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禪的佛語經典語錄

才智咖 人氣:3.92K

世上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並無自性,所謂“緣起性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收集的關於悟禪的經典佛語語錄,歡迎大家的閱讀。

悟禪的佛語經典語錄

【悟禪的佛語經典語錄】

1、 亦復如是者、是標明、受想行識、與前色字、合為五字、一體也、五字者、五蘊也、五字、五則者、亦名五陰。亦復如是者、五蘊、五則、亦如是也、如是者、五蘊、五則、非一非二也。非一者、色、受、想、行、識、五則、五義也。非二者、其五蘊、五則、即是一體也、一體者、喻人身、與兩手、兩足、合為一體也、所謂一體者、非一非二也。我等參者、理當、一體皆空也、方為、五蘊皆空也。集 句。亦 復如是者 、如是 修、如是行、如是悟、如是證、如是本末一體、即無有不清淨、之處。清淨者、空五蘊也、能空五蘊時、其他諸行、不空亦空盡矣。 ——滌華禪師 《心經註解》

2、 受是接受(二)想是妄想(三)行是行為(四)識是識別(五)與前色字、合併為伍、其名為、五蘊、其號為五陰。五陰者1、色者、倘見諸色時、心無迷惑、在無迷惑中、無貪、無愛、無取、無舍、是名色空2、受者、若遇諸受時、非義勿受、弗以道性者、勿受、受無愛相、是名受空3、想者、真心無相、亦無想執、更無推測、本無希望、即無我相、是名想空4、行者、若一舉一動、一勤一止、以及、知覺、無 汙其心 、無動其 意、其 心若水、其意如山、其名為識空。集句。受相行識、與色為伍、即名為五蘊、倘無、人我是非、即名、為空、倘時時如是、即名到彼岸。倘空五蘊、即得其綱、所謂綱舉目張。綱舉者、真心明也、目張者、本性見也、明心見性之人、弗得其果、弗證其道者、弗可能也。 ——滌華禪師 《心經註解》

3、 空即是色者、真空能含、永珍、其永珍者、皆是真空之中、而顯也。凡夫倘能、空其心、即不名為凡夫也。空心者、何能無四相、能空五蘊、與眼之所見、耳之所聞、鼻之所嗜、舌之所嘗、身之所觸、意之所感、識之所別者、見如是等、而不生其心者、其名為、能空其心也。而不是、不見、不聞、不嗜、不嘗、不觸、不感、不別者。而是、無染、無住、無能動其心也、倘能如是、即證得三果之人也。 ——滌 華禪師 《心經 註解》

4、 空者、是真空也、真空者、有靈有覺也。而不是玩空者、玩空者、空無靈覺也、真空能含一切、一切不礙真空。所謂真空、能含妙有、妙有能顯、真空、之德、之用、之靈也。 ——滌華禪師 《心經註解》

5、 色者、多種顏色也、色者、多者、多種、多類、之別也。色者、是某心內、分別、諸眾生相中、多類之別也、色者、凡是、有形有相、有動、有止者、其性皆不離、其色也。以及妄念、與欲性、亦復如是、總名為色也、甚至舉心動念、行住坐臥、生活之中、皆有色性也。 ——滌華禪師 《心經註解》

6、 舍利子、三個字1、是佛大弟子中、之一也2、是佛在般若會上、呼名提字、以彼而作、代表之人也。使彼遺留是經、度諸有情也、有情者、有七情也、度有情者、是斷有情也。七情者、喜、怒、哀、懼、愛、惡、欲、也。集句。舍利子、複名、舍利弗者。按理解之、是如來、頭頂中、紅色高起、舍利子也。寄名取義、而使我等、得入般若門、而進般若室也、即坐般若座、而行般若道、即用般若、之大 用也。 ——滌 華禪師 《心經註解》

7、 度者、從此岸度到彼岸也。度者、經過其度者、從苦厄處、度到常樂我淨之處。度者、度出我等、出此生死海也。度者、使諸眾生、出此五陰之獄、直赴無為之大道、而到究竟、之彼岸也。度者、度我離欲離妄、真心歸覺地也。 ——滌華禪師 《心經註解》

8、 “照見者、而不是眼見也、亦非非眼、”以回光反照、照明自心“空”。觀自在者、其意若似也、所謂、修菩薩行讀恆時、行讀形菩提道者、必須回光反照、反照自心、之中、所見五蘊、空是不空。五蘊不空者、生死不空也、生死不空者、即生死不能了也。五蘊空時、生死亦空也、生死空者、是不生不死也。 ——滌華禪師 《心經註解》

9、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滌華禪師 《心經註解》

10、 論理。觀者、以自心眼、反觀本覺、真心之中、有無塵相否。有塵相者、即當、舍之斷之、“滅之”絕之。無塵相者、即為真心也。真心者、到彼岸也。觀者、喻立大圓寶鏡之前、當知、寶鏡之中、之人是誰。亦名、回光反照、照明本心也。 ——滌華禪師 《心經註解》

11、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夫心經者、真心大道也、真心、無遍、無不遍、大道、無到、無不到、所謂、在無無之中、真心明也、大道見也、然而、明無明相、見無見執、在無相、無執中、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不覺、故名、為大覺、大覺者、覺三世、非三世、亦非非三世、覺十方、非十方、亦非非十方、在非非中、覺性圓已、道心成矣、亦無圓成相、是名為如來 ——滌華禪師 《心經註解》

12、 讓你煩惱的人,是來幫你的;讓你痛苦的人,是來渡你的;讓你怨恨的人,是你生命的貴人;讓你討厭的人,是助你成長的;因為,凡是你所抗拒的事物,其實都是你自己的側面,是另一個你自己。

13、 人生好比一條長長的路,命運之神會為每條路都設定一些障礙,只不過有的設在路前端,有的設在路後端。若把人生拉長看,就會發現命運總體是公平的。不要在逆境的時候悲觀絕望,前面也許就是一馬平川,也不要在順境的時候得意忘形,前面也許暗礁密佈。

14、 心清淨故世界清淨。心雜穢故世界雜穢。我佛法中以心為主。一切諸法無不由心。 注:心若清淨,則世界清淨。心若染汙,則世界染汙。所以,佛法以心為關鍵,世間萬法,都是由自己的心變現。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15、 人生中難免遭遇痛苦,生起煩惱,但我們不必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牆上的'幾個墨點不放,黑暗就會佔據你的視野。同樣的道理,如果總是粘著於生命的某些片段,就會讓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過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種放生。

16、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雜阿含經》

17、 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 ——鳩摩羅什 《金剛經》

18、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鳩摩羅什 《金剛經》

19、 我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鳩摩羅什 《金剛經》

20、 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鳩摩羅什 《金剛經》

21、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鳩摩羅什 《金剛經》

22、 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靜,即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鳩摩羅什 《金剛經》

23、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佈施,若復有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鳩摩羅什 《金剛經》

24、 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 ——鳩摩羅什 《金剛經》

25、 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鳩摩羅什 《金剛經》

26、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鳩摩羅什 《金剛經》

27、 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鳩摩羅什 《金剛經》

28、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個是最出名的四偈。 意思是: 世界上一切有所作為的事物,都如夢如幻,如水中的汽泡, 如鏡中的影子,如早晨的露水,太陽出來後就會消失;如同閃電一般, 瞬息即逝,對於一切事物,都應這樣看待。 ——羅什 《金剛經》"

29、 金剛經中關於四句偈,歷代註疏者的猜測大概有這麼一些: 一是第五節中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二是第二十六節中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三是第三十二節中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最近還有研究者根據佛陀之言,認為四句偈是:“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

30、 世上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並無自性,所謂“緣起性空”。

31、 萬物非有非無,而又非非有非非無;中道不片面,而又非不片面。 《大藏經卷四十五》

32、 傳說惠能就因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經文而開悟。 ——鳩摩羅什三藏法師 《金剛經》

33、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是本經總題。含義即是以金剛般的無堅不摧、無障不破的般若智慧對治一切虛妄執著,達到對實相的理解,得到解脫,到達彼岸。 ——鳩摩羅什三藏法師 《金剛經》

34、 “隨其心靜,則佛土淨”。 ——慧能 《壇經》

35、 “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慧能 《壇經》

【佛語經典語錄】

1、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2、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3、悟心容易息心難,息得心緣到處閒。

4、若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5、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6、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7、不可說。

8、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9、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1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12、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13、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14、一切皆為虛幻。

15、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16、三世諸佛以自心為本師。

17、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練;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

18、不見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時時現前,煩惱塵塵解脫。

19、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

20、卻物為上逐物為下,此乃是學道省力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