火把形成火海,像一條條火龍,人們見害蟲就燒,“滅蟲大戰”持續了幾天幾夜,最終在農曆6月24日這天滅盡了害蟲,保住了莊稼。

為了慶祝勝利,彝族人民把這一天定為火把節,到了這一天,彝族男女老少早早就穿上新衣來到石林草場,白天舉行摔跤、鬥牛比賽,有成千上萬的各族人才著大三旋載歌載舞,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招待客人,到了晚上在火把節的住會場上舉行著大型的民族歌舞晚會,晚會結束後,一堆堆熊熊燃燒的焰火、數不清的火把照亮了石林的夜晚,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圍著焰火,舉著火把盡情的跳舞一直到第二天的清晨才散去……

爸爸開始準備火把了,火把的材料主要是麥柴,為了它能保持直立,中間要放一條棍子,四周的麥柴由繩子紮起來,火把長約兩米,直徑約15釐米;媽媽開始在門前堆積麥柴了,堆柴也是有講究的,麥柴每隔三四步堆一堆,有時好幾家的柴堆連在一起,可以達到百米之長;而我忙著為父母做助手,想著能儘快開始;左鄰右舍們也都馬不停蹄準備著,經過我們齊心協力的準備,終於一切就緒了。鞭炮一響,火把節就正式開始了,先點燃柴堆,大家開始從“火堆”跳過去,跳火是為了保平安,把一年來所有的不順利都“燒”去,期待來年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和睦。跳完火之後,就點燃了火把,我們舉著火把一直跑到山頂,從山頂鳥瞰村莊,眼前的景色美極了,家家戶戶的紅燈籠與天上的星星交相輝映,分不清哪個是天,哪個是地,再加上五彩繽紛的煙花,看的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至今回想起來仍歷歷在目。

家鄉的火把節熱鬧極了,我愛家鄉的火把節,但更愛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