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8.4K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寶藏》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寶藏》觀後感

《寶藏》觀後感1

說到綜藝節目,很多人馬上就會想到《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說到文物類節目,又有人會想到《我在故宮修文物》這樣的紀錄片,但是能把綜藝和文物融合起來的節目卻是少之又少。《國家寶藏》就是這樣的一檔節目。

《國家寶藏》每一集都介紹一個博物館,由博物館選出三件文物,介紹它的前世傳奇與今生故事。節目組會請明星以小劇場的形式演繹文物前世的傳奇,而今生故事則會請專業人員進行介紹。

節目中反覆強調“讓國寶活起來”想來有點可笑。中國一向以擁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著稱,而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了解祖國的文化呢?五千年的歷史不是文化實力而是文化潛力,只能稱之為素材,只有將這些浩如煙海的素材做出心的符合現代人審美的新故事,這些潛力才能轉變為實力。歷史上的忍者文化放在中國估計連忍著列傳都做不了,但日本卻將其做的家喻戶曉,變成了日本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美國亦是如此,作為一個僅有幾百年歷史的國家,相對而言文化本應該比較貧瘠,但是創造力卻使他們的文化大放光彩。

中國文化現在也許欠缺的就是創造性的傳輸模式。如今中國最有創造力的文化產品是什麼?有人會說是網路小說。專門翻譯中國網路小說的英文網域僅憑几十本網路小說,流量推到世界1200名,日均點選量200多萬。近年來一些國人鄙夷的網路小說改編的電影卻火遍了歐美,知名度不知比那些正統文化電影高出多少。激烈的競爭現狀強迫這些作者必須做出各種創新。的確,部分小說可能是粗製濫造的,文筆也比較拙劣,但具有創新性,而這創新性正是文化魅力的源泉。這些網路小說讓人詬病的地方也許還有很多很多,但是他對於傳統文化的創新性傳播並取得成功的結果卻是不可否定的。多少人卻對此嗤之以鼻。

在《國家寶藏》中也是如此。面對古文古畫《洛神賦》,很多人也許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但是通過兩首小詩一段表演,洛神之美,子建之痴,長康之才卻能深深地印在觀眾心中;雲夢睡虎地秦簡,不去講苛賦勞役等人們看慣聽厭的東西,而是舉出那些在當時甚至放到現在都很超前的法條……這些充滿創造力的表達使古老的國寶散發出生命的氣息,真正的使國寶“活了起來”。

而今生故事無不是向現代化國際化靠攏。雲文銅禁的失蠟法與現代的發動機葉片的熔模鑄造法原理相同,皿方罍提到了3D列印技術,坤輿萬國圖提到了VR,AR技術……節目組想方設法把古老的國寶和現代高新技術、文化結合,降低了認知門檻,便於理解,極大地拉近了我們與國寶的距離。只有當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去了解研究他們,並從中不斷地汲取營養,國寶才算真正的“活了起來”,國寶才能永遠年輕,五千年的中華文化才算真正年輕,同時這也是建設精神文明發展文化軟實力的正確開啟方式。

中國不是文化貧瘠,而是缺乏讓博大精深的文化深入人心的創新形式。

《寶藏》觀後感2

近日,央視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火了。這檔耗時兩年製作的誠意之作,號召九大最具分量國家級博物館(院),每家甄選出3件鎮館之寶亮相。每件國寶都有一個“保護人”,由明星演員演繹國寶的前世故事。

《國家寶藏》有多火?朋友圈裡到處可見人們為這部節目點贊、各路好友競相向我推薦“一定要看啊”,連一向高冷的豆瓣網友也給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當然,《國家寶藏》有很多走紅理由。比如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大氣磅礴的解說詞,以及華麗酷炫的舞美效果。連在年輕人、二次元們扎堆的B站,《國家寶藏》的熱度也排名前列,很多彈幕為其精良的製作水平點贊,大呼“真是良心綜藝”。

在華麗的外表之外,《國家寶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頗受歡迎,一方面在於其打破了傳統的文化節目固有思路,敢於創新,採用了一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講述方式。比如,講述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如果用傳統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現,不僅不具象,還很枯燥,而《國家寶藏》採用了情景劇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後的故事。尤其是敢於使用“自帶流量”的當紅明星,臺詞中還穿插了不少網路流行語,雖然不乏爭議之聲,但在我看來要達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讓大眾有了解的興趣,否則再好的內容,沒有人願意看也是做無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氣,正是大膽創新之舉,況且在節目的效果呈現上,各位明星們的演技也可圈可點,值得肯定。

另一方面,《國家寶藏》的好,還在於在文物背後見人、見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國家寶藏》可能不會這麼火。正是因為在節目中引入了一系列與文物有關的人物,向觀眾表現了他們對文物的情感與思考,才讓這一節目更加打動人心。比如節目請到了74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畫顏料製作技藝”的傳承人仇慶年現場演示,除了讓觀眾更清楚地瞭解古代繪畫顏料的製作難度以外,老人獨自去深山老林裡尋找能作為顏料的礦石等故事,更讓人感受到了他對於中國文化的熱愛;老中青三代故宮志願者亮相,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們的虔誠和敬業。這讓我想起曾引來萬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國》,在展現食物的美味之餘,也講述了與之相關的人的故事:廚師對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後的人情故事、一場家宴中的親情與鄉愁,也許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動人心。

《國家寶藏》廣受歡迎,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傳承,不能守舊僵化,更不能拒絕創新。只有用當下的社會語言講出來、用當下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出來,才能賦予其時代魅力。只要選對了表現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同樣能贏得公眾的追捧。

《寶藏》觀後感3

“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詩,歌頌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從大禹建立夏朝開始,我國曆史序幕拉開,中間經歷了無數王朝更迭。時代變遷,一轉眼,我國最後一個王朝清滅亡,封建社會自此煙消雲散,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如今,我們想探索歷史的奧祕、古人的智慧,只能從一件件珍稀的文物中探尋些許。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國家寶藏》。其間的內容很快讓我著迷。這個節目就讓我打開了通往古代的穿越之門。

中國九大博物館強強聯手,邀請了二十七位國寶守護人,為我們帶來國寶的前世今生,看透背後的歷史故事,瞭解中國古文明的燦爛與輝煌!

細細觀賞《千里江山圖》中,它不僅訴說了北宋的大好河山,更體現了少年王希孟的驚人畫技。透過壁畫《闕樓儀仗圖》,它能帶我們一覽大唐盛世的繁榮景象。而一枚小小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它見證了絲路文明,更是唐明皇和楊貴妃悽美愛情的體現。

我最喜歡的是遼寧省博物館的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當年,曹植乘船行於洛水之上,在夢中遇見洛水女神宓妃,心生愛慕。但船身一抖,美夢破碎。曹植文興大發,寫就千古名篇《洛神賦》。百年後,東晉一代畫聖顧愷之,用他的畫筆,描繪出了這一悽婉絕倫的愛情故事。畫中人物鮮活,躍然紙上。但是因為顧愷之已沒有真跡傳世,此乃“下真跡一等”。曹植與洛水女神最終因為人神殊途而終要分開,更是成為遺憾。一曲《仙才嘆》流露出兩人的難過與不捨,更是牽動著我們的心靈。“求不得,放不下”是人生中最苦之事啊!

而在湖北省博物館的越王勾踐劍也是大火。當然,是跟著它的仇人吳王夫差矛一起火的。據說這兩位在博物館裡還想打一場呢!越王勾踐劍現代科技感也是十足,劍身上鍍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鏽。身為君王劍的它,身上揹負的責任重大。勾踐劍在節目前世傳奇中是作為勾踐嫁女的禮品送到楚國去的。它歷經兩千四百年,依然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更是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一劍”。

而乾隆帝更是在節目播出後受到萬眾矚目,因為這位皇帝“農家樂”的一面暴露在了陽光之下。他命令景德鎮的工匠們做一個精緻的瓷瓶,集歷代瓷器之大成,用了十幾種方法燒製,但是成功率實在少得可憐,也就0.23%。但是奇蹟出現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各種釉彩大瓶”橫空出世了!古人的手藝與智慧是驚人的,一點也不輸給當代。他是一個愛藝術的皇帝,但這明顯不符合他們家族的基因。比如雍正帝時期的瓷器都是素雅的,他偏偏要用大紅大紫等豔色,這才會被吐槽“農家樂”。

看《國家寶藏》,我學習了許多關於歷史的知識。我們從這一件件華麗而莊重、簡樸而不失尊貴的文物中,窺探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冰山一角。身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的歷史長河一直滔滔不絕,從未乾涸。它向人們訴說著一個又一個傳奇的故事。

如今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古文化已經消失,唯我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流傳至今!中國古文明的燦爛,值得我們驕傲!千年國寶,一騎絕塵!

《寶藏》觀後感4

這一期的<極限挑戰—寶藏行>一行人有郭京飛,鄧倫,賈乃亮,楊超越,任嘉倫,秦昊等來到了雲南寧蒗的新星國小,但是當地是重點貧困區,校長說出來貧困到了有的飯都吃不上,現在通過幫扶已經開始有了改善,看到這些真的是讓人感動。讓人心酸,和我們一邊大的同學們生活卻過得如此艱辛,讓我們都想幫助他們和我們一起幸福快樂的成長。

郭京飛和一個同學幫扶,他喜歡寫詩,但是他沒有了靈感。這個同學想去周圍轉轉卻沒有錢可以去,小同學手上長了很多泡,需要治療,郭京飛幫他治療手上的水泡,讓他充滿自信,這是最實際的幫助了這個同學。

鄧倫和沈小芬一對一幫扶,這個女生很剛啊,四年級女生帶著同學和五年級的同學PK籃球,鄧倫說他五歲開始打籃球,打籃球讓人開心快樂,沒有煩惱。鄧倫很好奇為什麼四年級女生要去找五年級男孩子打比賽,小倫嘰聽到女孩的偶像是科比很是激動,他們有共同的偶像。鄧倫和他們一起來打比賽。鄧倫還想完成她的另一個心願,她想讓他的隊員們都有一套籃球服和籃球鞋去打比賽。

賈乃亮秦昊和楊超越一起來上課進行素質教育課,賈亮亮發揮了他的特長,他們三個人有三個幫扶的小同學,一個同學是想有一條新褲子,通過心理學,通過面相,賈乃亮第三次終於猜對了那個同學。秦昊也很快找到了那個同學。楊超越第一次就猜對了。真的是這些小同學都是穿的學校發給他們的衣服,破舊的,她只想擁有一身自己的新衣服新褲子。看著太心酸了,每次我都不聽媽媽的話,媽媽辛苦賺錢給我花,現在看這些小同學,我的生活比他們好太多了,我也想幫助他們。

王珞丹和任嘉倫的任務是徒手抓雞,他們無從下手,不敢下手,看著我都緊張,大公雞好大啊,跑起來賊快。還好下雨不用完成任務了。他們那裡的天氣真的是變化無常,教室漏水,滿地的積水,明星們也體會到他們生活的辛苦。小倫嘰真的是太好了,不愧是大哥哥,帶著他們班的籃球隊來找五年級秦昊他們班的同學PK了。曉芬很厲害可以轉球,五年級的男孩子也可以轉球。

寧蒗海拔比較高,身體好的都有高原反應,和當地人不一樣,但是他們都克服身體不舒服參加活動。賈乃亮真的是個開心果,而且很認真,很努力,帶動孩子們,孩子們都很開心。同學們的心願都很簡單,就是想打個籃球和羽毛球,小梅姐姐喜歡講土味情話,方言土味大家都笑了。希望這個學校的同學們都能以後考到好的大學,走出山區,去看看新世界,讓自己的家鄉變的更好。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建設我們的家鄉,出一份我們的力量。回報我們的父母,回報我們的老師

《寶藏》觀後感5

“我們這個節目有多年輕?也就上下五千年。”《國家寶藏》001號講解員張國立開場的這句話,打動了很多人。

電視螢幕上,繼“詩詞熱”和“朗讀熱”之後,蜂擁而至的文化綜藝節目出現了嚴重的雷同趨勢。

“在文學等細分題材被集體消費的時候,我們要著眼未來,探索新的方向。”央視副總編輯朱彤承諾,央視將持續在原創文化節目上發力,從創作源頭上秉持高品質與大格局,精益求精、精雕細磨,讓央視文化節目品牌再創新高度。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浩瀚如銀河,璀璨如繁星,如此極大豐富的文化寶藏,為內容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電視工作者在幸福的同時,也感到了惶恐——如何在珍視與呵護中去繼承和發揚?

如今盛行的詩詞歌賦和閱讀賞析終究沒有跳出“文學樣態”,或許這正是《國家寶藏》立意的高遠和深邃之處。然而,作為承載資訊極大豐富的民族基因寶庫,文物並非扁平的、冰冷的物件,其所涉及的學科門類堪稱包羅永珍。它們包含了大量的歷史文化資訊,不僅可以讓我們觸控到那些或神采飛揚,或蕩氣迴腸,或屈辱苦難的記憶,而且可以讓今人回溯過去、找到認識自我的座標;不僅蘊含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巧奪天工的技藝,而且有領先世界的成就。這是一個厚重而廣博的領域,也就註定了節目的格局更加巨集大,視野也更為開闊。

從“詩詞文化”到“國寶重器”,央視在不斷地探索和發現,以創新思維把握時代脈搏,融入觀眾喜聞樂見的內容。“《國家寶藏》正是央視肩負國家媒體責任的又一次與時俱進的創新嘗試。”朱彤如是說。

從歷史中尋找文化自信

同一件文物,用不同的'方式來講,傳播的效果差異很大。身處網際網路時代,人們接受資訊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作為電視產品,歷史文化類欄目不能是陽春白雪的學術派,而應放下身段。《國家寶藏》力求通過電視呈現的手段讓文物“活起來”,通過具有藝術觀賞性的設計來為觀眾展出“國寶”,並對每一件文物背後的故事、歷史進行充分解讀。讓觀眾在懂得如何欣賞文物之美的同時,也瞭解文物所承載的文明和中華文化延續的精神核心。就像主題曲唱的:“一眼千年,沉默也勝萬語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這光明似箭。”

讓那些珍藏於博物館的寶貝走到聚光燈下,走進最大眾化的“客廳文化”,國家級博物館與國家級電視臺聯手把傳統文化推向前臺,也是讓優質資源與文化擔當相得益彰。正如央視綜藝頻道節目部主任呂逸濤所說:“每一件文物都記載了中華文明、文化的基因,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傳播方式,讓“《國家寶藏》節目立意高、形式新,國家文物局將給予大力的支援,我們也期待通過此次電視國家隊和博物館國家隊的合作,能夠為全社會提供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貢獻。”

觀照當下,才是讓文物活起來的真正意義所在。正如於蕾所說:“希望觀眾能夠感知文物背後的人文精神、與自己的血脈相連,從而樹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寶藏》觀後感6

“時間不早了,快去睡吧!”媽媽又催了。

“這麼快?好吧。”我極不情願地關掉電視,躺在床上回味著剛才看到的內容。《國家寶藏》這個節目看得我如痴如醉,我對那些顏值與才華並存的歷史文物著迷了。一邊想著,一陣陣睡意向我襲來......

我這是到哪裡了?

“勾踐,我的王,難道您忘記了在吳國所受的恥辱嗎?”一柄中脊起稜、飾有黑色菱形花紋、寒光閃閃的劍漂浮在空中,它居然在說話。

“不,我時刻不敢忘。這些年來,我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劍對面的人慷慨激昂地揮動著雙臂。

哈,是勾踐和他的劍在對話。

“是啊,您臥薪嚐膽這麼多年,等的不就是這個機會?既然楚王喜劍,您何不把我獻給他,盟楚破吳,雪洗前恥!王,請您下定決心吧。”劍有些著急了。

勾踐摸著鬍鬚沉思不語,我看看這把號稱“天下第一劍”的君王劍,捂嘴暗笑,不由說了句,“彆著急,你的王會滅吳稱霸,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誰,是誰在說話?”勾踐劍朝著我的方向飛過來,頓時一股凌厲的劍氣逼近。

我嚇得掉頭就跑。

唉呀,撞到頭了,我捂著腦袋四處張望。

“別找啦,你撞到我的硬嘴了。”一個懶洋洋的聲音響起。

我定睛一看,哈哈,這是一隻有著胖胖腿的鷹。“好可愛的鷹呀。”我伸手摸著。

“別摸別摸,”它不耐煩地偏了偏頭,“我可不是什麼鷹,我是鼎!”

“好吧,胖鼎,請問你的肚子為什麼這麼大呢?是盛水?儲糧?”我仔細打量著它,它的尾巴和兩隻前爪巧妙地構成了鼎的三足。

“我不是胖鼎,我叫陶鷹鼎,來自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是用來祭祀的。”它昂頭自豪地說,還用力挺了挺胖肚子,“感受到我上古的王氣沒?”

“有的有的,好王氣!”我哈哈大笑,告別了這個萌噠噠的陶鷹鼎。

前面有音樂聲傳來,我側耳傾聽,順著樂聲向前走著。

哇,是曾侯乙編鐘,65個大小編鐘整整齊齊地掛在木質鍾架上,大氣磅礴的樂曲《離騷》從編鐘上飄出,大鐘沉沉聲如磬,小鐘細碎凝秋露。

我沉浸在音樂裡,彷彿看到屈原在痛感自己的治國之道不能為楚王所接受時,仍然自勵“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真是一位對理想執著的人啊,值得敬佩!

突然,“叮鈴鈴。。。”,一個尖利的聲音打亂了《離騷》的節奏。怎麼回事?我睜開眼,發現自己躺在床上,鬧鐘響了。

原來我在夢裡跟國寶們實實在在地見面了,真有趣。我回味著夢境,想起歌曲《一眼千年》:“它們不僅是一件件寶物,它們是一段段可觸控的歷史、一部部生動的史書。”這些國家的寶藏,真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動搖的根啊。

《寶藏》觀後感7

最近,央視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火了。這檔耗時兩年製作的誠意之作,號召九大最具分量的國家級博物館(院),每家甄選出3件鎮館之寶亮相。每件國寶都有一個“保護人”,由明星演員演繹國寶的前世故事。

《國家寶藏》有多火?朋友圈裡到處可見人們為這部節目點贊、各路好友競相向我推薦“一定要看啊”,連一向高冷的豆瓣網友也給其打出了9分以上的高分。當然,《國家寶藏》有很多走紅的理由。比如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大氣磅礴的解說詞,以及華麗酷炫的舞美效果。連在年輕人、二次元們扎堆的B站,《國家寶藏》的熱度也排名前列,很多彈幕為其精良的製作水平點贊,大呼“真是良心綜藝”。

在華麗的外表之外,《國家寶藏》之所以成功,尤其是在年輕人中頗受歡迎,一方面在於其打破了傳統的文化節目固有思路,敢於創新,採用了一種年輕人喜聞樂見的話語體系、講述方式。比如,講述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如果用傳統的字幕或者旁白方式呈現,不僅不具象,還很枯燥,而《國家寶藏》採用了情景劇的方式,“演活了”文物背後的故事。尤其是敢於使用“自帶流量”的當紅明星,臺詞中還穿插了不少網路流行語,雖然不乏爭議之聲,但在我看來要達到文化科普的目的,首先要讓大眾有了解的興趣,否則再好的內容,沒有人願意看也是做無用功。以明星提升人氣,正是大膽創新之舉,況且在節目的效果呈現上,各位明星們的演技也可圈可點,值得肯定。

另個一方面,《國家寶藏》的好,還在於在文物背後見人、見情。如果只是展示文物,《國家寶藏》可能不會這麼火。正是因為在節目中引入了一系列與文物有關的人物,向觀眾表現了他們對文物的情感與思考,才讓這一節目更加打動人心。比如節目請到了74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畫顏料製作技藝”的傳承人仇慶年現場演示,除了讓觀眾更清楚地瞭解古代繪畫顏料的製作難度以外,老人獨自去深山老林裡尋找能作為顏料的礦石等故事,更讓人感受到了他對於中國文化的熱愛;老中青三代故宮志願者的亮相,讓觀眾感受到了他們的虔誠和敬業。這讓我想起曾引來萬人空巷的《舌尖上的中國》,在展現食物的美味之餘,也講述了與之相關的人的故事:廚師對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後的人情故事、一場家宴中的親情與鄉愁,也許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動人心。

《國家寶藏》廣受歡迎,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文化傳承,不能守舊僵化,更不能拒絕創新。只有用當下的社會語言講出來、用當下年輕人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出來,才能賦予其時代魅力。只要選對了表現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同樣能贏得公眾的追捧。

《寶藏》觀後感8

“一眼千年,相隔千年宛如初見,夢見你千萬遍,只想觸控你五官;一眼千年,沉默也勝萬語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這光陰似箭。”你是否聆聽過那英這一首蘊涵著歷史的,飽含著深情的,飽含著滄桑的歌曲?你是否觀看過《國家寶藏》這個充斥著國家文物,滿載著國家寶藏,滿溢著國家文明的節目?如果你有聽過,有看過,那你心中是否感受到了無上的榮耀,無比的自傲和無限的感慨呢?你是否有了想要保護文物,想要傳承歷史,想要弘揚文化的衝動和想法呢?

中華歷史貫穿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綿延千年亙古今。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徵也早已印在了每個中國人的心中,而在這個漫長而又曲折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一代代的文化傳承者,一個個的寶藏締造者,一輩輩的文化守護者,讓中國人對於中國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中國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對中華文明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寶藏》這一節目的播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探討國寶寶藏,欣賞國家寶藏,保護國家寶藏的行列中來了。而這也就說明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信心以及自豪感都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另一個層面。總之,《國家寶藏》這一檔節目之所以能夠博得大眾認可,主要的原因除了他極其關注中華文化,極其重視民族文化,極其熱愛傳統文化之外,他還以民族文化為驕傲,以名族文化為自豪,以守護璀璨寶藏為己任,以弘揚民族文化為擔當。

《國家寶藏》這一檔高大尚的節目,是立足在中華文化寶庫資源的基礎之上的,它通過展示來自全國各地博物館的珍藏,通過邀請一些專家人士對一件件寶貴文物進行梳理與總結,通過邀請一些知名人士演繹文物背後潛在的歷史故事與文化內涵,從而來引導更多的觀眾去愛上國寶,去愛上文物,去保護傳統,去弘揚歷史。

事實上,除了抒發文化情懷,愛國情懷之外,《國家寶藏》這一節目之所以能讓觀眾感同身受,最大的原因就在於他的演繹。通過明星們對國寶背後的故事的重現與演繹,可以讓人們瞬時穿越到那段歷史當中去,去身臨其境的感受一下那段歲月,去體會一下那種情懷。正是因為這檔節目讓文物重新“活”了起來,讓歷史事件重新演繹了出來,所以人們才能夠直觀的感受到國家寶藏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所積澱的文化內涵,所表達的民族精神,所體現的強大生命力。

保護國家寶藏不僅是國家的責任,更是我們個人的使命,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有必要去了解文物所承載的千年文明,有義務去傳承和延續中華文化的精神核心,有必要去培養對文物保護的和守護,也有必要去喚起國民對文物的保護,對文明的重視。我希望人們不要把《國家寶藏》這一個節目當成是一種形式,看作是一種笑談;我希望人們可以真正的看到國寶的價值,真正理解文化的價值;我更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國寶的守護人,成為傳統的繼承人,成為文化的弘揚人,成為文明的推動人。

《寶藏》觀後感9

和男票在家看了《國家寶藏》一二,還有被神翻譯神配音的《博物館奇妙夜2》,看完了感嘆,原來錯過了那麼多寶藏!我問鬧鬧,你不會是看了國家寶藏電影來安排線路吧?顯然沒有!不過冥冥之中,獨立鍾、三一教堂、富蘭克林墓地都遊覽了,也像是尋寶一樣。

《國家寶藏》和《博物館奇妙夜》都有點像歷史科普電影,需要了解美國的文化背景。編劇把美國重大人物和事件都編進了電影,華盛頓、傑斐遜、富蘭克林、獨立戰爭、刺殺林肯。又想起《勇闖奪命島》裡提到的刺殺肯尼迪、登月計劃、外星人事件的膠捲,包括《變形金剛》裡也提到的登月計劃。看來美國人很喜歡研究自己國家的祕密啊。

我們在費城的時候,還花2美元買了一個獨立宣言小禮物。看了電影之後才打開看看,不過裡面沒有具體的《獨立宣言》內容,縮印的簽名版。看看《獨立宣言》的內容,“我們認為下面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生而為人的感覺該有多好。

《國家寶藏2》裡有個情節,凱奇他們去法國尋找寶藏線索,在街頭和警察談孟德斯鳩。突然想起來,怪不得法國人如此有優越感,認為法語如此美麗,還看不起山姆大叔,因為人家有盧梭、孟德斯鳩這幫子牛人,沒辦法,必須膜拜啊。無論是《獨立宣言》,還是《人權宣言》,都是人生而為人的基本保證。文明的精神,才是社會進步的原因。

老外的博物館,真的都很不錯。印象最深刻的是芝加哥的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差不多是科學與工業掃盲博物館。很多可以參與互動的科學實驗、紀錄片、各種模型,原來博物館可以這麼好玩啊。在此之前,我也沒有去過多少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和南京博物院。印象中的博物館都是落滿灰塵不見陽光的地方,員工也都是處在頤養天年等待退休的年紀。感受也都一樣,沒走幾步就逛完了。無論是十朝古都還是六朝古都,博物館都這麼小,真有點說不過去,難道因為文物都被掠奪了嗎?

也很遺憾,沒有去華盛敦的史密斯博物館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估計去盧浮宮的中國人不少,不過在科學與工業博物館和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時,很少遇到同胞。旅行社的線路中,幾乎也都很少安排博物館之行。

說實話,電影總有相似之處。《國家寶藏2》裡面,總統從密室裡出來後,看見的是一輛擎天柱卡車,瞬間串戲,柱子哥可以出場了。凱奇和哈里斯的倫敦街頭飆車戲,也有點《勇闖奪命島》裡舊金山追車的影子。其中出現搶車的那個鏡頭,車主人就像是《勇闖奪命島》裡的悍馬主人啊。還有油桶掉落的情節,在《勇闖奪命島》裡掉的是水桶。

《寶藏》觀後感10

《國家寶藏》是“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是一種全新的原創模式,即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於全新創制的‘紀錄式綜藝’。以文化的核心、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

首先,《國家寶藏》用年輕人的語言和他們溝通

在播出之後,很意外地在B站上火了,全集播放量為30萬+,還有4萬密集彈幕。要知道,B站上的使用者大多都是95後、90後的年輕人,其中90%的使用者是25歲以下。這樣一個文博體裁的節目卻吸引了很多年輕人,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央視節目的年輕化,《國家寶藏》用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和年輕人溝通,用年輕人關注的點來引起年輕人的共鳴。

第二,《國家寶藏》用話題性引發熱度

節目播出後,熱門話題也沒有斷過。第一期結束,#乾隆農家樂審美#又被玩壞了。

在《國家寶藏》節目中,對於乾隆農家樂審美的調侃更是直接被演繹到了真人秀中,這可算是正宗的官方“吐槽”,直接戳中廣大年輕受眾的點,在網上又掀起了一波熱度。而《國家寶藏》也通過這個引發網友共鳴的點,告訴了大家乾隆迷之審美背後的原因,現場科普道,“鼎盛王朝,就該海納百川”,而且它的燒製技藝可以說世間僅此一個。

第三,《國家寶藏》用歷史和文化引發共鳴

在《國家寶藏》之前,《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和電影就已經引發了不小的熱度,而此次《國家寶藏》更是讓中國的年輕人對於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熱愛達到了另一個頂峰。其實,現在年輕人的民族自豪感一定也不比老一輩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文化更是增加了年輕人對國家的自信心。

《國家寶藏》正是想借此機會來引發年輕人對於國家自豪感的共鳴,在欣賞文物的同時,也能瞭解中華文明,傳承中華文化的精神核心。

通過看《國家寶藏》切切實實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匠人精神,不是套話!真的看著看著就跪了!真正的磅礴大氣!《國家寶藏》真的做到了,讓我們覺得自己和自己身上流淌的古老血液一起沸騰,渙然新生。我才發現語言是如此的匱乏,除了說很好看,太好看了,竟然一時間想不出什麼其他的言語來形容。慢慢安靜下來,細細品味。感覺到用演繹前世故事的形式真的讓國寶活起來了,尤其是看那個千里江山圖…太能激發民族自豪感了!

沒有娛樂圈的烏煙瘴氣,沒有當紅小生小花的辣眼刷屏,透過《國家寶藏》,我們彷彿置身於多年前的淨土,彷彿在與先人對話,一切都是鮮活的,一切都是有生命力的,正如節目一開始主持人張國立說的,我們是一個年輕的民族!有多年輕?也就上下五千年!

《寶藏》觀後感11

“一眼千年,相隔千年宛如初見,夢見你千萬遍,只想觸控你五官;一眼千年,沉默也勝萬語千言,只有你有幸能描述這光陰似箭。”你是否聆聽過那英這一首蘊涵著歷史的,飽含著深情的,飽含著滄桑的歌曲?你是否觀看過《國家寶藏》這個充斥著國家文物,滿載著國家寶藏,滿溢著國家文明的節目?如果你有聽過,有看過,那你心中是否感受到了無上的榮耀,無比的自傲和無限的感慨呢?你是否有了想要保護文物,想要傳承歷史,想要弘揚文化的衝動和想法呢?

中華歷史貫穿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綿延千年亙古今。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徵也早已印在了每個中國人的心中,而在這個漫長而又曲折的歷史演進過程中,一代代的文化傳承者,一個個的寶藏先驅,一輩輩的文化守護者,讓中國人對於中國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中國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對中華文明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寶藏》這一節目的播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探討國寶寶藏,欣賞國家寶藏,保護國家寶藏的行列中來了。而這也就說明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信心以及自豪感都上升到了另一個高度,另一個層面。總之,《國家寶藏》這一檔節目之所以能夠博得大眾認可,主要的原因除了他極其關注中華文化,極其重視民族文化,極其熱愛傳統文化之外,他還以民族文化為驕傲,以名族文化為自豪,以守護璀璨寶藏為己任,以弘揚民族文化為擔當。

《國家寶藏》這一檔高大尚的節目,是立足在中華文化寶庫資源的基礎之上的,它通過展示來自各地博物館的珍藏,通過邀請一些老師人士對一件件寶貴文物進行梳理與總結,通過邀請一些人士演繹文物背後潛在的歷史故事與文化內涵,從而來引導更多的觀眾去愛上國寶,去愛上文物,去保護傳統,去弘揚歷史。

事實上,除了抒發文化情懷,愛國情懷之外,《國家寶藏》這一節目之所以能讓觀眾感同身受,比較大的原因就在於他的演繹。通過明星們對國寶背後的故事的重現與演繹,可以讓人們瞬時穿越到那段歷史當中去,去身臨其境的感受一下那段歲月,去體會一下那種情懷。正是因為這檔節目讓文物重新“活”了起來,讓歷史事件重新演繹了出來,所以人們才能夠直觀的感受到國家寶藏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所積澱的文化內涵,所表達的民族精神,所體現的強大生命力。

保護國家寶藏不僅是國家的責任,更是我們個人的使命,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有必要去了解文物所承載的千年文明,有義務去傳承和延續中華文化的精神核心,有必要去培養對文物保護的和守護,也有必要去喚起國民對文物的保護,對文明的重視。我希望人們不要把《國家寶藏》這一個節目當成是一種形式,看作是一種笑談;我希望人們可以真正的看到國寶的價值,真正理解文化的價值;我更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國寶的守護人,成為傳統的繼承人,成為文化的弘揚人,成為文明的推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