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業奉獻自我青春發言稿

才智咖 人氣:1.82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需要使用發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發言稿可以提高發言人的自信心,有助發言人更好地展現自己。還是對發言稿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事業奉獻自我青春發言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事業奉獻自我青春發言稿

教育事業奉獻自我青春發言稿1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同志:

晚上好!我演講的題目是:讓青春在奉獻中燃燒。

我,作為一名在共和國太陽照耀下,成長起來的普通幹部,1998年,在為南漳的教育事業奮鬥了8個春秋之後,我幸運地來到了縣委辦公室,這個特殊的工作崗位。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不受磨鍊,難以煉成鋼鐵,在辦公室這個大熔爐裡,使我深深地認識到,青春只有在奉獻中才能燃燒。

辦公室工作是辛苦的。不要說白天有成堆的文字材料;也不要說深夜還在趕印檔案和領導講話;更不要說在放假期間,別人已經休息了,而我們還要工作。大家可曾記得,有多少次,在加了一夜班以後,第二天一早我們又接受了新的任務;大家又可曾記得,有多少次我們在睡夢中被急促的電話鈴聲叫醒,值班的同志說,又要加班了。辛苦是一種磨鍊,辛苦中,我們體驗到了人生的真趣;辛苦中,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辛苦中,我們充實了奉獻的人生。

辦公室工作是默默無聞的。當某項工作順利完成時,人們何曾想到,辦公室的同志在其中付出了什麼;當某個會議勝利召開,人們又何曾想到,小到領導座椅的擺放,都需要辦公室的同志一一做好;當人們拿到精美的檔案和領導講話稿時,人們又何曾想到,這花費了同志們多少個日夜!辦公室的工作就像一隻蠟燭,當人們看到耀眼的燭光時,而總是忘記了燃燒自己軀體的蠟燭。正是在這種奉獻中,我們的工作才得以完成,我們的事業才得以進步。

辦公室工作是光榮的。光榮的根源在於,我們時時處處都在為人民服務。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直接或間接地,在為南漳60萬人民服務,就連我們接每一個,我們的每一個呼吸,每一個語氣,都聯絡普通百姓的心。因為我們深深地知道,我們代表著縣委的形象,代表著辦公室的形象,我們為此而感到無限的光榮。正是寄於這種光榮,我們百倍地努力,忘我地工作;正是寄於這種光榮,我們的同志帶病堅持工作;正是寄於這種光榮,我們的同志把名利拋在腦後。

辦公室工作需要犧牲精神。深夜回家,當我們的同志看見沒人照顧的孩子還躺在沙發上熟睡的時候;當為了一篇文稿,我們陪伴著星星和月亮,用呢咕丁燃燒自己思維的時候;當我們值班,由於忙而不能吃飯被飢餓煎烤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想很多很多。工作本來也是一種生活,如果一種工作讓人失去太多,那麼,擁有這種工作的人就需要一種精神來支撐,這種精神就是:犧牲自己,全心為人。正是寄於這種精神,辦公室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好乾部,正是寄於這種精神,辦公室的工作才無往而不勝。

辦公室工作需要學習精神。辦公室工作是一座山,我們便是那登山的人,而登山的工具就是學習;辦公室工作是一條船,我們就是那划船的人,而學習就是那划船的槳。只有學習才能解決工作中的一切難題,正是在辦公室這種學習的磨礪中,我們學會了電腦,掌握了法律、金融、管理、世貿等知識;正是這種學習,我們學會了做事的原則和方法;正是這種學習,我們的精神更加富有,對未來將更加自信。

辦公室工作需要理解精神。深夜,當我們根據通知的時間要求,必須把電話打到領導家裡的時候,我們需要理解;當我們付出百倍的努力把文稿完成,又需要根據新的思想、新的觀念重寫時,我們需要理解;當我們因為工作被人誤解時,我們更需要理解。理解就像一劑可口的調料,可使原本無味的生活變得生動起來;理解就像一縷縷春風,可使疲倦滿臉的同事變得輕鬆起來;理解就像一位高階美容師,可使略顯蒼老的同志變得年輕起來。多一些理解,多一點幽默,多一絲微笑吧!這樣,我們的工作,將更加高效;我們的生活,將更加精彩。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讓我們向所有在辦公室辛苦工作的同志致敬吧!

教育事業奉獻自我青春發言稿2

一粒種子埋進地裡,生根發芽,會結出顆顆碩果;一顆愛心灑向人間,真誠無私,會贏得顆顆童心。教師,肩負著培養祖國未來這一歷史重任,為了完成這一歷史使命,教師就應具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師愛精神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1991年我從師範學校畢業,又踏進了我的母校。我為我選擇了這個職業而自豪。當我第一次登上講臺,神聖的使命就落在我的肩頭,我要無愧於我的學生!

這些年在學校領導的關心與支援下,在學校老師的大力幫助下,在自己的艱苦努力下,我體驗了失敗與成功的甜苦辣,體味了汗水與淚水的苦,更感受到了教師的那份自豪與幸福。

作為一名教師,我一向都是認真地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一言一行要做學生的表率。在工作中,我一方面積極要求進步,努力學習理論和理論,以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業務水平;一方面又努力做到團結其他各科教師,協助他們搞好班級的教育教學工作,儘可能的去幫助每一位同志。

我曾先後擔任了四個班的班主任,接觸了形形的學生,主要面對的是低中年級的孩子。這些孩子思想單純,模仿力強,可塑性也大。他們對抽象的東西接受能力還不夠強,光憑講大道理和簡單的說教是不夠的,重要的是還要從真誠的關心愛護他們的角度出發,像媽媽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那樣,真誠地把愛傾注在他們身上,才能收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作為一名低年級的班主任,如何能在開學初就培養好學生的一日常規,是一件既重要又困難的工作。在這方面,我採取了多種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如編兒歌、順口溜——————比如教育學生上課時要做到:“上課時,坐正直,手背後,腳放平,眼望老師認真聽。要想說話先舉手,經過允許再開口。回答問題聲洪亮,老師同學把我誇。”這種方法易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也便於學生按要求去做。

當有人違反了紀律時,我就引導大家共同進行討論,“他這樣做為什麼不對?今後該如何去做?我們怎麼幫助他?”通過討論,讓犯錯誤的同學懂得:為集體做好事光榮,為集體摸黑可恥。這樣使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大家的監督下,儘快改掉缺點。開學僅一個多月,我們班的學生無論課上、課下、——————都能做到遵守各項要求,受到了學校各科老師的一致好評,在學校舉行的各項評比中均取得了好成績。

接受最終的職責使教書育人。作為教師,只有去關心學生,贏得學生的心,才能做到真正的“育人”。這一點表現在對待個別生的問題上,就更為突出了。

我曾教過這樣一名學生,他的學習、紀律都很差,經常不完成作業,對班集體的各種活動毫不關心,還多次和同學打架。通過家訪我瞭解到,他和父母的關係也不大好,平日對家長不理不睬。批評他,他就同父母對吵。為此他的母親很傷心,一提起兒子就掉眼淚。我對此也很內疚,總覺得作為教師我有責任協助家長教育好每一個孩子。我曾嚴厲地批評過他,也曾耐心地勸導過他,可都未能見效。批評——只會讓他產生牴觸情緒;放縱——將來會不可收拾。經過觀察,我發現他很孤獨,課間總是自己玩兒。於是我又主動去找他談話、聊天,有時還和他一齊做些遊戲。在交流中,我逐漸瞭解了他的內心:他不是沒有上進心,只是他地自卑感太重,總怕同學們嫌他地學習成績差,瞧不起他。班級的各項活動他不是不願參加,而是怕做不好會聽到同學們的諷刺;和同學們打架,也是想掩飾內心的自卑——————要想幫助他改正缺點,首先就要增強他的自信心,培養他的學習興趣。於是,我一方面與他的家長取得聯絡,勸他們多看孩子的長處,採取多表揚少批評的方式來教育,以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我又同其他科任老師商量,共同幫助他進步。在學校裡,我試著多給他一些表現的'機會,發現一點兒進步,就給予表揚,鼓勵他繼續努力。在學習上,我常利用業餘時間給他補課,動員班中的小幹部來幫助他、督促他,使他品嚐到學習的樂趣和集體的溫暖。這樣,他對學習的信心逐漸增強了,成績也有了提高,和同學們的關係也變得融洽了。

冬季的一天下起了大雪,中午放學時他的母親推著自行車來學校接他,對我說,孩子前幾天扭傷了腳,天下雪路滑,怕他路上不好走。我扶著他上了母親的自行車,目送他們離開學校。我感到這不正是一個為孩子和母親溝通的好機會嗎?下午,我立即找他談話,讓他理解到人世間母愛的偉大,讓他體會到媽媽對他的關心,而作為孩子也應該處處尊敬父母,理解父母。這一次的體會對他觸動很深,他哭了,動情地對我說:“老師,我知道該怎麼做了!”事後,他的母親告訴我:“老師,我真想不到,我地孩子也會關心我們。”原來,他回家後,馬上為母親倒了一杯水,說:“媽媽,您苦了!”從此以後,他和母親的關係改變了。

當我接新班不再教他時,他特意找到我,悄悄對我說:“老師,我真想永遠跟著您!”現在,他已經上了國中,在班中還是個表現不錯的學生。

作為教師,對學生只有愛之深,才能管之切。我在日常對學生的教育中,總是先創造一個有利於教育的良好心理氣氛,使學生感到溫暖和親切。

班中有個挺漂亮的女孩子,卻經常拿同學的東西,弄得大家都不愛理她。她得父母為此很生氣,可無論打罵,孩子得毛病卻總不見改。女孩兒得母親氣得要用砍下她得手指,而她的父親也覺得有這樣的女兒太丟臉,不再好漢理她。眼見著漂亮的小姑娘沉默了,臉上也失去了以往的紅潤。我找到了班中的小幹部,告訴他們同學有錯誤是要幫助,兒不應嫌棄。動員大家主動找她作朋友,和她一起遊戲。由於她的父母都再地方上工作,平日沒有時間到校來交流,我就利用晚上去她家家訪,告訴她不要因為犯過錯誤就抬不起頭,只要改正就是好學生。同時我也開導她的父母不要過於焦急,以免傷害到孩子,我們應共同配合,幫助孩子改正。在學校裡,我和同學們都主動與她接觸,使她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信任。有時,我有意讓她去為大家開門、鎖門,或是幫老師拿些東西。看著我信任的眼光,她也總是認真地完成每一次任務。現在她已轉到了城裡地一所國小,在那裡擔任班中的中隊長。前不久她寫信給我:“老師,我在這裡很好。但是我很想您,很想我們班的同學——————”愛是在師生親密交流中產生的。只有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他才能接受你,喜愛你。師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國小生離開父母走進校門後,教師成為他們最親近的人,他們所需要的也正是老師的愛。在孩子眼中,老師哪怕是點點頭、笑一笑,都會被看作是一種信任、一種鼓勵、一種愛;作為老師哪怕是給他們釘一下釦子、縫幾針衣服,其效果也遠勝於他們的母親。

我遇到過一個叫張亮的男孩兒。他和父親生活在一起,母親早年離開他們走了。他的父親是一名普通的職工,經常需要加班,一個人帶孩子很不容易,經常是丟三落四。再看看孩子,不是頭不梳臉不洗的來上學,就是衣服缺少鈕釦。當我瞭解到這一情況後,就主動地去關心、照顧孩子。每天來到學校,我總是幫他把頭髮梳好,整理好個人衛生。孩子在家把衣服劃破了,沒敢告訴爸爸,自己用膠布粘上。我看見後急忙取來針線,細心地幫他縫好;有時他的父親因為加班,不能給孩子做飯,我就把他領到自己家來吃飯。天晚了,就讓孩子睡在這裡;孩子生病了,我從家中取來品給他吃,還買來水果去看他——————時間久了,我和張亮之間架起了一座感情地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