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精選3篇)

才智咖 人氣:1.01W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又將迎來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為了讓您不再為做教學計劃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數學教學工作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數學教學工作計劃(精選3篇)

高中數學教學工作計劃1

指導思想:

(1)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展開,《課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和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指導思想和課程理念和改革要點。使學生掌握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進一步學習現代化科學技術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其內容包括代數、幾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它們反映出來的思想方法,概率、統計的初步知識,計算機的使用等。

(2)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綜合運用有關數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逐步地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探索和創新的能力;運用歸納、演繹和類比的方法進行推理,並正確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的能力。

(3) 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加強學習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心和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頑強的學習毅力和獨立思考、探索創新的精神。

(4) 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意義,理解數學中普遍存在著的運動、變化、相互聯絡和相互轉化的情形,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5)學會通過收集資訊、處理資料、製作影象、分析原因、推出結論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學期是高一的重要時期,教師承擔著雙重責任,既要不斷夯實基礎,加強綜合能力的培養,又要滲透有關大學聯考的思想方法,為三年的學習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及相關措施:

高一作為起始年級,作為從義務階段邁入應試征程的適應階段,該有的是一份執著。他的特殊性就在於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與學法的突變,難度的加強與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衝突伴隨著高一新生的成長,面對新教材的我們也是邊摸索邊改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並落實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才能不負眾望。我們要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實際能力出發,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徵,做好九年級與高一的銜接工作,幫助學生解決好從國中到高中學習方法的過渡。從高一起就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適應高中領悟性的學習方法。具體措施如下:

(1)注意研究學生,做好初、高中學習方法的銜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礎,分項突破難點.所列基礎知識依據課程標準設計,著眼於基礎知識與重點內容,要充分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切勿忙於過早的拔高,上難題。同時應放眼高中教學全域性,注意大學聯考命題中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趨勢,這樣才能統籌安排,循序漸進,使高一的數學教學與高中教學的全域性有機結合。.

(3)培養學生解答考題的能力,通過例題,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對所學知識進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導學生了解數學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讓學生通過單元考試,檢測自己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及時總結經驗,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準備

(5)抓好尖子生與後進生的輔導工作,提前展開數學奧競選拔和數學基礎輔導。

(6)注意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數學教學;注意運用投影儀、電腦軟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時內容重點、難點

第1周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並集與交集;會求給定子集的補集;。難點:理解概念

第2周

集合的基本運算

函式的概念、

函式的表示法 能使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關係及運算,會求一些簡單函式的定義域和值域;能簡單應用

第3周

單調性與最值、

奇偶性、實習、小結 學會運用函式圖象理解和研究函式的'性質,理解函式單調性、最大(小)值及幾何意義

第4周

指數與指數冪的運算、

指數函式及其性質 掌握冪的運算;探索並理解指數函式的單調性與特殊點。難點:理解概念

第5周

(9月月考、國慶放假)

第6周

對數與對數運算、

對數函式及其性質 理解對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性質,知道用換底公式;探索並瞭解對數函式單調性與特殊點;知道指數函式與對數函式互為反函式

第7周

冪函式 從五個具體的冪函式(y=x,y=x2, y=x3, y=x-1, y=x1/2)圖象中認識冪函式的一些性質

第8周

方程的根與函式零點,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能夠藉助計算器用二分法求相應方程的近似解;

第9周

幾類不同增長的模型、函式模型應用舉例 對比指數函式、對數函式以及冪函式增長差異;結合例項體會直線上升、指數爆炸、對數增長等不同函式型別增長的含義

第10周

期中複習及考試 分章歸納複習+1套模擬測試

第11周

任意角和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式 瞭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進行弧度和度的互化;藉助單位圓理解任意角三角函式的定義

第12周

三角函式的誘導公式

三角函式的影象和性質 藉助三角函式線推匯出誘導公式,能畫出y=sinx,y=cosx,y=tanx的影象,瞭解三角函式的週期性

第13周

函式y=Asin(wx+q)的影象 藉助影象理解正弦函式餘弦函式正切函式的性質,藉助計算機畫出影象觀察A w q對函式影象變化的影響

第14周

三角函式模型的簡單應用 單元考試 會用三角函式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體會三角函式是描述週期變化的重要函式模型

第15周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 掌握向量加、減法的運算,理解其幾何意義掌握數乘運算及兩個向量共線的含義瞭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掌握正交分解及座標表示、會用座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減及數乘運算

第16周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座標表示,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理解用座標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線的條件,理解平面向量數量積德含義及其物理意義,體會平面向量數量積與向量投影的關係,掌握數量積的座標表示式,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運算、求夾角、及垂直關係

第17周

平面向量應用舉例,

小結 用向量方法解決莫些簡單的平面幾何問題、力學問題與其他一些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向量是一種幾何問題,物理問題的工具,發展運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18周

兩角和與差點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 能以兩角差點餘弦公式匯出兩角和與差點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公式,瞭解它們的內在聯絡

第19周

簡單的三角恆等變換

期末複習

高中數學教學工作計劃2

一、教材研究

高中課改進入第2個年頭。高二內容變化較大,目前教學較為困難,教師很難把握教學尺度,儘管暑期作了一定的培訓,但在教學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各校教研組加強研究的力度勢在必行,而教研員應該最大限度地做好指導工作。

由於高一教材已實驗了一年,上一屆應該給我們留下很多寶貴的資源,因此新高一教師要虛心向已教過一輪的老師學習。

高三第一輪的複習要在細實上下一定的功夫。

1. 教研室擬開展的組織工作

主要依託校本教研和教改組活動,要求校本教研每週一次,教改組活動每月一次,強調全員參加,貼近教學,專業引領,交流總結。

(1)強調全員參加制度:各學校要落實每個年級的備課組本學期至少舉行一次大型教改活動,其他學校均要有代表參加,以便觀摩、交流、總結、落實。其中更要多幫助高二年級作好交流工作,認真研討新教材的教學要求,統一認識,克服迴避少教或過分撥高教學要求等缺點。

(2)注重貼近課本教學:各備課組要根據各校實際情況,以課本為基礎,以教參及教輔為依託,認真做好教學研究工作。

(3)創造專業引領條件:備課組活動要請專家提前按章作教材分析、談教學體會、展示教學課件,以促進全體教師形成共識,幫助教師正確把握教學要求。要求落實高一、二年級的專家組成員,如可請學科帶頭人等專家作一定的“專業引領”工作。

(4)收集整理教師在教材研究中一些較好的教學設計、案例研究、課件、教具等。

2. 市(區)教改組應開展的研究工作

教改組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教改活動要認真研討新教材的特點,尤其是高二年級教改組,開始的教學內容(演算法)主要是計算機語言,教學中很難把握其尺度,因此要通過教改組的教材研討活動,使大家對此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教師應改變傳統的講授、機械訓練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科學地選擇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充分參與數學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研究新課程的教學如何與大學聯考接軌。既不能隨意拔高教學要求,增加學生無謂的學習負擔,又不能放鬆教學要求,造成教學質量的滑坡。

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使用資訊科技,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藉助資訊科技學習有關數學內容。

主動銜接國中課改,瞭解數學知識整體要求的變化,適應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在傳統學習方式的基礎上,倡導積極主動、勇於探索的學習方式。

教改活動的主要要求有:

(1)研究課本,要讓學生對課本中的每一個問題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注意教輔材料的輔助作用,合理安排教學計劃、教學進度(請各市、區教研室收一份各校的計劃表彙總存檔)。

(2)正確把握每章、每節、每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要求。在每次教改組活動中,要分別請專家教師提供“下階段的每個章節的教學重點、難點、教學要求”的建議,要有書面材料,形成交流論文。

(3)針對有關專題,教材或教輔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調整意見進行交流,以便今後進一步改進。

(4)積極穩妥地探索雙語教學。大市雙語研究組要及時彙集有關研究成果,對今後的雙語教學及雙語教學研究提出指導意見。

(5)認真學習《課程標準》及《標準》解讀,努力貫徹新課程的正確理念。

二、教法研究

課改必須伴以教法改革。目前高中教法改革更滯後於教材改革,教師水平的提高更跟不上教學改革的步伐。教師要改進教法,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就要學會不斷學習,善於交流,研課本之新,集他人之長。

教法研究中要注意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與積極性。

(2)如何正確把握讓學生的充分自主活動和教師的恰當引導。即怎樣展開師生互動,使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

(3)如何創設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充分發展。

(4)怎樣進行課堂教學方式創新,有序組織教學內容,提高課堂45分鐘教學的實效性。

(5)怎樣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輔助教學,以利於學生的自主探索。

1. 教研室擬開展的組織工作

要繼續把工作做實,可採用以下的一些形式組織教法研究工作:

(1)落實“公開示範課”工作,把好“上課——評析”的兩個重要環節,每節公開課要有專家點評。

(2)舉行“說課”培訓的工作,為青年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指明方向。

(3)加強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指導工作,適度應用媒體,以提高課堂45分鐘效益為目標。

(4)調研各校的集體備課情況,促進各校的集體研究,使大家能積極地進行學習交流。

2. 備課組應開展的研究工作

(1)鼓勵教師上出不同風格課。如一些探究課,實驗課,學生課後研究成果展示課等,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在教法上要敢於創新。要加強對比實驗工作,列出相關變數,有針對性地進行資料統計、分析,寫出定性分析報告。

(3)加強利用現代教學技術輔助教學的研究。要使現代教學技術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力工具,要著眼於協作、交流、共享、互動。教改組可開展課件展示、交流、培訓活動,提高數學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三、評價研究

課程改革帶來了考試的許多變化,以評導教,合情測評是當前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而目前新增內容的命題方向非常難以把握。

1. 教研室擬開展的組織工作

(1)統一教學進度:要儘量保持進度的一致。本學期高二教學內容為:9月-10月完成必修3的教學,11月-12月按文科的內容(第一章邏輯,第二章圓錐曲線,第三章導數及其應用)、理科的要求實施教學,即統一用選2-1書中的前2章的教學內容和1-1中第三章的教學內容。

(2)控制評價難度:要了解各校各種試卷的命題情況(如階段性考試),使之有合理難度。評價能起到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但更要注意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培養教師的命題能力:命題的過程,常是一個階段學習內容的整理、總結過程。各市(區)教研室力爭創造條件,讓部分優秀教師參加適當範圍的命題工作,指導青年教師,使全體教師掌握命題的方式、方法,為青年教師的基本功比賽打下良好的基礎。

(4)研究評價方向:指導教師研究課本及相應教輔,結合教學領會大學聯考命題改革方向,促進教學改革。

2. 備課組應開展的研究工作

目前的評價體制還主要停留在通過試卷來衡量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上,而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來自課堂及練習的訓練。

(1)開展解題研究:對一些重點問題,要通過專題形式,請一些專家作指導;對一些難點問題,要開展如何分解的研討工作。

(2)培養演變能力:從解讀問題的本質入手,鍛鍊教師的演變能力。

(3)加強團結合作:要積極組織教師進行階段練習的交流工作,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四、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同為學生學習、發展的園地,也是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充分地、有個性地發展的不可少的園地,也是教師教學成績的一個重要指標,要正確認識,恰當組織。

教研室擬開展的組織工作

(1)幫助各校組織落實學生課外業餘培訓工作。

(2)做好競賽報名、參賽、成績反饋、發證等工作。

(3)組織教師參加江蘇省的教練員培訓。

10月15日舉行全國高中數學聯賽。

五、師資建設

師資是教改的主力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之一。師資建設要列入教研計劃,結合平時教研活動,要有計劃、多層次、多渠道地開展師資建設工作。

教研室擬開展的組織工作

要了解各個學校的師資的基本情況,對能力較強的教師要遲早發現並針對性地加以培養,使他們能迅速成長起來,對工作不久還缺少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要幫助他們能很快勝任教學工作。

(1)加強備課組組長的組建工作。選好組成中心組,帶動本市教師積極開展各種教研活動。

(2)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加強專題研究,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通過交流,互相學習,豐富教改成果。

(3)帶頭人的培養及作用。第一,要充分發揮已命名的帶頭人的作用,請他們作專家專題講座,舉行教學示範,指導青年教師,協助教改組工作;第二,培養中青年老師,努力使他們迅速成長進來,成為新的學科帶頭人。

(4)發展兩個學會成員。學會是學習、探討、交流數學和數學教育,提高水平的補充園地。今後“蘇州市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分會”仍每年發展一次新會員(每年的12月截止)。主要條件為以下6條:①自願;②一般需中級以上職稱;③有一會員推薦;④交論文一篇;⑤交一次性會費50元;⑥常務理事會通過。本屆年會將進行優秀論文和交流,請及早作好準備。不另發通知,11月30日論文報送各市(區)截止。

六、校本教研

校本研究的三要素:專業引領、同伴互助、個人反思。校本研究應聚焦課堂:課題到課堂中去選,研究到課堂中去做,答案到教學中去找,成果到教學中去用。

教研室擬開展的組織工作

(1)落實校本教研工作:各校教研組要因校而宜,強化以校為本的教研。備課組加強集體備課研究,各校可開展案例研究活動。

(2)收集校本教研素材:各校教研組應根據本校的實際,教師的特點開展研究。研究應貼近教學,密切結合教學實際;研究應發揮本校之長,發揮團體優勢,創學校特色;研究應注意結合青年教師的培養,要強調責任感,奉獻精神,提倡以老帶新,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研究應注意對外交流,取長補短。各市(區)教研室可收集部分學校這些工作開展得較好的校本教研的典例,加以示範性推廣。

高中數學教學工作計劃3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國在教材建設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從新中國成立時的“學蘇聯”,到文革期間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而各省市自編教材,幾經風雨,到現在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這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現行教材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本文以現行高中數學教材為例提出一些問題,供教材研究專家及教材編寫者參考。

問題之一:代數與幾何內容不同步。

為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及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近年來對中學數學教材作了一些刪減,並調整了一些內容的順序,例如,將以前在國中的二次函式及一元二次不等式放到了高中代數第一章《集合冪函式指數函式和對數函式》中,而將以前在九年級代數中的《解斜三角形》移到了高中代數第三章中。而另一個被教材編寫者忽視了的問題是代數與幾何在內容上不同步,例如將《解斜三角形》放到代數第三章第二大節後,學生要在高一第二學期期末前夕才第一次學習到《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而作為餘弦定理在立幾中的一個應用——關於求異面直線上兩點間的距離公式,即推導異面直線上兩點間的距離公式時,在高一第一學期中段考後不久便用到餘弦定理(見《立體幾何》教材P44),學生在立體幾何中用到餘弦定理時也只是“在三角形AFG中,FG2=m2+n2—2mncosθ”,而無任何說明,學生第一次接觸餘弦定理,根本不知道餘弦定理及其內容,更不用說運用了。因而筆者認為,仍可將解斜三角形的內容放在國中或放到高一代數第一章中,此外還可考慮是否可以將其放到高中代數第二章的三角函式中,或者是為降低立體幾何的難度,可否刪去立體幾何教材中P44的例子。

問題之二:將立體幾何與解析幾何對調對教學更有利。

高一學生學立體幾何,高二學生學解析幾何,成為人們的常識,然而據筆者對高中師生的調查及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可知,在高一學習解析幾何,高二學習立體幾何對教學更有利。原因是,高一代數一開始便是集合與函式,而解析幾何的一大特徵便是數形結合,即在座標系中研究幾何問題,顯然,函式內容與解析幾何知識更能迅速地找到結合點,有利於教學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立體幾何的一大特徵便是空間感強,抽象思維要求高,然而高一新生在這一點上表現為薄弱環節。高一學生學立體幾何,一開始便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很多學生對數學產生厭倦情緒。就算在高一學過立體幾何後,經過一年的時間,在高三大學聯考前有立體幾何複習時,學生和教師都有上新課的感覺,學生在高二時將立體幾何幾乎全忘記了。筆者調查過一些高中數學教師,都肯定了這一點,即高三給學生複習立體幾何時學生的反應和上新課一樣。筆者在教學中作過這樣的嘗試,高一學習解析幾何,高二學習立體幾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即在高三複習解析幾何及立體幾何學生和教師都輕鬆很多,完全沒有上新課之感,而且學生經過高一代數及解析幾何的學習,有助於學生空間概念的形成。

問題之三:現行教材的編排與大學聯考嚴重脫節。

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數學大學聯考試卷第一卷選擇題達54分之多,超過全卷的三分之一,填空題佔15分,佔全卷的十分之一,兩者共69分,佔全卷的46%。與此形成的反差是,教材中的例題、練習、習題及複習參考題中沒有一道試題是選擇題,也基本上沒有填空題,最多隻是填一點圖表,也是微乎其微的。當然,可能有人會說,教材並不是專為應付大學聯考,只要理解教材中的內容便會解大學聯考題中的選擇題及填空題,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在大學聯考仍然作為指揮棒指揮著高中教學的情況下,這種教材編排方式給師生造成極大的額外負擔,從而也進一步導致其他各種教學資料的泛濫:大學聯考考選擇題及填空題,而教材中沒有選擇題和填空題,師生好求助於其他資料。很多既有教學經驗,教學又有成效的數學教師都對我說過同樣的話:“數學教師備課便是在重新編寫數學教材,因為現行教材根本無法和大學聯考對號”。全國無數的高中數學教師都在做這項工作,可見對教師精力和時間的浪費。因此,筆者建議在高中數學教材的例習題及複習參考題中,可適量地增加一些選擇題和填空題,使教材建設能儘快地與大學聯考要求接軌,從而減輕師生的額外負擔和一些無效的重複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