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七夕的簡介

才智咖 人氣:5.96K

有關七夕的簡介1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有關七夕的簡介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有關七夕的簡介2

由於農曆閏七月,今年有兩個七夕節,分別是在7月31日和8月30日。不少人都習慣將這個節日稱為“中國情人節”,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作家馮驥才認為,將七夕節稱為“中國情人節”不妥,應稱它為“中國愛情節”。

七夕節是一個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以愛情為主題、以女性為主角的節日。按照民間傳說,牛郎和織女都是結過婚的人,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不是表達婚前情人或戀人的情感,這是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兩種感情。

將七夕節稱為“中國情人節”,其實是不自覺地將它和西方的情人節對立起來,這是沒有道理的。如果外來的節日可以豐富我們的情感,豐富我們的生活,就應該接受它。實際上我們現在過的好多節日都是“舶來品”,如國際勞動節、三八婦女節、母親節等。中華文化其實就是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並加以消化、融合,使自身變得越來越飽滿、越來越豐富的一種文化。

近年來,隨著女性解放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再加上西方外來文化的衝擊,不少人不再相信愛情,不再走出家門仰望星空尋找牛郎星和織女星,傾聽動人的愛情傳說,而是將一個又一個傳統節日變成“吃喝玩樂”,變成“消遣”,變成“娛樂”,這是很危險的,畢竟我們的傳統文化需要靠一代代來傳承。

有關七夕的簡介3

節日簡介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0X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牽牛星和織女星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工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解惑七夕

1.七夕應叫中國女兒節

相傳農曆七月初七這天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七夕節成了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很多人已經把七夕浪漫七夕牛郎相會(20張)當成了“中國情人節”。20xx年8月22日,知名民俗學家、專家齊守成在接受遼寧晚報記者吳雙採訪時表示,將七夕節當成“中國情人節”是對七夕節的一種誤讀。

齊守成介紹,“七夕”節又叫乞巧節,最早起源於漢代。節俗是晒經書及衣裳,向雙星乞願和穿針乞巧。如果真要將七夕節賦予一種通俗的叫法兒,應該是“中國女兒節”。齊守成解釋,在歷史上“七夕”節這一天,未出門的姑娘們一定要手綁綵線,乞求未來像天上的織女一樣心靈手巧,因此,“七夕節”是古代女孩最重視的節日。七夕節的傳統活動就是女孩子們用綵線穿上繡針,比比誰的針線活做得好,同時擺上瓜果貢品,乞求心靈手巧。

2.七夕節被誤為情人節

之所以當今社會將七夕節誤讀為“情人節”,可能是源於牛郎織女的浪漫悽美的愛情故事。

事實上,“中國情人節”確實有,但不是七夕,而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即“上元節”。按照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人們要點起彩燈、出門賞月、燃放焰火。“在古代,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婦女往往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拋頭露面是不守禮節的做法,只有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才能出門逛燈會,少男少女這一天才能互相會面,傾訴愛慕之情。所以,正月十五,才算是真正的中國情人節。”

很多商家將七夕節當成情人節進行商業炒作,很多青年人把七夕節當成情人節來過,這種做法不僅不利於傳統節日的保護,而且將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扭曲了。“包括媒體都應該多宣傳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對如何過傳統節日有個正確的引導。七夕節之所以能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就是因為它是有中國特色的節日。我們應該珍惜,千萬不能把自己的東西丟了。”

有關七夕的簡介4

七夕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應傾謝女珠璣篋,

盡寫檀郎錦繡篇。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作者簡介

羅隱(833—910年1月26日),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大中十三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鹹通八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

有關七夕的簡介5

唐·沈叔安

皎皎宵月麗秋光,耿耿天津橫復長。

停梭且復留殘緯,拂鏡及早更新妝。

綵鳳齊駕初成輦,雕鵲填河已作樑。

雖喜得同今夜枕,還愁重空明日床。

唐朝吳興郡武康縣(今浙江省德清縣西)人;約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前後在世,字、裡、生卒年均不詳。官刑部尚書。武德七年(624年),攜天尊像使賜高麗,冊封建武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 沈叔安後為潭州(今湖南省長沙市)都督,死後,畫其影象於凌煙閣,附於二十四功臣後。諡號定。《全唐詩》收錄沈叔安的詩作《七夕賦詠成篇》,著有《沈叔安集》二十卷,已經佚失。

有關七夕的簡介6

一,日本——延續了“乞巧”

日本的“七夕節”源自中國,延續了“乞巧”的風俗與習慣,現已成為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原本是陰曆七月初七,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廢除了農曆,所以日本的七夕節,是每年陽曆7月7日。

日本七夕節主要不是用來祈禱得到愛情,而是祈求姑娘們能擁有一身好手藝。每年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都會聚在一起,在五顏六色的長條詩箋上寫下願望和詩歌,連同用紙做的裝飾品一起掛在自家院內的小竹子上。這個習俗是從江戶時代開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裡,很多地方都會有七夕竹子樹,在商店賣夏季服飾的地方、超市結款的地方,都會設立七夕許願樹。在一些大型的慶祝典禮上,還會舉行竹飾(由掛許願短籤演變而來)大賽,由當地的幼兒園、國小等學校組織或者公司,創作各自的竹飾,進行評比,選出最有特色的幾個進行展示。

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還會舉辦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們身穿傳統服裝,載歌載舞,太鼓陣陣,“短冊”飄飄的街頭巷尾擠滿觀看和遊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還有每年夏季的煙花大會

二,韓國——祭祀與飲食

韓國文學家崔南善在《朝鮮常識》中記載,七夕原來是中國的習俗,後傳到了韓國,恭愍王(高麗第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牽牛(牛郎)和織女星,並在那天把俸祿給百官們。

韓國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風俗就是祈求織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織女一樣有著靈巧的手、織布織得更好。當天早晨婦女們把香瓜、黃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頭祈求,讓女人們織布的手藝越來越好。韓國七夕的另一個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為家庭祭祀和集體祭祀兩種。韓國女性要在祭臺放上乾淨的井水,牛郎織女不再成為祭祀物件,她們主要是為了祈求親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則舉行祈求豐收的田祭。

韓國的七夕飲食也有講究,傳統食品有面條、麥煎餅,還有蒸糕。

有關七夕的簡介7

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俱、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20xx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又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我把牛郎的'真情獻給你,好男兒一定要好好愛自己的妻;我把織女的溫柔獻給你,好女子一定是男人千年不遇的伴侶。不管你是好男兒還是好女子,收到我的簡訊就一定生活如意,愛情甜蜜,一生好運相隨!

開啟的是吉祥;讀到的是祝福;看到的是平安;迎來的是希望;往下按都是開心;願你每一天都快樂;每個月都順利;每一年都吉祥;祝您七夕情人節快樂!有情人一生幸福!

珍惜每一次相遇,銘記每一次快樂,牽掛每一次分離,享受每一次浪漫,祝福每一份愛情,七夕情人節,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七夕快樂。

漫漫歲月長又長,你我情意纏綿綿。閃閃銀河長又長,你我心意總相投。鵲兒搭橋長又長,你我七夕喜相逢。幸福未來長又長,久久愛意在心頭。

千年的神話演繹著經典的浪漫,長久的期盼等來喜鵲飛舞翩翩。銀河隔開牛郎織女的思念,卻美麗了一份緣。只願相愛的人們:七夕快樂,終成眷屬!

夜已空,引來無數惆悵;月似弓,溝起段段憂傷;星若心,點亮幾多希望;銀河如長江,人在兩旁,簡訊來幫忙:祝有情人終成眷屬!

愛上你我劫數難逃,為你坐愛情的牢,一輩子讓情鎖在我胸口繞;愛上你我劫數難逃,心為你整個碎掉,還不斷迷戀著你的好。

每個清晨夢醒有你,陪我同歡笑的是你,度患難的也是你,這是因為有愛我們才能在一起。情人節快樂!

如果我是玫瑰我將給你芬芳,如果我是太陽我將給你陽光;如果我是鑽石我將給你永恆;如果我是你的愛我將給你我的全部,祝情人節快樂!

生活是詩,也是歌;生日便是它最精彩的華章,最優美的旋律。讓我們共同把歡樂融進每一個詞句、每一個音符!祝你情人節快樂!

天給了我一次愛你的機會!會有多久我不敢想。即使一天或許一年,不管會多長久,我都會珍惜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祝你情人節快樂!

寄情,微風吹過油然記起美麗而甜蜜的回憶,懷念你且祝福你:送你一片真摯的祝福,儲存它,永遠不要忘了我!情人節快樂!

有了你在我身邊,我才知道我是世界最幸福的!情人節快樂!

有關七夕的簡介8

七夕節的故事——超越時空的美麗傳說“牛郎織女”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經過兩千多年的流傳、發展、演變,有各種不同的版本,主要情節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孫女織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織雲彩,也稱雲錦天衣;牛郎是人間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頭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過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訴他,天上織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銀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織女的羽衣,這樣沒有了羽衣,織女就不能飛回天上了,就會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

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

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就會得到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後來有一天,王母娘娘聽說織女“不守天規”,“私奔”凡間,大為惱怒,就派天兵天將捉拿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

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想起老牛告訴他急難時披上牛皮會得到幫助的話,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飛到了天上。就在牛郎要追上織女的關鍵時刻,王母娘娘拔下頭簪,在織女身後一劃,那劃痕就成了波濤洶湧的天河。牛郎再也過不去了。

從此兩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現在牛郎星旁的兩顆小星,稱扁擔星,人們說那是牛郎織女的一對兒女。最後,牛郎織女的真情感動了天上的喜鵲,它們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美麗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橋,讓這對相思一年的夫婦在這一夜相會。

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節——單身女性節

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也是一個提倡男女相親的節日。

民俗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七夕節首先是單身女子的節日。

西北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趙魁夫認為,中國古代,七夕節應該是單身女子最快樂的一天,即使是春節,不少女子都未必可以穿著新衣服去串門,家中一般使喚男子走親訪友,只有在七夕節,古代的單身女子可以著盛裝,大大方方地走出去與姐妹們聚會、玩耍。

“七夕節最早是在西漢的宮廷裡執行的,後來流散到民間。”趙魁夫說,在西漢宮廷,宮女們不可能被提倡任意戀愛,所以七夕節最早的內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們在這一天展示刺繡、針線等手藝絕活。

趙魁夫告訴記者,七夕節流傳到民間以後,被加入了諸如愛情、家庭美滿等願望,甚至還加上了提倡讀書、寫文章的內涵,比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就提到七月七日人人晒書的片段。儘管七夕節各地風俗不同,從古至今一直沒有變的就是以“乞求女子巧慧”為主。

從這個角度出發,趙魁夫認為,七夕節與西方的情人節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古代絕對不允許婦女和丈夫之外的情人有曖昧之情,這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不可能放到檯面上來講。”趙魁夫說,因此有一種說法是,七夕節只應該是未婚女子的節日,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意思。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博士儲冬愛也認為,七夕節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未婚女性的節日”。在近代,珠三角地區確實存在著一批“單身女性”,而她們也確實是乞巧節的主體。但是,這批單身女性的性質有兩種,一種是結婚之後不滿安排的婚姻而回到孃家居住,並終生“不落夫家”;另一種則是所謂的“自梳女”,這類女性一般是在十五六歲適婚時卻不滿封建包辦婚姻,而對外宣告終生不嫁,並從此搬入“姑婆屋”居住。這些女性是近代珠三角獨有的一個群體,她們反抗封建婚姻,用自身的行動來追求獨立自主的婚姻。

有關七夕的簡介9

七夕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夕”是夜晚的意節的由來,七夕就是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 七夕節起源於牛郎織女的傳說。牛郎是個放牛青年,織女是天上的仙女。織女覺得天上沒有自由就來到了人間。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與織女見了面,很快相愛結婚,生出一男一女。可是有一天王母娘娘把織女搶走了。當牛郎擔著兩個孩子到天上追織女的時候,王母娘娘用她頭上的玉簪劃出了一條銀河,這條銀河又長又寬,牛郎過不去,他們就這樣被分開了。王母娘娘只許牛郎和織女每年七月初七見一次面。每到七月初七夜裡,成群的喜鵲都飛來給牛郎織女搭橋,讓他們在橋上見面,這就是七夕節的來歷。

TAGS: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