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西廂記》的個人觀後感範文

才智咖 人氣:3.04W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看《西廂記》的個人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觀看《西廂記》的個人觀後感範文

觀看《西廂記》的個人觀後感範文1

《西廂記》是中國古典名著之一,主要講述了崔鶯鶯與張生的纏綿曲折的愛情故事,表現了兩人為了愛情而敢於與命運,封建制度等抗爭的愛情故事。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崔相國死了,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送丈夫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暫住河中府普救寺。崔鶯鶯與紅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書生張生。張生見到鶯鶯容貌俊俏,為能多見上幾面,便住進西廂房。

張生從和尚那知道鶯鶯小姐每夜都到花園內燒香。他來到後花園內,偷看小姐燒香。張生夜夜苦讀,感動了小姐崔鶯鶯,她對張生即生愛慕之情。

叛將孫飛虎聽說崔鶯鶯有“傾國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顏”。便率領五千人馬,將普救寺層層圍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內交出鶯鶯做他的“壓寨夫人”。正當大家束手無策時,張生先用緩兵之計,穩住孫飛虎,然後寫了一封書信給杜確,讓他派兵前來,打退孫飛虎。但崔老夫人在酬謝席上以鶯鶯已許配鄭恆為由,讓張生與崔鶯鶯結拜為兄妹,使張生和鶯鶯都很痛苦。

自那日聽琴之後,多日不見鶯鶯,張生害了相思病,趁紅娘探病之機,託她捎信給鶯鶯,鶯鶯回信約張生月下相會。夜晚,鶯鶯在後花園彈琴。張生聽到琴聲,急欲與小姐相見,便爬牆而入,鶯鶯見他爬牆而入,反怪他行為下流,發誓再不見他,致使張生病情愈發嚴重。鶯鶯借探病為名,到張生房中與他幽會。

張生考得狀元,寫信向鶯鶯報喜。這時鄭恆又一次來到普救寺,捏造謊言說張生已被衛尚書招為東床佳婿。於是崔夫人再次將小姐許給鄭恆,並決定擇吉日完婚。恰巧成親之日,張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歸來,徵西大元帥杜確也來祝賀。真相大白,鄭恆羞愧難言,含恨自盡,張生與鶯鶯終成眷屬。

看完這本書,讓我對男女主人公那種為了愛情而奮不顧身地抗爭精神印象深刻,他們勇敢地追求愛情,即使備受相思的煎熬也不放棄。他們是不幸的,生活在封建皇朝中,受到父母之命等擺佈,無法自由追求愛情。但同時他們也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對愛情堅定不移的追求,讓他們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結為夫妻。

觀看《西廂記》的個人觀後感範文2

因為我自認為我做不到。張生也是學富五車,終沒有辜負鶯鶯的一番心意,還是讓人十分欣慰的。而老夫人一味的食言和追求門當戶對,確實有點勢力眼,瞧不起貧窮人家的樣子,但這樣做的本因還是想要自己的女兒幸福,但終忘了兒女的.幸福只有自己可以把握住而不是金錢,、地位,及其家人可以左右的。

都道“兒女是母親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母親不疼兒女還有誰疼”“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這話也是有利的,血緣親情至上,做母親的都希望作為子女的可以幸福、健康一輩子,找到一個好歸宿,這些本是出於好意,但母親也應該考慮一下作為子女的感受,儘管在封建社會婚姻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想要子女幸福,是否可以把“有情人終成眷屬”考慮一下呢?而不是擔當拆散有情人的木棍。在科技發達迅速、生活富裕的現代,為什麼父母總是承當“木棍”的角色呢?即使作為過來人,有經驗,但總不能因為這樣就亂拉線吧?

總要給一個正當的理由,讓彼此信服吧?“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正是“好事多磨難”才有了今日的別離,短暫的分離可以換來長久的相守,又有何不好呢?若張生考中狀元,就是“有情人終成眷屬”換回老夫人的稱讚和同意,所有人的祝福和快樂,若張生另娶他妻,鶯鶯便就此死心,認清其為人,還有機會尋到自己真正的幸福。別離雖悲傷,卻是檢驗人心最好的方法,痛苦一點,確實可以看清對方,並無壞處,若為真心,則“小別勝新婚”,又可收到老人的祝福,可謂“一箭雙鵰”。鶯鶯生活在封建時期,再怎麼追求幸福,也會害羞和含蓄,才使得到離時說不出告誡張生的話,最後才在張生的詢問下緩緩吐露,鶯鶯的大膽與細心,看出鶯鶯對張生的愛意與關心。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一直未佳話,所有人都向往。但未經歷風雨,又怎能有美麗的彩虹?正是如此,鶯鶯和張生憑著愛和對愛的執著換回了長相廝守,他們是幸福的。希望我們以後也如此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