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500字

才智咖 人氣:2.18W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端午節的由來500字

端午節的由來500字【1】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訊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划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裡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由來500字【2】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和媽媽帶著我去表姐家玩。

一路上,我懷著高興的心情,來到表姐家。到了表姐家,表姐說要給我講一個端午節由來的故事,表姐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表姐說的頭頭是道,我聽的津津有味。現在,我終於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了。

端午節的由來500字【3】

端午節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傳說是為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而來。當然端午節對於我這個既饞又貪玩的人來講,是一個日夜盼望的好日子。想聽聽原因嗎?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你會包粽子嗎?如果你不會,那麼請我當老師吧!首先拿一個粽葉折成鬥形,然後往裡面塞一些糯米,再放一塊醬肉,塞一些糯米,把剩餘的粽葉包上,最後繞上帶子,一個肉粽就飛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當然粽子還有很多的包法和口味哦!

我從小特別喜歡划船。直到現在,每個週末都還要纏著媽媽去西湖划船。所以我也很喜歡端午節的賽龍舟。賽龍舟的場面非常熱烈,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一陣陣歡聲笑語中,還有一陣陣吶喊中,選手們身穿五顏六色的節日盛裝,齊心協力快速地往前劃。瞧,紅隊暫時領先!綠隊也不甘示弱,奮起直追。綠隊趕上紅隊了……就這樣你追我趕,熱鬧非凡。

關於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五黃”(五種黃顏色的食物,如黃魚、黃鱔、蛋黃、黃瓜、雄黃酒等等)啦,戴香袋啦。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的氣味,奶奶說,香袋是避邪的,帶著百毒不侵。哦,不信,你試試。

我愛過端午節,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由來500字【4】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有生氣勃勃的春節,秋意濃濃的中秋節……但是我最喜歡端午節,端午節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

戰國時期,請過為了統一中國,向楚國發兵攻打,但是卻攻打不下來。就假裝發求和信,楚懷王就打算簽下求和信。這是,愛國詩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懷王,而受到楚王和眾臣的指責,被降職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時候,楚懷王被秦國殺害,楚國就滅亡了,屈原聽到訊息後,百感交集、心如刀絞。最後抱著一塊石頭,跳進了楚江裡,自殺了。這是,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後來,屈原的愛國精神把老百姓感動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們都到楚江邊,為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吃了屈原,就把米飯投進江中,不讓屈原被持刀,還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鬧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出現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和掛艾草的端午節習俗。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不僅是端午節,還有許多節日值得我們去探索,屈原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端午節的由來500字【5】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四種,其中以源於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陰曆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種傳說是:源於紀念伍子胥、源於紀念孝女曹娥、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