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時的由來及目的

才智咖 人氣:5.94K

地球一小時(Earth Hour)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提出的一項倡議,希望家庭及商界使用者關上不必要的電燈及耗電產品一小時。來表明他們對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的支援。過量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氣候變化目前已經極大地威脅到地球上人類的生存。公眾只有通過改變全球民眾對於二氧化碳排放的態度,才能減輕這一威脅對世界造成的影響。地球一小時在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20:30~21:30期間熄燈。

地球一小時的由來及目的

1活動由來

“地球1小時”也稱“關燈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07年向全球發出的一項倡議:呼籲個人、社群、企業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後一個星期六20:30~21:30期間熄燈1小時,以此來激發人們對保護地球的責任感,以及對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的思考,表明對全球共同抵禦氣候變暖行動的支援。這是一項全球性的活動,世界自然基金會於2007年首次在悉尼倡導之後,以驚人的速度席捲全球,大家都來參加這個活動[1] 。

“地球1小時”活動首次於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亞的悉尼展開,一下子吸引了超過220萬悉尼家庭和企業參加;隨後,該活動以驚人的速度迅速席捲全球。在2008年,WWF(中國)對外聯絡處透露,全球已經有超過80個國家、大約1000座城市加入活動。

2013年,包括悉尼歌劇院、帝國大廈、東京塔、迪拜塔、白金漢宮在內的各國標誌性建築也在當地時間晚八點半熄燈一小時。[2] ,其中包括巴勒斯坦、法屬蓋亞那、加拉帕戈斯群島、盧安達、聖赫勒那島、蘇利南、突尼西亞等首次參與“地球一小時”的國家和地區。在中國,北京鳥巢、水立方、世貿天階等標誌性建築同時熄燈,同一時段,從上海東方明珠到武漢黃鶴樓,從臺北101到香港天際100觀景臺,中國各地多個標誌性建築均熄燈一小時,全國共有127個城市加入“地球一小時”活動。

2活動目標

“地球一小時”的目標是讓個人、家庭和企業儘可能多的參與進來,關閉燈光和其他電器一個小時(除了交通等必要的燈光,例如:電腦顯示屏、電視機等),其最主要目標的不是節電的問題,而是如何遏制氣候變暖。

“地球一小時”旨在讓全球社會民眾瞭解到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威脅,並讓他們意識到個人及企業的一個小小動作將會給他們所居住的環境帶來怎樣深刻的影響——小小改變就可能成就巨大影響。

同時,“地球一小時”活動也為出席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的各國領導人提供一個全球性的環境變革,希望各國首腦達成一個新的全球氣候變化協議,取代《京都議定書》。

【知識延伸】2016地球一小時中國區主題

1月25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釋出2016地球一小時中國區主題——“為”藍生活,鼓勵公眾為了藍色天空和藍色星球,踐行可持續的生活和消費方式。正式拉開地球一小時環保行動2016年在中國的'活動序幕。

2016年的地球一小時將於3月19日(星期六)晚8:30至9:30舉行。今年的地球一小時繼續從公眾盼望的藍天入手,號召公眾從衣食住行樂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可持續的生活和消費方式,鼓勵每一位個人面對氣候變化施行自己的解決方案,通過每個人小小的改變,讓霧霾不再,藍天重現。

“氣候變化並不僅僅是遠在各國政府談判桌上的政治議題,它正以各種方式影響到大自然和人類自己。”WWF中國總幹事盧思騁在解釋今年地球一小時主題時說,“‘為’藍生活,為的不僅僅是藍色的天空,更是為了人類與自然共同擁有的唯一家園——藍色星球。我們每一位公民都可以在生活中做出改變:綠色出行、理性消費、迴圈利用、購買可持續認證的商品,活出蔚藍。”

以可持續的衣食住行樂為核心,WWF將搭建起“為藍生活”踐行活動平臺,通過線上科普,向公眾普及個人的生活行為與氣候變化的關係。同時,眾多與大眾生活密不可分的生活類應用、線上購物網站、品牌商家也將參與其中,支援可持續的生活和消費,讓公眾更容易行動起來參與實踐,並改變生活習慣。在社交平臺上,一系列互動和玩法將帶領公眾參與可持續消費的大討論,激發公眾主動思考,發揮自己的環保原動力。

在進入中國的第八年,地球一小時也將在3月19日晚首次在北京、上海、深圳設立三個活動現場,鼓勵更多城市的公眾參與一小時,超越一小時,為了藍天做出實際的環保轉變。

自2007年在澳大利亞悉尼發起以來,地球一小時已經覆蓋了超過162個國家和地區、7000座城市,吸引了數億名支持者,成為全球參與規模最大的開源性環境保護行動和全球各地公眾參與環保的行動平臺。
 

TAGS:由來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