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秋節的資料略寫

才智咖 人氣:1.85W

在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中秋節的資料略寫,歡迎閱讀。

有關中秋節的資料略寫

【中秋節簡介】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節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晒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崑崙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昇天成仙。然而,后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裡,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後,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開啟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衝出視窗,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裡,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裡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訊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訊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訊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祕密傳遞資訊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中秋傳說之四——玉兔搗藥

月亮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人們稱為“玉兔”.據說玉兔跪地搗藥,製成蛤蟆丸,常人若服用蛤蟆丸,便可長生不老。

關於玉兔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候有3位神仙,化身為3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不願意拿出自己的食物接濟他們,但兔子沒有食物,它卻告訴老人說:“你們餓了,就來吃我吧。”說完,縱身跳入烈火之中。3位神仙深為感動,於是把兔子的魂靈送到了廣寒宮,便成了玉兔。後來,玉兔就在廣寒宮裡和嫦娥相伴,併為百姓搗制長生不老藥。

還有一說,在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得道成仙的兔子,它們有4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它踏著祥雲飛到天宮。當它進入南天門時,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兵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嫦娥無辜受罪,雄兔深表同情。他想,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裡,一定非常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她就好了,於是想到自己的4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雄兔回到家中,把嫦娥的不幸遭遇告訴雌兔,並說想送一個女兒陪伴嫦娥。雌兔捨不得寶貝女兒,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被孤獨地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忍心她常年寂寞孤獨嗎?孩子們,我們可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女兒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商量,就讓最小的女兒送去到月宮陪伴嫦娥去了!

【中秋節詩句】

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5、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7、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8、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9、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10、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11、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12、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1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14、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15、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

16、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17、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18、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19、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20、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21、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22、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23、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24、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25、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26、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27、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28、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29、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30、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四、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其它各地中秋節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溼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中秋節的祝福語

1、 中秋將至,月老說:有真愛,才幸福!嫦娥說:朋友在,不寂寞;玉兔說:重調養,不搗藥;吳剛說:我鍛鍊,我快樂!我說:預祝你中秋快樂,節後更快樂!

2、 十五的月兒圓又圓,家家戶戶喜連連,喝酒賞月人團圓,日子過得比蜜甜,藉此吉時送祝願,盼你身康體又健,收穫幸福一片片,如意總是圍你轉。中秋佳節,願你閤家歡樂,幸福美滿。

3、 中秋佳節月兒圓,圓出全家聚一堂;桂花散香飄祥瑞,嫦娥送福美萬年;願你福圓滿家園;花好月圓人團圓;事業順利步步高,闔家幸福永平安。祝你中秋節快樂!

4、 中秋節到了,別忘與家人一塊暢飲快樂月光酒,品嚐好運桂花餅,傾聽團圓海潮曲,觀賞平安楓葉舞,享受幸福好日子,收看朋友祝福信:中秋快樂!^o^

5、 有種友誼,事過境遷,依然純樸;有種信任,事隔多年,依然懷念;有種問候,清清淡淡,卻最真誠;有種友誼,無須掛齒,卻心領神會。中秋快樂!

6、 中秋近,月餅甜,逗得口水打旋旋;走一走,看一看,花前月下誰浪漫?玉兔笑,你也笑,它嘴三瓣你四瓣;月兒圓,你抱成團,滾個幸福溜溜圓。祝你快樂!^o^

7、 中秋來臨百花香,一條資訊帶六香:一香送你搖錢樹,二香送你貴人扶,三香送你工作好,四香送你沒煩惱,五香送你錢滿箱,六香送你永安康。中秋快樂!^o^

8、 秋初涼,夜蒼黃,一份思念兩茫茫;中秋到,月明亮,提早祝福情飛揚;好運享,快樂嘗,吉祥月餅到身旁;朋友心,情意長,祝你幸福團圓永安康。^o^

9、 中秋節要到,祝福該送了,你有才氣有相貌,熱情熱心脾氣好,在我心中地位高,想來想去,美好祝願最先送你最好:預祝你事兒圓情兒圓人兒團圓,中秋佳節樂逍遙!

10、 天很藍,風很爽,中秋佳節到身旁;酒正烈,花正香,一縷相思情盪漾;月很圓,餅很香,一條簡訊訴衷腸;花好月圓人團聚,提前祝你身安康,幸福日月長!

11、 八月十五月兒圓,家家戶戶慶團圓。月餅圓圓心裡甜,幸福快樂樂無邊;果盤圓圓裝的滿,白果繽紛笑開顏;美酒佳餚桌擺圓,祝福聲聲送不完。簡訊送來我祝願,願你中秋閤家歡!

12、 圓月掛在天上,溫馨照在地上,真誠寄在簡訊上,感情放在心上,祝福寫在手機上,吉祥圍繞你身上,好運纏在你腳上,幸福飄在你頭上。中秋祝你永向上!

13、 一輪圓月寄相思,問候千里到身邊。一塊月餅圓又甜,心中祝願藏裡面。一杯美酒香又醇,願你生活福無限。中秋節到了,祝你閤家團圓,幸福安康!

14、 中秋節至,為你送上一輪多功能的圓月兒,助你把煩惱穿“月”,讓心情喜“月”,和幸福一起吟風弄“月”!祝君闔家安康!

15、 斟滿如意美酒,碰響幸福時刻,品嚐香甜月餅,回味快樂生活,同賞天邊圓月,共度美好佳節,贈送祝福文字,中秋快樂相伴,中秋節願閤家歡樂,如意美滿!

16、 月餅幾時有?今天特別甜,多多吃幾個,胃腸消化難,起身來運動,看你露笑臉,你也吃月餅,咱們肩並肩,今晚中秋月,就讓咱們這一對志同道合的人約會吧。

17、 團圓在月色中充滿溫馨,喜慶在月餅中品味甜蜜,幸福在百果盤裡繽紛,快樂在酒杯裡發酵,祝福在文字中跳躍,中秋佳節,願你閤家歡樂,幸福美滿,中秋快樂!

18、 月兒高高圓又圓,月餅香香甜又甜。月在天上我在地,你在天涯我想你。中秋佳節倍思親,你走得再遠,也走不出我的思念,也走不出我的祝福,願你出門在外順利健康、好運綿延、幸福平安!

19、 八月十五月兒圓,家家戶戶慶團圓。全家圍坐在桌前,開心的話兒說不完。月餅圓圓比蜜甜,美酒一杯送祝願。只願年年有今日,月圓人圓閤家歡。中秋快樂無限!

20、 一天中總有些事情不會忘記,一年中總有些日子不會忘記,一生中總有些朋友不會忘記。中秋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日子,而你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朋友。所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祝你中秋快樂。

21、 中秋月圓分外明,親朋團圓樂陶陶;邊品月餅邊品茶,愜意逍遙心情妙;舉杯邀月共進酒,其樂融融笑開懷;滿懷情誼送祝福,願你中秋爽歪歪!

22、 一塊月餅甜又甜,吃在嘴裡樂開顏;一盤百果擺中間,快樂如意享不完;一杯美酒沁心田,幸福生活比蜜甜;一句祝願暖心懷,情誼圍繞愛無邊。祝中秋快樂無限!

23、 圓圓月兒天空掛,閃閃星辰眼睛眨,依依楊柳婆娑影,彎彎溪水美景映。圓圓月餅口味鮮,閃閃鑽戒真情現,依依情侶言語蜜,彎彎小路情意重。圓圓果兒香飄逸,閃閃雙眸示愛濃,依依兩心對月誓,彎彎情舟載愛行。祝願朋友月圓之時定下好姻緣。

24、 一人獨在外,二老家中念;三年未歸家,四季常更換;午夜幽夢迴,老母淚漣漣;月兒缺又圓,佳節已悄至;問女何時還,待到中秋夜。

25、 中秋到,團圓到,家家戶戶真熱鬧。吃月餅,賞月亮,團團圓圓真是好。慶中秋,送祝福,日子越過越興旺。祝中秋快樂。

26、 八月十五中秋夜,明月圓圓思鄉切,把酒問月何時歸,歸鄉愁情方得解。家鄉月餅格外香,父母盼兒早回鄉,俗事纏身陷紅塵,團圓之夜夢沉沉。簡訊傳情送祝福,真情問候在征途,祝願父母身體棒,歡聲笑語人生路。

27、 圓餅圓圓甜如蜜,我要和你分著吃;團團圓圓人歡笑,兩小無猜永不離;相約皎潔月光下,我要說聲我愛你;中秋佳節月光浪漫,祝你健健康康幸福永遠。

28、 八月十五月兒圓,家家戶戶笑盈盈;親朋滿座心歡喜,團圓喜慶樂陶陶;賞月品茶樂逍遙,吃口月餅甜又香;祝你中秋節快樂,日子紅火享幸福!

29、 中秋明月格外圓,舉國同慶閤家歡。親朋好友齊聚會,舉杯共飲情誼綿。共品月餅共賞月,幸福生活比蜜甜。祝您中秋笑開顏,開心快樂總無限!

30、 最高興的是中秋節的團圓之夜,全家一起賞月品酒,食甜餅暢聊天。開心的笑隨意的玩其樂融融,和諧美滿吉祥如意,顯露出盛世傳統節日的喜樂滋味。祝你中秋團圓節喜樂無限!

【中秋節作文】

中秋節快樂1

今天,是中秋節,首先先給大家說一聲:“中秋節快樂”。

晚上,我和媽媽一起帶上幾個月餅上到上山上觀月,媽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我問:“為什麼”媽媽說:“你去問問嫦娥吧!”我們一起笑起來了

“看!月亮好圓呀!是不是嫦娥在裡面跳舞?”媽媽說:“每逢農曆七年級,月亮執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揹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於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根據農曆曆法規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七年級日。但同是七年級日,朔可能發生在凌晨,也可能發生在晚上,而且每個朔望月本身也有長有短。這樣,月亮最圓滿時刻的“望”最早可發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遲可出現在十七日的早上。

”我說:“我明白了 ̄”我又說;“茫茫夜空,滿天繁星像灑在碧玉盤裡的珍珠。星星眨著眼睛,一會兒躲進雲裡,一會兒又鑽出來,像在跟我捉迷藏。一輪明月掛在天空中,灑下皎潔的月光,河面上像披上了一層薄薄的銀紗。”媽媽對我笑笑。

中秋節快樂2

今天,是中秋節,首先先給大家說一聲:“中秋節快樂”,

晚上,我和媽媽一起帶上幾個月餅上到上山上觀月,媽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我問:“為什麼”媽媽說:“你去問問嫦娥吧!”我們一起笑起來了

“看!月亮好圓呀!是不是嫦娥在裡面跳舞?”媽媽說:“每逢農曆七年級,月亮執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揹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於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根據農曆曆法規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七年級日。但同是七年級日,朔可能發生在凌晨,也可能發生在晚上,而且每個朔望月本身也有長有短。這樣,月亮最圓滿時刻的“望”最早可發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遲可出現在十七日的早上。

”我說:“我明白了 ̄”我又說;“茫茫夜空,滿天繁星像灑在碧玉盤裡的珍珠。星星眨著眼睛,一會兒躲進雲裡,一會兒又鑽出來,像在跟我捉迷藏。一輪明月掛在天空中,灑下皎潔的月光,河面上像披上了一層薄薄的銀紗。”媽媽對我笑笑。

中秋節快樂3

中秋節,到了

讓人期待已久的中秋節到了,我捧著月餅,吃著月餅,還觀看著中秋的月亮,那是一個爽啊!

古人有句詩叫:“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過中秋,在我國是一項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人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風俗逐漸影響到民間。

中秋節,大家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吃月餅寓意成家人團聚的象徵。

說起月餅,大家一定都想到了賞月吧!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時,形成了以賞月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賞月,你們一定都知道了,不過,“拜月”的故事你們有沒有聽說過呀?嘿嘿,讓我來給你解釋解釋吧。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年幼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的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就任命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

【中秋節的歇後語】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辦喜事——人月共團圓

八月十五生孩子——趕上節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圓

八月十五吃年糕——還早

八月十五看燈籠——遲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過年——差了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