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清明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才智咖 人氣:1.85W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到了清明節,使我不禁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今天,本站小編特意為大家推薦簡單又漂亮的二年級清明節手抄報圖片大全,希望大家喜歡!

二年級清明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清明節的來歷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了國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並逐一犒賞流亡期間曾協助他的人,卻忘了介之推,他經旁人提醒,才趕忙差人請介之推前來領賞。可是,介之推和母親到深山隱居。晉文公與臣子在山中遍尋不獲,有人提議放火燒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會救母親出來。可是,大火燒了三日三夜,仍不見介之推。火熄滅後,人們在一棵柳樹下發現介之推揹著母親的屍體。晉文公非常傷心和懊悔,將二人安葬在柳樹下。晉文公將放火燒山的一天,定為寒食節,規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紀念介之推的忠誠。

第二年,晉文公與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們發現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圍成圈兒戴在頭上,並將楊柳掛在門外以示紀念,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清明節習俗。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掃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曆,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曆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二年級清明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第2張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了!

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皁隸傭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鬥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晒晒太陽,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二年級清明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第3張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範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清明節的文化意義

中華民族是一個較崇拜自己祖先的民族,於是就有每逢重大節日或人生重大事情要祭祀的習俗,清明節就是中國人祭祀,祭拜自己先祖的重要節日之一。

在現代,清明節還是人們緬懷先烈的重要節日,是國家和社會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日子。

清明節加上它前一天的寒食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這可以從中國歷史上留下的很多關於清明的詩篇看出,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也許就數唐朝詩人杜牧的《清明》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年級清明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第4張

”(杜老先生寫這詩的時候大概他從來沒有想到,一千多年後,他的這一首詩成就了杏花村酒。

)還有同一朝代的另一詩人韓翃的《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飛入五侯家。

在北方,清明祭祀大約從寒食節開始,清明節前後幾天。

祭祀的形式由於各地喪葬的風俗不同,形式也就不同。

比如在沂蒙山——墳墓是用土堆起來的圓錐形式土堆,人們一般在祭祀時要帶上鐵杴等工具,祭品一般包括紙錢、酒,有的還帶上鞭炮。

到墓地後,先是給墳墓添上新土,最後再在墳頭上壓上一塊大的土坯(地方上叫墳頭),這一切結束後,再燒紙錢祭拜自己的祖先。

很多人會在這幾天裡找一方便的時間與家庭其他成員一起祭拜祖先。

這些年,有些地方興起立碑,在沂蒙山的大多數地方,並不是一年中第一時候都可以立碑的,大多是選在清明節前後的。

在這一祭祀活動中,包含著一些人情世事。

如果一個人在外,和村子裡父老兄弟爺們兒關係比較好的`話,在家裡的人一般會等在外的人回家後一起到墳地裡祭拜先祖,或者是在外的人不能回家給墳添新土的時候,家裡的其他人會給代添一下。

如果關係不好,不但回家沒有人和你一起做事,就是你不在家,自家的墳地也沒有人給添新土,而墳墓任憑風吹雨打,慢慢荒廢,除非墳墓的主人沒有後代留下才有這樣的情況。

所以只要一個人在外闖蕩,還記著自己的先祖就必須要和家裡的人搞好關係,這當然是一個熟人社會所必需的,否則是很讓人尷尬的。

中國人講求落葉歸根,這根當然是自己的家鄉了,就連毛澤東當年出韶關求學的時候還寫下了“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立志詩句。

可見在毛澤東當時來看,人死後是要埋在自己的祖墳裡的。

這種對根的追求與依戀,就是中華民族愛國愛家的基因之一。

試想,近代以來多少在外闖蕩的華僑華人為祖國的富強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而他們之所以對祖國具有這樣的情懷就是因為這種根的情結所在。

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是放在國家前面的,不是家比國家重要,而是說家庭在個人來說是更為基本的概念,而沒有國家就沒有家,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受苦難的歷史經驗。

所以,當中國處於危難之時,中華民族的所有兒女都會為這個大家付出自己應盡的努力。

先祖對我們每一個人是重要的,正是對先祖的崇拜使人們的家的概念更為穩固。

祭祀說是一種迷信活動,不如說是一種風俗,是懷念先祖的一種特殊方式。

所以清明節是重要的中國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在今天,清明節中的文化意義必須要重新進行挖掘,繼承和發展其中對中國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

如果清明真的起源於人們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晉國的介子推,那就還具有另一層意義。

他那不為名不為利的精神在今天尤其值得人們思考。

其過於死腦筋的行為雖然不值得學習,但其為國家為百姓考慮的精神是值得學習的。

當然晉國王也太糊塗,如果傳說是真的,那麼介子推的死還是具有無限價值的,畢竟促使晉文公成為了一代明君,併成就了國家的霸主地位。

二年級清明節手抄報圖片大全簡單又漂亮 第5張

清明節祭英烈寄語

1.“網上祭英烈”,不忘烈士拋忠骨,民族復興中國夢!

2.紀念先烈 吃水不忘打井人

3.最勇敢的人是你們,最可愛的人也是你們。願你們在天堂幸福快樂,英烈們!--鄭若冰

4.向為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而甘願拋頭顱、灑熱血、慷慨赴死的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先烈熱血不能白流,革命遺志當代代相傳。人人實幹敬業,祖國早日騰飛!

5.先烈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我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此向先烈們表達崇高敬意,並沿著先烈們的足跡勇往直前、建設好我們的祖國。我要好好學習知識,以告慰先烈們的英靈,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陳昭

6.萬里光輝,因你們而閃耀。

7.緬懷先烈英雄事蹟,做一個優秀的共產黨人!

8.先烈熱血不能白流,革命遺志當代代相傳。人人實幹敬業,祖國早日騰飛!

9.銘記革命先烈光榮事蹟,不斷增進愛國情感,努力學習,立志為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而奮鬥! 25、網上祭英烈,英雄永垂不朽、26、向為國捐軀的烈士們致敬,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

10.國土埋忠骨,蒼生勉英靈!先烈們永垂不朽!青春的綻放,熱烈,與飛揚。忘不了,你們——烈士。靜靜等待,靜靜默哀,待你甦醒,哀你……烈士,我們的驕傲!你們,曾經奮勇殺敵。曾經幫助廣大勞苦民眾,學習你我們懷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