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5篇

才智咖 人氣:2.36W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5篇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

今天下午去看了最新上映的《悲傷逆流成河》這個電影沒有大牌明星沒有過多的絢麗服飾,而就是簡簡單單普普通通的讓人深思,

第一次淚崩是在易遙跟齊銘在海邊吵架時,易遙對齊銘說你生活在光亮裡就覺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易遙想抓住齊銘,可是齊銘就像手指間的光,溜走了。是啊生活環境完全不同的人又怎麼能奢求對方去懂呢,可是她們明明是在一起的,是從小到大在一起的。“你和我的在一起是那種和顧森湘的在一起嗎?”齊銘斬釘截鐵的說了一句“當然不是”。當然不是,他對易遙的只是同情和憐憫,他把對她好當成了自己一種義務。什麼都是,卻不是愛情。當易遙捶打著齊銘訴說著她的不易時我多麼希望齊銘可以緊緊的抱住她,可是他沒有。

他們從陌生中走來,又向陌生中走去。

第二次淚崩是看到“媽媽帶你看病去”這句話。

易瑤媽媽其實還是很愛易瑤。當易遙撞見她媽媽和別的男人,她媽媽打她罵她,可轉頭就流了淚。

為什麼愛不能好好表達,為什麼人年少時,一定要讓深愛的人受傷。

誤會讓我們錯過了多少,做到解冤釋結,更莫相憎是多麼難。“我叫顧森西西是影視歌三棲的棲去掉木字那個西”“你為什麼不是希望的希”如果說遇見顧森西之前,易遙生命中的光是齊銘那麼當校園暴力降臨在易遙頭上時當所有人都侮辱她齊銘的態度亦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她說:“齊銘你對我太好了,好得有時候我覺得你做什麼都理所當然。很可能有一天你把心掏出來放我面前,我都覺得沒什麼,也許還會朝上面踩幾腳。齊銘你還是別對我這麼好。”

齊銘你知道嗎?易遙是喜歡你是愛你的。可是齊銘還是一樣的窩囊廢,渣男一個,他還是不相信易遙,我甚至討厭他喜歡顧森湘,電影裡最終易遙跳河他也沒有像顧森西一樣衝上去,感覺他和其它人沒有什麼區別,是將易遙推向死亡邊緣的凶手。而顧森西的出現的的確確給了她微弱的希望,甚至讓她第一次覺得,她是值得被愛的。當她覺得生活會因此有所改變時,所有的一切又天翻地覆的變了。

這一切,因為成長,而成長又好難,我還是想做個傻子。

整部電影,讓我看到了校園暴力對一個花季少女的危害,多少人因為言語暴力傷害了孩子們的心靈,拒絕校園暴力,願每個人的青春都能被溫柔對待!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2

《悲傷逆流成河》這電影講述了校園霸凌,男孩女孩之間感情的故事。

當這個電影還沒出來的時候我一直很期待,它是改編郭敬明的同名小說。我一開始被吸引是因為全是新人演出。

去電影院看的那天,我特地選了第二排的位子,想離熒幕近一點。

影院一黑,先出來的是一棟棟老建築,小衚衕裡,鄰里之間離得很近,女主易遙,從小父母離異,他的媽媽靠幫別人按摩而得到錢。男主齊銘家庭和睦,成績好,又是學校裡的校草。易遙和齊銘是鄰居,易遙暗戀齊銘,而齊銘總是當她是朋友,他喜歡顧森西的姐姐顧森湘。

易遙的媽媽絲毫不想讓她看到她的工作或者是讓她間接沾染上,可是不幸的是易遙因為一條毛巾染上了疣病,後來也就因為這種病,使得同學們她展開了一系列的欺負,會有的同學往他身上撒紅墨水,會往他頭上粘口香糖,會拿他的錢花等等。

後來易遙遇上了陽光男生——顧森西,他教易遙如何去還擊,始終陪在身邊,而齊銘只會因為易遙的還擊而生氣,他不知道易遙經歷了什麼,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一切事物,當他知道易遙得了疣病的時候他會質疑易遙是不是做過一些什麼,而顧森西不會。

易遙在還擊的時候,惹惱了唐小米,而遭到唐小米的欺負,她叫人把易遙約出來,由於易遙轉發的那條簡訊,顧森西的姐姐顧森湘,來到廢棄的後校區,顧森湘進去時小心翼翼,看到一個男的走了上來,拼命往上跑,跑到了天台,想再往後走,碰到欄杆,可是欄杆已經腐化,顧森湘就這樣從樓上跌下來摔死了。

唐小米接到顧森湘死亡的訊息,震驚的說不出話。在警局,易遙不停的哭著解釋不是她乾的,所有人都冷漠的從她身邊經過。

在還沒查清楚真相,大家就說易遙是殺人凶手,這個時候顧森西已經不會再出現在她身邊了,因為他的姐姐間接被她害死了。而齊銘直接就認定是易遙故意為之。易遙絕望了,以死證明自己的清白,在大家眼皮子底下跳入了河裡,在易遙跳入河的時候,老師攔住了齊銘,卻攔不住顧森西。岸上的人都在喊顧森西快回來,卻沒有一個人喊易遙快回來,這是全片最悲傷的一刻,那種悲傷,是隱形的,只有真正懂的人才懂。

齊銘不是老師攔住了他,而是自己攔住了自己,老師攔不住顧森西是因為他可以為了易遙放棄所有。

雖然最後的最後,顧森西也跳了下去,卻也只是撈回了一具已經漸漸冰冷的屍體……正如易遙所說,殺死她的是所有人,也包括她自己。

在電影最後還採訪了幾個曾經被霸凌的學生,校園霸凌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有些是表面有些是暗地裡。

在電影裡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是在嘲諷易遙,大家總覺得說這些沒事,可從來沒想過別人因為你的話而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別人做什麼自己就跟著做什麼,從不考慮這樣帶來的後果。

最可恨的是唐小米、最懦弱的是齊銘、最無辜的是顧森湘、最溫暖的是顧森西、最有愛的是媽媽、最絕望的是易遙。這就是網友對電影裡的人物的概括。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3

其實已經很困了,可還是想要打起精神來捕捉住看完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回到家,還僅存的一點靈感。起初看到這個名字這麼傷悲,我是不想看的,沒成想今晚竟然鬼使神差的還是去看了。看完整個電影,印象深刻的有幾個片段。

一個是女主角最後在河堤中間的對白,尤其是那句:殺死顧森湘的凶手是誰,我不知道,但是殺死我的凶手,是你們(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吧,具體的已經記不清了,原諒我已經這把年紀了,記憶力不行了)。在我們生活中,其實很多這樣的人存在,不明其之所以然,只是因為大家都這樣說,如果自己不這樣,就會怎麼怎麼樣,於是有意或者無意的做著看起來無傷大雅實則讓受體方耿耿於懷無法忘卻的痛苦。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一些以為早已忘卻的畫面,一樁樁一件件彷彿又重現在眼前。我以為不去想,經過時間的消磨,就會被淡忘被抹去。事實上經過時間的洗禮,那些不願想的事情並未真正的消逝,而是在發酵,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被點燃後便一發不可收拾。此時想起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真正的勇士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是的,我們要去直面那些悲傷或者自己的弱點。

其實我是很恐高的,坐個高點的電梯都會覺得頭暈,不敢靠邊站,坐個觀光電梯也要閉著眼睛,戰戰兢兢。後來的有一年,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我應該要去努力克服它。於是我定在了自己的一年計劃裡面,開始有意的訓練自己,現在起碼坐電梯不怕了,可以享受做觀光電梯外的風光。因為活著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儘量給人以溫暖。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易遙的媽媽去了學校之後,知道易遙的病,帶易遙去看病的那一段。我想只是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同,存在即合理。現在的這個世界,人們最求的不僅僅是生存,而是生活。慾望越多,所要付出或者承受的就越多,隨之而來的就是人也會越浮躁。長大後的我們都想回到小時候的單純快樂,可是我們都回不去了。畢竟我們不是孫悟空,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我們慢慢長大,父母在慢慢變老,慢慢的父母的擔子逐漸的落在了我們自己的肩頭上。父母在,不遠遊。細細想來,是很有道理的。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在食堂,易遙走過去,其實並沒有碰到那個男同學,他自己不小心碰到了別人弄髒了衣服,卻要怪罪到易遙的頭上。顧森西是教易遙反擊,齊銘是不問青紅皁白責怪易遙。我想這大概是一個信任與意志堅定的問題吧!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岸堤邊,齊銘問易遙怎麼得病的時候,易遙情緒的爆發。兩個人生活狀態一幕幕的對比。確實我們提倡的是人人平等,但是人與人之間,終究還是存在差別的。真的已經困到不行了,想起國小何老師教的一句,寫作文最重要的要寫出真情實感。也許這也早就已經融入骨髓了吧!就寫到這裡吧。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4

聽說這個電影比小說原著更顯溫情,所以去看了。然而,哭慘,無論是同情還是感動。人們都說,電影侷限了書留給人們的想象。但是,在這個電影中主角們卻用每個表情、每一句話、每個動作傳達出了校園欺凌對她的殘害。她是千千萬萬被害者的縮影,家庭貧困、疾病纏身和遭受人身攻擊等等。情不知所起,這個電影讓大眾更加關注校園生活,為孩子在校園中成長提供和諧環境。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這個電影中的情。

首先是親情。在電影開始,易遙家庭貧困到母親難以拿出買校服的錢,而且母親對她的態度很差。這與後來母親得知女兒得病,打自己巴掌,帶她去治病形成對比,突出母愛的偉大。母親為了取得生活來源,給別人按摩,深怕那些陌生男人知道女兒的存在。不僅收入微薄,還受鄰居的唾棄。最終,母親賣掉按摩床,暗示母親為了易遙決定做正經的工作和留個好名聲。

其次是愛情。易遙和齊銘是青梅竹馬,可以說,兩情相悅。但是,由於他們之間的差距,所以他們的距離越走越遠。齊銘的愛是有條件的,像施捨。齊銘得知易遙得病以後並沒有嫌棄她,甚至,為了她偷爸爸的錢,但他又是趨利避害的。又因顧森湘喜歡齊銘並和他親密,使易遙陷入悲痛中。顧森湘是完美的,可以看出,齊銘也對她有意。正在這時,顧森西全心全意的對她,他很幽默、有耐心、很專一,就像太陽照亮了她。因易遙,顧森湘被誤害,使她揹負道德的罵名,像全世界都不相信她,她選擇投江。她被顧森西救起。可以看出,顧森西對她是愛情,他相信她。

最後是溫情,顧森湘遞給被困在廁所裡的易遙一片衛生棉,在那個黑暗到處處有人欺負她罵她的時候,她就像天使一樣,美好。齊銘離開時,就給她一束含有仙人掌的花。最後,同學們看到易遙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時,不禁想起自己的惡行,悔改。

但如果,易遙不選擇死亡,那些惡魔是不是還會繼續迫害她?我們不得而知。人性的光亮在故事結尾,若隱若現。我沒經歷過校園欺凌,但看到那些觸目驚心的畫面,心在痛。保護好自己也不要傷害別人,各自安好。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5

“我的夢裡,一直有一條過不去的大河……我的青春就從那裡開始。”只是一個從小失去父親,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的易遙說的第一句話,母親為了攢夠她的學費甘願受旁人的嘲諷,詆譭正因為這樣易遙養成了懦弱,自卑的性格。終於在黑暗的世界裡出現了唯一的一束光——顧森西。易遙得了病,唐小米故意將得病的原因說的不堪,齷齪,骯髒,因為在她被霸凌的時候被易遙看見,他害怕易遙說出去。易遙以為從小玩到大的齊銘會相信她,齊銘也認為自己是最懂易遙的,殊不知他從未真正懂過易遙。只有顧森西一直相信她,這便是“就算全世界不要你了,我也會站在你身後陪伴你”他便是易遙在不見底的深海里唯一的曙光。

好景不長,顧森西的姐姐陰差陽錯墜樓了,所有同學朋友,不,易遙只有顧森西一個朋友,所有所有的人都將責任歸居於易遙,而深海里唯一的光也沒了……,許多人都說壓死易遙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齊銘但我覺得恰恰相反,在易遙和唐小米打起來的時候齊銘將易遙推開去責問易遙的病情時易遙的心裡齊銘的看法已經不那麼重了。

易遙流著淚大喊著“不是我”顧森西流著淚走了,這便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流言雖蜚語但句句穿心,最終易遙選擇融於大海,在跳海時顧森西大喊“不是易遙殺的”時,易遙真正感覺到了解脫。易遙就像生在無盡沙漠中的仙人掌,可仙人掌不是花不能被捧在手心裡。

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反映,生活中因為你的故意而為之;因為你的故意刁難;因為你的尖酸刻薄會釀成一個生命的消亡,人性的泯滅,是道德的淪喪。

原本先選是美好充滿活力的地方,卻因為校園暴力變得黑暗。誰不想活在光裡啊,可身在黑暗如何心向光明?生而為人請你善良!!!齊銘的銘不是光明的明,顧森西的西不是希望的希,但易遙的遙確實遙遠的遙。望校園沒有暴力,願所有青春都被溫柔以待。

始於悲傷,終於河流。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6

昨天剛剛做了一份自己的《日常生活計劃》,因為自己很想改變,改變討厭的自己,改變生活的現狀,改變現在自己的一切。

看了《悲傷逆流成河》之後,真的挺多感想的,主角易遙只是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成長的一個縮影,我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每個人成長的環境裡,都閃著不一樣的光,有的人頭頂著太陽,一路成長透著陽光和熱度,目光所及,是這個世界所有的美好,對於未來塗抹在畫板上的都是多彩的芬芳和太陽般的光芒。而有些人,即便已經很努力了,想要活成最普通的人,也成了奢侈的夢幻。家庭環境就是一把刀,肆意在身體上劃破皮肉,滲出的血水無關痛癢,而侵入骨髓的寒毒則烙印在了心靈最深處,融入進性格,人格,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石,塑造成型,很難改變!

我的成長環境沒有電影主人公的那麼灰色,很普通的一家四口之家,只是這個家庭缺少歡笑和言語,日復一日面對的是嚴肅臉和無言的關愛。不缺少關愛,卻少了表達愛的語言和愛的微笑。很多時候挺羨慕別人的,那種其樂融融,無拘無束打成一片的和諧,自己永遠體會不到,也做不到,因為成長環境已經影響到了性格,將自己的言行束縛的嚴嚴實實,很難心隨所動。

小時候自己很瘦弱,經常病體纏身,在別人眼裡總是病懨懨的,眼神透著憐憫,從小不愛動,不調皮淘氣,做著一個安安靜靜的小男孩的角色,給人一個孤僻,自卑,沉默,但也乖巧懂事的形象。

現在的我已經三十多歲了,依然單身,很多環境形成的東西已經融入血液,很難去除,即使你真的不喜歡不想要也揮之不去,內向,自卑,安靜不善言語,這些伴隨自己長大的標籤依然在那裡,撕不掉也塗抹不去。

不管怎麼樣,我依然渴望改變,會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去努力,為了不把這些標籤留給今後的家庭和下一代,自己必須作出改變。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7

忙裡偷閒,觀看了近日熱映的《悲傷逆流成河》。不是衝著郭敬明的才華橫溢,也不是衝著落落的生花妙筆,更不是衝著小時代式的逆天顏值美少年,只為遵從內心對青春的無限眷戀。

齊耳短髮的易遙,滿臉倔強,每一寸肌膚、每一個毛孔都洋溢著逼人的青春。只可惜原生家庭慘淡,備受鄰里非議,校園暴力**更是令她苦不堪言。

看著齊銘和森湘童話中公主、王子般的存在,易遙內心的歆羨油然而生。聞著帶香味的衛生巾,心裡五味雜陳,貧窮不僅限制了她的想象力,也締造了她的卑微感。

舉步維艱,再怎麼青春的年紀也載不動滿眼的哀傷!

森西這個陽光大男孩,絕對是易遙人生道路上的雞血製造器,黑暗中的正能量發光體。他為易遙打抱不平,教她“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看似荒唐,實屬無奈之舉。在那個校園欺凌管制條例不甚明瞭的時代,他們以暴制暴雖是下策,卻情有可原。

唐小米是校園暴力的施暴者也是受害者,她家境優渥,父母卻疏於管教。在高二時期轉學,跟她的斑斑劣跡脫不了干係。她睚眥必報,功於心計,優越感和虛榮心扭曲了她的靈魂,使得她誤入歧途,也間接毀滅了女神森湘。

面對校園惡霸,有一部分學生是從眾心理,他們欺軟怕硬,牆倒眾人推,也有一幫表情木然的旁觀者,他們敢怒而不敢言,三緘其口,明哲保身,直至瞅準了時機,在勝券在握的情況下,路見不平一聲吼,這股子大義凜然讓他們胸前的紅領巾更鮮豔了,經年以後,當回首往事,便成為牛逼哄哄的談資。

就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觀眾對此片褒貶不一。唱衰者表示,如今熟讀郭敬明的那群年輕人早已步入社會,新生代們對影片難以產生共鳴,而且隨著觀眾審美的提高,這種缺乏內涵、脫離現實的悲慘人生經歷早已寡然無味。叫好者卻不以為然,他們或者認為校園暴力題材別具一格,或者認為青春情愫永遠能夠讓人怦然心動。

對我個人而言,電影票買得也算值了,只是部分“郭敬明”式略顯矯情的臺詞讓人偶爾齣戲。落落解釋說,“或許是因為青春期的緣故,大家傷春悲秋時會說一些比較文縐縐的話,等到真正成熟了,反而不會再用那樣的語言。”

“你們沒有旁觀者,都是施暴者!”,易遙在海邊對同學們的控訴讓人咋舌,畫面稍顯違和,但是看著就是讓人解氣暢快!

畢竟這種電影拍來也不是為了名垂千古的,能讓觀者痛快一時也不失為一種成功。

金牛座的守護星是金星,從金星上看日出,太陽會從西邊出來的。森西便是那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為易遙量身打造。

能有森西這般知己,易遙三生有幸,她的人生因此而豁然開朗,甚至後來她的生命也因他而得以保全。暫不考慮接下來現實的世界中他們能否走下去開花結果,人生中能有這樣一段純潔明亮的愛情已然羨煞旁人。

再見青春,再見美麗的疼痛,再見遙遠的幻想,再見燦爛的憂傷。對於逼近而立之年的我而言,一字一句都戳中痛點,眼淚不一定應時而下,內心必定是漣漪陣陣。

不想呼籲什麼,只管碎碎念,一切關於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願所有的殘酷都能繞道而行,願所有的青春都能被溫柔對待。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8

“你生活在光亮裡,你就覺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

這是我看《悲傷逆流成河》最感觸的一句話。在我們現在生活的年代,可以說大家都是在溫室裡長大的,看的美好的東西太多,就會覺得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青春不只是明媚而燦爛的,校園欺凌的確存在於現實生活中。

“校園欺凌”“校園暴力”這些詞語在近幾年不斷出現在大家眼前。所幸的是大家都開始注重的個話題,但不幸的是這揭露了多少的人心險惡。不知道有多少人關注過前不久發生的那一次真實的校園欺凌事件,與電影女主相似的經歷,被人誣陷,被人排擠,被人侮辱,內心無助,無人理解。只是她的結局卻沒有女主那麼的幸運,一個生命就此隕落……

因為意識到校園欺凌的危害性,學校裡常常都會宣傳嚴禁校園暴力,但是仍有很多人只把它當作兒戲……真的覺得特別的糟心......

“人類都是趨利避害的群體,看見糟糕的東西都想要躲遠,看見美好的東西才想要靠近。”電影壓抑的開頭和片尾每個人的絕望,所有人都是可悲世界的縮影。

雖然這部電影充滿壓抑悲傷,但還是有兩個片段讓人感動和感到溫暖的。

易遙是生活在地獄裡的花,她的世界也從始至終都是黑白灰,而顧西森是易遙在地獄裡的陽光,唯一的色彩是他的出現。顧森西無條件的相信與保護易遙,不是站在趨利避害的角度去批判她,而是教會她學會反擊。他是易遙黑暗世界裡的一道光。說真的生命裡出現十個齊銘都不如一個從西邊出來的顧森西。

還有易遙媽媽其實很愛易遙,卻不善言表,但易遙媽媽得知易遙病因扇了自己一巴掌,拉著易遙去看病,逆著人群走向陽光,原本陰暗潮溼的弄堂,轉眼陽光四射。“媽媽帶你看病去。”

因為我沒有看過小說,對原著裡面的內容也不好說什麼。這僅僅只是我在看完電影之後想發表的一些些感受吧……

願每一個人都能被溫柔以待,也願每一個人能有一點勇氣伸以援手。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9

在《悲傷逆流成河》這部影片中,易遙是一個被校園暴力包圍的女生。僅僅因為婦科疾病這樣再正常不過的小事,便成為眾矢之的,眾人眼裡的異類個體。流言飛語、侮辱謾罵、恐嚇威脅,將易遙本該美好的青春一步步地侵蝕吞噬。還好,她的青春還有一個顧森西,讓她黑暗的生活有了些許陽光和暖意。

“我是金牛座,金牛座的守護星是金星,從金星上看太陽就是從西邊出來的”,正如顧西森所說的,他教會了易遙反抗,給了易遙重新出發的勇氣。“反擊吧,少女”!陽光散射進來,易遙重新追夢。

易遙是不幸的。陰暗無光的家庭環境、飽受謾罵的成長過程以及無助惶恐的校園生活。但她又是遭受校園暴力群體中較為幸運的一部分人――她擁有顧森西的溫暖,媽媽無言的愛以及那顆勇敢向光的心。

正如電影裡易遙對齊銘說的那樣。“你生活在光亮裡,就認為整個世界都是光亮的”,沒有經歷過校園霸凌的人或許根本無法想象施暴者的殘忍可怕以及旁觀者的冷漠助推給受害者帶來的身心凌虐。

放眼現實,發生在某職業學院的校園欺凌事件,女學生朱某夥同另外四名女生在學校女生宿舍樓內,採取惡劣手段,無故毆打、辱罵兩名女學生,期間還脫了一名被欺凌女同學的衣服予以羞辱,並用手機拍攝了視訊,在自己的微信群內進行了傳播。經鑑定兩名被害人均構成輕微傷,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鬱,導致其無法正常生活、學習。

那些被曝光的校園欺凌事件令人觸目驚心,不知道在這個世界那些不知名的角角落落裡,還有多少被這樣的陰霾籠罩著的心靈兒!

在你不知情甚至認為校園霸凌只是個特別案例的時候,或許正有人躲在被窩裡偷偷的哭泣,很多遭受欺辱的人不願提及,那是對黑色記憶的恐懼、怯縮,是隻想盡快忘掉這段過去,不願回憶的苦痛。

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傷害該如何應對是一生的功課,很多人或許終其一生都不能走出陰影,甚至人生軌跡就因此改變。

看完這部電影,我想,留給我們更多的應該是關於人際交往的思考和對冷漠助推者的無情拷問。

以上就是我觀看電影《悲傷逆流成河》的觀後感。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0

今天從手機上看了悲傷逆流成河的電影,雖然自己沒看過小說版的原著,但還是在最後把自己哭的很傷心。

在電影中,作為觀眾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看這部電影,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可能還是在顧森西對待易遙的感情上。

顧森西的形象,可能每個學校都會有這麼一個人,陽光,愛說笑,不在乎別人說什麼做什麼,只做自己想要去做好的事,比如他在乎易遙的情感,幫她出主意,想讓她忘記那些不開心的事,雖然忘記的時間只是暫時的。另外,真的看得出他是真的想保護著,給易遙呵護。雖然時候事情總會讓你猝不及防,姐姐死了,所有的聲音都指向易遙,顧森西沉靜在失去姐姐的傷心中。我想那時候的他,可能有想過,他相信易遙不會做傷害她姐姐的事,但他那時候的他也是最糾結該怎麼辦的。就連最後聽到易遙要跳河的訊息時,都猶豫了幾次。而最終還是戰勝了當時猶豫的心情跑去。當看到易遙站在河岸邊,我想,那時候的他是感受到了易遙當時的無助和易遙的認真。所以最後追著易遙,和最終把她帶上案邊這一幕,只是最後……。看到顧森西看向易遙落淚那一樣,是真的很觸動我,我不敢指出他那一刻到底是什麼心情致使他心痛落淚,但我知道,他肯定有想把易遙呵護起來,不想讓她受傷害,給她認為好的一切,讓她開心。

其實在電影中的男主角齊銘,我覺得他其實也傷害著易遙,可能在我的感受和認知中,日久是會生情的,可能在他和易遙相處的過程中,真的會有那麼一瞬間,他看待易遙是像顧森湘一樣的情感,只是那種感覺很小有很少,所以他認為對待易遙最多的`感受,可能就是熟悉的人,所以在顧森湘出現之後,看到顧森湘才會心動。

不管怎麼樣,我想有的人觀看這部電影跟我一樣的感受,也有從不同角度來觀看的觀眾是不一樣的情感。很正常,哈哈。

最後說一下,其實國中就知道這部小說,只是當時看到第一頁就放棄了,現在又這麼晚來看這部電影。但這些都不重要,還是觸動了我。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1

原本電影剛上映就打算去看的,以‘’校園欺凌‘’為題材的影片,視角新穎,也更為貼近現實。這樣的事件,也普遍存在,肢體的暴力,語言的暴力,網際網路時代,網路的暴力,一個成年人都無法直面的問題,發生在中學生身上,會造成更大的,無法彌補的傷害,腦子裡突然想到阮玲玉遺書上的一句話,人言可畏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流言蜚語是多麼可怕。

青少年時期,是內心和行為變化最大的時期,朋友們都認為我家小孩乖,不叛逆,聽話,所有的人看到的只是表面,我在背後付出的陪伴,關注,堅持,不是短時間就能有結果的,小孩子幼兒園到高中,教育不光光是老師的責任,老師每天面對的是一個班級的小孩,不可能完全注意到小孩情緒的細微變化,家長才是小孩一生中最重要的老師,特別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自卑,心裡脆弱,有些更嚴重的,還存在一定的心理扭曲,如果在小的時候,不讓小孩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儘可能的多些陪伴(而不是陪著),只有真正的陪伴,才能促進和小孩之間的感情,讓小孩的身心更加健康,減少小孩成為施暴者或者被施暴者的 可能。

如果小孩和你說在學校被人欺負了,或者說話欲言又止時,不要主觀的認為就是小孩錯了,或者很不當回事的忽略,久而久之,小孩會什麼都不願意和你說,影片中,易遙幾次和媽媽說自己身體不舒服,媽媽都無視,甚至謾罵毆打,從此她再也不說了,一方面承受著媽媽的冷漠,一方面又被學校的同學欺凌,最終崩潰,選擇自殺。慶幸的是她被顧森西救起,顧森西也成為易遙黑暗人生中的一束光,如果多點像顧森西一樣敢於站出來對校園暴力說不的人,就不會有後續一系列的悲劇。後來易遙媽媽知道女兒得病的過程,她狠狠的打了自己一耳光,(個人非常喜歡鄔君梅的表演),那一巴掌,我用了一張紙巾擦,因為懂得一個媽媽當時的無助和自責。

最後校園欺凌受害者的 採訪,能看得出,事隔多年,他們的眼神中依然會有恐懼和膽怯,這是會伴隨他們終身的,一種不可逆的傷害,校園是充滿希望和夢想的地方,就應該回歸它本該有的面貌,很不錯的一部電影,值得一看,願所有青春,都被溫柔對待。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2

曾經郭敬明佔據了我們大部分人的青春,他的書曾經在書籍銷量排行中一直獨佔榜首。對於小編而言,郭敬明的書,雖然很多的故事情節都不太記得了,但對他的《悲傷逆流成河》卻依然記憶猶新。如今,《悲傷逆流成河》也被翻拍成了電影,小編觀影后感觸極大。忍不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跟大家介紹一下影片的女主:這部劇的女主易遙是一位家庭不幸福,沒有得到同學的尊重,默默地活在自己小世界中的人。而在這個片子中,每一次她都以為自己要好起來,可是唐小米的醜惡內心,則把易遙身上最後的一根稻草壓斷,最後她在把自己內心的悲傷講述之後選擇了跳水自殺,而顧森西將她救了起來。

其次是影片的男一角:齊銘是這部影片的男一,也是女主易遙的太陽,他彷彿是易遙全部的希望。可是他本來生活在人人愛的環境下,是一位真實的高富帥,屬於真正的三好學生一類,在顧森湘(女二)死亡後也對易遙產生了誤會。至於他小編就不再發表過多的言論了。

再之就是影片不得不說的男二了:顧森西。顧森西的西雖然不是希望的希,但他卻是易遙人生中唯一一縷光亮,是他在易遙一次次經受痛苦之時,用自己的一切給易遙帶來歡樂,也是通過顧森西的鼓勵,易遙開始反抗來自同學的欺凌。

然後跟大家分享這部影片的淚點畫面之一,在易遙跟男一宣洩了自己內心的悲痛之後,回家搜尋錢治病之時,她的母親從學校回來得知女兒因為自己而染上病,悔恨讓她再次展現了母愛,同時這裡也是易遙發現了來自媽媽的愛的一幕。這一幕是真的觸動了小編的畫面之一,相信這也是許多觀眾的淚點之一。

最後談談小編的感受:不同於以往的青春電影將故事集中在愛情層面,此番《悲傷逆流成河》將目光聚焦到“校園欺凌”這一社會話題。作為國內極少的關注“校園欺凌”的影片,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迴歸原著故事本身,同時予以我們警惕。生而為人,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善良,不要用我們的惡意和冷漠,殺死生活中下一個易遙!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3

看著電影名字我還以為這是一個悲傷的愛情故事,沒想到的是校園欺凌事件。

齊銘和易遙是鄰居,對易遙一直都很好,易遙說讓他別對她那麼好了,不然這會被她當成是理所當然,感情就會變得廉價了。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觀點,我們應不應該無節制的對人好?我想確實應該有個度吧。

齊銘是班長,學習成績特別優秀,家裡人對他特別好,從不打罵,他家境也挺好。而易遙和媽媽生活在一起,家境貧窮,媽媽幫人按摩養家,經常打罵她。我也生活在貧窮的家庭,看了感覺特別心酸。易遙的了疣病,但這她並沒有錯,這原因在於她媽媽。也因為這個,唐小米讓全校都知道了,她成了被欺凌、被噁心的物件。不過她媽媽還是給她存下了錢,上面寫著“遙遙的生活費”。這一點讓我很感動,這就是父母,他們表面上不在乎我們,但是背地裡還是替著我們著想的。這就是中國式的父母,很多時候他們的愛不會掛在嘴邊。

齊銘和易遙感受著不同的生活,就像易遙說的,齊銘生活在光亮裡,齊銘的全世界都是光亮的。他受人愛戴,而她受人欺凌,她一直處在陰影裡,她說:“苦得久就不知道甜是什麼了,仙人掌做不了花,沒辦法讓人捧在手心裡。”這是經歷了多少委屈而來自內心的傾述啊。齊銘在別人都欺負她的時候都沒看到,而只看到了她不理智的行為,顧森湘被害後,他對易遙還不給予理睬,他當時的心理肯定也有懷疑易遙就是凶手,這些是讓我挺心酸的。而顧森西在易遙被人欺負時告訴她不能一再忍讓,這樣會讓人得寸進尺。

正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其實顧森西是相信易遙的,只不過他想不通,是他給她姐的電話號碼,他可能在自責,在悲傷,但最後聽到易遙準備跳河,他還是跑了過去,救了一條受委屈而想放棄生的希望的生命。

易遙站在河邊,罵這些欺負她的人從眾欺負她的人的時候,我哭得稀里嘩啦的,“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像石頭一樣冷漠,你們又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就跟著做什麼,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你們的日子真的無聊,因為你們覺得你們不會承擔任何後果”。從情節裡可以看出易遙的同學裡還是有人同情她的,只不過,那些同情她的人也從眾了,誰都不想躺渾水,誰都不想和一個大家都不喜歡的人走得很近。最可恨的,那些無聊的人,也跟著流言蜚語、人云亦云。說得沒錯,因為人們覺得不會承擔任何後果,所以敢做任何事。可見,現在強調法律,就是要明確後果,明確責任。要是法律規定校園欺凌和暴力要判無期徒刑,那誰還敢校園欺凌?

易遙奔向大河的那一瞬間,我的眼淚已經模糊了視線。之後我從看了電影的這一部分還有一些細節,真的感觸良多,任何的影視作品都不會憑空捏造,一定有一定的現實依據的,其實很多電影反映的就是社會現實。不過我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園欺凌應該減少了。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4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講述了校園霸凌、少男少女之間的情愫故事。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想必就是女主人公易遙因不堪重負選擇跳河自殺時所說的話了吧。她說:“也許許多年後人們在回顧這一生時,會忘記自己曾經所做的惡行,沒有人會在意曾經在他們的生活中曾出現過易遙這樣一個小插曲。或許,很多人在向朝著我丟紅色墨水時、把自己的剩飯給我吃時、甚至扒我衣服的時候,他們都覺得這只是玩笑,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呢。我所遭受的種種傷害,就算所有的人都會忘記,受害的當事人也不會遺忘。殺死顧森湘的凶手我不知道是誰,但殺死我的凶手,你們都應該知道是誰。”

對呀,確實是這樣。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就像曾經被人用刀割了一道深深的疤痕一樣。多年過後,疤痕仍然會存在。即使人們努力的想要把它遺忘,但低下頭還是能看到。只是刻意的不去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即使手上的疤痕能消失,那心裡的疤痕呢?電影裡的女主角生活在一個黑色的世界裡,好像所有的苦難都是為她一個人量身定製的一樣,在這樣的生活裡,她忍受了種種的不堪與苦痛。

顧森西,一個陽光、一直在她身邊不離不棄的人,還教會了她要如何反擊。他說:“有些人,就是看到你的弱小才會欺負你。對待這些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還擊。一個人,要勇敢起來,才不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欺負。”經過這一系列的事情,易遙終於慢慢的變得自信起來,開始相信“太陽也會從西邊出來”這句話了。

其實在當今社會,校園暴力一直是社會對學校的關注熱點之一。據中國司法大資料研究院對外發布《校園暴力司法大資料專題報告》顯示,近三年來我國校園暴力案件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20xx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校園暴力案件共計1000餘件,20xx年案件量同比下降16.51%,20xx年案件量再下降13.37%。資料顯示,校園暴力案件審理法院主要集中在河南、貴州、山東等地,北京、上海兩地案件遠低於其他地區。我們只能亟待教育真正的落到實處,真真實實的實現教育本身的目的,不僅僅只是普及教育而已。

在整部電影中,出現的每一幀畫面中,有的只是觀戰之人,漠視之人,或者像易遙所說的那樣“殺人犯”。影片中的易遙,從開始的一步步退讓,到最後的反擊,前後的強烈對比,給人一種情緒上的衝擊和發洩激情的快感,平靜——高潮——平靜的轉換,對畫面的渲染和整部影片想要敘述的感情有著非常大的襯托作用,當然這是理性的解析。我們更多的時候是要在感性的層面去體會整個事件。

最後,請讓我用電影裡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生活裡到處都是這樣背上的隱喻。就算我墜落比塵埃更微弱,被夜色分割再被絕望撕扯,就讓我等著悲傷逆流成河。”希望那些正在遭受或者是已經遭受過校園暴力的人,能勇敢的站出來為此發聲。希望那些釀成校園暴力的元凶能夠早日悔過,向那些受害者送去真摯的歉意。

《悲傷逆流成河》觀後感15

“燕子再渴,也不會喝地上的髒水,體面的人就算斷了手腳也不會去要飯的。”“你生活在光裡,你就覺得整個時間都是光亮的!”這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后印象最深的一句對話。

本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高中的女學生易遙因為家裡條件不好,總是受到同學們的輕視。而易遙本身又性格內向。同時,唐小米也因為校園暴力而轉學。因為媽媽的工作特殊使易遙患上了疾病。易遙去醫院檢查,知道這個病後,不敢告訴媽媽,因為這個難以啟齒!易遙只能騙媽媽,找她要錢,媽媽對她又打又罵“我怎麼生了你這個賠錢貨,你怎麼不去死!”這種話對易遙來說已經習慣!後來,易遙到不正規的醫院想要做手術,但被跟蹤的唐小米發現,於是易遙的事傳遍了學校,這使整個學校的同學都嫌棄,欺凌她,潑她墨水,還當面稱她為病原體,甚至將易遙拿去治病的錢拿來買蛋糕吃。

有一個名叫谷丹的女孩,她想幫助易遙,可卻被身邊的同學攔了下來,她也只好就此作罷。可就再易遙身處無助之時,同校的顧森西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顧森西這個人十分有趣,他的自我介紹也總是千奇百怪,從剛開始的“你好我是顧森西,西是影視歌三棲去掉木字旁的西。”在易遙絕望時又變成了“太陽從西邊升起的西”,當易遙悲傷的說他終究不是希望的希時,他笑著說“其實,我也可以是希望的希。”這麼一個陽光的人來到了易遙的身邊,告訴她不要一味的膽小怕事,要學會反擊。這使易遙生命中出現了一道光,她變得逐漸開朗起來。

可因為一條簡訊,易遙又被大家誤認為是殺害顧森西姐姐顧森湘的凶手。她努力辯解,可沒有一個人相信她,就連從小青梅竹馬的齊鳴也認定了她是凶手。這種種壓力導致易遙投河自盡,她跳河後,同校的學生想的不是易遙的安危,而是自己與易遙的死有沒有直接關係。谷丹終於受不了了,狠狠地甩了一巴掌到那個阻攔自己幫助易遙的女生身上,然後跑開了。谷丹的這一巴掌不止打在了那位女孩臉上,也深深的打到了每一位冷眼旁觀,看熱鬧心態的人臉上。

影片的女主角易遙的扮演者任敏,也因為這次的拍攝,患上了三個月抑鬱症,這足以見得校園暴力的負面影響之大。這部影片以校園暴力為主題,使得許多觀眾產生共鳴,我也不例外,上學的時候,總有同學嘲笑別人的外貌、成績等等,所以那些同學在班裡不愛說話,不愛笑,不合群……而我們卻在旁邊幫著嘲諷或者無動於衷,為何我們不能去幫忙呢?

有人說:“少惹禍上身。”影片中易遙說“你們會說我不過是和她開了個玩笑,可你們卻不知道你們的行為有多惡毒,你們根本不知道那對她造成了多大的傷害!”谷丹的那一掌,打醒了我,也打醒了很多人!我只想說一句,我們不願成為受欺凌者,但同時,我們也不能成為施暴者。

易遙承受了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東西,她無法像齊鳴那樣只需要當個好學生,背後有爸媽;也無法像顧森湘那樣生活的被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