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與端午節的故事

才智咖 人氣:1.94W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一作芸),字子胥,楚國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以封於申,也稱申胥。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伍子胥與端午節的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鑑,歡迎瀏覽!

伍子胥與端午節的故事


  

伍子胥與端午節的故事

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關於端午節為了紀念伍子胥的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投奔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閭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太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

吳越之間的爭鬥,最終歸結於兩個人之間的戰爭:伍子胥和范蠡。讓吳王信任哪一方,決定著吳、越兩國的命運。子胥進言痛陳利弊,吳王不聽,子胥欲殺勾踐而不得,欲殺西施也不得,他耿直的性格比不上范蠡的隱忍與耐力。當他咄咄逼人地要求夫差絕後患時,范蠡則不露痕跡地運籌帷幄。一個王者,坐得越高,越順利之時,聽到忠言往往覺得刺耳,何況強硬如伍子胥,要殺夫差的信臣愛妃,在夫差眼中這是位高權重的伍子胥對王權的挑釁。至此君臣之間越走越遠。

在伍、範的鬥智中,伍子胥逐漸處於下風,直至他將兒子送去齊國,為吳、齊交好,日後聯手抗越作準備,這已是保護吳國的下下之策。但夫差把這一切誤認為是子胥通敵賣國,伍子胥的個人悲劇達到頂峰。他忠於吳王,吳王則賜劍讓他自刎,他要保護吳國,卻眼睜睜看著吳國走向滅亡。

子胥本為忠粽子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關於伍子胥的傳說故事

一夜白頭

伍子胥攜楚太子建之子勝逃奔他國,被楚兵一路追殺。伍子胥二人碾轉到了離昭關六十里路的一座小山下,從這裡出了昭關,便是大河,徑直通吳國的水路了。然而,此關被右司馬遠越領兵把守,很難過關。

扁鵲的弟子東皋公(扁鵲出生在公元前407年,這裡說是扁鵲的弟子,傳說的真假有待稽考)就住在山中,他從懸賞令上的圖例中認出了伍子胥,他很同情伍子胥的冤屈與遭遇,決定幫助他。

東皋公把二人帶進自己的居所,好心招待,一連七日,卻不談過關之事。伍子胥實在熬不住,急切地對皋公說“我有大仇要報,度日如年,這幾天耽擱在此,就好像死去一樣,先生還有什麼辦法呢?”東皋公說“我已經為你們籌劃了可行的.計策,只是要等一個人來才行。”伍子胥猶豫不決,晚上,寢不能寐:他想告別皋公而去,又擔心過不了關,反而惹禍;若是不走,不知還要等多久?如此翻來覆去,其身心如在芒刺之中,臥而復起,繞屋而轉,不覺捱到天亮。東皋公一見他,大驚道“你怎麼一夜之間,頭髮全白了?”伍子胥一照鏡子,果然全白了頭,不由暗暗叫苦。皋公反而大笑道“我的計策成了!幾日前,我已派人請我的朋友皇甫訥來,他跟你長得像,我想讓他與你換位,以矇混過關。你今天頭髮白了,不用化妝,別人也認不出你來,就更容易過關了”。

當天,皇甫訥如期到達。皋公把皇甫訥扮成伍子胥模樣,而伍子胥和公子勝裝扮成僕人,四人一路前往昭關。守關吏遠遠看見皇甫訥,以為是伍子胥來了,傳令所有官兵全力緝拿之。伍子胥二人趁亂過了昭關,待官兵最後追拿到皇甫訥時,才發現抓錯了。但是,官兵都認識皇甫訥,東皋公又與守關長官遠越要好,於是,此事安然過去。

七星龍淵

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這一天荒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前阻大水,後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現上游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為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洩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嘆,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因為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

千金報恩

伍子胥在逃離楚國途中,有一次他飢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裡有飯,於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後,出於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姑娘覺得人格受辱,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後來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後,又想到要報恩,但苦於不知姑娘家地址,於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端午起源

由於伍子胥屍沈於錢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為早,有些文獻則認為,中國端午節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如划龍舟與食粽子。

也因為其忠心為國,卻慘遭賜死且沉屍水底,後人將他尊為海神“水仙王”之一。王充《論衡》也說:“子胥恚恨,驅水為濤,以溺殺人。今時會稽、丹徒大江、錢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廟。蓋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