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觀後感1000字

才智咖 人氣:2.55W

海洋觀後感篇一:海洋觀後感

海洋觀後感1000字

《海洋》 觀後感

《海洋》是法國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在《微觀的世界》、《喜馬拉雅》、《遷徙的鳥》之後,再一次把深情的目光化作美好的鏡頭,投向了廣袤無垠的大海,花費巨資耗時五年拍攝完成的一部為我們展示了海洋生態的瑰麗畫卷的鉅作。

海是人類生命的搖籃,見過海洋的人都會被海的美所折服。無論是風平浪靜時,海的柔情,抑或是驚濤駭浪時,海的激昂。甚至在夜晚,黑暗也無法掩蓋海洋的美麗,而更顯出一番深邃的意境。海洋的浩淼無窮,每一種姿態的美都如此震撼,文字是難以言盡的。甚至當你以不一樣的心情去觀賞時,海洋所表現的姿態,也是截然不同的。

佔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海洋的形象從來都是壯美和神祕的,在它的面前,一切自然的形態和人類文明的痕跡都顯得渺小無比。在人類已探知的宇宙範圍之內,唯一能孕育生命的就是地球這顆藍色的星球,而海洋則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地。

然而在廣闊的宇宙中,地球不過是空氣中的一粒微塵,鮮活而渺小,海洋就是這個生命體的血脈。海洋中那些色彩斑斕的生命在鏡頭下蹁躚起舞,互相競爭,述說著生命之強和生命之美。

《海洋》通過詩化的鏡頭和優美的配樂,為我們展示了大海中各種美麗的生命形態: 那巨大的沙丁魚群,在鯊魚的追趕下,疏密有致的排列組合,迅速地變幻出各種狀態的美;又如那成千上萬的海鳥,如箭雨般扎進海水中捕食的健碩之美;再如那成群結隊的海獅,被鯊魚追趕捕食而後為同伴的陣亡而閉目哀歌的悲涼之美……那些天堂般純潔的水母群,那些跳出海面歡呼雀躍,在空中翻轉舞動的海豚,那身形龐大卻遊姿優雅的鯨群……每一種生命的美都可以讓在陸地居住的人類歎為觀止。

大到鯨魚,小到微生物,從海濱天空到洋底深處,從南極到北極,各種生命形態既有合作也有競爭,合作演示著自然的奇蹟,競爭彰顯著進化的艱難。奇妙之處,令人意趣盎然,艱難之處讓人心生感動。從大到小,從小復大,《海洋》已把生命和自然述說的唯美而動人。

人類常說的“大魚吃小魚”在這裡得到了純生態角度的展示,海洋生物的捕獵與生存的過程甚至比好萊塢故事片還要驚心動魄。正是通過對這種海洋生態的展示,生命的含義從海洋生物延伸到海洋本身。

其實海洋的美麗遠不止於此,人們很難全方位觀賞到海洋之美。而在《海洋》播放的一百分鐘裡,我卻被輕而易舉地帶進了海洋的世界,海的唯美、海的靈動、海的柔軟、海的深沉。各種姿態,穿過螢幕,透過眼球,傳達至我的腦海,竟遲遲難以忘懷。這一切,看在我們的眼中,不過是一個個震撼的畫面,而對於海洋生命來說,它們是有著喜怒哀樂的。它們也處在這樣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動物們的捕食雖然殘忍,但這是它們的生物鏈,自然之規則不可逆轉。我們且悲且嘆之,但它們的世界,我們是無權干擾的。正如小海龜與禿鷹的故事一樣,遊客不忍禿鷹吞食打探敵情的小海龜而出手相助,最後導致一大群小海龜接收到錯誤的資訊而慘遭鷹群吞食。動物們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人類若任性伸出援助之手,終將違背初衷。即便如此,好心做錯事猶可饒恕,而有些人類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對海洋生物痛下殺手。隨著人類的入侵,海洋垃圾一再的驅趕著海水中的居民。不僅如此,圍獵、殺戮、剖屍、解體……似乎要等那深藍的海水被染得鮮紅,人類才能停下那充滿血腥的雙手。這將是怎樣一種悲哀?導演在影片前段部分締造的如夢如幻的奇妙世界,在人類狠心地將獵捕的鯊魚去鰭切尾,然後扔回海底苟延殘喘的那一瞬間,支離破碎了。那也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啊,人類怎能對它如此殘忍!在這強烈的對比下,導演喚醒了人類心底的良知,是的,這讓我們刻骨銘心。除了心靈的震撼之外,我想更多的,應該是反思。

嚴重的汙染,氣候變暖,以及商業利益的驅動,勢必導致南北極航線的開闢,而人類足跡所到之處就是海洋生物的災難,大海中最後的一片淨土或許從此不再。想到在自然面前人類如此渺小的存在卻可以這樣隨意的去改變世界的面貌,而那些和我們同樣古老的物種卻只能任由宰割,它們還沒緩過神來,幾千上萬年的存在就已經被我們改造的面目全非了,影片後面部分那隻海豹在昏黃的海水中圍著沉在海底的一輛廢棄的購物車游來游去的鏡頭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是好奇?是無助?還是在控訴?

人類以無與倫比的力量對鯨魚、鯊魚和海豚肆意獵殺,一張張冰冷的漁網隔閡了我們善良,一隻只鋒利的漁叉刺穿了我們良知。被漁網捆著的魚,無法動彈,靜靜的等待死亡。被漁叉刺中的魚,流淌著鮮血,拼命的掙扎。被割掉魚鰭的鯊魚被丟進了海里,它努力的想要遊走,卻慢慢的沉入海底。他們無助的眼神,悲鳴的哀叫。沒有人看見,也沒有人聽見。投下的圍網困死了無數生命,也染紅了整個海洋.

海洋觀後感篇二:《海洋》觀後感

《海洋》觀後感

作者 A10財務2 鍾悄悄 (641140)

【摘要】:

繼《喜馬拉雅》、《遷徙的鳥》和《微觀世界》後,生態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再次叩開另一個奇異的生命空間的大門,以鏡頭記錄下生命靈動的自然痕跡,一一向我們展現了那個神祕奇幻、驚心動魄,既強大卻又脆弱的世界的面貌。該紀錄片《海洋》耗時五年,耗資巨大,拍攝了150多個物種,可謂是史上投資最大的紀錄片,也是借攝影機書寫的又一部自然史詩。《海洋》不僅科普了我們稀少的海洋生物知識,更以細膩的筆觸,讓人同喜同悲,傳遞了“珍愛生命、保護海洋”的偉大主題。現為了更好的瞭解那些生活在海洋裡的奇特生物,解讀紀錄片《海洋》的深刻主題 ,特藉此部紀錄片鉅作深入探索,重新拾起我們曾經一度遺忘的對“生命之重”的敬畏,也重新審視在這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的選擇與行為,實踐可持續的發展觀。 【關鍵詞】: 海洋; 海洋生物; 生命; 環境保護; 可持續發展

翩然起舞的成群的水母,輕柔舒緩,模樣優雅,因為那是在它們的家園;雀躍高亢的活力的海豚,穿梭碧海間,生機勃勃,因為那是在它們的家園;密密麻麻的沙丁魚群,自由靈活,陽光折射入海,一片銀光,晃眼的美麗,因為那是在它們的家園??你可知什麼是海洋?我想那便是海洋:關乎生命,關乎自然,關乎遨遊,充滿活力,浩瀚的藍。

1.關乎紀錄片《海洋》

紀錄片《海洋》是法國導演雅克·貝漢與雅克·克魯佐德深入這個人類鮮有所知的卻又佔地球表面 70.9%的神祕“藍色領域”,耗時五年,耗資5000萬歐元,動用12個攝製組、70艘船,在全球50個拍攝地,超過150個物種被拍攝,超過500小時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關素材,是史上投資最大的紀錄片,是借攝影機書寫的又一部自然史詩。

圖1-1

這部電影據說是史上最為燒錢但卻也震撼無數人的紀錄片,以其獨特的視角與先進的技術探祕海底,在其中整整90分鐘的電影中,沒有一位演員,卻以各種不同角度的鏡頭帶領觀眾遨遊在那片美麗的海域;而其中僅6分鐘對白,卻又能讓你化身海底魚兒反觀人類世界,感受開懷、驚歎、悲傷的豐富情緒,直至淚落??

無論從哪方面來講《海洋》這部電影無疑都是成功的,一方面它的商業收入已超過了投資,另一方面,看完這部電影得人大多都深受震撼,產生一些很複雜的情感,它就是以這份獨特的感染力將“珍愛生命,保護環境”的主題傳遞到了每一位觀眾的內心深處。

2. 生命的震撼——記錄片《海洋》中的那些生物

從紀錄片的角度來說《海洋》是一部獨特的紀錄片:沒有大量對海洋生物的解釋,而是主要著眼於情感的傳遞。但有一點它和其他的紀錄片一樣的,在120分鐘中總共出現了150多種海洋生物,短焦鏡頭下那些鮮活的生命展現著它們的生活紀實,讓我們親眼見到那些不屬於我們這一物種只屬

於它們的生活,也讓我們走近屬於它們的世界。 現為了更好的解讀紀錄片《海洋》,特選出其中出現過的十二種較為特別的海洋生物,帶大家共同瞭解這些海洋居民。

2.1 大西洋竹筴(mackerel)

圖2-1

大西洋竹筴

英文名: mackerel;日語稱:あ じ (アジ)也稱馬鯖魚

特點:屬鱸形目,鯖科,鮐屬。廣泛分佈於我國沿海及朝鮮、日本沿海等水域。這種魚為中上層洄游性魚類,游泳迅速,喜歡結群聚集,有趨光特性。 最大體長70釐米,重2公斤,棲息深度從表層至600米,常密整合大群,屬大洋性商業魚類。 2.2 印太水孔蛸 (Tremoctopus violanceus)

圖2-2

印太水孔蛸

英文名:Tremoctopus violanceus

俗稱 毯子章魚(blanket octopus)

特點:屬軟體動物門,頭足綱,二鰓亞綱,八腕總目,八腕目,無須亞目,水孔蛸科,水孔蛸 屬 ,毯子章魚有極高的兩性異形。雄性2.4釐米長,雌性超過2米。雌性的長度是雄性的100倍, 重超過4萬倍深度從表層至600米,常密整合大群,屬大洋性商業魚類。

2.3 長吻原海豚(Spinner dolphin)

圖2-3

長吻原海豚

學名:Stenlla longirostris (Gray,1828) 英文名:Spinner dolphin 別名:長吻海豚、飛旋海豚

特點:原海豚中喙最長的,背鰭位體背中部,前緣微後傾,後緣稍凹進。尾鰭缺刻深。背部藍黑色,體側淡,腹面白色,眼至吻突前基與眼至鰭肢各有一條黑色帶,上頜黑灰色,下頜腹面白色,喜歡數十隻到數百隻的叢集活動,性情活潑,喜歡躍出海面空中旋轉。 2.4 太平洋黃金水母(Chrysaora fuscescens)

圖2-4

太平洋黃金水母

英文名:Chrysaora fuscescens Sea nettle

特點:金黃色傘徑可達1米,大多小於半米,白色螺旋狀息肉和24條褐紅色觸手可長達3.64-4.6米,有毒刺。

2.5 班刺魨(Diodon holocanthus)

圖2-5

六班刺魨 英文名:

Diodon holocanthus

Long-spine porcupinefish

特點:身體能鼓脹成球狀,密佈棘刺小黑點,有6塊深褐色大斑,體長可達50釐米。

2.6 褐背蝠鱝(Mobula tarapacana)

圖2-6

褐背蝠鱝 英文名:

Mobula tarapacana Box ray

特點:屬軟骨魚綱、蝠鱝科,蝠鱝最具特色的一個習性是它那“凌空出世”般的飛躍絕技。

2.7 大白鯊(Great white shark)

圖2-7

英文名: Great white shark

拉丁學名:Carcharodon carcharias 別名:噬人鯊

特點:屬鯖鯊科,或稱鼠鯊科,大型進攻性鯊魚,身長6-7米,它可以保持住高於環境溫度的體溫,人類和虎鯨是大白鯊唯一的天敵。

2.8儒艮(Dugong dugon)

圖2-8

儒艮

英語名:Dugong dugon

俗稱美人魚,是世界性珍貴獸類,人們極少見到。

特點:食草性動物,大都以海藻、水草等多汁的水生植物以及含纖維的燈心草、禾草類為食。身體呈紡錘型,最大身長4.16米,它與海牛明顯的區別是尾鰭,儒艮尾鰭是Y型尾,海牛是園型尾。

海洋觀後感篇三:海洋觀後感

《海洋》觀後感 ]海是人類生命的搖籃,見過海洋的人都會被海的美所折服。無論是風平浪

靜時,海的柔情,抑或是驚濤駭浪時,海的激昂。甚至在夜晚,黑暗也無法掩蓋海洋的美麗,

而更顯出一番深邃的意境。每一種姿態的美都如此震撼,文字是難以言盡的。除非親眼所見,

否則難以想象。

其實海洋的美麗遠不止於此,人們很難全方位觀賞到海洋之美。而在《海洋》播放的一

百分鐘裡,我卻被輕而易舉地帶進了海洋的世界,海的唯美、海的靈動、海的柔軟、海的深

沉。各種姿態,穿過螢幕,透過眼球,傳達至我的腦海,竟遲遲難以忘懷。然而《海洋》帶

給我的,除了超美的視覺震撼,更多的則是對人類殘忍行為深深的反思。 《海洋》由法國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執導,花費巨資耗時五年拍攝完成。片中的每一

個畫面都唯美細緻,堪稱完美。影片由一個第一次見到大海的小男孩提問而展開:這就是大

海?大海是什麼?我想,如果是我,我也無法回答。海洋的浩淼無窮,確實是難以用言語表

達的。甚至當你以不一樣的心情去觀賞時,海洋所表現的姿態,也是截然不同的。 《海洋》

的前半部分,以展示海洋生命的多彩絢麗為主,譬如那巨大的沙丁魚群,在鯊魚的追趕下,

疏密有致的排列組合,迅速地變幻出各種狀態的美;又如那成千上萬的海鳥,如箭雨般扎進

海水中捕食的健碩之美;再如那成群結隊的海獅,被鯊魚追趕捕食而後為同伴的陣亡而閉目

哀歌的悲涼之美??這一切,看在我們的眼中,不過是一個個震撼的畫面,而對於海洋生命來

說,它們是有著喜怒哀樂的。它們也處在這樣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動物們的捕食雖然殘忍,

但這是它們的生物鏈,自然之規則不可逆轉。我們且悲且嘆之,但它們的世界,我們是無權

干擾的。正如小海龜與禿鷹的故事一樣,遊客不忍禿鷹吞食打探敵情的小 海龜而出手相助,最後導致一大群小海龜接收到錯誤的資訊而慘遭鷹群吞食。動物們有

自己的生存方式,人類若任性伸出援助之手,終將違背初衷。即便如此,好心做錯事猶可饒

恕,而有些人類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對海洋生物痛下殺手。 在《海洋》的後半部分中,導演鏡頭一轉,唯美和諧的海洋生態不復存在。隨著人類的

入侵,海洋垃圾一再的驅趕著海水中的居民。不僅如此,圍獵、殺戮、剖屍、解體??似乎要

等那深藍的海水被染得鮮紅,人類才能停下那充滿血腥的雙手。這將是怎樣一種悲哀?導演

在影片前段部分締造的如夢如幻的奇妙世界,在人類狠心地將獵捕的鯊魚去鰭切尾,然後扔

回海底苟延殘喘的那一瞬間,支離破碎了。那也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啊,人類怎能對它如此殘

忍!在這強烈的對比下,導演喚醒了人類心底的良知,是的,這讓我們刻骨銘心。除了心靈

的震撼之外,我想更多的,應該是反思。 影片最後提出了疑問:難道有一天,真正的自然風光會消失麼?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

圍繞我們身邊的將是代替活生生的動物們的標本,被儲存在動物園或巨大水槽中的人工的世

界,而那樣的世界,僅僅是永遠失去的生物多樣性的一個縮影而已。 雅克·貝漢說:“我拍攝的這些自然紀錄片,本質上和政治片其實沒什麼不同,它沒有說

教,也沒有對白,只是通過展現自然之美,讓觀眾自己感受到教育。”當然,我們不用僅靠幾

部紀錄片就來完成教育,就像人不能靠不吃飯、不生產來保持低碳一樣。同樣也不能讓那些

殺害海洋生命的人消失,人類能做的,只是用這些震撼人心的畫面來教育他們,感化他們。海洋是人類的母親,她孕育了我們,也孕育了其他的海洋生物。假如人類還是如此不顧

一切的破壞海洋生態,在海洋母親的眼中,這無異於看著孩子們在互相殘殺啊,這是多麼 地殘忍。人類應該反思的,就是不讓這樣的殺戮悲劇繼續在海洋中上演,這應該也是拍

攝者和觀影者共同的心願吧。是的,地球不僅僅屬於人類,那是所有生物共存的地方。篇二:

海洋觀後感

《海洋》 觀後感

《海洋》是法國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在《微觀的世界》、《喜馬拉雅》、《遷徙的鳥》之

後,再一次把深情的目光化作美好的鏡頭,投向了廣袤無垠的大海,花費巨資耗時五年拍攝

完成的一部為我們展示了海洋生態的瑰麗畫卷的鉅作。 海是人類生命的搖籃,見過海洋的人都會被海的美所折服。無論是風平浪靜時,海的柔

情,抑或是驚濤駭浪時,海的激昂。甚至在夜晚,黑暗也無法掩蓋海洋的美麗,而更顯出一

番深邃的意境。海洋的浩淼無窮,每一種姿態的美都如此震撼,文字是難以言盡的。甚至當

你以不一樣的心情去觀賞時,海洋所表現的姿態,也是截然不同的。 佔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海洋的形象從來都是壯美和神祕的,在它的面前,一切自然的形

態和人類文明的痕跡都顯得渺小無比。在人類已探知的宇宙範圍之內,唯一能孕育生命的就

是地球這顆藍色的星球,而海洋則是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地。 然而在廣闊的宇宙中,地球不過是空氣中的一粒微塵,鮮活而渺小,海洋就是這個生命

體的血脈。海洋中那些色彩斑斕的生命在鏡頭下蹁躚起舞,互相競爭,述說著生命之強和生

命之美。

《海洋》通過詩化的鏡頭和優美的配樂,為我們展示了大海中各種美麗的生命形態: 那

巨大的沙丁魚群,在鯊魚的追趕下,疏密有致的排列組合,迅速地變幻出各種狀態的美;又

如那成千上萬的海鳥,如箭雨般扎進海水中捕食的健碩之美;再如那成群結隊的海獅,被鯊

魚追趕捕食而後為同伴的陣亡而閉目哀歌的悲涼之美??那些天堂般純潔的水母群,那些跳

出海面歡呼雀躍,在空中翻轉舞動的海豚,那身形龐大卻遊姿優雅的鯨群??每一種生命的

美都可以讓在陸地居住的人類歎為觀止。 大到鯨魚,小到微生物,從海濱天空到洋底深處,從南極到北極,各種生命形態既有合

作也有競爭,合作演示著自然的奇蹟,競爭彰顯著進化的艱難。奇妙之處,令人意趣盎然,

艱難之處讓人心生感動。從大到小,從小復大,《海洋》已把生命和自然述說的唯美而動人。人類常說的“大魚吃小魚”在這裡得到了純生態角度的展示,海洋生物的捕獵與生存的

過程甚至比好萊塢故事片還要驚心動魄。正是通過對這種海洋生態的展示,生命的含義從海

洋生物延伸到海洋本身。

其實海洋的美麗遠不止於此,人們很難全方位觀賞到海洋之美。而在《海洋》播放的一

百分鐘裡,我卻被輕而易舉地帶進了海洋的世界,海的唯美、海的靈動、海的柔軟、海的深

沉。各種姿態,穿過螢幕,透過眼球,傳達至我的腦海,竟遲遲難以忘懷。這一切,看在我

們的眼中,不過是一個個震撼的畫面,而對於海洋生命來說,它們是有著喜怒哀樂的。它們

也處在這樣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動物們的捕食雖然殘忍,但這是它們的.生物鏈,自然之規

則不可逆轉。我們且悲且嘆之,但它們的世界,我們是無權干擾的。正如小海龜與禿鷹的故

事一樣,遊客不忍禿鷹吞食打探敵情的小海龜而出手相助,最後導致一大群小海龜接收到錯

誤的資訊而慘遭鷹群吞食。動物們有自己的生存方式,人類若任性伸出援助之手,終將違背

初衷。即便如此,好心做錯事猶可饒恕,而有些人類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對海洋生物痛下殺

手。隨著人類的入侵,海洋垃圾一再的驅趕著海水中的居民。不僅如此,圍獵、殺戮、剖屍、

解體??似乎要等那深藍的海水被染得鮮紅,人類才能停下那充滿血腥的雙手。這將是怎樣

一種悲哀?導演在影片前段部分締造的如夢如幻的奇妙世界,在人類狠心地將獵捕的鯊魚去

鰭切尾,然後扔回海底苟延殘喘的那一瞬間,支離破碎了。那也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啊,人類

怎能對它如此殘忍!在這強烈的對比下,導演喚醒了人類心底的良知,是的,這讓我們刻骨

銘心。除了心靈的震撼之外,我想更多的,應該是反思。嚴重的汙染,氣候變暖,以及商業利益的驅動,勢必導致南北極航線的開闢,而人類足

跡所到之處就是海洋生物的災難,大海中最後的一片淨土或許從此不再。想到在自然面前人

類如此渺小的存在卻可以這樣隨意的去改變世界的面貌,而那些和我們同樣古老的物種卻只

能任由宰割,它們還沒緩過神來,幾千上萬年的存在就已經被我們改造的面目全非了,影片

後面部分那隻海豹在昏黃的海水中圍著沉在海底的一輛廢棄的購物車游來游去的鏡頭給我留

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是好奇?是無助?還是在控訴?

人類以無與倫比的力量對鯨魚、鯊魚和海豚肆意獵殺,一張張冰冷的漁網隔閡了我們善

良,一隻只鋒利的漁叉刺穿了我們良知。被漁網捆著的魚,無法動彈,靜靜的等待死亡。被

漁叉刺中的魚,流淌著鮮血,拼命的掙扎。被割掉魚鰭的鯊魚被丟進了海里,它努力的想要

遊走,卻慢慢的沉入海底。他們無助的眼神,悲鳴的哀叫。沒有人看見,也沒有人聽見。投

下的圍網困死了無數生命,也染紅了整個海洋.篇三:紀錄片《海洋》觀後感 紀錄片《海洋》觀後感 海是人類生命的搖籃,見過海洋的人都會被海的美所折服。無論

是風平浪靜時,海的柔情,抑或是驚濤駭浪時,海的激昂。甚至在夜晚,黑暗也無法掩蓋海

洋的美麗,而更顯出一番深邃的意境。每一種姿態的美都如此震撼,文字是難以言盡的。除

非親眼所見,否則難以想象。其實海洋的美麗遠不止於此,人們很難全方位觀賞到海洋之美。而在《海洋》播放的一

百分鐘裡,我卻被輕而易舉地帶進了海洋的世界,海的唯美、海的靈動、海的柔軟、海的深

沉。各種姿態,穿過螢幕,透過眼球,傳達至我的腦海,竟遲遲難以忘懷。然而《海洋》帶

給我的,除了超美的視覺震撼,更多的則是對人類殘忍行為深深的反思。 《海洋》由法國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執導,花費巨資耗時五年拍攝完成。片中的每一

個畫面都唯美細緻,堪稱完美。影片由一個第一次見到大海的小男孩提問而展開:這就是大

海?大海是什麼?我想,如果是我,我也無法回答。海洋的浩淼無窮,確實是難以用言語表

達的。甚至當你以不一樣的心情去觀賞時,海洋所表現的姿態,也是截然不同的。 《海洋》的前半部分,以展示海洋生命的多彩絢麗為主,譬如那巨大的沙丁魚群,在鯊

魚的追趕下,疏密有致的排列組合,迅速地變幻出各種狀態的美;又如那成千上萬的海鳥,

如箭雨般扎進海水中捕食的健碩之美;再如那成群結隊的海獅,被鯊魚追趕捕食而後為同伴

的陣亡而閉目哀歌的悲涼之美??這一切,看在我們的眼中,不過是一個個震撼的畫面,而

對於海洋生命來說,它們是有著喜怒哀樂的。它們也處在這樣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動物們

的捕食雖然殘忍,但這是它們的生物鏈,自然之規則不可逆轉。我們且悲且嘆之,但它們的

世界,我們是無權干擾的。正如小海龜與禿鷹的故事一樣,遊客不忍禿鷹吞食打探敵情的小

海龜而出手相助,最後導致一大群小海龜接收到錯誤的資訊而慘遭鷹群吞食。動物們有自己

的生存方式,人類若任性伸出援助之手,終將違背初衷。即便如此,好心做錯事猶可饒恕,

而有些人類卻一而再,再而三地對海洋生物痛下殺手。 在《海洋》的後半部分中,導演鏡頭一轉,唯美和諧的海洋生態不復存在。隨著人類的

入侵,海洋垃圾一再的驅趕著海水中的居民。不僅如此,圍獵、殺戮、剖屍、解體??似乎

要等那深藍的海水被染得鮮紅,人類才能停下那充滿血腥的雙手。這將是怎樣一種悲哀?導

演在影片前段部分締造的如夢如幻的奇妙世界,在人類狠心地將獵捕的鯊魚去鰭切尾,然後

扔回海底苟延殘喘的那一瞬間,支離破碎了。那也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啊,人類怎能對它如 此殘忍!在這強烈的對比下,導演喚醒了人類心底的良知,是的,這讓我們刻骨銘心。

除了心靈的震撼之外,我想更多的,應該是反思。影片最後提出了疑問:難道有一天,真正的自然風光會消失麼?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

圍繞我們身邊的將是代替活生生的動物們的標本,被儲存在動物園或巨大水槽中的人工的世

界,而那樣的世界,僅僅是永遠失去的生物多樣性的一個縮影而已。 雅克·貝漢說:“我拍攝的這些自然紀錄片,本質上和政治片其實沒什麼不同,它沒有說

教,也沒有對白,只是通過展現自然之美,讓觀眾自己感受到教育。”當然,我們不用僅靠幾

部紀錄片就來完成教育,就像人不能靠不吃飯、不生產來保持低碳一樣。同樣也不能讓那些

殺害海洋生命的人消失,人類能做的,只是用這些震撼人心的畫面來教育他們,感化他們。海洋是人類的母親,她孕育了我們,也孕育了其他的海洋生物。假如人類還是如此不顧

一切的破壞海洋生態,在海洋母親的眼中,這無異於看著孩子們在互相殘殺啊,這是多麼地

殘忍。人類應該反思的,就是不讓這樣的殺戮悲劇繼續在海洋中上演,這應該也是拍攝者和

觀影者共同的心願吧。是的,地球不僅僅屬於人類,那是所有生物共存的地方。篇四:走向

海洋觀後感

走向海洋觀後感

自馬漢提出“海權論”以來,世界各國的海洋意識日趨強烈。海洋,這個國際紀錄片創

作的永動主題,曾經催生出《海豚灣》,《藍色星球》和雅克.貝漢的《海洋》等一系列的經典

紀錄片,它們是西方人對海洋幾百年來的重視的結晶。而我們,作為一個曾經擁有世界上最

先進的海軍,最發達的海洋經濟線的泱泱大國,有關海洋的紀錄片卻屈指可數,這不得不說

是一個大國的悲哀。追本溯源,這不是紀錄片本身的問題,這是整個民族海洋意識薄弱的一

個映照,正如《走向海洋》中所說的,我們“把海洋當作底色”,而不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對於走向海洋,我希望大家不僅僅是以以一種娛樂的態度觀看,他首先應該是一部喚醒

民族海洋意識的教育片,尤其是對在海南島學習的莘莘學子來說,沒有現代的海洋意識,不

僅僅是可悲的,更加的可憐的。以下是我在觀看走向海洋以後的一些感想。 不同於其他海洋紀錄片,走向海洋並不是以海洋奇觀作為紀錄片的主旋律,而是從歷史

的角度,通過歷史程序的講述,國家之間的對比,各類專家的評論,從歷史、地理、文化、

心理、經濟、生存多個角度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一副色彩繽紛,波瀾壯闊的海洋畫卷。 從走

向海洋得知,中華民族有著悠久輝煌的海洋歷史,這個歷史出人意料的久遠。有根據的推測,

中華民族的海洋歷史很有可能在中華文明的源頭即殷商時代就與中華民族血肉相連,在以後

的幾千年當中,海洋的氣息一直飄蕩在中華民族的身邊,若即若離,變幻不定。 從始皇東巡,

兵馬俑目視東方,徐福東渡,到南宋海上絲綢之路的盛況空前,從元帝國強盛的海上事業,再到到明代著名的鄭和下西洋??一樁樁,一

件件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光榮和自豪。然而從朱元璋的一紙禁令,到寶船遺骸的黴爛腐朽,

從清末的倉皇海防,到北洋艦隊在慈禧太后的喧天壽慶聲中走向敗亡??一樁樁,一件件卻

是歷史留給我們的辛酸與屈辱。但正如電視片所說(轉 載 於:w :海洋觀後感):“歷史沒有假如。文明的道路選擇有其歷

史的必然性。”今天,中華民族面對海洋向我們展開的懷抱,轉變觀念,走向深藍海洋既是中

華民族的必然選擇,更是中華文明繼往開來,走向現代文明的歷史契機。 西塞羅說“誰控制海洋,誰就能控制世界。”雖有所極端,但這句話所體現的對於海洋的

重視態度,卻不論過多少歲月都不會過時,尤其是在當下的中國。 黃巖島的爭議剛剛降溫不久,釣魚島的爭端就甚囂塵上,中國海外航道剛剛暢通,中國

漁民就在海上被人射殺,而漁民,漁船被扣等外國惡劣行徑就更是永未停止。在國家迅猛崛

起的同時,國家正面臨著嚴峻的海洋形勢,戰艦遠航,擁有航母,蛟龍下水??一個個在海

洋上取得的耀眼成績在提升民族自豪感的同時,掩飾不了的是在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之外

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下面湧動著的黑色洪流。可惜的是許多國人甚至是海南的同學尚未意

識到海洋對於未來中國的意義之重要。 “從1840年已降,一個半世紀,中華民族經歷了奮起直追的痛苦,也收穫了走向復興的

喜悅。挫折是成長的代價,失敗是前進的動力。在歷史的汪洋中沒有哪一種文明能夠保持一

帆風順。我們不應該再去 責備祖先的保守,因為封閉的大陸曾經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同樣我們也大可不去計較他

人的冷眼,因為幽暗的大海曾經是全人類的夢魘。睡獅正在夢醒——因為我們正在凝視著海

上升起的太陽!”作為一名海大的學子,我們所做的不應該是靜等雄獅的夢醒,而是在雄獅夢

醒的過程中臨海憑風,遠眺目光,立足海天之際,毅然投入到祖國發展海洋的大戰略之中。

我相信未來的中國的疆域不再是一隻雄雞,而是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960萬平方公里的陸

地,是奔騰不息的火焰,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是火炬的托盤和手柄,是中華文明重新煥

發耀眼光芒的不朽源泉。我相信未來的朝陽必將從中國海的海平面上升起。篇五:海洋觀後

《海洋》是法國紀錄片大師雅克·貝漢在《微觀的世界》、《喜馬拉雅》《遷徙的鳥》之 後 ,

再一次把深情的目光化作美好的鏡頭,投向了廣袤無垠的大海,花費巨資耗時五年拍攝完成

的一部為我們展示了海洋生態的瑰麗畫卷的鉅作。進入影片,你可以看見不計其數的熱帶魚玩耍嬉戲,時而圍成一個圓,時而又圍成一個

長方形。可愛的白鯨帶著他那像在一直撅著的嘴巴,在海中隨心所欲地遊動著,即使反轉著

遊也沒有人管他們。再看看橙黑相間的小丑魚,他們在色彩斑斕的珊瑚中捉迷藏,好不快樂!海底的動物無憂無慮,沙灘上的動物也是怡然自得。看看可愛的小海豹。瞧他們在沙灘

上晒著肚皮睡覺的樣子,簡直比在海洋館中的他們有趣多了。更有趣的是蒼蠅在他們的頭前

飛舞,海豹們也只是瞟他們一眼,真像個懶得動身的孩子。小烏龜們從泥土裡艱難地爬出來,

又像賽跑似的向海中爬去,好可愛啊!人們深深地陶醉其中了。 不過,片中的喜劇到這裡就該結束了。海中也有許多動物是不友好的。比如鮟鱇,他的

兩隻眼睛長在頭頂,血盆大口有他的身子大。在亮處,魚兒見了他們可怕的樣子都會逃之夭

夭。不過在漆黑的海底,他那像小燈籠一樣的東西就會吸引許多魚兒,待魚兒靠近,鮟鱇一

口就能把他們全吞掉。再看看凶惡的鯊魚,完全不對可愛的海豹手下留情,張開大嘴,跳出

水面,一叼一個準。 看到這裡,我心想:那些動物怎麼那麼凶惡啊,魚兒們好歹也是生命,怎麼能這樣無情?

可是,更讓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艘漁船從海面駛過,放下一根魚鉤,頓時,映入我

眼簾的是一片鮮紅的海水。我瞬間感到鑽心的痛。這時,人類又使出最大的力氣,用刺網拉

上一條正在苦苦掙扎的鯊魚。人們無情地將鯊魚的背鰭和尾鰭割掉,然後將那無力掙扎的可

憐鯊魚直接丟到海里。看著那隻剩下魚翅,不能遊動的小鯊魚,是多麼的無助啊!到了影片的結尾,電影中展現了一條在驚濤駭浪上極力行駛,卻終被淹沒的漁船,似乎

在預示著人們在捕殺動物的話,損失的是自己。看了這部電影,我真切地感受到,人類比那

些凶惡的動物更殘忍。海洋是魚類的天堂,人們有什麼資格去佔領魚類的領地,並捕殺可憐

的魚兒呢?地球是大家的,怎麼就不能給魚兒一片天空,不能忍住想吃肉的慾望,不去捕殺那

些魚?我下定決心,以後儘量少吃魚肉,給魚兒們活著的希望! 那是深深的深深的海洋。那麼請讓我墜入海底。 讓人無可自拔。人類長久以來眼高於頂,只放眼藍天,卻從未想過海洋才是更加神祕更

值得探索的未知世界。海洋裡的生物,在人類無法觸及的地方靜靜地繁衍生息,經過千百萬

年,才有瞭如今的模樣。海洋是他們的家,在這裡他們捕食,繁衍,遷徙,直至自然死去,

生物圈的迴圈以緩慢的速度進行著。一切是那樣的井然有序。 在海洋這片廣袤的水域,生活著他們的捕獵物件,也生活著它們的天敵。但是和諧共生

是海洋的主基調,就像它的顏色,那是沉靜的藍色,永遠冷靜而自持。海洋生物叢集而生,

有我們非常熟悉的,也有我們完全叫不上名的。它們長久的生活在海洋裡,很自由,很快樂。

直到有一天,人類開始向海洋開疆拓土,這片寧靜,就此被粉碎了。海底油田洩漏,生活垃

圾傾倒入海,汙水未經處理就向海洋無休止的排放。如今的海洋,變成了全人類的垃圾回收

站。人類汙染海洋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海洋的自淨能力,於是,在衛星雲圖上,我們看到

的是被毒害的傷痕累累的海洋,汙染像毒素一樣蔓延,並且無處不在。然而最卑劣最殘忍的

還是海上捕獵。人們捕殺鯨魚,鯊魚,於是血染大海。很多時候,捕獵鯊魚只是為了魚翅,

然而被割掉魚翅的鯊魚,也只有死路一條。永不知足的人類,就像是劊子手,一步步把海洋

生物推向滅絕。也許有一天,我們的子孫只能夠在標本館裡看到曾經生活在海洋裡的生物。

那將是多麼可悲的世界。

《海洋》的那種藍,是讓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投身其中的藍色。這部電影,震撼而美。在

中國這種快餐文化佔主流地位的時代,也許很少有人願意去電影院看這樣一部生態紀錄片。

但這部片子,確實真真正正值得人們去觀賞,去感悟,去思考的。這部電影,我直到片尾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