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師教學工作總結5篇

才智咖 人氣:1.03W

時間總在不經意間匆匆溜走,我們的工作又告一段落了,回顧這段時間以來的工作成果,你有什麼感悟呢?讓我們對過去的工作做個梳理,再寫一份工作總結。怎樣寫工作總結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教學工作總結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教師教學工作總結5篇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篇1

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教育要有利於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而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當前新形勢下出臺的“3+x”大學聯考方案,正是為適應培養綜合型、競爭型人才的舉措之一、它必將對普通中等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產生重大影響。今年是我省實行綜合考試以來的第三年,在工作中我不斷地總結、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現就文科綜合考試與高三歷史教學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改革的潮流促使中學歷史教學的觀念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不斷改進,綜合能力培養已成為當前歷史教改的熱門話題。所謂“綜合”大致包括:學科內的綜合、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與綜合,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教學中滲透現代意識等。其中選擇題以若干中心論題為主線,牽連、延伸出包含能力要求的小問題,如“羅斯福新政”從基本內容到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松江棉紡織業”從興盛到衰落的原因及後果,明顯體現出從基礎知識到歷史概念,從古代到近代的綜合性和跨時代性,學科能力的特點十分明顯。什麼是學科能力要求呢?“歷史學科能力是我們要求人們所能達到的對歷史認識的某種水準”。①高三歷史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記住歷史,更重要的是正確認識和理解歷史,所以,我們過去強調重視學科能力培養作為教改和教學的主要方向。

歷史學科從本質上看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與人類社會各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絡,與政治、地理、語言文化和其他自然科學血肉相連、密不可分。大學聯考強調跨學科綜合能力要求,體現了歷史學科的本質特徵、是歷史教學深層次能力要求的反映。因此我們在教學程序中,應該有目的地選擇新材料和設定新情景,有目的將史、政、地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現實問題與歷史問題相結合,體現學以致用的教學風格。

二、建構歷史知識體系,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三歷史教學應注重與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應將學生已有的知識融於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將學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識與歷史發展主線相結合,逐漸形成知識體系網路。這種網路是多方面的,高三教學應側重與專題性知識線索,強化專題複習,比如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線索,中國近現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興衰的線索,世界近現代史中某一國家的經濟發展或政治制度演變的線索等等。這些內容是極其豐富的,教學中應突出重點、兼顧基礎知識、側重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了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教學中可把複習內容劃分為若干單元。其實每個專題也是一個單元。……其實每個專題也是一個單元。橫向的單元是區域性的‘面’。縱向的單元是‘線’,‘線’的交織形成立體的知識體系”。②在學生具備基本的歷史體系基礎上,教師應加大能力訓練的力度,講清歷史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探求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絡、鼓勵學生把握由“知”到“識”的飛躍,讓學生自己去探求歷史的啟示。教學中應鼓勵學生質、思考和辯論,應給學生預留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問題。

歷史發展的階段性使歷史呈現出它的階段性特徵,這特徵將導向對歷史發展的本質性和規律性問題的認識。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歷史就表現出明顯的階段特徵如封建社會的形成和發展時期戰國秦漢;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隋、唐;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明清。同一歷史現象在上述各時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盡相同的,如封建中央集權政治制度。而各個時期表現出來的相同歷史現象也各具特色,如農民起義,表面上看,他們都成了封建王朝換代的工具,實質上其口號和綱領,也就是鬥爭水平呈現不斷提高的趨勢。我們在教學中,應強化和突出歷史的階段特徵,將具體歷史事件放到這種特徵中去考察分析,讓學生自己去深化認識,受到教育、得出啟示、發展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正確處理全面複習和重點複習的關係

文科綜合考試中歷史學科在大學聯考中的比列,已由原來的20%下降到14%,考試時間也大為縮短,這種客觀條件使考試對知識的覆蓋面降低。我認為要解決這點必須從兩個方面來認識,首先是進一步轉變觀念,正確認識高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目的,即為培養綜合型創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對待大學聯考覆蓋面降低這一新問題。其次,還要根據實際情況,正確處理全面複習與重點複習的關係,不能因覆蓋面降低而漠視全面複習,也不能無視新情況的出現而照搬原來一套複習方法,重點複習應建立在全面複習的基礎之上。原有的三段式複習,即基礎複習,專題複習和重點複習方法仍可沿襲,但教學計劃應作調整,側重點在後兩段上,以增強能力訓練的力度。

四、正確處理大學聯考複習中的標高問題

當前高校擴招,高等教育大眾趨勢日益明顯,大學聯考招生矛盾漸趨緩和,這可能導致大學聯考試題難度降低,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高三複習的標高問題。應該依據教學大綱及考試說明,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標高。在這裡,我認為以下三點必須注意:第一,適當降低教學難度不能以削弱能力要求為前提,恰恰相反,應以能力的培養作為高三歷史教學的中心環節。第二,不能放棄全面複習而去猜題、押題,對基礎知識中一些死記硬背的內容可不作統一要求,而重在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重在基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重在基礎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第三,大學聯考中整體難度的降低,並不排除個別學科難度的增強。高小擴招並未改變大學聯考的選拔性考試性質,其考試成績區分度的高低對高校新生質量仍將起著重要的影響,故寄希望於該靠大幅度降低難度不太現實。應該看到,實施3+x大學聯考後,應該是有力推動中學歷史教學改革,有利與素質教育的推進,有利於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降低難度,是要適當考試題歷史思維水平要符合中學生特點,但減低難度並不意味著改變方向。”③也不等於放棄過去在歷史教學改革中取得的成績。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篇2

新學期的第一個月教學工作即將結束,回顧三月份學校各項教學教研工作,從中不斷反思學校的教學教研工作情況,現將三月份教學教研工作總結如下:

1、我校為迎接省體育衛生工作專項督導檢查,學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對檔案收集、歸類及整理工作進行了規範梳理。使學校的體育衛生工作的檔案管理工作步入了正規化。

2、新學期第一天組織全體教師進一步熟悉學習我鎮的教學常規各項細則,使教師的教學常規的規範化、合理化、正規化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實。

3、組織英語教師參加鎮級講課比賽活動和英語基本功比賽活動,並在活動前期進行了簡單的指導。

4、學校在3月15日和18日舉行了教師理論培訓學習活動,學習內容是《山東省普通中國小管理基本規範》、《山東省普通中國小考試管理規定》、《山東省基礎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規範》和《山東省教育廳關於加強師德建設規範普通中國小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若干意見》四個檔案,教師們認真聽講並做了學習筆記,寫了深刻的體會及感想。

5、在3月30日,教導處組織學校教幹教師和各科教研組長對全體教師的教學常規進行一次檢查,並將檢查結果記入教師的綜合量化積分中。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篇3

當歷史的車輪進入21世紀,現在教育的發展已經邁上一個嶄新的臺階。時代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工作變得越來越複雜,這對肩負培養人才這一歷史重任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為適應培養跨世紀人才的要求,教師必須確立新時代的教育觀,掌握現代化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不斷更新知識結構,並加強本身的職業技能。為此,在參加工作以來,我適應新時代的教育要求,從各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下一階段的工作更順利地開展,現對本學期的工作情況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繼往開來,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思想品德教育方面:

1、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指導學生正確辨別是非,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潮的影響,通過班會課的討論、發言使學生自己懂得哪些言行是學生應該有的,哪些言行是學生不該有的,從而自覺地端正自己的言行。同時,通過個別談話等途徑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地採取相應的教育措施,對學生教學及時必要思想教育,及時修正學生中出現的各種不良傾向,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形成了一種學生有困難找老師,有問題找老師,有心事找老師的局面,學生很大限度上把班主任當作自己的良師益友,很大程度上信任自己的老師。把老師當作自己的傾訴物件。這樣一來,班級工作就非常容易開展。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阻力,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學生自覺地團結在班主任的周圍,自覺搞好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班級管理效果。

2、適時做好學生思想輔導工作,通過各種途徑瞭解班級學生的情況,一旦發現問題,馬上設法解決。通過推心置腹的談心,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他們懂得自己的錯誤,並且心悅誠服地去改,從而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3、抓典型學生,做好後進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從學來各種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他們無心向,不把學習放在心上,這些在不少人看來是無可救藥的學生。首先不能蔑視他們,因為他們平時被老師、同學看不起,內心其實很自卑,如果老師蔑視他們,他們將走向更壞的極端,甚至會“破罐子破摔”。對於這些學生,要讓他們感覺到老師是真心喜歡他們,避開學習,在生活工作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慢慢在他們的心目中形成威信,培養信任,然後再引導他們將心思引到學習上,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要求不宜太高,要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

二、提高學生成績方面:

1、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有不少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以為上學只是家長老師的要求,並不清楚讀書的目的意義,因而有不少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把學習當作是一項痛苦的事情,一拿起課本就煩躁,對學習提不起興趣,總是定不下心來學習,而越不想學,成績就越差,厭學情緒就更嚴重,如此產生了惡性迴圈,問題比較嚴重。對此,教師的工作首先是要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讓他們瞭解學習的真正目的和意義,逐步把惡性迴圈轉化成良性迴圈,徹底轉化後進生。

2、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的學生雖然學習也認真刻苦,勤勤懇懇,但成績老是上不去,主要的原因是沒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學習沒有計劃,沒有系統,鬍子眉毛一把抓,哪一科的老師抓得緊,就學哪一科。有的學生還有偏科的習慣,老是學自己覺得容易,感興趣的科目,而對其他科完全不管,造成跛腳現象,甚至拖垮了整個班的成績。在此情況下,就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幫助學生訂立學習時間表,合理安排時間,糾正偏科現象。並且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學得有序,學得輕鬆,學得系統。整體提高學生成績。

3、溝通師生在教學方面的意見,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常常召開學生代表會議,瞭解他們的意見和要求,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師生對話。同時指導學生科學安排作息制度,做到勞逸結合。

三、關心學生身體健康方面:

1、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的學生喜歡吃零食,常到學校外的小販攤擋買零食吃。這些小販出賣的食品,衛生條件很差,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很不利,為此,本學期我加大了工作的力度,採取了既說服教育,又檢查處分的方法,使學生改正不不良的衛生習慣,同時教育學生平時注意飲食衛生。

2、注意學校環境內的衛生條件變化,指導學生防病治病,如發現學生中有流感傳播,馬上通知學生預防,本學期初,當了解到各地流行風疹,立刻組織學生打預防針。

3、鼓勵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增強學生免疫能力。

以上是我本學期的班任工作總結,我感覺到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學實踐都比以前進步了很多,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篇4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歇動力。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顯著標志,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創新素質。目前,我國正在進行一場聲勢浩大的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教育變革,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正是素質教育的重點。就學科特點而言,國小的自然教學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多種訓練的機會。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豐富的基礎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敢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使他們成為21世紀具有較高素質的人才。幾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地認識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應當改變以往舊的教育觀,樹立學為主體的觀念,並根據學生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等特點,及時地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去,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更新教育觀念,真正體現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課堂教學中應以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倡導了幾十年,但長期以來,許多教師在課堂上跳不出學生圍著教師轉的怪圈。課堂是由教師支配的,教師讓學生聽課、回答問題,讓學生觀察、實驗,讓學生討論。等等條條框框都是教師預先定好、劃好的,學生只能在框子裡打轉,任何人也不敢和不能跳出去,跳出去了也要趕緊拉回來,學生獨立思考、判斷和活動的時間很少。教師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教學大綱規定的條目和知識灌輸等教學目標上,忽視了學生能力、態度、興趣和創造精神的培養。因此,要真正地在課堂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教師首先應當轉變觀念,主動變革長期來舊的教學模式。

二、構建新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策略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提到世界範圍的經濟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誰掌握了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於戰略主導地位。因此,我國把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作為教育的根本目標。本人認為,要實現這一偉大的目標,就應當從基礎抓起,從國小教育抓起,要把課堂當作實現民族素質提高的一個重要環節和場所,要重新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策略。

(一)激發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國小生好奇心較重,但這種好奇心有時只能停留在好玩、新奇的水平上,停留在給以解釋的水平上。教師的任務就是要促使學生把平常的好奇心發展成為科學的好奇心,擴大學生興趣的範圍,引發學生髮現平時不注意的現象,從而產生探索、研究的慾望。

總之,激發學生興趣,不僅要善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更要調動學生自主學習、親身體驗和自行探索、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動力,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讓學生主動學習,大膽探索。

心理學家布魯納在認知結構理論中指出:學習是一種能力的建構過程,應積極培養學生本身能力的自信感,使教學過程中學生成為一個積極的探索者。實踐證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在參與中培養學生主動探求、主動應用知識的能力,是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又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落腳點。

(三)因材施教,發展學生個性,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有成就的人一定是有個性的人,扼殺個性就是扼殺創造性。在我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有成為出色人才的可能。因此,我把因材施教的原則落實到課堂上的每一節課中,對不同程度的學生作出不同的要求。對那些反應較快、能力較強而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多注意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對那些反應較慢、能力較弱的學生,地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在自然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對於那些發現快、有較多解決辦法的同學,我就提出一些更深一點的問題讓他們思考,請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而對動手能力較差,反應也較慢的同學,我則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逐點引導。這樣一來,使大家都把自身的個性充分發揮出來,施展了各自的創造才能。

總之,我認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的努力和配合。對於教師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新時期的育人觀,要更新教學方法,注意培養學生自行探索、求取新知的創新精神,為我國培育好適應21世紀發展需要的人才。

教師教學工作總結 篇5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年級兩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按照學校的各項要求,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為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我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歷史課,就連以前極討厭歷史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學,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

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