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香港迴歸紀念日宣傳資料

才智咖 人氣:2.96W

7月1日,是個喜慶的日子,也是重要的里程碑。十年前的這一天,香港迴歸祖國懷抱,從此掀開了香港歷史新的一頁。以下本站小編DL為大家整理了關於香港迴歸紀念日宣傳資料,供大家參考!

關於香港迴歸紀念日宣傳資料

一.香港迴歸具體日期

7月1日 香港迴歸,俗稱九七回歸,又稱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內地稱香港迴歸到祖國的懷抱,指1997年7月1日中國恢復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使主權,英國將治權交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歷史事件。同時香港的華人成為中國公民。

二.香港迴歸的重要意義

1.有利於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

2.有利於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有利於促進香港地區的穩定、發展和繁榮;

4.香港迴歸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

三.香港迴歸交接儀式

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1時3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七樓隆重舉行。江澤民主席、李鵬總理和錢其琛、王漢斌、張萬年等中央代表團成員在主席臺就座。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錢其琛主持儀式。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第一個宣誓就職,國務院總理李鵬監誓。接著,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23名主要官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行政會議14名成員,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 會59名議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常設法官、高等法院法官36人,分批走上主席臺宣誓就職。隨後,李鵬總理講話,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成立表示 熱烈祝賀,並且宣佈:從今天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作題為《追求卓越,共享繁榮》的講話。 當日上午,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慶典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舉行。

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慶典上發表講話,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回到祖國大家庭的600多萬香港同胞表示親切問候,並鄭重重申:“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50年不變,是中央政府一項長期的基本方針。 當日下午,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香港迴歸盛大招待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同全國56個民族的代表及首都各界人士等共四千多人出席。當日晚,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首都各界慶祝香港迴歸祖國大會”。江澤民在大會上講話指出:香港迴歸,標誌著中國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佔的百年國恥,開創了香港和祖國內地共同發展的新紀元;標誌著我們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標誌著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與進步事業做出了新的貢獻。

四.香港迴歸關鍵人物

鄧小平

1982年1月,鄧小平在談到國家統一模式時明確提出“一國兩制”的概念。他表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就是他們不要破壞大陸的制度,我們也不要破壞他們的那個制度”。“一國兩制”的概念正式出臺。這也成為後來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國策。可以說,沒有鄧小平創造性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就沒有今天的香港。

縱觀中英香港問題談判的整個過程,鄧公不管是在臺前還是幕後,都是運籌帷幄的靈魂人物。每當談判陷於僵局,正是鄧公的堅定、果敢、務實、靈活,特別是擲地有聲的表態,使英方徹底丟掉不切實際的幻想,重新回到談判桌上來。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談判之初,對於英方提出的“主權換治權”,鄧公以“主權問題是不可以談判的”、“我們不是清政府”的義正辭嚴的表態,迫使英國人全面退卻。主權問題的解決,也為以後的談判定下了基調。二是關於中國在港駐軍的問題。雙方曾一度在此問題上陷於膠著,鄧公一句“駐軍是主權的表現”的表態,將此爭論一錘定音。

鄧公晚年一直關注著香港的發展和變化,並期待著其回到祖國的懷抱。鄧公多次表示,希望香港迴歸後,能“到祖國自己的土地上看一看”。然而,天不從人願,1997年2月,一代偉人與世長辭。此時距香港迴歸不足5個月。

周南

1984年1月,時任外交部部長助理的周南,接替姚廣出任中英第2階段第8輪談判中方代表團團長。當時,英方雖然表示不再堅持對香港的管治權,也“不謀求任何形式的共管”,但卻含糊地表示,要謀求與香港的“某種密切聯絡”,甚至還要求九七後香港要保持“完全自治”。談判一度陷於僵局。 為了加快談判進度,周南擔任代表團團長後,在中央的部署下開始“變法”,在正式談判之外增加了私下接觸和非正式磋商。這對加快談判程序起到了一定作用。最終,1984年9月,周南代表中國政府完成了與英方就香港問題的談判,並與英方代表團團長伊文思草簽了《中英聯合宣告》。至此,歷時兩年的中英關於香港九七後前途的談判宣告結束。 1990年,周南擔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委會副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等職。香港迴歸後,周南功成身退,卸下了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的職務,過起了退休生活。迴歸前夕,周南在香港出版了《周南詩詞選》,學界耆宿趙樸初、饒宗頤、錢鍾書等為之或序或跋,影響可見一斑。

魯平

前國務院港澳辦公室主任及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祕書長,現已退休。八十年代初的中英談判,魯平作為中方重要的'談判人和智庫要員,經常出謀劃策,是中英談判的關鍵人物之一。1992年,時任香港總督彭定康推出“新九組”的政改方案,惹來中國政府的不滿。魯平叱責彭定康為“香港歷史上的千古罪人”。這一句說話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被視為香港是否平穩過渡迴歸的重要標誌。

董建華

1996年在四百人的推選委員會中,擊敗三名對手:楊鐵樑、吳光正及李福善,勝出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屆行政長官競選,同年接受中國政府委任。在首任五年任期完結後,在沒有其他候選人競逐下,於2002年7月1日連任,原於2007年任滿,但在2005年3月10日以健康理由向中央人民政府請辭,3月12日獲接納。他任內曾爆發多場大規模示威、他的多項政策受到爭議、要求普選的聲音亦轉趨強烈。

撒切爾夫人

如果說,中方解決香港問題的靈魂人物是鄧小平,那麼英方則是首相撒切爾夫人。 平心而論,鐵娘子在談判桌上不敵鄧公,也不能全歸咎於她的個人能力與談判技巧。畢竟,中方公理在手,國力在後。其實,從香港問題最終的解決方式來看,作為“日不落帝國”的後代,鐵娘子還是顯示了靈活務實的政治智慧和策略,最終順應了歷史大潮,為中英兩國共同完成香港平穩迴歸中華的偉業,作出了貢獻。香港的和平迴歸,也為國際上通過和平談判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借鑑。

彭定康

1992年出任第28任港督,一直至1997年6月30日中國恢復對香港使主權前一日為止。彭定康上任後不久便與中國陷入惡劣的關係。1992年10月,彭定康發表了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報告涉及加快香港的民主步伐。但中國政府隨即大表不滿,指出改革未曾諮詢中央意見。時任港澳辦主任的魯平更斥責彭定康是“千古罪人”。而彭定康自宣佈政改方案以後,再沒有被邀請與中國領導人會面。

賀維

1982年中英開始香港問題談判,賀維時任英國外交大臣,成為中英談判中的關鍵人物。在中英歷時兩年的談判中,賀維多次訪華,並受到鄧小平的會見。鄧小平1984年7月31日與賀維的談話,成為闡釋“一國兩制”的經典性檔案。中英開始就香港前途的談判後,賀維與當時的英國駐華大使、英方代表團團長柯利達,同被認為是“親中派”。應當說,在促使撒切爾夫人放棄其“主權換治權”的立場上,賀維與柯利達起到了一定作用。 由於在歐洲一體化問題上與撒切爾夫人意見相左,1990年11月1日,時為副首相的賀維辭去在政府中的所有職務。1992年,賀維被封為終身貴族。

柯利達

如果說撒切爾夫人是中英談判英方幕後總指揮,那麼,談判前期英方處於談判一線的領軍人物則是柯利達。 1982年秋談判開始時,柯利達以其英國駐華大使的身份被任命為英國代表團團長,直接參與談判。 雖然自第7輪談判後,團長一職由新任駐華大使伊文思擔任,但由於柯利達的新職務是首相外事顧問兼負責香港事務的外交部次官,因此實際上是在更高層次上負責與中國的談判。 柯利達對中英雙方最終簽署聯合宣告,起到了積極作用。柯利達以其對中國事務的洞察與瞭解,提出了“避免對抗、推動談判”的建議。這個建議最終促使撒切爾夫人放棄了在主權問題上同中國對抗的立場。

衛奕信

1987年4月至1992年7月,衛奕信出任香港總督,歷時5年。他是英國政府中公認的中國通,也是中英聯合宣告的起草人之一。在其任內的5年中,香港正處於迴歸前的過渡期。 在中英涉港事務上,衛奕信主張與中方合作,並依照《中英聯合宣告》的原則和規定處理過渡期事務。這樣的立場與當時英國政府的強硬派不合。1992年,彭定康取代衛奕信出任港督。以此為標誌,中英在香港問題上進入了激烈的衝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