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研室工作計劃

才智咖 人氣:2.5W

工作計劃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工作,下面是市教研室工作計劃,一起來看一下吧。

市教研室工作計劃

篇一:市教研室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研究、指導、管理、服務”為宗旨,以“教學高質、管理高效、特色鮮明、爭創一流”為目標,堅持“理論要上去,行動要下去,研管一齊抓,研訓一體化”的工作思路,繼續深化教學改革,努力推進教學研究,全面提高管理效益,整體提升教學質量,努力實現棗陽教育科學和諧發展。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推進課程改革

1、加強學校課程計劃管理。市教研室要督促學校認真落實《湖北省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施計劃》、《湖北省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等檔案精神,開齊課程,開足課時,規範在課程設定、課程實施等方面的行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特色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20XX年,襄陽市教育局先後召開了國中、國小課改實驗工作經驗交流暨表彰大會,對全市中國小十年來的課改工作進行了全面回顧。20XX年,市教研室將通過組織學習、教學視導等方式,督促學校借鑑課改先進學校的辦學經驗,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深化課改實驗研究,促進自身內涵發展。年底將繼續開展新課程教育教學論文專題評比活動。

3、加強高中課改工作指導。高中教研員要深入學校,及時掌握高中新課程教學情況,與教師一同解決課改中遇到的困難,及時組織交流新課程教學經驗,引領高中課改深入發展;要抓好新課程教學管理工作,督促學校搞好選修課、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等課程的開設和教學工作;要引導學校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及學生學分認定等工作。各高中每月要按要求組織教師及時參加省教育廳舉辦的高中新課程教學培訓會及網路研討活動。

(二)加強教學管理

4、深入一線調研。各學科教研員要踐行一線工作法,深入學校開展教學調研活動。堅持大規模常規教學檢查與重點學校常規解剖相結合,重點加強對教學質量薄弱學校的教學常規指導工作。

5、組織教學檢查。各學段組要進一步研究完善《棗陽市國小(國中)教學工作量化評估細則》,定期組織全市中國小春季、秋季教學工作專項檢查,督促學校狠抓課表落實及備課、上課、作業佈置與批改、輔導、複習與測試等常規教學“六認真”方面無絲毫懈怠。每次檢查,都要根據《檢查評估細則》對受檢校進行量化打分、定性評價,並向全市通報。

6、組織質量測評。市教研室要繼續做好全市中國小學期教學質量檢測(抽

測)工作,加強學科測試後的資料分析與反饋,為學校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進意見;認真落實《棗陽市中國小教學質量獎勵辦法》,不斷強化基層學校“教學為中心、質量至上”意識。各級學校也應聯絡實際,不斷完善學校教學質量評價和激勵機制。

7、開展“雙爭”活動。繼續組織“雙優”(教學質量管理、教育科研先進學校)建立評選活動,引導學校在制度建設、課程管理等方面建立起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有效機制,不斷提高辦學水平。

8、推行精細管理。在全市中國小推行“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等教學管理機制,加強教學過程管理;建立“集體備課、資源共享、揚長補短、課後反思”的備課制度,著力提高備課實效;制定符合校情的教學質量目標,並將目標分解到學校各個崗位,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組織校長聽評課評比展示活動,引導校長經常深入課堂,帶頭搞教科研,提高教學教研指導效能。 (三)打造高效課堂

9、組織校長外出取經。分期分批組織部分中國小校長赴谷城一中、杜郎口中學、永威中學等課改名校,進行課堂教學交流,學習其課改經驗。

10、邀請專家來棗講學。邀請中國名校共同體祕書長李炳亭等知名專家來我市講學,對全市中國小教師進行了高效課堂培訓。

11、研建推廣教學模式。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實現課堂教學增效為目標,以“學案引導,主動達標”教學模式的研建、推廣為重點,試點先行,層級聯動,行政助推,全面實施,實現全市課堂教學創新新突破。

12、組織編寫“導學案”。組織全市各學科專家指導組成員及部分優秀教師,編寫各年級各學科主要課型、重點內容的“導學案”,發放給一線教師使用,推進高效課堂建設向縱深發展。

13、組織典型帶動活動。各級各類學校各學科每週都要組織一次教師展示課,並以此為基礎組織推優課、觀摩課活動;市教研室、各中心學校要定期開展“高效課堂”教學、“高效課堂”教學能手評選等活動,促進全體教師專業成長。

(四)組織教學比武

14、組織學習討論。各學校在教師“全員比武”前,組織開展“什麼才是一堂好課”的討論,從而在評價標準方面達成共識,把“四新”目標中的“新課改、新技能”要求落到實處。

15、注重校本研修。各學校常規教學各環節的“練兵”“比武”要建立在校本研修的載體上,圍繞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共性問題和新課程實施中的疑難問題,採取行動研究、案例/課例研究、反思敘事、專題研討等方式,重視集體備課、觀課和議課,倡導合作、互助式的教研文化。

16、健全管理制度。各學校要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比教學”的各

種制度,包括常態化全員“比教學”的學校組織管理制度、以評課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為基礎的評課制度、教師同行評價制度,學生評教和家長評教制度、教師專業發展檔案袋評價制度等。 17、建立評價體系。各學段組要指導學校結合“課內比教學”活動,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成績進行重新定位,逐步建立教師職業素質評價體系。要以能力、業績為導向,著眼於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發展,堅持業績評價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自評與學生評、同行評相結合,申報評價與隨機抽查評價相結合,顯性評價與隱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實行全員評價、全程評價和全面評價,將教師參與課內比教學的成績作為能力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逐步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職業素質評價機制。

(五)指導大學聯考備考

18、密切關注大學聯考動態。通過與先期進入新課改的.地區同行聯絡、召開學科組長小型研討會等方式,及時捕捉、甄別、遴選、傳遞新課程大學聯考資訊。同時整合力量,組織高中各學科帶頭人,開展新大學聯考命題趨勢研究。

19、組織高三備考研討。堅持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及三次模擬考試統考、統評,及時做好資料統計和反饋工作。每次統考統評後,及時組織高三備考研討會,認真分析資料資訊,交流經驗,查擺不足,抓緊改進高三複習備考的課堂教學。

20、組織備考巡迴指導。從長期擔任高三畢業班教學工作,成績顯著,並對新課程大學聯考有比較深入研究的一線教師中遴選本土專家,組織其到各高中學校深入課堂指導,共享全市優質教育資源。

21、配合學校培優磨尖。指導學校在抓好複習備考面上工作的同時,更加關注一本希望生、有可能衝刺清華、北大等名牌大學的考生,配合學校做好跟進式的服務和指導。

(六)規範教育科研

22、加強巨集觀管理。市教研室作為全市教育科研的“龍頭”和組織管理中心,要充分發揮在教育科研規劃、組織指導實施和全面監測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加強對課題研究的過程指導,在課題研究指導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

23、組織專題培訓。市教研室、各中國小要召開培訓會,對全體教師進行教育科研基礎理論知識專題培訓,提高廣大教師的教育科研素養。

24、加強基地建設。各科教研員都要認真履行“三聯三自”職能,經常深入聯絡校調研指導,著力增強基地校的示範、輻射、帶動職能。各學段組要充分發揮教學教研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舉辦教學教研現場會等形式,帶動全市教學教研工作整體發展。

25、注重成果轉化。全市中國小教師要樹立“圍繞專題開展研究,用科研促進自身專業持續發展”的思想,既追求教育科研成果的數量,更追求教育科研的過程和成果的推廣應用,追求成果的質量和效益,做到數量和質量的有機結合。

26、組織科研評優。繼續組織全市課題研究優秀成果、優秀課題組長、優秀實驗教師等評選表彰活動,調動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七)優化教研隊伍

27、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各單位要對教研人員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進一步增強教研人員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紀律意識、憂患意識,樹立教研人員的良好形象。

28、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教研員業務學習要做到“四個一”,即每天讀一篇教育教學方面的文章,每週寫一篇教研隨筆,每月參加一次讀書心得交流會,每學期參加一次高層次的業務培訓活動,主動佔領教育教學理論的制高點,用先進理論指導教學教研工作。

29、轉變教研工作作風。教研員履行職責要做到“四個三”、“六個一”,即每週到校調研指導至少三天,每到一所學校至少聽三節課、召開三場研討會、修訂三篇典型教案,每學期蹲點一所學校、主持一項課題研究、做一場市級專題講座或報告、組織一次市級案例式活動、開展一次網上教研活動、向全市推介一項教學經驗或研究成果,要在務實紮實的教研活動中發揮引領作用。

30、組織工作績效考評。20XX年年底,市教研室將市教研室教研員、市直國小教科室主任、鎮(辦、區)教研員履行崗位職責情況進行全面考評,考評內容包括職業操守、業務能力、工作實績等內容,考評結果通報全市,並與績效工資發放、評優評先等掛鉤。

(八)開展網路教研

31、加強網站建設。市教研室將進一步加大對《棗陽教研網》的投入,進一步優化其資訊釋出、資源下載、論文登載、教學指導、學習輔導、線上互動交流、學習方法交流、專題活動、視訊播放等功能,為廣泛開展網上教研提供堅實的基礎。市教研室網路管理員、各學科教研員要多渠道籌集、上傳優質網路教學資源,及時更新、充實網頁內容,吸引廣大教師,濃化網路教研氛圍。。

32、組織網路教研活動。各學科教研員要充分利用好省、市教研網的資源平臺,推動網上教研和網路教育資源共享,擴大棗陽學科教學群等教研平臺,組織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參與網路教研活動,最大限度的發揮網路教研的效益,以資訊化帶動教研現代化。

篇二:市教研室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秉承“以人為本,特色強校”的辦學理念,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為指導思想,本學期學校教研工作將立足課堂,開展校本研訓。以教研帶動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和落實,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課題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新課程改革中探索出適合我校師生特點和學校特色的教育教學方法。同時學校教研工作也將以學校年度工作計劃為指導,為學校做好服務和引領工作,促進學校的教育工作不斷深入,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二、工作要點

1、以“校園文化”為依託,打造精緻的校園環境。

制定校園文化建設六期方案,重點打造西校區的校園文化、班級文化,營造和諧精緻高品位的校園環境。進一步改善求精樓、求實樓、求真樓的佈置,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成為育人的理想場所。讓師生的教育行為與校園文化展現和諧之美,使師生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 2、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為中心,追求精妙的教學藝術。 本學期緊緊圍繞以“有效課堂”研究為中心,組織各學科開展系列性研討活動,每次教研活動力求做到“精心策劃、精細組織、精緻展

示、精彩討論”,指導教研組研究符合本學科教學規律有效率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教研能力,積極探索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對策,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教研過程轉化為有效課堂研究成果,使有效教學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為。本期將主要在七年級組推行以“小組合作學習”為載體的“問題導學、互動探究”的課堂有效教學模式。

本學期還將繼續推進校內公開課的活動,舉辦近三年新進教師比武活動,並組織評委認真聽課評課打分,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市區骨幹教師開展示範課公開課活動。本學期的公開課要求體現電子白板在課堂教學中的多種功能應用過程,以提高全校教師多媒體教學的能力。

3、以“青藍工程”為載體,培養精英的教師隊伍。

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服務是學校教育教學中重要的一環。本學期有很多新教師、年輕教師,各教研組按教研室的工件計劃,開學初要快速擬定好幫扶計劃,有明確的活動內容、活動地點、活動時間,要有一一對應的師徒關係。做到行動有序、計劃落實、過程有效、相互受益。本學期將針對“青藍工程”的成功“對子”,舉行師徒經驗交流會,引領全校教師的專業成長。

4、以“校本教研”為陣地,提升教研實效。

本學期將舉辦我校首屆教師學術年會,教師間的學術交流是開展有效課堂研究一個突破口,在學術年會上還將評選我校本年度的優秀論文。本學期將繼續加強教研組、備課組的建設,備課組在自主備

課的基礎上對同一教材進行集體備課,共同探討,特別是對教學模式、方法的作為重點研究,選擇最佳授課方式,解決教學中一些知識性和教法性的問題。深入開展主題教研活動。為解決教學活動中一些共性的、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備課組長提前收集問題,同組教師共同加以研究確定主題,進行專題性教研活動。本學期還將重新制定教研獎勵方案,對教研過程中的突出個人進行獎勵。

5、以“名師工程、名課工程”為契機,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各學科骨幹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全組教師研究教材、研究設計、研磨教學、反思交流,創造有深度、有創新、有特色、有實效的課堂案例。通過主題討論、教學設計、上課、反思、評課、展示、總結,更新教師教學理念,提高骨幹教師的整體素質,從而以骨幹教師為核心形成教學的輻射與引領作用。教研室將在本期正式舉行“名師、名課”競選活動,大力宣傳課堂教學效果好的課堂和教師個人,樹立典型,進行典型引路。以達到教師人人有章可循,人人又有所創新。

6、以“課題研究”為立足點,提升學校科研水平。

本學期將進一步深化課題研究工作,指導各教研組、備課組根據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開展校本小課題的研究。

(三)各項活動的時間安排

三月份

1. 召開“慕課”建設工作第一次會議。

2. 召開教研組會議,落實本學期各項教研計劃,規範集體備課的各項要求。

4. 七年級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第一次動員會議。

5. 新教師培訓講座

6.集體備課檢查。

7. 聽課評課本檢查評優。

8.校本教材材料彙編。

四月份

1. 七年級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第二次經驗交流會議。

2. 師徒結隊彙報課教學比武。

3. 全校教師新課改理論學習。

4. 師徒結對聽課督查。

5. 集體備課檢查。

6. 聽課評課本檢查評優。

7. 新進教師培訓講座。

8. 校本教材編製成冊。

9. “慕課”建設工作第二次材料驗收會議。

五月份

1. 校園文化6期方案實施。

2. 督查課題研究工作。

3. 集體備課檢查。

4. 聽課評課本檢查評優。

5. 全校教師新課改理論學習。

6. 新進教師培訓講座。

7.“慕課”建設活動材料編製成冊提交。 六月份

1. 校園文化六期方案實施。

2. 優秀論文上交、評選

3. 學分登記。

4. 集體備課檢查。

5. 聽課評課本檢查評優。

6. 送交各級論文。

7. 師徒結對活動心得、總結

8. 教研室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