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景點概述

才智咖 人氣:2.96W

江西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有什麼值得一去的景點呢?今天,本站小編特意為大家蒐集整理了江西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景點概述,希望大家喜歡!

江西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景點概述

峰頂山景區

峰頂山,又名鵝湖山,系武夷山系支脈,自閩贛交界處之分水關逶迤北來,結秀於鵝湖。景區總面積1378公頃,林木蓊鬱、鳥語花香,奇峰壁立、谷幽澗深,流泉飛瀑、靜中寓動。《千家詩》所錄唐人王駕的《社日》:“鵝湖山下稻糧肥,豕柵雞棲對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便形象生動地描述了此處優美的山水田園風光和淳樸的民俗風情。唐大曆中,洪州(今南昌)馬祖道一(馬祖系禪宗六祖惠能法嗣南嶽懷讓禪師之徒,為南嶽第二世,其洪州禪在中唐時風靡天下,盛極一時)的弟子大義禪師來此開山植錫,大闡宗風,使鵝湖一山聲名遠播,並有唐德宗賜額“鵝湖峰頂禪院”、景德年間改賜“仁壽禪院”之盛舉。盛名之下,加之鵝湖當時系閩浙贛三省要衝,因而,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選擇此山進行學術交流辯論,史稱“鵝湖之會”。

峰頂山歷來林木蓊鬱、古樹參天。她春季山花爛漫、夏季枝繁葉茂、秋季層林盡染、冬季玉樹瓊枝,每個季節均有不同的季相,各具風韻。置身其中,意境深幽,“曲徑通幽處,空山鳥鳴中”是其生動寫照。因而才吸引了歷代大德高僧在此卓錫傳經、名儒巨匠在此相與辯論。

山中曾分佈有大量的古楓、銀杏、柳杉、羅漢松等珍貴樹木,大多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一株直徑1米以上、高達30餘米的千年銀杏,三株樹齡數百年、直徑80cm以上、高可達20餘米的古柳杉,均在1968年被伐倒,現僅存樹墩使人依稀可以想見其當年枝繁葉茂、盤根錯節之景象。為了保護和恢復峰頂山誘人的山水畫卷,森林公園一方面下大力氣封山育林、對現存古樹名木進行掛牌保護,另一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引種馬褂木、南酸棗、白花玉蘭、紅花玉蘭等觀賞性強的花卉樹木,同時對現有竹林、油茶林、杉木林等進行撫育和景觀改造,已使峰頂山逐步恢復舊觀,又擁有了寶剎名山之巍峨氣象,相比以前更富層次感與藝術感:那漫山的山杜英綠裡透紅,無垠的竹海蔥蘢挺拔,遍地的皁角、楊梅、野枇杷,加上那些憨不知機的獐、麂、兔、刺蝟、野豬等在林中追逐,形成了一派生機盎然的森林生態景觀,加上那些星羅棋佈、拔地參天的古老楓樹、錐慄樹,使峰頂山的景緻更加美麗動人。[2]

葛仙山景區

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

葛仙山,主峰海拔1096.3米,從山麓到山頂約15華里(俗稱“上七下八”),屬武夷山中部大支脈的主要山峰之一,系九條山脈匯聚之頂峰。奇峰峻絕、峰巒環簇,呈群山相抱之形,攬飛瀑流泉之勢。幽谷深壑、雲遮霧繞,林木蓊鬱、流丹溢翠,其雲海變化之詭譎、古蹟形勝之迷離、梵宮琳宇之掩映、石刻碑林之撲朔,使人心曠神怡,歎為觀止。明代趙梧《飛昇臺記》稱它是:“與九華山,黃山和仙都、雁蕩、巫峽諸山同為天下所珍重。”葛仙山之所以聞名遐邇,傳頌千年,源於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道學家、醫學家、道教靈寶派創立者葛玄晚年於斯山“收功丹鼎”、“治病濟民”,最後於吳赤烏七年(244),卒于山巔。民間百姓感其恩德乃於茲築小土祠祀之,尊為“葛仙公”、“天機內相”,道教尊稱“太極左仙翁”;道書《雲笈七籤》將其列為“第二十八代神仙”,其傳記及著述分別被收入清《四庫全書》和《道藏》。隨後民俗傳說,紛紜迭起,世代相傳。

葛仙山既是江南千年全真道教勝地,又是風光旅遊之佳境。它集中國傳統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文化)於一體,寓滄桑起落、興衰浮沉於一山,其古蹟形勝,漫山棋佈。有洗腳坑、恍腦石、息心巖、仙人足印、雲霧谷、石道人、香爐峰、試劍石、象鼻山、神仙磨、雙龍搶珠、撐腰石等自然景觀,還有慈濟寺、葛仙殿等道佛兩教廟宇宮觀等人文景觀。

黃崗山景區

武夷山脈橫亙千里,宛如一條綠色的長龍,蜿蜒逶迤於閩、浙、贛、粵四省,是我國與歐亞大陸東南部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為完整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黃崗山景區就處於武夷山脈北麓,區內群峰終年雲霧茫茫、若隱若現,千姿百態,蔚為壯觀。山巒起伏、縱橫交錯,山勢陡峻,溪流切割極深,地形複雜,坡向西南,高度自東向西遞減;南北兩大山谷間溪流迂迴,形成一些山間小盆谷,這些嶺谷相間鑲嵌交錯複雜地形,直接影響著水熱組合重新再分配,並形成多種生態環境,是開展亞熱帶山地森林生態綜合研究的好地方。且由於這個地區躲過了第四紀冰川的侵襲,南方鐵杉、南方紅豆杉、鵝掌楸、木蓮等五十餘種古生代樹類幸得生存,成為當今孑遺植物,具有極大的科研價值[4] 。

畲鄉風情景區

鉛山縣太源畲族鄉,是江西省三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共聚居著520戶1990名畲鄉人民。畲族歷史悠久,相傳遠在高辛帝時,其祖先盤瓠即降生。盤瓠勇猛過人,智謀出眾,武藝超群,在平定外犯的戰鬥中,榮立赫赫戰功。盤瓠子孫生殖繁衍,為謀生計,四處遷徙,其中一支於明清時期,陸續遷至鉛山定居。他們只有自己的語言而沒有自己的文字,史事、習俗都是口口相傳沿襲。“寧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語”,是畲胞們代代相傳牢記的祖訓。其婚喪嫁娶、時令年節均保留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在該景區將開闢“水美河漂流”、“原始林區探險”、“畲鄉民俗表演”等專案。

九獅過江

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

口古鎮位於鉛山縣境北的信江與鉛山河交匯處。在清代乾、嘉時期“商賈雲屯雨集,五穀雜處”、“貨聚八閩川廣,語雜兩浙淮揚”,與樟樹、吳起、景德鎮並稱“江西四大名鎮”。這裡人文薈萃,人才輩出,歷史上流傳著“隔河二宰相(南宋陳康伯和明費巨集),百里三狀元(北宋劉輝、元李謹斯、明費巨集)、一門九進士(北宋趙士礽及其子孫八人)”的佳話。

河口鎮的街道自古就有“九弄十三街”之稱,其中一堡街、二堡街、三堡街相連,被人們稱為“明清一條街”。街道長約2.5公里,寬3-5米,路面用青石板鋪就,由於長期經受獨輪車的負重碾壓,便留下了累累車轍。街道兩旁是儲存完好的明清時代建築,房子為磚木結構,門樓上樟木雕刻的鳥獸蟲魚栩栩如生。自明清古街舉目北望,只見信江對岸九座頂部渾圓的`紅石山,宛若九隻欲渡信江而又泥足深陷的獅子,便是著名的九獅山。相傳在遠古時期,西邊的大山裡住著九隻黑獅精,經常作怪,口噴黑煙,使天空漆黑一團,五穀枯萎,六畜倒斃。住在信江岸邊的小夥子秀哥聽老人說:只有借來仙女的小金雞,才能治住這九隻黑獅精。

於是秀哥歷盡艱險從仙女手裡借來小金雞,找到黑獅精藏身的山洞,點燃乾柴,火焚黑獅。痛醒的黑獅從山洞中直撲秀哥,秀哥轉身疾逃,被信江擋住去路,此時小金雞掙脫下地長成一隻大金雞,把秀哥馱過了江,落在對面一座小山上,而九隻黑獅精正一字排在河岸邊欲過江。秀哥趕忙拍擊雞冠,只聽金雞“喔、喔、喔”三聲長啼,頓時烏雲散盡,東方發白,黑獅精陷在河邊,化成九座光禿禿的石山——“九獅山”。

後來人們把金雞落腳的地方叫做“金雞山”,信江這一段也被叫做“九獅過江”。傳說是美麗而神奇的,而現實中的信江風光更是美不勝收。坐上游船,順流而下,在不到4華里的河岸邊依次排列著“美女獻花”、“羅漢獻肚”、“天乳寺”、“龍門第一關”四大景點。在天乳寺的佛殿旁,有一天然水池,池長5米,寬2米、深1米,呈橢圓形。池水自巖底流出,澄碧如鏡,大旱不涸,猶如上天恩賜的乳汁,故名“天乳寺”。巖壁上鐫刻的“天乳寺”三字,每字1米見方,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清康熙年間,建“天池庵”,後改天乳寺,寺門臨信江,佛殿、樓房倚巖構築,獨出匠心。往下游約100多米處便是大王潭,萬曆年間費元祿在鬥直如削的巖壁上刻了“龍門第一關”五個大字,每字1.2米見方,橫式排列,筆力蒼勁。該景區內的“章巖洞”曾被朱熹選作講學之所,別名“宣梵院”,歷代名人多有題詠(摩崖石刻),康熙帝贊此處為“章巖月朗中天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