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詩詞歌賦

才智咖 人氣:1.37W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下面就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中秋節的詩詞歌賦,僅供參考!

關於中秋節的詩詞歌賦

  關於中秋節的詩詞歌賦一

古代詩詞中關於中秋節的內容有很多很多,但廣為傳誦、最為廣大世人所熟知的,當屬唐朝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和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

張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人。唐玄宗時,當過中書侍郎等大官,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一生寫下不少詩歌,但最為著名和廣為流傳的就是這首《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另一首家喻戶曉關於中秋節的詩詞,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詞人在一箇中秋節之夜,思念一個名叫“子由”的人而寫的。那天他喝醉了,不能自已,感懷身世,狂放問天,想及親友,發出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吟嘯。這一聲長嘯,成為後世親友之間憶念、共勉的永恆絕唱。

古人對於中秋的重視,僅次於春節,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更遠勝過年。因為在這個晚上,仰望天上的月亮,無限感慨湧上心頭,於是想及關於它的傳說和故事。早在唐朝,就已經有了月亮上銀蟾玉兔的傳說。白居易在《中秋月》一詩中說道:“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宋代詞人辛棄疾在《滿江紅·中秋》一詩中也說:“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唐代詩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就認為月亮上是有嫦娥居住的:“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高高在上的那輪明月,成為詩人浪漫、遐想的最好事物。

在很多古人關於中秋的詩詞中,不僅僅只是懷念親人、感懷身世,充盈著惆悵和低沉。也還有很多關於中秋風俗、地域風情、生活飲食等方面的描述。蘇東坡在《八月十五日觀潮》一詩中,記錄了宋代在中秋到來的時候,杭州人攜家帶口前往錢塘江口觀潮的風俗和盛況。古時湖北、湖南洞庭湖一帶,中秋節期間,漁民還有月夜對歌的習慣。詩人查慎行在《中秋夜洞庭湖對月歌》一詩中,描寫了中秋漁民對歌的景況:“人間此境知難必,快意翻從偶然得。遙聞漁父唱歌來,始覺中秋是今夕。”

清代詩人錢灃,還詳盡記錄了湖南長沙民間過中秋的熱鬧情景:“五十二年秋八月,十五夕月升湘江。長沙萬戶設庶品,禮夜明神伸厚虹。瓜鮮藕潔棗慄實,就中餅味尤無雙。造作古籍未傳法,後來遞上誰能降。三材取具油糖面,磊落芳潔堆瓦缸。水溲成模入火炙,鐵爐揚炭時錚從。和酥餡果更奇絕,列肆錯雜魚豆樁。是夕人家無老少,邀神福惠同紛嚨。已號中庭淨掃地,旋呼動舍高拓牆……”民間過節之熱鬧場面,躍然紙上。

有趣的是,還有個叫袁景瀾的詩人,專門為中秋的月餅寫了一首《詠月餅詩》。詩中道:“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這應該是對製作月餅最為詳細的詩歌了。

宋代著名書法大家米芾,也寫過一首關於中秋節的詩《中秋登樓望月》:“目窮準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明代著名戲劇家湯顯祖,也曾寫過一首關於中秋節的詩。他在《天竺中秋》中這樣寫道:“一夜桂花何處落,月中空有軸簾聲。”

可以這樣說,翻開古代文人關於中秋節的詩詞歌賦,從中不難窺見那高掛天空的一輪圓月在中國人心中的分量,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關於中秋節的詩詞歌賦二

賞月佳對

(一)重慶巫峽瑤上有一副妙聯: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注: 此聯運用疊字手法寫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與巫山秀色為內容的下聯相對,堪稱工整自然,珠聯璧合。

(二)上海豫園得月樓聯:

樓高但任雲飛過

池小能將月送來

注: 聯中闡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通過對聯的欣賞示人以哲理。

(三)臺灣阿里山古月亭聯:

滿地花陰風弄影

一亭山色月窺人

注: 全聯對仗既工且含無窮韻味。“弄”、“窺”兩字用得恰到好處,最能傳神。

(四)杭州西湖水月亭聯:

水憑冷暖 溪間休尋何處來源 詠曲駐斜暉 湖邊風景隨人可

月自圓缺 亭畔莫問當年初照 舉杯邀今夕 天上嫦娥認我不

注: 此聯典雅明麗,富於想象力。

中秋賞月 天月圓 地月缺

遊子思鄉 他鄉苦 本鄉甜

天上月圓 人間月半 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頭 年年年尾接年頭

一夜五更 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 中秋八月之中

月照紗窗 個個孔明諸葛亮

風送幽香 鬱郁畹華梅蘭芳

● 中秋詩詞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南齋玩月

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澹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

齊已

空碧無雲露溼衣,眾星光外湧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