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如何復興

才智咖 人氣:2.54W

情人節成商家“搖錢樹”

中國傳統節日如何復興

距離情人節還有一個多星期時,各種促銷廣告就鋪天蓋地而來,早已從人們對洋節的狂熱中嚐到甜頭的商家早早地便打出了“情人”牌,盡力營造節日氣氛,想在“情人”身上大撈一把。

過“情人節”,富有象徵意義的玫瑰花自然是“當家花旦”,不可缺少。

記者在天津一些花店採訪中發現,“白雪公主”、“七色彩虹”、“夜光玫瑰”,這些絢麗的花名是今年情人節期間最流行的玫瑰花品種,不少花店已經打出了“情人節鮮花預訂”“免費送貨上門”的招牌。原本每枝只賣兩三元的普通玫瑰花,被普遍炒到了每枝10元,個別花店推出的精品玫瑰高達15元一枝。

為了招攬更多的生意上門,不少花店除了增加玫瑰花品種外,還開始打起“包裝牌”,包裝費價格自然不菲。

情人節,自然少不了巧克力,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包裝精美、造型獨特。記者在天津一些商場、超市看到,金帝、德芙、吉百利等巧克力成了“搶手貨”。

由於春節剛過,適逢週末的“情人節檔期”便成了旅行社眼中的“香餑餑”。

記者從天津多家旅行社瞭解到,情人節旅遊線路多以短途為主,滑雪、溫泉、奧運場館遊、京津高鐵遊是重點推薦。為了突出情人節的特點,不少旅行社還特意推出了情侶套房、浪漫燭光自助晚餐等專案,受到情侶們的歡迎。

為了從情人們身上“搶金奪銀”,商家可謂絞盡腦汁。情侶首飾、情侶鞋、情侶衫、情侶表,情侶手機、情侶套餐都成為商家的促銷重點。連絲巾、圍巾、甚至香皂、牙刷、香水等日用品都推出了情侶套裝或禮盒裝。

傳統節日受冷落

與情人節的火爆場面相比,僅隔5天的元宵節就顯得遜色許多,雖然參與的群體數量更加龐大,為買元宵排出的長隊也遠遠超過買玫瑰和巧克力的,但是從含金量來看傳統節日還是差了許多。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郝麥收指出,中國傳統節日沉澱了千百年的傳統文化,可是由於挖掘不夠和載體單一,其正在傳承中“疲軟”並逐漸消失。而洋節因沒有固定模式且經“本土化”改造後,具有豐富多彩的形式,滿足了人們放鬆和釋放情緒的心理需求。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來華說,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工作節奏加快,人們希望過節時放鬆一下繃得太緊的神經。“洋節”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這種需求。

“情人節很好玩啊,”在天津一家媒體工作的孟小姐告訴記者,“過情人節非常開心,除了能收到禮物外,還能吃飯、看電影,休閒娛樂,我覺得比過春節、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要好玩。我們的傳統節日過於單一和沉重,缺乏新意,不夠輕鬆和浪漫。”

改革開放後,“洋節”走進中國人的生活,並漸漸“落地生根”。一項網上調查顯示,半數以上的30歲以下年輕人喜愛“洋節”勝過傳統節日。

“洋”盛“土”衰,折射出的是傳統文化遭遇到冷落和尷尬。中國民協主席馮驥才認為,不應該拒絕“洋節”,因為外來節日充實了我們的文化生活,但絕不能丟棄自己的節日,一個民族的節日就是它的文化生日。“洋節”不可怕,可怕的是遺忘自己。要教育民眾在吸收優秀外來文化的`同時傳承光大本民族傳統。

傳統節日要學會向洋節“取經”借鑑“精華”

在採訪中,一些民俗專家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節日也要與時俱進,在充分挖掘自身文化底蘊的同時,完全可以嘗試借鑑情人節、聖誕節、母親節等“洋節”的精華所在,讓傳統佳節走出單調的禁區,讓傳統節日“火”起來。

民俗專家田兆元指出,西方情人節的傳入,對於中國民間文化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它豐富了日常生活內容,為人們表達情感提供了更多機會。不過,元宵節、情人節日期雖然很接近,冷熱卻大不同的現象則值得關注,元宵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要多向情人節“學習”。

他表示,一個節日能否讓百姓趨之若鶩,過得紅紅火火,除了它本身的傳統儀式、精神內涵外,商家的“造勢”也非常重要。以往元宵節總是不如西方情人節熱鬧紅火,商家不起勁、沒思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面對洋節的衝擊和挑戰,如何復興傳統節日,天津市民俗專家趙之珩建議說,首先,要為傳統節日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增強其娛樂功能,更有利於人們放鬆身心。其次,在保持傳統節日根本特徵的同時,應大膽創新,改變固有的過節方式,移植西方節日的某些特點,比如親情、浪漫、進取等有益的文化元素。第三,運用一些商業元素和市場技巧,提高傳統節日的含金量。

王來華也認為,和洋節相比,傳統節日在文化和內涵上並不遜色,甚至更有潛力可挖,所缺少的就是能被現代人所追捧的時尚元素。如果商家將一些浪漫、溫馨、娛樂的時尚元素植入傳統節日,傳統節日同樣可以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