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5篇

才智咖 人氣:1.14W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0《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2020《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5篇

2020《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5篇1

看《一生只為一事來》的時候,竟然掉了眼淚。我自己也有點意外,半輩子電影看下來,我早就是一個心腸冷酷的專業觀眾。類似《唐山大地震》《山楂樹之戀》這種,電影內外,全中國大概流了有五噸眼淚,我也就是聽別人哭哭。

而《一生只為一事來》這樣的電影,老實說,也不是我的菜。因為我不喜歡煽情,不喜歡勵志主題,而要在影像的意義上去挑剔這部電影,更太容易。比如,整部電影的年代感單薄,年代符號也簡易,劇情設定和起承轉合基本套路,主要演員的聲口和表情也相當城市。但是,我幾乎是輕易地被這個題材拿住,因為,這些年的中國教師太缺乏影像表現。自《陽光燦爛的日子》後,中國教師的形象基本就被馮小剛給遮蔽了。雖然,馮小剛演的這個胡老師絕對是他個人表演史上的最佳,形神兼備地表現了教師行業的難堪開端,之後的教師影像,基本就在胡老師的光圈裡搖擺,傳達一種溫和的無能,色厲且內荏,以及猥瑣的體面。

而隨著這些年教育被各種蠶食,影像中的教師或者成了“瘋狂老師”“麻辣老師”,或者就成了“恐怖老師”“人偶老師”。我們幾乎忘記了,少年時代,我們遇到的老師曾經多麼親切,他們曾經就是我們的左鄰右舍,我們的父親母親。這就是電影《一生只為一事來》的意義,編導用相當樸素的鏡頭帶我們回到過去,重新把我們童年時代的老師還給我們。

電影開頭恰好是我們20世紀70年代初出生的人上國小的年代,揹著行李的支月英從城市來到大山,我想到了我自己的國小語文老師金感芳。她在和支月英一模一樣的年紀成了我們的班主任,而少年時代的喜歡,常常就用惡作劇的方式表達,雖然我們沒有像電影中的小男主一樣給老師吃巴豆來逼她離開,但我們也把自己最喜歡的老師氣得眼睛出血。

老師眼睛出血住院,跟電影中的孩子一樣,大家突然意識到了老師的珍貴。我們把兩分五分零用錢拼湊一起,給老師買了四個雞蛋,一路像捧著玉璽一樣護送到醫院。可惜醫院不讓我們一群人進去,我們就爬牆,跌碎了兩個雞蛋,當時的心痛到現在還歷歷鮮明。看《一生只為一事來》的時候,因此就一直交織著我們自己的記憶,到後來,你就完全不覺得它是一部電影,雖然有那麼一個時刻,比如支老師和學生如意一起睡在黑暗的學校宿舍時,電影給了一盆紫色花兩秒鐘的鏡頭,當時我想到了《晚春》中被原節子凝視過的花瓶,導演可能並不知道或記得小津有過這樣一個鏡頭,但是,《一生只為一事來》中三次出現的花鏡頭,讓人覺得,在電影的意義上,最樸素的表達就是最高階表達。

當然,《一生》還遠沒有那麼高階,編導的手法幾乎老梗,支老師的每一次困難,都表現為跌倒和爬起,矛盾和矛盾的解決,也都是橋段。好在,江西大山裡的風景是樸素的,千年月色是樸素的,溪水是樸素的,導演也難得地沒有把這部電影做成江西風光片,樸素的天地,才釀造真正的日子。也是在那樣的歲月裡,我們和老師一起經歷風霜,共同成長。電影結尾,有一個很不起眼的細節,成了大老闆的小男主把過去同學召集一起坐在教室裡,給支老師一個意外。日子過得最辛苦的如意,一直輾轉各個工地謀生,帶了老師寫給她的一疊信來,說,老師,這輩子能遇到你,就一點都不遺憾了。這個演員不漂亮,但是特別情真意切。想起我們國小三十年聚會,每個同學,看見過去的老師都哭成一團。

因此,《一生只為一事來》最好的地方就是,全片沒有去表現支月英的學生多麼有成就,也沒有去強力表現支月英的付出多麼感天動地。這部電影終極要講的是,所謂教師,就是那個在幾十年歲月裡,種樹成林的人。對一個民族的情感呵護,才是教師最深沉的付出。黑澤明的《嫋嫋夕陽情》裡,老師和過去學生聚會,大家各自耍寶,看上去情商不太高的學生表演報站名,他一直站在那裡報,特別呆萌的樣子,時間久了,就有一種感動,最好的師生關係就是這樣的吧,面對老師,每個人都重新獲得回到童年的能力。而一個民族的童年能有多長,就看這個國家的支月英有多少。

2020《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5篇2

只要心中藏著一條下山的道,就誰都擋不住他。

好的電影總會給人帶來非同一般的震撼,給人非同一般啟發。讓人久久不能忘記,他會深入人心來回飄蕩。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就是——真實。生活就是這樣子的,或者說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活就是這樣子的。樸實而平淡的場景,卻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我竟然想起了自己的國小老師和中學老師,我找到了他們的影子。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一直覺得,老師應該是個有情懷的職業,他離不開道義也離不開愛的傳遞。從小到大都知道一個好的老師對學生的成長會起到莫大的作用。看完這部電影后,支月英老師的身影一直未能在我腦海中散去。她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來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國小,成了一名鄉村女教師。默默地教書,一代接一代,也熱愛自己的學生和事業,為此奉獻一生到底。她真的是《一生只為一事來》。她在一個看不到光明到處都是問題學生的鄉村國小支教,從一開始的她就選擇用真心真誠面對孩子,對待他們的錯誤,她選擇感化,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做錯了要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無疑,孩子們是幸運的,碰到這樣慈母般的老師。

鞏漢林老師演的董支書為人樸實、善良、樂觀,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大山裡的孩子們得到更好的教育。可是由於深山的條件實在太差、太苦,苦於現狀卻無力改變是他的真實寫照,但是支月英老師的出現帶給了他希望,他成為支月英老師教學理念的堅定支持者。說到這裡又讓我想起一個老套的問題,關於奉獻於收穫。有的人總是奉獻多,不在乎個人收穫。我們爸媽那輩人就是這樣。即使他們沒有高樓,沒有豪華的珠寶,但他們卻過得很滿足。有的人在追求收穫,現在的很多人都這樣。這也許是一種進步吧?不好說。

電影情節感人至深,回首我們當年上學那些快樂的時光,也許我們是問題小孩,也許我們並不完美,也許我們成績很爛,功課差勁,但是,只要我們願意相信,堅持熱愛,一直等待,就會有希望出現。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枕,榮耀之巷。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平凡的一生,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也許正是這樣一種平凡,在如今喧囂繁華、紙醉金迷的環境裡,讓我們更加懂得去珍惜。在我們還年輕的時間裡,學會愛,愛生活,愛身邊的人,不要在生活的最後一個畫面裡留下一片空白。

2020《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5篇3

這是一部以支教為題材的鄉村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 電影拍的非常淳樸,自然,人物刻畫鮮明。雖然是主旋律電影,但是並沒有太多煽情的地方。 女主角我只能說演的還可以,她給我的感覺就是無論是年輕還是老了,都是一個表情。對於歲月所賦予她的那種滄桑感,表達的淺了。 帥哥譚凱出演成年的董大山,不得不說他老了很多,雖然氣質還在,帥氣依舊。

老演員王姬和鞏漢林也奉獻了不俗的表演。雖然說戲份很少,但是很動人。 這部戲有一個演員是非常突出的,那就是扮演少年董大山的那位小演員。他明顯的長了一副城市少年的面孔,但卻要扮演一個鄉村少年。剛開始看,感覺很不自然。隨著電影的不斷深入,慢慢的感覺他演的越來越好。實際上,會演電影的男孩子,是非常少的,演得好的就更少了。不可否認這位小演員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用一張城市少年的面孔,把一個鄉村少年演的活靈活現。一雙大眼睛,很會說話,能夠用豐富多變的表情來勾勒人物特點,感情真摯自然,相當動人。只是可惜,童星演的再好,也是要長大的,很多童星長大之後就失去了靈氣。希望他成年之後,仍然能夠保持這種感覺。

就這部電影的思想高度上來說,還不是很震撼人心,沒有把那種平凡而偉大的感覺充分表現出來。在教師題材的電影中,前蘇聯電影《鄉村女教師》,是一座遙不可及的高山,無論是思想性,還是演技。女主角更是在幾乎沒有化妝的情況下,將人物從十幾歲演到了60多歲,相當自然流暢,揮灑自如。當年這部電影在中國的影響力很大,國內放映之後,無數的女孩子走上了教師的崗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老師。 另外這部電影還有一個遺憾,就是鞏漢林扮演的角色,王姬扮演的母親還有很多人物,後面沒有交代得很清楚,前後的關聯不是那麼強。

從結構上來說,枝椏稍微多了一點,需要精簡,需要前後呼應做得更好一點。同時對於女主角的心路歷程刻畫得簡單,如果能深刻一點就更好了。 說來我也是一名業餘的老師,從20xx年到現在,我也教了不少的學生,給同學們上話劇表演課。有大學生,也有國中生。以前學生叫我老師的時候,我都會感覺到誠惶誠恐,努力的去跟他們解釋說我不是正牌的老師,但是到了今天當同學們再一次叫我老師的時候,我已經比較習慣了,因為我教過的學生也不少了。 對於教育,我的突出感受就是:不要問太多的得失,要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到極致。不是因為對方錢給的多,你就去努力教學,而是因為你教學的質量高,排演出來的節目好,教學認真負責,人家才願意給你更多的錢,更多的投入,更好的條件。

每次下課我都會問同學們一句話,今天你有沒有收穫?我不大喜歡敷衍自己的學生,我希望他們能夠從我教學的話劇表演中獲得藝術的享受。對於電影中很多感人的情節,我雖然很感動,但和我做老師的感覺是不同的,因為我基本上和同學之間是沒有課後來往的,我不大主張發展私人關係,那樣會把教學變得很不純粹,而且我本身也不完美,不是每個同學都喜歡。這是我個人的`觀點,當然也有幾位同學和我保持了很長的聯絡,20xx年我還出席了一位同學的婚禮。 老師對於孩子的身心成長是很重要的,一個好的老師,會令同學終生難忘,為人師表,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

在這裡,我也向曾經教育過我的老師們致敬,問一聲節日快樂! 也向影片中的原型:支月英老師,致以崇高的敬意!

2020《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5篇4

《一生只為一事來》是由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指導,講述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支月英的真實生活。數十年來,支月英紮根大山,用細水流長的愛滋養著、改變著、引領著深山裡的孩子,歲月見證下,她從孩子們口中的“支姐姐”變成了“支媽媽”,再到“支奶奶”。每送走一個學生,她都會在山上種下一棵樹。正所謂擇一事,終一生,不為繁華,曾經的教育荒漠,如今已綠樹成蔭。

電影已經散場,可是支月英老師的身影卻未能在我腦海中散去。年僅十九的她,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來到海拔上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國小,成為了一名農村女教師。剛來到學校的她,遇到了很多困難,有著很多不習慣,但是她用毅力堅持著,不叫苦不叫累。

支月英說“若是心中藏著一條上山的路,便什麼都阻擋不了!”她為了不讓一個孩子輟學,不辭辛苦,一家一家地去做工作。她關愛每一個學生,真正地用心育人。她以校為家,因為工作,對自己的女兒都疏於照顧。有好吃的,也是先給學生吃,親生女兒排在後面。她這麼無私的精神實在令人欽佩!

支月英老師的事蹟,不僅僅代表她一個人,代表的更是千千萬萬紮根於農村教學的教師,紮根於講臺兢兢業業教學的教師。

我也曾有過五年的鄉村教學經歷,在支月英身上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14年定向分配到春濤鎮朱鳳國小,第一次去到村小,路程遙遠,學校硬體設施也不太好。很多熟悉的朋友認為我不能在農村堅持住,認為我從小在城市長大,吃不了這種苦。可是,我一呆就是五年,這五年裡我需要冒著嚴寒酷暑,風雨無阻地到學校。也經歷過漲水封住了路,需要從別的鄉鎮繞小路才能到學校。中間經歷過心酸,但能讓我堅持下去的,是孩子的笑臉,是家長的肯定!

村小的孩子,全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爺爺奶奶年紀過大,也不能給予他們很好的照顧。我和同事們經常去買一些小禮物獎勵給他們,激勵他們好好學習;下雨天沒有家長接送的孩子,我們就騎車把他們送回去;教他們唱歌、跳舞,讓他們能和城裡的孩子一樣去舞臺上表演。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一個學生她家在城裡買了房,她要去城裡唸書了,可是這孩子哭著不肯走,吵著鬧著就要我教她。那時,我覺得我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就正如支月英老師一樣,她一個城市姑娘,背井離鄉去到鄉村一待就是30多年,很多人會覺得她傻,可她在那裡一定也收穫了很多感動,正是那些支撐著她。

農村的孩子也得學文化,農村的學校也得需要老師。支月英老師就是抱著這樣一種信念,紮根於泥洋國小,中途她有過很多次機會離開,也曾短暫離開過,可最終她還是選擇堅守。

走出影院,我反覆咀嚼著電影裡的那句臺詞:“我們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我們堅持了才有希望。”堅持是什麼,就是持之以恆地去做一件事情。凡事就怕堅持,堅持的力量是很強大的。我們不需要都向支月英老師一樣紮根於偏遠山區學校,但我們可以向支月英老師一樣紮根講臺,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去教書育人。

擇一事,終一生。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行業,那就得做一名好教師。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我們說要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每個人做好本職工作,就為民族的復興添了一塊磚、加了一塊瓦。

凡人善舉,小善大愛。支月英老師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嗎?支月英老師紮根農村的貧苦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每代人有屬於每代人的新長征路。我們作為教師唯有堅持立德樹人,堅守自己的三尺講臺,不忘初心,不忘使命,做好學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我們才能不負韶華,不負使命,無愧於心。

2020《一生只為一事來》觀後感5篇5

《一生只為一事來》這部電影的英文譯名是:She Lights up the Mountain。“她點亮了這座大山”,這句翻譯文藝而又準確地描述了支月英老師的奉獻。 十九歲的年輕老師支月英來到泥洋國小支教。可村裡頑劣的孩子大山得知這個訊息後卻表示,即使來了新的老師,也會像之前的陳老師一樣受不了山裡的條件,哭著下山的。

可是最終支老師就像泥洋的青竹一樣,在大山裡紮了根。 董支書帶著支老師參觀教室的時候,大山輕蔑地說“怎麼樣?是不是和你想的不一樣?”然後又嚮往地說“城裡的學校有單雙槓,學校裡還有樹呢!”董支書便自豪地說“我們這也有樹,我們這也有花,滿山的野花,好看著呢!”

董支書對於泥洋國小的堅定的熱愛和自信,看了令人心生感動,無比動容。教育工作者應該對教育、對學校充滿自信,相信教育和知識的力量是偉大的。 支老師在回宿舍的路上,停下來抬頭看了一眼夜空。鏡頭在天空停住了兩秒鐘。可這短短的兩秒鐘,卻能給我的內心帶來震撼。從來沒有看過如此乾淨純粹的星空,黑夜黑得純粹,夜星亮得放肆。

支老師也笑著說“這兒的星星可真漂亮。”在這樣美的環境中,連蟲兒都不敢大聲叫。不由得讓人聯想,大山裡的山是綠的,水是甜的,小孩子是美的。簡樸的環境造就質樸的人,但正是因為小孩子的內心質樸純粹才更需要知識的存在。大山裡的交通與資訊溝通都不如山外發達,許多人甚至幾十年都沒走出過大山,他們的眼中只有連綿不絕的山和需要解決的溫飽,認為山裡的男孩子能掙錢就行了,女孩子會幹活能嫁個好人家就行了,讀書的事情不重要。 在那個年代,支月英的存在就像是一個在前方封閉的山洞中奮力開挖的人。在她之前或許有很多人舉起鋤頭砸向閉合的前方,但是他們都沒有堅持下來。 有一名叫如意的學生讀書很認真,她很熱愛讀書。在有一天如意缺課沒來學校時,支老師在大山的帶領下去到了如意家。去如意家的路十分難行,從傍晚走到天黑還沒走到。大山說,山上的人都慢慢下遷了,但是如意的母親生病了,沒有搬遷。可是如意每天還是第一個到達班級的同學。因為如意熱愛讀書,就像董支書所說“若是心裡存了條下山的道,那就什麼都擋不住她下山的路。” 大山一直不信任支老師,認為她教不了多久,不僅處處與她作對,還在她的飯菜裡放巴豆,把她最喜歡的紅色筆記本扔進廁所,在她的窗外放稻草人嚇唬她。直到支老師在如意與大山的陪同下,翻山越嶺地走了17家,一家一家地勸說那些家長,讓他們把孩子送去學校上學,大山才對支老師的印象有所改觀。在回來的路上,如意的脊樑挺得比以前更直了,連辮子也甩成了一首歌。大山心中對於這位新老師的偏見少了,多了一份敬意。 支老師離開時,她站在隨風飄蕩的狗尾巴草中,回頭留戀地看著,這時,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在喊“支老師”。原來是那個牽著牛的小孩子,他來告訴支老師,他的爸爸同意支老師的話,打算讓他過年之後就去學校讀書,他給支老師保證,他會認真讀書。

小小的孩子,用勁全力地喊出來這些話,大山裡的風兒和野草野花也會感動落淚。支老師之前翻山越嶺地走訪,秉著“一個都不能少”的信念,去確保儘可能多的孩子能夠得到教育,雖然當時只有兩家含糊其辭地說會讓孩子去讀書,但在之後肯定會有更多的家長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這就是支教的任務之一。大山深處的許多孩子,因為家裡貧窮無法讀書,但也有一些家長會讓自己的孩子去讀書。或許只是讓孩子去學校認識幾個字,這就需要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負起責任,勸說家長讓孩子接受教育。支老師的勸說改變了大山裡的一些家長對於讀書的偏見。 後來,那個喊著“大山報仇,十年不晚”的孩子考了全鄉第五,走過小河大喊“快樂”的如意考了全鄉第三,但是如意因為母親生病的緣故沒能去讀國中。支老師陪著如意在山坳裡坐了一宿。那晚的月亮特別亮,亮得沒人捨得哭。 大山大學畢業後回去看望支老師,這個時候的支老師已經變成與泥洋人民無二的一位教師了。她已經變成泥洋的毛竹,深深地紮根在了泥洋。那片留給畢業生的山坡已經栽滿了樹,那個最頑劣的孩子董大山已經走出了大山,那個曾經的“大姐姐”已經變成了泥洋國小的老教師。

她點亮了這座大山。支老師不僅改變了江西邊遠山區裡的人們對於教育的態度,她也用一顆熱忱的心和堅定的信念,軟化了一個頑劣孩子的心,使他能夠走出大山,成為一個成功人士。 支老師說“我們不是因為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看到了希望。”她說,“再黑的夜,只要我們抬頭就有月亮。”

一生只為一事來,教師只為教育來。

TAGS: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