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傑之神都龍王》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1.92W

總有一些導演,他們不喜歡落入型別片的桎梏,希望開拓式的將多種型別融合在一起,搓揉成一部五味雜陳的影片。在華語影壇,這種嘗試多半以失敗告終。其實這不難理解。華語電影型別化的道路尚未臻成熟,這種未學走即學跑的行為自然變成無根之木,難以盛放出絢爛的花朵。

《狄仁傑之神都龍王》觀後感

但總有人不服。這次站出來的是徐老怪。

徐克是個總是能給人帶來驚喜的導演。無論是《蜀山》、《七劍》,還是3D版的《龍門飛甲》,他總是在不停的挑戰著新的東西,在傳統的功夫這個舊瓶裡放上新的佳釀。在上世紀香港“武俠熱”後發軔的港式功夫片,走到二十一世紀,早已步履蹣跚,當紅打星的青黃不接,觀眾的審美疲勞和香港一代電影人才的老和流失,都讓這個號稱華語影壇唯一獨有的型別片變得舉步維艱。在中國電影市場蒸蒸日上的這個黃金時代,不斷重新整理著票房紀錄的作品裡,幾乎已經看不到功夫片的影子。這樣的現狀,令很多電影人,特別是像徐克這樣幾乎成為港式武俠代名詞的大導演,不得不思考著這種型別片的未來。

其實狄仁傑系列並不是徐克第一次接觸偵探題材。早在處女作《化蝶》中,徐克已經嘗試過武俠與推理懸疑的結合。在古龍小說和楚原改編電影風格影響下,當年香港武俠電影曾一度流行加入懸疑因素,就像另一位大導演杜琪峰在當年的處女作《碧水寒沙奪命金》中,也如出一轍的使用了相同的“融合技”。但至少說明,老怪對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型別混合,早已胸有成竹。

這一次,徐克融合的不只是武俠與推理,那海中巨獸以及由此帶來的“中國首部水下3D鉅製”的噱頭,分明走的是科幻災難片的套路,而蠱毒和種種超科技的醫療手段,特別是陳坤顛覆演出的那個怪御醫,又有些奇幻仙俠的味道。當然,既然是以憑藉《狄公案》而聞名世界的神探狄仁傑為主角,偵破推理不凌駕與其他元素之上實在有些浪費,只是這種所謂的推理是真正成為了影片的主打和賣點,還是不過成為串起鬧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大場面裡一條不夠嚴謹的`主線,就見仁見智了。總之,無論哪種型別是你的最愛,只要觀看本片,總有一款適合你。

雖然這部影片可以滿足很多觀影者的口味,但是如果拆分開來,在每一個角度,本片都留下了很多的遺憾。論武俠而言,本片既沒有如《新龍門客棧》般大漠孤煙的冷峻孤傲,也沒有《東方不敗》般華麗絢爛的花拳蓮步,就連算不上成功的《七劍》,也貢獻了清絕怪卓的各色兵刃,比起本片寡然無味的威亞和CG特效打鬥,也高出不止一個檔次。論推理部分,更是亮點全無。雖然沒有奢望本片能夠貢獻如同本格推理一般正統的抽絲剝繭和智力較量,但那一條條線索莫名其妙的自己蹦躂出來,一個個推論牽強附會的被提出,讓一開始表現得神乎其神的狄仁傑一下子將自己變成了打手與藥劑師,渾然沒有了名偵探的淡定和神奇。縱然現在安樂椅偵探不再流行,但作為一個希望從懸疑中得到快感的觀影者,對於這種赤膊上陣的做法,我仍然持保留意見。

看過《神探夏洛克》的朋友都能發現,徐克在人物關係設定上簡直是照本宣科的複製了那位貝克街的前輩(當然,按照狄仁傑的輩分來論,又是後輩得不能再後輩了)。偵探和醫生的基情四射自不必說,而大理寺的一眾官僚氣息十足的破案專家們,更是像極了通常協助與掣肘並存的倫敦蘇格蘭場。至於狄仁傑一眼看穿沙拓忠身世和性格的橋段,無論從情節、效果甚至是運鏡手段上,都如同一幀幀的拷貝自福爾摩斯的基本演繹法。這固然是滿足觀眾窺私慾和看熱鬧的大眾心理的一種討巧手法,但這種炒冷飯的行為,卻也有些讓人感嘆徐老怪是否江郎才盡。

另一點令人詬病的地方,是影片中人物性格塑造功夫實在下得不夠,男一號狄仁傑全能全知,似乎想往高大全的傳統主角形象方向靠近,卻一下子如同《金田一少年事件簿》中的阿一一般插科打諢,行為不羈,一下子又彷彿變成了《死亡筆記》裡的L,冷酷得只生活在自己那超智商的世界裡。整部影片觀看完畢,我們看不出他身上人性的一面,更加談不上代入感。除開劇本設計外,恐怕趙又廷的表演也必須負上一定責任。他一貫木訥的面部表情和空洞的眼神完全不能與前作中劉德華的表現相提並論,縱使那並非劉天王的得意作品。馮紹峰飾演的尉遲真金既沒法低調的襯托主角光環,又不能將搶戲進行的出彩華麗,讓人感嘆這個醬油打得戲份有些多。林更新的沙拓忠演技青澀,完全沒有將中國版華生這個“捧哏”的角色演活,眉角間總讓人想起那個多情的十四爺,而不是大理寺裡的小醫士。唯一讓人眼前一亮的,還是ANGELABABY。那傾國的容顏,那傾城的顰笑,這樣的尤物哪怕是一支花瓶,也是可以讓整個影片品味提升的花瓶。

另外影片中歷史和地理細節上的各種BUG之多,讓人覺得用簡單的“穿幫”一次都不足形容。如果不是導演刻意制早的間離效果,那就只能歸咎於港片自八九十年代以來一貫的粗製濫造之風。總之,如果用刻薄一點的話來吐槽,本片以武俠論缺乏精氣神,以推理論少了智靈性,以歷史來說,更是少了嚴謹和基本的尊重。

當然,雖然說了一大通壞話,但影片能取的票房上的絕大成功,自然有其成功之處。徐克就是這樣一個導演,無論我們對他的作品有多麼的失望,卻總能從中找到驚喜。那是他天賦異稟的想象力所賦予的,將所有平凡事物都塗抹上旖旎色彩的能力。首先是在視覺效果上,兩部狄仁傑給觀眾奉獻的影象風格,不同於以往那個更加野性更加粗獷的徐克,而是更加華美更加絢麗。在一如既往的滂沱氣勢中,導演只需用寥寥幾個俯拍的大全景和CG特效,已經給出一個煌煌帝國的神都面目,偏黃的整體色調很好的勾勒出大唐的奢華與精緻。水下打鬥場面和怪獸肆虐的動感,至少在華語片中,已經是讓人歎為觀止的視覺體驗。

其次,雖然推理無甚可取,但在劇情的設定上和懸疑的把控上,本片依然做到了水準之上。從小事件著手,層層破繭,揭破大陰謀,這是懸疑片的經典套路。而劇情的多次翻轉,雖然不夠徹底,也添加了引人入勝的波瀾。特別是讓反派“東島人”操著一口明顯接近日語的語言,和動作打扮等各種線索的指向性暗示,恐怕也是正搔到了不少憤青的癢處。

本片最大的意義,恐怕還是隱藏在片尾彩蛋中的那二十三張概念圖。一張張離奇詭異的圖畫勾起人無盡遐想。除《通天帝國》和《神都龍王》,如果剩下二十一部果能成型,那麼對於缺少系列電影的華語影壇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奇蹟。“狄仁傑”系列已經用兩部尚佳的開篇作品奠定了口碑和群眾基礎,但一個不慎,跟風之作的泛濫和趕製進度帶來的粗糙都有可能毀掉這個系列原本可以旺盛的生命力。接下來,我們能夠期待的,就是徐克繼續帶給我們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