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個全國愛眼日活動簡報

才智咖 人氣:2.96W

開展第22個全國愛眼日宣傳活動。如下為大家收集的第22個全國愛眼日活動簡報,歡迎閱讀!

第22個全國愛眼日活動簡報

  第22個全國愛眼日活動簡報【1】

6月6日是愛眼日,為了保護學生的視力健康,增強學生的保護視力意識,養成科學用眼習慣,寧海中學採取多種措施開展“愛眼日”活動。

一是召開“愛眼日”主題班會,利用主題班會組織學生學習眼睛的構造、近視眼的形成原因、如何愛護我們的眼睛等知識,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眼睛知識的瞭解,學會科學用眼。

二是開展班級“愛眼日”主題班報評比,通過舉辦黑板報,調動學生學習愛護眼睛知識積極性,營造愛眼護睛的氛圍。

三是進行視力檢測。各個班級在學校衛生室的指導下,對全體學生進行了一次視力檢查,對於視力異常的學生,聯絡家長,提出到醫院複查的建議。

四是舉行愛眼知識答卷,瞭解學生對愛眼知識掌握程度,指導學生全方位保護視力。

五是加強科學用眼習慣的養成教育。學校繼續做好學生的“三姿”管理,包括坐姿、握筆姿勢和回答問題姿勢,並將“三姿”評比結果列入班級考評。

寧海中學十分重視學生衛生健康教育,通過開展活動,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眼保健知識水平,增強了學生愛眼、護眼的意識,使學生認識到養成良好用眼習慣的重要性。

 

  第22個全國愛眼日活動簡報【2】

今年6月6日是第22個全國“愛眼日”,為加大“告別沙眼盲,關注眼健康”主題宣傳,6月10日,縣殘聯與縣衛計局、縣人民醫院、縣民族中醫院在縣城關城北社群聯合開展第22個全國“愛眼日”活動。

一是搭建義診平臺。由縣級兩家醫院的24名醫務人員現場為市民開展義診服務,內容涵蓋了五官科、兒科、婦科、內外科和中醫科,重點對高血壓、糖尿病、白內障、角膜炎、沙眼、青光眼等進行義診。通過開展義診服務,還為其他疑難病症患者架起了通往康復醫療就治的橋樑。

二是搭建宣傳平臺。由縣級兩家醫院的4名專家現場為市民開展專題講座,內容涵蓋了致盲性沙眼、白內障復明、預防糖尿病致盲、矯正屈光不正、殘疾預防以及遠離菸草等知識,並將相關宣傳資料面向廣大市民發放。為愛眼護眼和有效預防殘疾的發生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此次活動,共為市民提供義診服務550人次,提供諮詢622人次,累計向市民發放宣傳資料小冊子1500份,為貧困殘疾人患者贈送新衣物50件套。

 

  第22個全國愛眼日活動簡報【3】

6月6日是第22個全國“愛眼日”,今年活動主題是“‘目’浴陽光,預防近視”。 “愛眼日”到來前後,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4月5日至6月3日,市眼病防治中心聯合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舉辦第二屆“目”浴陽光預防近視——上海市兒童青少年草木貼畫創意大賽。;6月3日上午在上海植物園舉行市級“愛眼日”主題活動,並聯合多個單位共同舉辦“目”浴陽光預防近視——戶外草木大搜索定向賽活動,安排眼科醫師現場諮詢併發放眼病防治和眼保健知識宣傳資料;各區也深入學校和社群開展形式多樣的“愛眼日”主題宣傳活動。

兒童青少年近視問題已逐漸成為一個重大的公眾健康焦點。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患病率迅速攀升,並且近視發病呈現初始年齡提前、發生後呈進行性進展趨勢。上海市中國小生近視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216年,上海市對122萬餘中國小生進行了視力篩查,視力不良率為53.02%,其中國小37.04%,國中69.00%,高中85.12%。

近視的成因為遺傳基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隨著人類社會文明水平的提高,人的用眼負荷也在不斷加大。目前已經可以肯定過多近距離用眼和戶外活動時間過少是導致兒童近視的最主要環境因素。但是如何來預防和控制兒童近視的發生和發展,國內外防近專家及相關人員一直在探索效果顯著且能夠大規模推廣的適宜方法。最新研究表明,增加兒童戶外時間,讓兒童暴露在大自然光線環境下可能是一個有效的`方法。

為了遏止兒童近視患病率不斷攀升的勢頭,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在兒童近視防控公共衛生領域的投入,連續在三輪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中支援青少年眼保健惠民專案。重點開展了兒童青少年屈光發育檔案的建設,並於2214年將此項工作列入本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作為常規工作持續開展。通過建立檔案,第一時間篩查發現近視兒童和近視高危兒童,以便及時治療和干預。並在第四輪公共衛生三年行動計劃中實施青少年近視干預專案,聯合教育部門在全市8個區的試點學校通過增加學生戶外活動和養成良好用眼作息習慣,建立科學、有效的青少年近視干預模,降低近視新發生率。為了擴大青少年近視干預專案的影響、確保實施效果,專案還組織開展了以預防近視為主題的系列健康促進活動,舉辦了“目”浴陽光、預防近視全市兒童青少年創意繪畫大賽,以及陽光一小時親子健康跑、“目”浴陽光預防近視親子戶外嘉年華等大型活動,並通過電視、平面媒體、網路和手機移動端等進行廣泛宣傳,有效促進了近視防治理念和知識的傳播與普及,取得良好社會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