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列黨章學習總結

才智咖 人氣:2.97W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馬列黨章學習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馬列黨章學習總結

馬列黨章學習總結 篇1

結合本工作室情況及學校的實際,工作室主持人和全體學員共同調整,確定了一週的跟崗學習任務重點放在專業發展和教學實踐上,上課1節,聽課不少於7節,開發一節優秀課例。旨在通過磨課、上課、聽課、評課展示個人教學才華,通過同伴互助,促成,共同提高為師素養。

教師的能力說到底是教育教學的實施能力,它是教師發展的核心要素。教育教學實施能力提高的關鍵在課堂。我們倡導工作室學員學會從已有的教育教學經驗中尋找生長點,從突出問題中尋找突破點,從先進理論中尋找支撐點。

今次活動通過大量的聽課評課活動,工作室鼓勵學員大膽地創新和探索,在課堂比拼中學會教學,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課堂教學的設計研究能力、評價能力以及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能力,探索教育教學的真諦。其中,餘玉濤老師執教的《爭吵》和林秋妹老師執教的《威尼斯的小艇》,體現了教師厚實的文字解讀功底和語言能力,深獲好評。馮容娣老師執教的《生命生命》、莫金漢老師執教的《跨越百年的美麗》、陳小紅老師執教的《凡卡》等等,都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效果。學員們謙遜、刻苦,勤奮進取,勇於審視自我,優良的為師素質令人感動!

還有工作室力圖改變研訓主講人一言堂、受訓人員被動聽記的僵化模式,建立工作室引領者指導、跟崗學員受訓教師參與探究的研訓模式;更多地採用討論式、問題診斷式、個案分析式、優質課展示、現場觀摩等方式,側重學員教師的參與和體驗,及時幫助解決新課程實踐中的`困惑。

在實踐中,工作室誕生了一些有效的學科課堂教學研訓模式,我們針對教材內容豐富的學科特點,將不同主題、文體和知識結構的課文進行分類,選擇同類課文如略讀課文進行集體備課。然後,開展系列研討,最後摸索出一種課型結構,以使全室教師都得到真實發展。

通過今次跟崗我有了今後的工作設想:

一、要為學生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

家羅傑斯曾指出,一個人的創造力只有在其感覺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條件下才能獲得最大限度的表現和發展。由此看來,課堂教學要實現有效教學,營造一個民主、寬鬆的教學環境必不可少。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僅班級管理依靠民主,討論問題發揚民主,就連每節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也跟學生共同商量。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自己的課堂也要充分發揚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

二、樹立現代學生觀、育人觀,學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相信學生的巨大潛能、創造動力,並努力去探索發掘;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發揚學生的主體精神,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堅持教學相長,在師生交往中發展自己。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增強自己的綜合能力。

三、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把教學能力的提高落實在每一天的課堂教學中,堅持寫教育教學反思,養成及時反思和勤於積累的習慣。

重視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和教學經驗的積累,走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道路,使課堂教學充滿激情和活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提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能力、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實施目標教學的能力、教學測試能力、製作和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能力等。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學中少一些“一言霸權”,多一些“百家爭鳴”;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規,多一些不拘一格,努力讓學生快樂地學、自信地學、聰明地學。在思考中工作,在工作中思考,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通過這次的,使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還有很大差距,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不斷地反思,才能真正成為優秀的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質,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榜樣

馬列黨章學習總結 篇2

近代史上,從湖南走出了一大批具有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並在近代史的演變中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這些偉人有曾國藩、鄧小平、周恩來、毛澤東、李達等等。如此多的英雄都在湖南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歲月。並此後成為中國歷史上不可忽視的明星。難道這現象是偶然嗎?

應該不是。湖湘文化源遠流長,深受傳統儒文化薰陶,早在宋代朱熹便建立了嶽麓書院,在此宣講的理學,更是左右了此後中國近千年的思維方式。近代之後,洋人入侵。隨著《南京條約》的一紙公文,東南沿海門戶洞開,香港島被割、關稅自主、司法獨立均已淪喪。之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更是西方勢力侵入中國長江流域的腹地。湖南必不能免。

新的資本主義經濟入侵的後果是給中國的帶來幾千年來未有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上,隨著廉價的洋布充斥市場,家庭手工業者破產,於是延續上千年的以耕織結合為生產模式的小農經濟解體,中國出現了最早的無產階級。政治上,清政府無奈出賣國家主權,逐步淪為洋人的朝廷,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形成。資本主義的入侵和封建勢力的變本加厲的壓迫是中國大地上戰火連綿,更加動搖了清王朝統治。文化上,在與西方商人交流過程中,西方人自由、平等、博愛以及民主、科學的觀念開始被一批先進中國人所汲取,並將之轉化為救亡圖存的根本力量。軍事上,仿建歐美常備軍,改革軍事訓練、管理模式,由以冷兵器為主轉變為以熱兵器為主。社會生活上,婚姻、葬禮、外貌裝扮都發生了變化。

以上方面對傳統社會起了強大的衝擊力,舊的社會秩序分崩瓦解。在中國面臨著殖民入侵之時,民族生存危機顯的格外突出。於是,一大批人展開了救亡圖存的民族復興運動。在這場運動中,既有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也有農民階級的太平天國和義和團運動,有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戊戌變法,還有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也有激進知識分子的新文化運動。

每一場偉大運動中,我們都可以見到湖南人的身影。可以說,湖南的先進分子們在中國掙扎圖存的過程中扮演了不可忽略的角色。

可讓我們轉頭來看看,中國人在這場看似完美的、光榮偉大的民族復興道路上究竟有沒有做到十全十美。或者說,是不是還有一些東西,一些更有長遠價值的東西被人們忽略了。

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實用性的民族。凡是西方學者和當代中國的有名學者最討厭聽到的就是這麼一句話:“學這個有什麼用呢?”這種以實用性評判文化的巨大惡習在中國近代儲存了下來,並且在救亡圖存的危機感和傳統文化的影響下更加深入地扎進了中華民族的思維模式中。這種以實用性為準繩、為目的的文化態度,造成了對知識的輕視。這個文化的毒瘤已經深入到中華民族的骨髓與心臟當中,當它發作時,它將帶走的將會是更多肉體生命,也許會是整個民族的軀體和靈魂。