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國慶去青島嶗山旅遊全攻略

才智咖 人氣:2.5W

青島旅遊,說白了就是海和嶗山。海不多言,本文重點談談嶗山攻略!

十一國慶去青島嶗山旅遊全攻略

嶗山風景名勝區的景點與名勝古蹟可分為巨峰、登瀛、流清、太清、上清、棋盤石、仰口、北九水、華樓 9 個風景遊覽區和沙子口、王哥莊、惜福鎮、北宅、夏莊 5 個風景恢復區,景區總面積為 446平方公里。 遊覽嶗山風景名勝區,分別從南線、東線、中線和海上游覽。南線風景遊覽區包括登瀛、巨峰、流清、太清和上清五個風景遊覽區,東線可遊覽仰口和棋盤石兩個風景遊覽區,中線可遊覽北九水和華樓風景遊覽區,海上游覽從太清灣碼頭乘船,可從海上游覽嶗山風光。

先給大家從南向北介紹吧,因為我最喜歡流清河拉。

流清風景遊覽區地處嶗山南部,景區內峰嶺高聳,主要景點有:流清河、流清灣、流清澗、流清水庫、鮑魚島、老公島、大福島、小福島、青蛙石、八水河口等景點。(嶗山南線)

流清河

流清河發源於巨峰,因河道是山澗谷底,河水清澈見底,以流水清清而得名。河口對著的海灣是流清灣,灣內沙灘平緩,水碧浪小,海天一色,景色宜人。沿流清河村溯河而上約 1km ,就是流清河水庫,水庫大壩為石砌雙曲拱式,壩長 200 多米,有“嶗山第一石壩”之稱。流清河水庫是嶗山啤酒廠和嶗山飲料廠的主要供水水源。流清河水庫東側的景觀有將軍槽、南天門、天柱、北天門、天門後等;水庫西側景觀有蟹子夾、鷹窩頂等。流清河口殘存著古冰川形成的終磧堤。

鮑魚島

流清河灣岸邊的這個小島,因盛產鮑魚而得名。島上草木茂盛,向海面島坡因受海水侵蝕,還形成了“小一線天”、“小八仙墩”等袖珍景觀。離鮑魚島不遠還有一小島,因當地艄公以它為進出流清灣的標誌,而得名“老公島”。鮑魚島附近是嶗山南側古冰磧物分佈最為集中的地區,那裡的海灘上分佈有大量的冰磧物,形成冰磧海灘,也可稱為巨礫海灘。

八水河

八水河是由 8 條澗流彙集而成的一條河流。這條河是嶗山的一條主要河流,長約 8km ,從這裡人海。這條河流雖然不長,但景色很優美,無論是從這裡逆水而上,還是從龍潭瀑順流而下,部會看到湍急的河水奔騰而下,因受到河床裡無數巨大的冰磧礫石阻擋,生成許多妙趣橫生的水景,流水時而穿石,時而迂迴,時而旋轉,引人入勝。水流大的時候,如同千軍萬馬,咆哮如雷,響徹整個山谷,十分壯觀。八水河中大量古冰磧物的存在,並佔據一定的空間,雨季上游來水後,水位變幅非常大,容易形成災害,應引起遊人注意。

青蛙石

乘車走過八水河口以後,便在山海交接的彎路上繞行。在大平嵐東南方的海邊,有一巨石,酷似一隻巨大的青蛙在仰首望海。遊人至此,無不駐足,驚歎天工之巧,這就是流清景區內著名的怪石 —— 青蛙石。它是一塊經過海浪衝蝕而形成的巨大象形石。

該條路線上,也存在許多條古冰川遺蹟,最典型的為梨庵子古冰川舌,它位於鮑魚島和太清觀之間,一條完整的小冰舌穿過公路,進入黃海。遊人進入該冰舌後,可以見到雜亂的漂礫堆積在一起,冰舌的前緣為巨大的漂礫堆積在一起。該冰舌可稱為袖珍型冰舌,雖短小,但具有古冰舌的多種地貌特徵,可謂路途最近,交通方便的古冰舌分佈區,將來可闢為科普園地之一,也應當是嶗山古冰川公園中的景點之一。

太清風景遊覽區位於嶗山東南端,以著名景觀太清宮而聞名。太清宮三面環山,一面臨海,所處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太清宮背後有 7 座山峰,主峰稱“老君峰”,左側依次是桃園峰、望海峰、東華峰;右側依次是重陽峰、踏桃峰、西王峰;東面是嶗山頭;南面是碧藍的 “ 太清灣 ” 。由於被遠處巨峰和近處 7 峰環抱,阻擋住冬季北來的寒冷氣流,因而形成了一個獨特的近似亞熱帶小氣候、小環境,冬季平均氣溫是 0.9°c ,因此既無嚴冬,又無酷暑,有“小江南”之稱。景點分佈圖。

太清宮,又名“下清宮”和“下宮”。它是嶗山所有的宮、觀、庵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 的一處道教殿堂 ,在國內僅次於北京的白雲觀,為全真道教的“天下第二叢林”。

太清宮始建於西漢建元元年 (公元前 140 年),迄今已有 2100 多年的歷史。當初,江西才子張廉夫從終南山雲遊嶗山,在此建了一所廟,稱 “三官廟”,又建起了“三清殿”,兩殿合名為“太清宮”。後來,唐代名道李哲玄從四川羅浮山來到嶗山,續建了“三皇殿”。再後來,經過歷代修繕,才形成了這樣一個各成體系、互相配合的建築群落。現在我們看到的太清宮是近些年重新修繕的,基本保持了明代萬曆年間的建築風格和規模,整個建築群佈局分別以 3 個大殿即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為主體,其中有道舍 150 多間。 三官殿,是嶗山最早的道教廟殿,為佈局工整的三進殿院,此殿建於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 149 年),由道士張廉夫來此所建。三進院是正殿,內祀有天官、地官、水官及真武大帝、雷神等神像。壁畫為溫、劉、馬、趙四大元帥。天官、地官和水官,實際上即古代三位聖賢堯、舜、禹。此殿屬單簷硬山式磚式結構,頂部覆一黑色筒瓦和板瓦,匾額為木雕篆書長方形,屬標準的宋代建築。後雖多次翻修,但基本保持原風格。雖不富麗堂皇,卻也古樸典雅,具道家返樸歸真之風骨。 所罕見的是大門朝東,在中國尤其是北方,絕大多數廟堂和衙門的大門都是朝南開,按照《周易》的八卦方位,坐北朝南象徵著權威尊嚴,此大門能及其道而行之獨向東開,是有一定來由的。

《道德經》中記載,道家的始祖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西行,關西令尹遠遠望見一團紫氣從東方滾滾而來,急忙趕到路旁迎接,果然迎到老子,誠心留請而拜,老子與其交談,頗覺有緣,遂著經書兩卷贈尹,此經即是流傳至今的《道德經》。從此以後,“紫氣東來”常見於城樓和百姓門額,逐漸成為我國民間迎神求吉的祥瑞用語。殿內外有大量古代名樹,尤其大門外不遠處的一株圓柏為最古,此樹高 18m ,胸圍 3m 多,樹齡已有 2100 年,傳為此殿建造人張廉夫所親手栽植,現依然生機盎然。殿內三進院大門兩側,各有一株銀杏,均高 25m 以上,樹齡 1000 多年,系宋太祖趙匡胤賜封嶗山道士劉若拙重修太清宮時所植。殿內還有數株山茶樹,樹齡也有 400 多年,其中尤一三宮殿大堂兩側的山茶(耐冬)最為著名。東側一棵山茶,高近 7m ,樹齡已逾 600 年,系明代道士張三丰渡海自長門巖上移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