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觀後感(集錦15篇)

才智咖 人氣:1.81W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你好李煥英》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集錦15篇)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1

過年時候沒時間看電影,但《你好,李煥英》的口碑太強大,這週一晚上去看了晚場。晚場的上座率也非常高,不愧是春節檔的票房贏家。大家都是前半場笑,後半場哭,笑中帶淚的結束了這場觀影。

影片中的賈曉玲說:自己有記憶起媽媽就已經是中年婦女的樣子。但是《你好,李煥英》中卻開啟了時空穿越,賈曉玲來到了自己還未出生的1981年,看到了媽媽年輕時候的樣子,這才發覺原來媽媽也曾是花季少女,原來媽媽年輕的時候這麼漂亮。她走路會蹦蹦跳跳,有著奇奇怪怪的小心思,會和閨蜜吐槽看不慣的人和事,也會為了喜歡的男生有情竇初開的小心思。

但似乎成為媽媽,這一切就會被“叫停”。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因為神不是無所不在,所以創造了媽媽。”媽媽會為了自己的孩子變得強大,無私,奉獻,甚至是無所不能。片中李煥英的那句催淚臺詞也說出了每個媽媽的願望:“我的女兒,只要健康快樂就行。”

片中的賈曉玲有個心結,她覺得自己沒為媽媽爭過面子,沒有做出過什麼成績,在和媽媽相處的幾十年之中讓媽媽高興的時候都很少。而同樣穿越過去的李煥英知道女兒的這樁心事,一直在努力的幫女兒開啟心結。情節中多次李煥英試圖想讓賈曉玲知道,雖然她看起來普通平凡,成績寥寥,但是她樂觀健康的長大已經滿足了李煥英作為母親的最大心願。

這部電影還涉及到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如果命運還有一次重來的機會,你還會做出和當七年級樣的選擇嗎?每個人可能都對自己人生中的過往片段有過或多或少的後悔,或是在生活不順的時候回到過去重來一次。而在電影之中,時光機把重新選擇的機會送到了李煥英的面前。

賈曉玲一直覺得如果媽媽能嫁給廠長的兒子沈光林人生就會完全不同。所以穿越後她一直在努力撮合,希望藉此改變媽媽的人生軌跡,哪怕在之後沒有自己這個人也無所謂。賈曉玲鼓勵李煥英參加排球賽,安排沈光林和李煥英到公園約會,單獨看電影等等。可李煥英還是選擇嫁給賈曉玲的爸爸賈文田。她從來沒有覺得嫁給廠長的兒子有多好,也沒覺得之前的平淡一生多不好。嫁給賈文田,生下賈曉玲,李煥英從來沒有後悔過。哪怕要吃苦受罪,她還是要賈曉玲這個女兒。

後來,賈曉玲看到自己褲子上媽媽縫的圖案,說出來全片最大淚點:“我媽還不會縫啊。”讓我們進一步看到母愛的偉大,你以為你已經很愛媽媽了,可媽媽永遠比你想象的更愛你。

大家不妨也去看一下這部電影。希望大家好好愛自己的媽媽,自己的家人,珍惜當下的時光。今天是元宵節,祝福每一個家庭團團圓圓,闔家幸福。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2

辛丑牛年,大年七年級,我隨家人在影院觀看了喜劇演員賈玲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影片借穿越時空帶觀眾找尋時代記憶,充滿喜樂笑聲;也是借穿越時空演繹母女深情,充滿悲苦感動。

《你好,李煥英》改編自賈玲的親身經歷和20xx年出品的同名小品,由賈玲擔任編劇,賈玲、沈騰、陳赫、張小斐等主演。賈玲自20xx年開始準備劇本。為了這部電影,她自20xx年起就漸漸減少工作,專心寫劇本。劇本初稿於20xx年年初完成,歷時三年。

故事開始於20xx年的某一天,剛剛考上大學的賈曉玲經歷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一心想要成為母親驕傲的她卻因母親突遭嚴重意外,而悲痛萬分。在賈曉玲情緒崩潰的狀態下,竟意外的回到了1981年,並與年輕的母親李煥英相遇,二人形影不離,宛如閨蜜。與此同時,也結識了一群天真善良的好朋友。曉玲以為來到了這片“廣闊天地”,她可以憑藉自己超前的思維,讓母親“大有作為,彌補遺憾,找回快樂”。

故事的前半程充滿喜劇色彩,讓你笑,笑得前仰後合,死去活來。笑點由現代人和舊時代的衝突造就,用“購物票”搶電視,用“犬毛”補禿髮,男女朋友羞羞地“電影院”看《廬山戀》,用“補丁”補牛仔褲的“漏洞”設計……

隨著劇情的推進,事態發展完全沒有賈曉玲想得那麼簡單,結果讓曉玲感到意外:母親李煥英帶領的排隊比賽失力,給母親安排“美滿姻緣”失敗,母親李煥英的死敵王英更為得勢……最後更是非賈曉玲所願,母親李煥英和父親賈文田幸福牽手。賈曉玲猛然醒悟,原來此時的母親絕非年輕時母親,眼前的母親也是穿越時空來給女兒道別。女兒一心為母彌補遺憾,母親全心為女故裝不知。在母親面前,賈曉玲發現自已永遠是那個被呵護、被關愛、被成全的物件,不禁淚如雨下,泣不成聲,一路狂奔。穿越迴歸,冰冷的病房依舊,賈曉玲俯臥床邊守護著永遠睡去的母親。為什麼讀懂了母愛,而母親已經不在?為什麼理解了母親苦心一片,母親卻已經撒手人寰?為什麼一個“讓母親快樂”的小小心願實現起來卻如此艱難?為什麼“為了孩子”母親會如此這般、毫無怨言?

所以,故事的後半程充滿悲劇色彩,讓你哭,哭得稀里嘩啦,不可自拔。自中段影院便笑聲停止,漸漸安靜。尾聲處觀影人更是啜泣不止,直至息屏而不願離場。

《你好,李煥英》,是一部好電影,值得一看。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3

一部春節檔電影《你好,李煥英》的上映,瞬間溫暖了整個寒冷的初春,它是賈玲為懷念意外去世的母親而自導自演出來的作品。記得五年前,賈玲以小品的形式演出這部《你好,李煥英》,沒想到五年後,觀眾依然為這部真情流露的作品而買單。這部影片在搞笑的基礎上透露出人性最為柔軟的一面,那就是情感。

賈玲19歲那年,深愛的媽媽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而意外身亡,從此與母親天各一方,不能再相聚,留下太多的遺憾與愧疚。多少年後,賈玲勇敢的把內心的情感經過舞臺表達出對母親最深的思念。

影片採用時空穿越的方式,回到母親年輕時的場景,來講述那個年代的故事。花襯衫、大喇叭褲、老式收音機、國產二八扛自行車、搭邊頭,無不充斥著80年代的氣息,讓我這個快奔四的同志,看著感覺那麼親切而又溫馨。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從咿呀學語時,耳邊灌輸的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是自古幾千年來的孝理。小時候,父母能夠無條件的陪著我們長大,當父母變老時,作為子女有可能為了夢想、為了愛人,為了工作而遠離父母,但父母家中的那一盞燈永遠都會為我們亮著。

“我的女兒啊,我就讓她健康歡樂就行了。”這是影片母親李煥英說出的一句話,想必也是全世界的父母心中的一句話,也包括現為人母的我。媽媽常說,“眼淚都是往下流的”,對於子女,他們能夠傾其所有,甚至是生命。在父母眼裡,我們永遠都是那個長不大的心頭牽掛。

“媽媽,我不要讓你變老。我長大了,會給你買不老的藥藥,媽媽就能異常高興了!”這是五歲兒子說出來的話,望著兒子眼裡流露出堅定且渴望的眼神,即使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一句話,我的心也很暖。因為明白,兒子是真實的想讓媽媽開心。回頭想想,作為女兒,我又做過什麼事情讓父母高興的呢?

父母在,人生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剩歸途。

“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然而難過的是,我都沒能好好的和他們道別”。“子欲養而親不待”是多少人過不去的坎,人生當中,不明白明天和未來誰先到來。《如果有個直達天堂的電梯》,相信每個人都會放棄財富,換來一次機會,彌補內心深處的那個遺憾。

時光,從不為誰而駐留,歲月,從來對誰都是無情。莫等了,請珍惜身邊人、眼下人,因為那才是最愛你的人。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4

當電影院的燈光亮起,熒幕上的字幕全部飄完,觀眾紛紛起身離去。我依然坐在座位上,藉著口罩的遮蓋,已泣不成聲。慶幸只是一個人,可以無所顧忌的淚眼婆娑,無所顧忌的釋放著內心深深的感動。

世上最深的愛勢必源於最深的情,只有相處時深深的牽掛、深深的快樂,才能令分別深深的不捨,深深的羈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來到這世界上,後來生命裡出現的每一個人,不管是至親摯愛還是一面之緣,都是上天賜予的最寶貴的財富。他們的出現,使我懂得了愛人和被愛,懂得了關心和感動,懂得了活著的意義。在活著的生命裡,不僅僅是一個人,還有他們。

生命線尚有深淺長短,於是註定有人先離去。無論誰先離開,我們都要記得,在他/她還沒來之前,我們本來就是一個人生活。忘記一切難過,一切失望、一切坎坷。這是我們通常並且擅長的自我保護的釋懷招數。忘卻,代表過去、未來一切都沒有發生,往昔或美好、或糾結、或快樂、或遺憾,一朝變得毫無意義,倒不如從開始就不要經歷。逃避自古以來就是這個世界療效最好的毒藥。

可忘記了又怎樣,解脫了又怎樣。那些實實在在經歷的快樂過往也將一併被埋在了永遠都不會開封的記憶深處。於是,就變成了一個空心的人,回憶模糊、過往虛度、沒有留戀,什麼都是一片虛無。終究會有一天,當我再也想不起曾經騎著自行車帶我兜遍整個城市的她;再也想不起手裡拿著冰棍等我從少年宮出來的她;再也想不起坐在書桌前給我講解除法的她.......

死亡太可怕了。它讓相依為命的一家人,變成了孤孤單單的一個人。當母女一起穿越回過去相聚。剎那間我明白了,即使生命不存在了,親情也依然羈絆著,與生俱來、揮之不去。親情深入血液,和靈魂糾纏在一起,無法分離。有家的人是幸福的。當衣服破了有人幫你縫補;當為了實現排球奪冠的願望為你默默的奮鬥;即使再活一回,也不會為了更好的未來,而放棄最初的愛。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也—直沒有放棄愛。

命運多是坎坷且有豐富多彩,一路走過,生人樂活,不輕言放棄便是對親人摯愛最好的交代。又或許,在迷茫和糾結的時候,偶爾對逝去的人說說心裡話,問問他們的意見,說不定藍天白雲間出現的絢麗彩虹,會讓難下的決心變得輕而易舉。

因為,他們一直都在,從未離去。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5

正月九年級遇上情人節會不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恰巧辛丑年的第一場雪不期而至。

中午收到小妹的微信。小妹請我和媽媽去看電影-《你好李煥英》。上一次看電影還是5年前。我的心有點激動。聽說這部電影老催淚了,臨出門前我帶了“兩”包紙巾。媽媽說我:“你拿一包紙巾就得了唄,你還拿兩包”。其實,我感覺兩包都拿少了。

克服了天冷路滑,找停車位種種艱難險阻,終於坐在了放映廳的座位上。不得不說看電影的人真多,為賈玲貢獻票房了。

熟悉的音樂響起,電影開始了。電影剛開始,我就開始哈哈哈哈哈。我小妹推了推我,對我說:“你淡定點,要不下次不帶你出來了”。

我收斂了一些,可是還是笑不停。這時媽媽轉過頭來說:“你這一直gei'gei樂,你帶紙巾幹嘛來了。”小妹說:“包兒(這是一個外號,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就不叫我姐姐了)拿紙巾擦口水來了。”

女主賈曉玲穿回到1981年,她在81年叫樂瑩。樂瑩-玲兒。這個梗讓我想起,高三時認識了一個叫海歡的女生。他給我起了一個特別文藝的名字—季紜—君。那個文藝的女生為我灰暗的高三時光,增添一份彩色。那時的友情純潔而美好。

電影的開頭是賈曉玲回到1981年。讓媽媽想起了她的小時候。1981年,李煥英是廠裡第一個買電視機的人。

1981年,姥姥家也是村裡第一個買電視機的人家。那個年代誰家第一個買電視機,是一種讓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電影中播放著1981年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奪冠的片段,這時,媽媽說:“對,那時學校有一臺小的電視機,學生們晚自習不上了,在操場上觀看女排世界盃決賽,媽媽個子小什麼都看不見,只能聽到得分的陣陣喝彩聲。不上晚自習在哪個年代都是一件記憶猶新的事。

媽媽說這些事是80年代的事,就是李煥英的麻花辮不對,那個年代的麻花辮應該是這樣的。

電影的內容就是一般電影的內容,媽媽說賈玲人脈挺廣,挺多演員都是熟人,馮鞏,王琳(她不叫雪姨也不叫琴姨)。還有宋曉峰和劉能,也跟著我爸看了一個假期的《鄉村愛情》認識幾個二人轉演員。

電影的結尾,李煥英說:“我的女兒,我讓她健康快樂就行”。

我想我的媽媽也是這樣認為的。在媽媽心裡我不是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優秀,也是她最愛的女兒之一,我和妹妹是雙胞胎,媽媽有兩件小棉襖。

電影結束時,妹妹看我在揉眼睛,說:“哭了?紙巾給你啊。”我連連否認,說右眼隱形眼鏡不太舒服,我怕隱形眼鏡掉出來。回家的路上小心翼翼,不敢眨眼,到家之後隱右眼形眼鏡掉了出來。當我準備摘左眼隱形眼鏡的時候,發現左眼隱形眼鏡已經掉出去了。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6

大年初七,我看了電影《你好,李煥英》,劇情搞笑又有新意,片尾的反轉更是整部電影的亮點,發自肺腑而又感人至深。

整部電影融入杯具亦融入世態百象,有愛與溫情,又不乏遺憾。

這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是:“我的女兒,只要她健康歡樂就行了。”這是劇中李煥英對女兒僅有的一個期望,沒有過多的要求,僅有這簡單、質樸的願望。

賈曉玲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女孩,在上大學之前,她認為從沒做過一件讓母親開心的事。她為了哄母親開心,偽造了名牌大學錄取通知書,卻被識破。

即使這樣也好,只要和母親能相依為命,就是幸福的。“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遺憾的是,在回家的路上,出了車禍,賈曉玲,永遠失去了母親。母親的意外去世,成了賈玲內心永遠的痛,沒來得及帶母親坐敞篷車,沒來得及看到她女兒更有出息。

失去母親,就失去了歡樂,也是失去過年的意義。為了彌補生命的遺憾,賈曉玲穿越到1981年,即她出生的前一年,在母親正值青春之際相遇。她要重來一回,也是自我的贖罪之旅,決定要做讓母親開心的事。她讓母親買回了全廠第一臺電視,參與排球比賽,安排母親與廠長兒子沈光林相親。

她想憑藉未來人的身份,重新書寫媽媽的命運,讓母親過上好日子。在她即將回到現代的時候,她看到褲子上的補丁,才發覺母親也穿越回來了。

雙開門的冰箱,嶄新的綠皮大衣,都只能成為賈曉玲永遠的回憶,對母親的回憶。

回憶裡的點點滴滴,母親在她摔之前,想要接住她;母親捨不得買車票,在大雪裡走著回家;母親在她喝醉的時候揹她回家,給她補褲子;與沈光林表演二人轉把觀眾逗得哈哈大笑時,坐在臺下的母親卻淚流滿面……

這是賈玲的處女作,為了懷念她的母親,專門拍攝的作品。

看完這部電影,它喚醒了我們對母親的愛。

我們要趁著此刻,有時間,有機會,不錯過陪伴父母的每一天,珍惜與父母在一齊的時光,想法設法讓父母開心起來。我們能夠帶父母去看一場電影,帶他們體驗一次新時代的高科技,無條件支援父母的業餘愛好,尊重父母的選擇和決定,而不是意氣用事,做一些讓父母悲痛,自我遺憾的事。

為了愛我的父母,我們要學會感恩,斂去一身桀驁,淋著星光向愛我們的父母走去,為他們捧起世上最溫柔的海,陪伴就是我最長情的告白!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7

其實我是一個在電影方面淚點很高的人,但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哭得一塌糊塗。全劇最觸動我的點不是李煥英的扮演者張小斐說的那句“我的女兒,我要她健康快樂就行”,而是賈玲突然看到自己褲子上縫的惟妙惟肖的小狗圖案,說“她這個時候還不會縫啊”然後開始倒敘,原來李煥英也是穿越過來的,她一早就知道這所有的一切,卻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按照原路再走一遍,賈玲在幫媽媽圓夢,彌補遺憾;李煥英女士也在幫賈玲解開心結。母女兩在進行雙向治癒,我覺得這才是全劇最讓人動容的點。

人生最難得的大概就是你明明經歷過了所有的事情,知道故事的結局,但可以重新選擇的時候,你還是願意選擇同一條路。但對於我,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還是願意選擇現在的路,做我爸爸媽媽的女兒,做外公外婆的外孫女。

聽見外公外婆還有爸爸媽媽談起過去的故事,回憶起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的時候,我總想著要是我有一臺時光機就好了,看看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年輕時候的模樣,帶著現代的零食和東西穿越過去,做他們的哆啦A夢,滿足他們所有的願望,撫平他們心裡的傷痕,陪他們經歷他們過去的人生,和她們做一回朋友。

我們有記憶起,就總記得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這個人就是我的爸爸媽媽了,卻常常容易忘記他/她以前只是別人的兒子或者女兒而已,就像現在的我們一樣,她/他也曾經是意氣風發,滿眼江湖的少年,只是我們的出生讓他們有了更深層的責任,而忘記自己少年時的模樣。但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他們首先是獨立的自己,然後才是我們的爸爸媽媽,我們不應該總仗著他們的父母身份,而讓他們讓步,放棄自己的愛好,甚至是放棄自己而活在那個只有我們的世界。這也是孝順父母的方式之一。

多陪陪自己的親人,不要給自己留遺憾。不是每種遺憾都能彌補,尤其是老一輩的人,我們總想著“下次見面的時候我多陪陪他們”,也許他們想的是“見一面就少一面了,這一次就多陪我幾天好不好?”把每一次見面都當做最後一次見面,想給他們買什麼、想做什麼就趕緊去做吧,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種遺憾是世界上最深的遺憾。

努力記錄你想記錄的人,用文字、影像等一切可以用上的手段,因為人的記憶永遠跑不贏遺忘的速度,當有一天那個你最珍視的人離開你的時候,你還有東西可以憑弔紀念,這也算對抗死亡的一種方式之一,好像她從來沒有離開過你,只是溜進了你的文字裡、你的照片裡、你的視訊裡換了一種方式陪你。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8

最近正火的你好李煥英在影院熱播中,這就是一個在128分鐘內訴盡雙向奔赴的愛的影片。很多人在最後半小時的影片中泣不成聲。我亦被這愛感動,淚盈滿眶。

20xx年,剛考上大學的賈曉玲經歷了大起大落,一心想成為母親驕傲的她因母親突遭嚴重意外而悲慟欲絕。可她卻意外回到1981年與還未生她的母親李煥英相遇。曉玲自覺不能讓母親驕傲,就想憑藉未來記憶使母親走上另一條人生道路,可母竟也是穿越而來並再次走上既定軌跡。她依舊想要生下賈曉玲。但李煥英在現實中依然去世,賈曉玲卻還一樣生活,終成了母親的驕數。

影片中的賈曉玲因為不想讓媽媽繼續受苦,因為她對媽媽的愛所以才選擇改變媽媽往後的人生。這條愛之線,起點是自己,終點是母親,飽含眷戀。

本以為故事已經結束,可誰知同樣魂穿的李煥英,會在女兒掉落時跑去接住她,看見女兒被懷疑連傷都顧不上就要出院,會為了女兒的願望買電視,打排球,看電影,划船,會給女兒把破洞縫成可愛的小動物圖案。這條愛之線起點是李煥英,終點是賈曉玲,疼愛深情。

雙向奔赴的愛,不至於讓一個人付出了一切卻得不掉到半分回報,賈曉玲與李煥英相向奔赴,雖然是現實意義的BE,卻心上相擁。

從影院出來,我想:若是媽媽也能回到過去,她會怎麼選擇?既定軌跡還是另一起痛章?她是否還會繼續生下我?”

我問了媽媽。她說:我不會再生下你了。話說的決絕。讓我一下子呼吸停滯,不會再生下我了?不會了嗎?我一下子就有了淚意。不會再了。我是哪裡做得不好嗎:也對,總是惹媽媽生氣的我不應該為她帶來再一次的煩惱。如果是我回到過去,我會盡力改變她的人生,不再讓她的人生裡有關於我的一分一毫的痕跡沒有我,她也許不會受氣,不會操勞,會有更好的生活,即便我心裡有些許不甘,我也還是希望她好,我希裡她能做喜歡的事,當喜歡的人,酒脫自在一生都平安順遂,不要為了我獨自扛下難熬的苦楚。

我強忍下淚意,保待平靜,說:“挺好的。”

話還沒說完,她又打斷我說:“我想出去旅遊,去各地看看,帶著你一起。”

我苦笑著,說:“你都不打算生下我了,還怎麼帶著我一起環遊世界啊?”

她像是剛反應過來說:“那不行,還是得生下你,沒有你我怎麼辦。”

“可那樣你不就又走上老路了嗎?”我半是急切半是欣喜地說。“老路,老路就老路唄,路上有你呢,我怕啥!”孩子氣式的回答讓人哭笑不得。

我微笑著透過鏡片望向她。你也向我奔赴而來了對嗎?我在這條路上等你,你找到我了,不是嗎?這條路,起點是你我,終點也是你我。

就像賈曉玲和李煥英,我和你之間的愛雙向奔赴。我和你之間相隔百米,共進五十。

我們便可緊緊相擁。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9

過年了,好多電影上映,小姨帶著我去看了一場電影——《你好,李煥英》。電影結束了,我卻意猶未盡,仍然沉浸在電影的種種畫面中。

影片的主要內容是:賈曉玲是一位高中畢業的女學生,收到了成人教育的錄取通知書,為了不讓媽媽李煥英失望,她偽造了一張來自上海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但是這件事很快就在賈曉玲的慶祝宴上暴露了,不過李煥英沒有責怪她,反而和她在回家的路上有說有笑,這時,不幸的事發生了,一輛大貨車撞上了李煥英正在騎的自行車。李煥英被送進了醫院,在李煥英昏迷的時間裡,賈曉玲意外穿越到了自己母親年輕時的年代——1981年,並幫助自己的母親拿到了全廠第一臺電視機、幫她召集隊員參加全廠的女排比賽,甚至還想改變母親的命運——幫助廠長的兒子沈光林追求李煥英。但,一切到了最後卻仍然和以前一模一樣。並且,賈曉玲很快發現,年輕的母親李煥英也是穿越過來的。

現在回想起來,許多的片段勾起了我心中萬千的思緒。當李煥英和她的排球隊員們拼盡全力的打比賽,卻仍然敗給鐵娘子隊時,賈曉玲很失落,但李煥英和她的夥伴卻都笑容滿面,拿著自己的獎品看了又看,誇了又誇,彷彿自己獲得了冠軍,沒有透露出一絲的不開心。可以看出李煥英樂觀的心態和不拘小節的性格。其實,李煥英早就知道賈曉玲是自己的女兒,畢竟她也是穿越過來的。不過李煥英沒有告訴女兒,而是假裝不知道,實際在背後默默的守護她——賈曉玲醉酒後揹著她回家、看見賈曉玲褲子破了洞幫她縫起來等等。

看到影片後面的部分,賈曉玲看見了自己小的時候尿褲子,李煥英並沒有批評她,反而為她找尿褲子的原因,隨著賈曉玲的步伐,她又看見自己想吃烤串兒時、自己考中好的`學校時……每一次不管訊息是好是壞,李煥英總會笑著面對,給予她鼓勵和愛。當看到這個片段的我,早已熱淚盈眶。

回想起自己從前的經歷,是不是和賈曉玲有些相似呢?每次我打電話給媽媽,和她說自己嘴饞,她都會為我帶回我喜歡的小零食;每次考砸了,媽媽總會給我鼓勵,告訴我下次再接再厲;每次過年,媽媽總會不惜重金,為我買好看的衣服和鞋子。可我呢,我開始回憶從前我的種種行為:因為媽媽沒有買到自己喜歡的早餐,關在房間中不吃早飯;因為媽媽不讓看電視,衝著她大吼大叫;還因為自己認為媽媽成天護著弟弟躲在房間中大發脾氣……想著這些回憶,我意識到了,從前許多事情的確是自己做的不對。

還記得影片在最後李煥英對女兒的囑託,李煥英只希望自己的女兒健康快樂。多麼樸實無華的要求啊!我想,全天下的母親都有這樣的想法吧。

最後,我想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更想說: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趁著我們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好好珍惜他們的愛吧!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10

我們不要忘記,每一位媽媽都曾是花一樣的少女。

春節電影檔《你好,李煥英》,在大年七年級上映,榮獲無數好評,我先放棄了期待一年之久的唐探三,先看了這部電影,其中一個小小的原因,是因為同名的一個小品我在一六年就已經看過,讓我淚流滿面而且印象深刻。

所以,看電影我自帶了一包紙巾。

電影主要根據導演賈玲的真實經歷,講述了女主賈曉玲在經歷了母親意外離世後,穿越回到了媽媽的青春時代,從朋友的角度,重新認識了媽媽李煥英。

“我來你高興嗎?我高興啊,我能讓你更高興。”賈曉玲穿越到八十年代,有過一個願望,就是讓媽媽高興一回。於是和媽媽雙雙聯手買下了全廠第一臺電視機,一起打下了排球比賽,參加二人轉表演,媽媽激動地為她鼓掌……

不難看出,賈玲是位內心溫柔且柔軟的人,優秀的她在母親去世那年考上了中戲,在電影中,她卻成為了一位“一事無成”的小姑娘。電影裡,一些大小的事故都是因她而生,例如打球時不小心打掉了隊員的假髮,撮合沈廠長的兒子和李煥英時發錯了電影票。賈玲喜歡將一切錯誤都歸咎於自己的問題,偏向自卑內疚的她,才會帶來這般細膩的作品。

其中使人淚目的情景有許多,讓我們更深刻並且從更多方面理解到了李煥英這位母親的角色。

在與王琴這樣的人暗暗較勁多年,得知女兒的錄取通知書是假的,即便如此,李煥英也沒有否定過她的女兒。相信這種祝福,做母親的總會送給孩子最真誠的。

賈曉玲一次醉酒後和李煥英交談起來。

李煥英說,她喜歡女兒。

李煥英說,她的女兒只要健康快樂就行。

後來的時候,李煥英背醉酒的賈小玲回家,揹著沉重的身軀,她一步一步慢慢走。玲兒在說夢話,說起下輩子她當媽媽。

李煥英笑了一下,輕輕說,下輩子還是我做媽媽。

母親這個角色,一旦被賦予上,就成了一副中年婦女的樣子。

甚至

我們很多時候會忘記母親,也曾是位花季少女。媽媽在做媽媽之前,也只是位小小姑娘。

賈小玲撮合李煥英與廠長兒子沈光林的兒子在一起,想要她走向更幸福的道路,劇情最後揭露李煥英其實也穿越到了以前。

但她仍然選擇了原來的路,她覺得最最幸福的道路。因為~

有一個念著她高高興興的女兒

有一個下輩子想當她媽媽的女兒

有一個寧願自己消失也想她更加幸福的女兒

她告訴賈曉玲:

“我這輩子過的很幸福,你咋還不信呢?”

這部電影讓人感動,更令人被體現出的母子親情所感染,似乎我們作為子女,都對著家人有份愧疚,卻比不上生活裡簡單珍貴貴的愛那樣。是份小小的遺憾。

好像在生活當中,在母親的眼裡:“如果再給媽媽一次選擇的機會,她還是會選擇你。”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11

一到春天身上就長紅包,好癢。昨天晚上凌晨三點多我被癢醒了,出臥室去衛生間沖洗了一下,回來之後還是睡不著,正好想看《你好,李煥英》,就乾脆不睡了,在手機裡找來資源開始看。

這部電影其實算是過譽了,大家讚的主要還是情懷,而且又有《唐人街探案3》做對比,所以才會廣受好評。沒有非常投入,和看其他豆瓣8、9分的高分電影不一樣。就像立意絕佳但內容一般的作文得了個高分,它的分就得在立意上。而且每個觀影者都有媽媽,大多數媽媽都辛勤付出,從年輕少女變成中年婦女的樣子,所以這個電影立意是很容易讓觀眾共情的。和癌症病痛、國家責任、無私奉獻等比起來,這個顯然離每個人更近。

笑點一般,我算是很忍不住笑的人,但是大晚上看也沒吵著人,我以前晚上看其他喜劇片,都要被室友訓的。

動人的點也不出意外,母親為了孩子付出一切。我曾經也有過電影裡一樣的想法,要是想報媽媽的恩,唯一的辦法就是我來當媽媽,她當女兒。還有覺得自己的媽媽配得上一個更好的男人。

但是真的不得不讚嘆張小斐真的演得非常有母性光輝,真正“你在鬧,我在笑”的情況,最多就是發生在看自己孩子自帶濾鏡的母親身上。最觸動我的是醉酒後小斐背賈玲的那段,和一開始張江背賈玲的費力和搞笑相比,突然感覺母愛是那麼偉大,明明她身形嬌小,但一當媽媽就變成大力士。她喊“我寶兒~”就像我媽媽喊我“崽崽”一樣。

我一直對自己小時候懂事聽話很有怨念,盡討別人開心了。現在想想能讓她因為這個省心點也不錯。因為我真的不算是個優秀的孩子,從小身體也不好,肯定費了周圍人很多心力。

對電影裡說的,“我的女兒,我只希望她健康快樂就好。”也許在其他人身上我不認可,因為父母總會要求更多,優秀,成績好,開朗,孝順,爭氣……只有當子女失去健康的時候,父母才會真的想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就好。

但是在我身上那是沒錯的,因為我小時候確實沒擁有健康,所以我接受到的想法就是你別生病就好。

我看到一半,媽媽突然喊我,“晨晨。”

我以為她要教育我大晚上看手機了,小心應了一聲,“誒。”

“你在啊,我以為你出去了,我好像夢見你出去了,你別出去啊。”她迷迷糊糊說完就又睡了。

我什麼時候才能讓她不擔心啊,也許媽媽就是一輩子都會為孩子操心。當一天的媽媽,就會當一輩子的媽媽。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12

《塵曲》所言:“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人生路漫漫,有人前程似錦,鮮花滿地,有人卻墜入深淵,鬱郁終生,僅有一種愛,無論你是登高遠眺,遙望輝煌前路,還是流水潺潺,靜聽平凡生活,它總在那裡,不散不滅,永恆不變。

李煥英的背影,在電影裡出現了三次,那些背影是溫暖的,是柔和的,那是母愛的真實再現,是一顆包容女兒的心,正熠熠閃爍。

電影中的世界,似幻,是應對現實備受打擊的黃粱一夢;似真,是跨越時間溫柔體貼的相互成全。在我的世界裡,也有一位這樣的母親,她也曾是少女,也愛草長鶯飛,山間鬆月,碎花荷葉。

因為我們,她們褪去了少女的青澀,襲上了那世塵的滄桑。

我從她的背影裡看到了歲月的痕跡。

許多記憶已經模糊不清,仔細回想,也僅有那個午後,藍天清澈,黃昏悄無聲息的在天上望著,白雲醉的四處打滾,崎嶇不平的街道,在電線杆影子的映照下顯得更加凌亂。她推著車,載著我重重的書包,緩慢的走著,時不時四處看看,儘管我們都清楚,這條回家的路很偏,很少有人走,更不要說有車輛經過。我在她身後,看著她紛飛的衣角,再緩緩向上,暖白色的日光肆無忌憚的照在她的背影上,漸漸與她融為一體,在她的肩膀處暈開了溫柔一朵,她走入一棵樹下,透過樹葉的斑駁,她的背影也變得斑駁又脆弱,我突然停了下來,我想叫住她,卻不敢開口。

也許是聽到了身後沒有腳步聲的響動,她轉過頭,我清楚的看到她鬢角的絲絲銀髮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光,那是歲月在她身上鐫刻下的痕跡,她輕聲對我說:“走吧,早點回去。”我不肯移走我的目光,倔強的點了點頭。

我自詡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人,但看到她鬢角的那一刻,彷彿是大夢初醒,我想起母親叮囑下的決堤愛意,它們經過歲月蜿蜒成河,在那一瞬間,透著絲絲白髮向我湧來,刻骨銘心,仿如昨日。

“打我有記憶起,我媽媽就是一箇中年婦女的樣貌。”“所以我總忘記,媽媽以往也是個花季少女”在電影的最終,李煥英去世,寬廣的街道上僅有她的女兒開著車,我想她應當已經實現了當初答應她媽媽的事,“你的女兒會比他們更優秀。”

得時不待,時不再來。沒有什麼輪迴百轉,更沒有什麼穿越時空。燈塔總會被海水侵蝕,盾牌也總會利劍穿透,我只懂得,凌空展翅,破浪乘風,那一片星辰大海,由我為您摘來。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13

李煥英這個名字,想必大家又熟悉又陌生,她是著名喜劇演員賈玲的母親,也是賈玲此生最牽掛的人,因為《你好,李煥英》這部小品和電影,讓全國人民知道了李煥英,也知道了她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而偉大的人並不特指一個人,而指的是全世界的母親。

就在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這部小品,故事一開始,賈曉玲和她的母親李煥英在路上聊家常,故事隨著一聲玻璃破碎的聲音,賈曉玲穿越到了母親年輕時代,一九八六年,他遇到了年輕的母親,賈曉玲和李煥英成為了要好的朋友,賈曉玲還想盡辦法幫助母親追到母親喜歡的人,可隨著一聲聲鐘聲響起,賈曉玲知道自己要回去了,可卻捨不得母親,只得含情告別,可能此生也無法再次相見。這時,賈曉玲也已變成了一個隱形人,而出現在他面前的,則是家庭溫馨生活的場面,這時,一陣陣對話響起,那是賈曉玲和母親的話語,雖然話語很平常,但在這時,每一句都觸動人心,讓人感動,也讓人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看完小品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這一幕幕的情節,無一不讓人潸然淚下,我覺得最催淚的一定是結尾,那段感人的對話:

“媽,我給你買了一個冰箱,雙開門的。”

“媽知道。”

“媽,那件綠色的皮衣我也給你買了。”

“媽知道。”

“媽,你怎麼那麼愛笑啊?”

“因為媽生了你啊。”

“媽,我現在是喜劇演員了,好多好多人喜歡我。”

“媽知道”

“媽,我好想你。”

這個簡單的對話,不知讓多少人潸然淚下。而讓我最感動的是時鐘響起的那一刻,賈曉玲知道自己要走了,而李煥英並不知道,“我給你寫信!”李煥英還天真的說。“好,我也會寫給你。”賈曉玲淚珠已到眼眶,她邊擦邊說,最後一聲:“再見!”看得讓人心酸。

這時,我想對賈玲阿姨說:“阿姨,你演的真好,你可不要因為母親去世而自暴自棄,你一定要堅強。”我也想對李煥英奶奶說:“奶奶,你在天之靈一定很開心吧!你有一個如此聰明的女兒,所有人都會替你高興!”最後,我想對媽媽說:“媽媽,您對我如此之好,我卻不領情,昨天因為您說我成績罵我,我卻非常生氣,現在來看,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媽媽我懂了!”

母愛深沉的,是無私的,別讓母親對你的愛變得理所當然,可能有一天她會不在了,那時你將後悔莫及。請珍惜眼前人,珍惜此生愛的牽絆吧!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14

經常上網的同學應該知道賈玲自己導演了一部電影叫做《你好,李煥英》從宣傳片和一些博主的視訊當中可以看出這是一部不錯的喜劇,但是前面有多好笑,後面就有多好哭。

電影主要講述了賈玲和她母親李煥英的故事,從20xx年賈玲拿的冒牌考入名牌大學開始,在回家的路上,在和母親回家的路上,出了車禍。賈玲在病床上哭的時候意外地回到了自己母親的年代1981年,她先是聽到了電視發出的聲音,然後看到了黑白的畫質,就開啟了危險的穿越,然後壓到自己母親的年輕時候,到了醫院之後,她扮成了李煥英沒見過的親戚,和她每天呆在一起,因為她的母親在中年的時候總是被一個叫王琴人壓一頭,因為王琴在中年的時候,在買電視上的時候,王琴拿到了全廠第一臺電視機,兩人甚至為此大打出手,賈玲扮成盲人還有一個失聰的弟弟,用了群眾的的內心買到了全場的一臺電視機,她知道自己的母親在年輕的時候總是錯過一些好的東西被王琴佔領。

她幫母親相親因為她總是覺得自己沒有做過一件讓母親開心的事,就覺得母親可以不嫁給自己的父親會過的更好,更快樂,更幸福。就像她說的一句話“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這事一點辦法都沒有”,但其實是卻是李煥英和賈文田(賈玲的父親)領證了,並說出了宣傳片的一句戳人淚點的話;“我未來的女兒,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

可她漸漸意識到不對她在和媽媽的朋友李琴自己的母親,自己的母親以前不會縫褲子,後來才學會縫可愛的小動物,她知道自己的母親也一起穿越回來了,所有的畫面全都出現在自己的眼前自己小時候闖禍,但卻有一些驕傲的事,跑步第一卻把褲子磨破

看著這些畫面讓整個電影院氣氛沉了下去。讓我鼻子一酸的一幕是,李煥英先穿越過來,看見了自己的女兒從天上掉下來,李煥英看見了,沒來得及反應到底是怎麼回事,而是向她掉下來的方向跑去,喊著;“我寶,寶。”把自己摔傷了,賈玲沒有摔傷。

我忽然意識到,不管是我們學走路或者騎車,都會因為母親在身後,不怕摔倒受傷因為我們知道背後有人在保護我,不會讓我受傷。觀閉電影,不少的人還沉浸在那種感動中,她回到1981年為的是讓自己的母親更開心高興,彌補前些年的過失深情之極,令人潸然淚下。這部電影為了懷念自己的母親,由真實故事改編拍成。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想要幹什麼,就現在吧!

《你好李煥英》觀後感15

好久沒有看電影了,包括去電影院。應夫人的邀請,選擇了一個晚場的晚點。兩張電影票和一杯水,再沒別的了。爆米花和奶茶,她怕胖,我血糖高。站在5樓4號放映廳門口的服務員對著四樓的我們喊“快點,檢票了”,差點不知道往哪走。四號廳不大,剛進去就我倆,徒有四壁。眼前是一張長方形的白色銀幕。突然感覺怪怪的。摸來摸去坐哪都可以,不用對號,倒是有點爽。

《你好,李煥英》,喜劇演員賈玲導演,拍攝的是她因意外去世的母親。

電影的名字,直接樸素,沒有任何修飾和誇張。“你好”是生活中最平凡的問候,“李煥英”是母親的名字。是母親也是朋友,打破了過去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生硬關係,整個電影名字就很接地氣。這部電影剛開始上演,沒有炒的沸沸揚揚,也沒有在大街小巷人聲鼎沸。像春天郊外的油菜花,慢慢鋪開,蜂蝶至,人影重。

記得之前《戰狼》系列也很好看,掀起影院狂潮熱浪。那是大國情懷,重國。燃起每個中國人的愛國激情。

《你好,李煥英》拍母親,是小家親情,重家。母親,是每個人心中最綿柔的港灣。只要母親在,什麼時候躺在母親的懷裡都是一種幸福。母親不在了,幸福,只是一種悲情的想象。

以賈玲為導的一群喜劇明星,演繹了一部人間悲喜劇。喜劇人,用他(她)們獨特的視角和演技讓你不得不笑,不得不大笑。如:賈玲和沈騰“躲雨”擠在一起,再如:有人提醒沈騰怎麼不騎上自行車,他說“不會騎”,大家頓時笑了。再回想“週三”那天他推著車就跑,你就不覺奇怪。這就是一個好“包袱”。你再想那個時代有很多人做事只為了趕時髦,你會笑的不止。這又讓人想到憑票買電視機的場景,買回去有人關注電視放的是什麼節目嗎?沒有!大家關注的焦點還是電視的本身。

快樂的時光,即便再長,偶遇意外,快樂就是過去,而悲傷則成永恆。

賈玲的母親去世了。生前,她愛她的女兒。她能包容她女兒的一切過錯。縫縫補補,省吃儉用,即便是“升學宴”那樣大的場面被賈玲“造假”了,她也不生氣,母親的包容與大度,鼓勵與信任體現的一覽無遺。但是母親也有堅強好勝的一面,如:排球比賽。

如果說喜劇演員演喜劇,那是本行。演悲劇,我認為與生俱來。當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不用演,一個人躲在被窩裡也能哭上幾天。在茫茫人海中如果這個人不哭出來,誰也不會知道他有多麼的不幸。

母親去世了,這是一個永久的痛,無法彌合。賈玲哭了,那些心有共鳴的觀影人也哭了,包括我,電影結束的時候我把口罩從鼻樑上使勁推向眼睛……

看完,走出影院,又回到現實。

人為什麼有時候會笑,有時候會哭。有時候哭著哭著笑了,有時候笑著笑著又哭了……

電影,也無法給出每個人心中真實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