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什麼意思?立春的含義具體介紹

才智咖 人氣:1.8W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立春也是重要的節日,那麼你知道立春的含義是什麼嗎?不知道的朋友,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立春的含義。

立春是什麼意思?立春的含義具體介紹

立春的含義

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開始,其農業意義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概括了黃河中下游農業生產與氣候關係的全過程。

立春第一候應為“東風解凍”,兩者基本一致,但作為春季開始的標誌,失之過早。中國氣候學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以上的始日劃分為春季開始,立春後氣溫回升,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陸續開始。

立春,俗稱打春,標誌著一年春季的開始,它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頭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就是“立春”。一過立春,就意味著冬季結束,進入了春天。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農民耕耘播種。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候(5天為一候)平均氣溫10℃至22℃的時段,中國臺灣地區將立春定為農民節。

立春其實是一個節氣,是標誌春天的開始,但是真正春天的開始,要看每個地方的具體情況了,因為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進入春天的時間也是有很大差異的。

立春節

立春節,即二十四節氣的立春日,古代立春節前一日要行迎春禮,舉行祭太皞、芒種的儀式。漢族民間也進行各項迎春活動,諸如打春牛、食春盤、貼春帖、喝春茶、剪春幡、咬春、戴春雞、綁立春蘿蔔等。

舊俗立春日又為漢族民間傳統節日,稱"立春節",古有天子率百官迎春於東郊,以祈求全年豐收之俗。唐宋時圍繞農業生產,又增鞭打春牛、送小春牛等俗。明清以來,漢族民間有的貼宜春貼;有的婦女用青色綢剪成春燕、春蝶飾於頭上;有的造面繭,用肉或菜蔬作餡,中置紙籤,名"探春繭";有的以春盤相饋贈或全家食春餅、蘿蔔等,謂之"咬春";有的選集優人、戲子、小妓等裝扮社火,進行教習,謂之"演春"等俗。民國時地方官員每年仍舉行迎春儀式,直到抗日戰爭前夕才停止。如今市郊地區仍有立春前一晚,讓小孩住到別人家去的"住春夜"風俗,也有人家在壁間張貼用紅紙書寫的"迎春接福"四字。而白族漢族民間稱立春日為"催春節",侗族是日有扮演春牛舞的活動。

TAGS: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