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5篇

才智咖 人氣:1W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5篇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1

今天我看了《我和我的父輩》後,終於知道是什麼樣的人讓中國變的如此強大。這樣的人冒著生命危險為祖國火箭發射做研究,為了百姓奉獻出自己親人的,讓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敢於創新、不放棄的!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敢於創新的人。有一個外號叫“鴨先知”的人,他要把廠裡很多的藥酒賣出去,但是不管怎麼樣都賣不出去。於是他想到了在電視上做廣告。然後他就自己出錢出力,找人找膠片。最後終於在電視上播出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條電視廣告。

鴨先知先生總說:“春江水暖鴨先知,要做就做第一隻探水的鴨子。”在我看來,我不僅要做第一隻探水的鴨子,還要做第一隻下水的鴨子!

鴨先知先生是個樂觀的人。失敗了,不氣餒!別人不理解,他也不生氣。沒人支援,他也能理解。我以後也要做一個樂觀的人,不拘小節的能換位思考的人。我更要做一個不放棄的人。如果我畫畫總畫的不好,也不會生氣。如果我作文寫的太慢,也不會逃避。當我走在設計師的路上時,會迎難而上,絕不放棄!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2

今日,觀看完《我和我的父輩》後,我的內心感受諸多。

《我和我的父輩》該片由《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個單元組成,以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為歷史座標,通過“家與國”的視角描寫幾代父輩的奮鬥經歷,講述中國人的血脈相連和精神傳承,再現中國人努力拼搏的時代記憶。

《乘風》影片取材於抗日戰爭時期一支戰功卓著的鐵騎隊伍——冀中騎兵團,他們為保護群眾撤離,拼死抵抗日軍,電影描繪了一組騎兵團與冀中人民共同抗擊日寇侵略的軍民群像。

《詩》以1969年我國研製長征一號火箭、發射首顆人造衛星為背景,以一個普通航天家庭為切口,展現父母一輩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航天精神,以此向中國航天人致敬。

《鴨先知》取材於中國第一支電視廣告誕生的背後故事。生長於上海的徐崢再次聚焦上海的弄堂生活,以此致敬改革浪潮中敢為人先的父母一輩。徐崢飾演的趙平洋將和韓昊霖飾演的兒子“鼕鼕”一起成為這場創新浪潮的關鍵人物。

《少年行》機器人“邢一浩”肩負特別使命從20xx年回到20xx年,邂逅了懷揣科學夢想的少年小小,兩人意外組成了一對臨時父子。在機器人老爸的影響下,少年小小將堅定地追求科學夢想,少年強則國強,偉大夢想、科技創新精神在這對“父子”間實現傳承。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3

愛國是一種崇高的情感,愛國是一種神聖的職責,愛國是一種偉大的情懷。同志說:“我榮幸的以中華民族一員的資格,而成為世界公民,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的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我們是龍的傳人,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祖國。

熱愛祖國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而是要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去的。

老革命家吳玉章,年輕時東渡日本留學。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國貧弱,日本帝國看不起中國,在懸掛的萬國國旗中,故意不掛中國國旗。為了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吳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學生向學校當局嚴正提出抗議:必須立即向中國學生道歉並糾正錯誤,否則,就要舉行課和絕食以示抗議。學校當局在中國愛國留學生的強大壓力下,只得認錯道歉。

1946年,美國某大學以優厚的條件聘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為終身教授。但他回答說:“為了抉擇真理,為了國家民族,我要回國去!”終於帶著妻兒回到了北平。回國後,他不僅刻苦致力於理論研究,而且足跡遍佈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譽為“人民的數學家”。

此外,還有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生物學家童第周,核物理學家錢學森,高能物理學家張文裕……他們個個都滿懷愛國之志,為國家的復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用實際的行動來體現我們的愛國熱情,來為祖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4

從影院出來與琪涵告別,端著一杯冰淇淋自己走在回去的路上,一邊走一邊留意有沒有可惡的毛毛蟲掉到頭上,腦子裡想的是電影的很多片段。

《我和我的父輩》是與《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一系列的。只要這一系列出了新電影,那麼必定會賺足我不值錢的眼淚。

這部電影的虐心點似乎更為細膩,是真正的展現出家與國的關係,每一位父親都是一個家庭的重要成員,你大可以想象一下電影裡的家庭若是你的家庭,會有多麼痛心。

他們都是普通人,然而這些父親們的肩頭卻擔著太多的責任與角色,他們有的承擔著對祖國事業的忠誠,卻無能為力給孩子更多的陪伴與愛。更多的是有著偉大高尚的精神品質,那是讓人動容的`奉獻、堅忍、無私與默默無聞的愛,這些品質無不感染著他們的孩子,這是交雜著作為一位父親和巨大責任的矛盾。

為了人民毅然地選擇犧牲,而他已虧欠了兒子太多;他,他們甘願瞞下去,哪怕留下等待他們的孩子。都是父親們隱忍無言又無堅固的內心。父輩們劈波斬浪,踏遍荊棘與荒漠,在本貧瘠的地方開闢道路,讓他們的後輩接力,承著自己的精神讓未來開滿鮮花。

不知他們的孩子有沒有恨過他們,他們融入人群又是怎樣的渺小和平凡——但至少,至誠的心得以相見,父愛的山未移,扛過的責任未變,父輩足夠偉大。

電影裡不乏笑點,卻也讓人無助地感到心痛。

我和我的父輩觀後感5

在國慶假期,我和媽媽一起去影院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分為四個單元:《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乘風》篇了。

《乘風》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冀中騎兵團從馬乘風的電報中得知,騎兵團因叛徒投敵,暴露了位置。為了掩護集中區機關並且安全轉移留在村子裡的老幼婦孺,騎兵團以一敵百,在懸殊的火力下拼死衝殺,牽制敵人的進攻,硬是以傳統的騎兵戰術生生撕開了一道缺口。

我想,全天下的父親都是這樣的吧。團長馬仁興也不例外,更是讓我產生了一種敬佩。在劇中,他為了顧全大局,想到了利用敵軍可以定位他們的漏洞,成功支開了他們,是日軍去尋找外出的馬乘風四人。馬乘風等人光榮犧牲。這位父親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忍痛犧牲了自己的兒子。可他平時並沒有表現出對兒子的疼愛。這次,他哭的像個孩子。都說父愛如山,這部電影不僅為我們體現了父愛的偉大,還完美的展現了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父親形象。

我的爸爸平時並不善於言語表達對我的愛,但只要遇到了困難,他就會挺身而出,保護我們。

我們的父輩給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而我們也要不負韶華,努力學習,讓我們的子孫過上比現在更好,更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